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聚合方法本身没有严格的分类标准,它是以体系自身的特征为基础确立的,相互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有不同的划分。连锁聚合采用的聚合方法有本体聚合、悬浮聚合、溶液聚合和乳液聚合,进一步看,由于自由基相对稳定,因而自由基聚合可以采用上述四种聚合方法;离子聚合则由于活性中心对杂质的敏感性而多采用溶液聚合或本体聚合;逐步聚合采用的聚合方法有熔融缩聚、溶液缩聚、界面缩聚和固相缩聚。上面所介绍的聚合方法种类,主要是以体系组成为基础划分的。如以最常用的相容性为标准,则本体聚合、溶液聚合、熔融缩聚和溶液缩聚可归为均相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界面缩聚和固相缩聚可归为非均相聚合。
是单体本身在引发剂或光、热、辐照等作用下的聚合,它的特点是组分简单,通常只含单体和少量引发剂,所以操作简便,产物纯净,缺点是聚合热不易排除。工业上应用自由基本体聚合生产的聚合物品种主要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玻璃、见聚甲基丙烯酸酯)、高压聚乙烯和聚苯乙烯。
是单体、引发剂(或催化剂)溶于适当溶剂中进行的聚合,其优点是体系粘度低,传热快,聚合温度容易控制。缺点是聚合物的聚合度比较低,混入的少量溶剂不易除去,产物纯度较差,此外由于使用溶剂和增添回收溶剂的设备,使生产成本提高。工业上,溶液聚合主要用于直接使用聚合物溶液的场合,如乙酸乙烯酯甲醇溶液聚合直接用于制聚乙烯醇,丙烯腈溶液聚合直接用于纺丝,丙烯酸酯溶液聚合直接用于制备涂料或胶粘剂等。
是溶解有引发剂的单体被搅拌成小液滴,在水介质中进行的聚合。由于是在大量水介质中进行聚合,容易散热,产热为0.1毫米左右的小颗粒,容易分离、洗涤,因此纯度较高。缺点是聚合过程中聚合物容易粘结在釜壁上,需要定时开盖清釜,所以不能连续生产。如果采用水溶性引发剂(如过氧化氢),并在大量有机分散剂存在下聚合,就得到粒烃为 0.5~10微米的聚合物,其颗粒大小介于典型的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之间,称为分散聚合。悬浮聚合主要用于生产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分散聚合主要用于生产胶粘剂、水性漆和涂料。
是单体借助乳化剂的作用分散在溶解有引发剂的水介质中,形成乳液后再进行的聚合。由于存在乳化剂,单体主要在乳胶粒内聚合,速率快,分子量大。此外,大量水作介质也容易散热。缺点是包藏在聚合物颗粒中的乳化剂不易除去,影响性能,特别是电性能较差。采用乳液聚合生产的品种主要有丁苯橡胶、氯丁橡胶、丁腈橡胶和聚氯乙烯胶乳。
在体系中只有单体和少量催化剂,在单体和聚合物熔点以上(一般高于熔点10~25℃)进行的缩聚反应称为熔融缩聚(melt polycondensation)。熔融缩聚的反应温度比链式聚合高得多,一般在200℃以上。对于室温反应速率小的缩聚反应,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加快反应,缩短反应时间。缺点是由于反应温度高,在缩聚反应中经常发生各种副反应,如环化反应、裂解反应、氧化降解、脱羧反应等。工业上合成涤纶、酯交换法合成聚碳酸酯,聚酰胺等,采用的都是熔融缩聚。
单体处于不同的相态中,在相界面处发生的缩聚反应称界面缩聚(interfacial polycondensation)。界面缩聚具有以下特点:①复相反应,②反应温度低、不可逆,③反应速率为扩散控制过程,④相对分子质量对配料比敏感性小。缺点是活性高的单体如二元酰氯合成成本高,反应中需要回收大量的溶剂以及设备体积庞大。工业上在胺类催化剂的作用下,将双酚A钠盐水溶液与光气有机溶剂在室温以上反应合成聚碳酸酯,新型的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甲酰胺也是采用界面缩聚制备。
单体、催化剂在溶剂中进行的缩聚反应称为溶液缩聚(solution polycondensation)。其优点是体系粘度低,传热快,聚合温度容易控制。缺点是溶剂的回收增加了成本,使工艺控制复杂,且存在三废问题。溶液缩聚在工业上应用规模仅次于熔融缩聚。采用溶液缩聚生产的产品有聚芳酰亚胺、聚砜、聚苯醚、油漆、涂料等。
在原料(单体及聚合物)熔点或软化点以下进行的缩聚反应称固相缩聚或固态缩聚(solid phase polycondensation)。其优点是在制备高相对分子质量、高纯度的聚合物以及高熔点缩聚物、无机缩聚物、熔点以上容易分解的单体的缩聚物有独特的优势。缺点是反应速率低、反应时间长、扩散控制过程以及有明显自催化作用。尚处于研究阶段,工业化产品较少。
一种聚合物可以通过几种不同的聚合方法进行合成,聚合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所要合成聚合物的性质和形态、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等。实验及生产技术已发展到可以用几种不同的聚合方法合成出同样的产品,这时产品质量好、设备投资少、生产成本低、三废污染小的聚合方法将优先发展。
链式聚合方法的比较和选择
本体聚合 |
溶液聚合 |
悬浮聚合 |
乳液聚合 |
|
配方主要成分 |
单体 引发剂 |
单体 引发剂 溶剂 |
单体 引发剂 水 分散剂 |
单体 引发剂 水 乳化剂 |
聚合场所 |
本体内 |
溶液内 |
单体液滴内 |
乳胶粒子 |
聚合机理 |
遵循自由基聚合一般机理,提高速率往往使相对分子质量降低 |
伴随有向溶剂的链转移反应,一般相对分子质量及反应速率较低 |
与本体聚合相同 |
能同时提高聚合速率和相对分子质量 |
生产特征 |
反应热不易排出,间歇生产或连续生产,设备简单,宜制板材和型材 |
散热容易,可连续生产,不宜干燥粉状或粒状树脂 |
散热容易,间歇生产,须有分离、洗涤、干燥等程序 |
散热容易,可连续生产,制成固体树脂时需经凝聚、洗涤、干燥等程序 |
产物特征 |
聚合物纯净,宜于生产透明浅色制品,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宽 |
聚合液可直接使用 |
比较纯净,可能留有少量分散剂 |
留有少量乳化剂和其他助剂 |
聚合方法是为了完成聚合反应而确立的,聚合机理不同,所采用的聚合方法也不同。从聚合物的合成看,第一步是化学合成路线的研究,主要是聚合反应机理、反应条件(如引发剂、溶剂、温度、压力、反应时间等)的研究;第二步是聚合工艺条件的研究,主要是聚合方式、原料精制、产物分离及后处理研究。聚合方法的研究虽然与聚合反应工程密切相关,但与聚合反应机理亦有很大关联。
相同的反应机理如聚合反应动力学、自动加速效应、链转移反应等在不同的聚合方法中有不同的表现,因此单体和聚合反应机理相同但采用不同聚合方法所得产物的分子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等往往有很大差别。为满足不同的制品性能,工业上一种单体采用多种聚合方法十分常见。如同样是苯乙烯自由基聚合(相对分子量质量10万~40万,相对分子量分布2~4),用于挤塑或注塑成型的通用型聚苯乙烯(GPS)多采用本体聚合,可发型聚苯乙烯(EPS)主要采用悬浮聚合,而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则是采用溶液聚合-本体聚合联用。
先将本品溶解成10%-30%的溶液,然后加水稀释至所需浓度。投加的最佳PH值为3.5-5.0,选择最佳PH值投加,可以发挥混凝的最大效益。一般混浊水每100吨投加药剂0.5-2.0kg(5-20ppm...
各种锂离子电池的充电电压略有不同(象18650之类相差则较大)。 你的描述并不清楚,长方形,但多大没说,一般情况体积越大说明容量和C数越大。 有无保护板象这种软封装其实很容易分辩的。 3串的一般充电截...
锂聚合物电池不需要再激活了,因为所有的锂离子电池出厂的时候已经激活过了,直接用手机自带的充电器显示充满后就可以了。 希望可以帮到你哦!
聚合氯化铝检测方法
实用标准 文档大全 聚合氯化铝检验指标 检测方法 : 聚合氯化铝国标 4.2 氧化铝 (AI 2O3)含量的测定 4.2.1 方法提要 在试样中加酸使试样解聚。加入过量的乙二胺四乙配二钠溶液,使其与铝及其他金属离络合。用氯化 锌标准滴定溶液滴定剩余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再用氟化钾溶液解析出络合铝离子,用氯化锌标准滴定溶 液滴定解析出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4.2.2 试剂和材料 4.2.2.1 硝酸 (GB/T 626) :1+12溶液; 4.2.2.2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GB/T 1401) :c(EDTA)约 0.05mol/L 溶液。 4.2.2.3 乙酸钠缓冲溶液: 称取 272g 乙酸钠 (GB/T 693) 溶于水,稀释至 1000mL,摇匀。 4.2.2.4 氟化钾 (GB/T 1271) :500g/L 溶液,贮于塑料瓶中。 4.2.2.5 硝酸银 (GB/T 670) :
聚合氯化铝的合成方法
聚合氯化铝的合成方法 聚合氯化铝的合成方法 聚合氯化铝 (PAC)是近年来在水处理领域研究和应用较多的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 PAC在去除浊度和天然有机物时具有碱 度消耗小、处理成本低廉、受温度影响小和污泥产量较少的 优点而被广泛地应用于生活饮用水、工业给水处理、工业废 水和生活污水的净化处理。另外在铸造、医药、制革、造纸 等方面也得到广泛地应用。目前生产聚合氯化铝的方法较 多,现介绍几种较流行的合成方法。 1 聚合氯化铝的合成原料 聚合氯化铝的合成原料很多,根据原料的来源,可大致 分为 3类: 1)含铝矿石包括铝土矿、高岭土、黏土、煤矸石、 焦宝石、明矾石等; 2)工业废物包括铝屑、铝灰、铝渣、废 铝箔、三氯化铝废水等; 3)化工产品及中间体包括结晶氢氧 化铝、三氯化铝、铝酸钠等。 2 聚合氯化铝的合成方法 PAC的合成方法按照原料的不同,可分为金属铝法、活 性氢氧化铝法、三氧化二铝法、氯
常用的聚合方法有本体聚合、悬浮聚合、溶液聚合和乳液聚合四种。自由基聚合可选用其中之一进行;离子型或配位聚合,一般采用溶液聚合,例如乙烯、丙烯采用钛催化剂聚合,由于催化剂与聚合物均不溶于溶剂,常称淤浆聚合;缩聚反应一般在本体或溶液中进行,分别称为本体(熔融)缩聚和溶液缩聚,在两相界面上的缩聚称为界面缩聚。
在聚合温度和压力下为气态或固态的单体也能聚合,分别称为气相聚合和固相聚合。气相、固相和熔融聚合均可归于本体聚合范畴。四种聚合方法的不同特点是:①本体聚合 组分简单,通常只含单体和少量引发剂,所以操作简便,产物纯净;缺点是聚合热不易排除。工业上用自由基本体聚合生产的聚合物主要品种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高压聚乙烯和聚苯乙烯;②溶液聚合 优点是体系粘度低,传热、混合容易,温度易于控制;缺点是聚合度较低,产物常含少量溶剂,使用和回收溶剂需增加设备投资和生产成本。溶液聚合在工业上主要用于聚合物溶液直接使用的场合,如醋酸乙烯酯在甲醇中的溶液聚合,丙烯腈溶液聚合直接作纺丝液,丙烯酸酯溶液聚合液直接作涂料和胶粘剂等;③悬浮聚合 通常是在大量的水介质中进行,散热容易,产物是0.05~2mm左右的小颗粒,容易洗涤、分离,产物纯度较高;缺点是产物容易粘壁,影响聚合釜传热和生产周期。悬浮聚合主要用于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工业生产;④乳液聚合 由于使用了乳化剂而具有特殊机理,单体在胶束中引发、聚合是在单体-聚合物乳胶粒中进行。其特点是速度快、产物分子量大、体系粘度低、易于散热;缺点是乳化剂等不易除净,影响产物性能,特别是电性能较差,在工业上乳液聚合主要用于合成橡胶的生产,如丁苯橡胶、丁腈橡胶和氯丁橡胶生产;本体聚合和溶液聚合一般为均相反应,但也有因聚合物不溶于单体或溶剂而沉淀出来;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均属非均相反应。均相体系往往属非牛顿流体(见粘性流体流动),可直接使用,若要制得固体聚合物,则需进行沉淀分离;非均相体系固体物含量可高达30%~50%(最高达约60%),除胶乳可直接使用外,其他均需经分离、提纯等后处理。
由非共轭双烯类化合物形成具有环状结构重复单元的线型聚合物的聚合反应。其产物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因此环化聚合是制备耐热高分子的一种手段。
在工程上,聚合流程可以是间歇式的,但在工业上大规模生产多采用连续式,常用的设备有间歇和连续搅拌反应器,以及管式、环管式、流化床和塔式反应器等,也可多种形式串联使用(见聚合反应工程)。
本体聚合分为均相聚合与非均相聚合两类。生成的聚合物能溶于各自的单体中,为均相聚合,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生成的聚合物不溶于它们的单体,在聚合过程中不断析出,为非均相聚合,又叫沉淀聚合,如乙烯、氯乙烯等。本体聚合的引发剂多为油溶性引发剂,油溶性引发剂主要有偶氮引发剂和过氧类引发剂,偶氮类引发剂有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偶氮二异戊腈、偶氮二环己基甲腈、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引发剂等。相对于过氧类引发剂,偶氮引发剂反应更加稳定。
工业上多采用这种方法。纯己内酰胺不能聚合,必须加入少量的水、酸、氨或6-氨基己酸、耐纶单体盐等物质才能聚合。有水参与的己内酰胺聚合过程包括下列反应:
水是主要的引发剂。反应首先是己内酰胺在高温(约260℃)下水解开环,生成6-氨基己酸〔式(1)〕。水量的多少影响反应的快慢和最终平衡时低分子化合物的含量。添加羧酸可以加速水解开环和聚合反应。占优势的聚合反应是己内酰胺逐步加成于线型分子的末端氨基,形成高分子链〔式 (2)〕和线型分子间氨基与羧基的缩聚反应〔式 (3)〕。反应后期还有酰胺交换反应及酸解、胺解等平衡反应发生。
工业上己内酰胺水解聚合方法一般采用间歇的高压釜法和连续聚合法,而以后者居多。树脂切片通常要经过水洗,以萃取单体和低聚物,再经真空干噪后供纺丝加工或注射成型用。
又称单体浇铸聚合,即无水的己内酰胺在碱金属、碱土金属的存在下,于220℃以上加热,几分钟后即能聚合成粘度极高的聚合物。此法曾称为快速聚合或催化聚合。其反应机理为,先生成内酰胺负离子:
然后进行增长反应:
这就是5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在模具内聚合成型的单体浇铸聚合。产品称为MC尼龙,中国称为铸型尼龙。此法由于是在常压下浇铸,工艺设备和模具简单,成型尺寸不受限制,适于制造几公斤以至几百公斤的大型制件。制品因在较低温度下成型,结晶度较高。聚合物的分子量很大(3.5万~7万),因此机械强度比耐纶6、耐纶66高。
单体在无水的条件下和氯化氢、胺盐、金属卤化物等存在下聚合。此法由于聚合转化率和产物的聚合度不高,还仅限于实验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