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外观吸取了类似“欧陆风格”的一些元素处理手法,但加以简化或局部适用,配以大面积墙及玻璃或简单线脚构架,在色彩上以大面积浅色为主,装饰味相对简化,追求一种轻松、清新、典雅的气氛,可算是“后欧陆式”较之前者则又进一步理性。现存中国这种建筑风格较多,属于主导型的建筑风格。
现代主义
现代风格的作品大都以体现时代特征为主,没有过分的装饰,一切从功能出发,讲究造型比例适度、空间结构图明确美观,强调外观的明快、简洁。体现了现代生活快节奏、简约和实用,但又富有朝气的生活气息。
异域风格
这类建筑大多是境外设计师所设计,其特点是将国外建筑式“原版移植”过来,植入了现代生活理念,同时又带有其种种异域情调空间。
普通风格
这类建筑很难就其建筑外观在风格上下定义,他们的出现大概与商品房开发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环境或开发商的认识水平、审美能力和开发实力有关。建筑形象平淡,建筑外立面朴素,无过多的装饰,外墙面的材料亦无细致考虑,显得普通化。
主题风格
主题型楼盘是房地产策划的产物,2000年流行一时。这种楼盘以策划为主导,构造楼盘的开发主题和营销主题,规划设计依此为依据展开。
建筑风格学
本书分成建筑、城堡与宫殿建筑以及民宅与公共建筑三类建筑群来介绍,是根据1991年第11版增修而成,内容增加约32页的“城市发展”一章以及附加逾300张图片,针对最近的建筑风格发展重新编撰并补充许多的说明。书中的建筑风格分布图皆经过修订,部分甚至重新绘制。
洲 |
地域 |
细分 |
---|---|---|
亚洲 |
中式风格 |
现代中式风格(新中式风格) |
中式风格 |
||
中式古典风格 |
||
日式风格(和式风格) |
日式风格 |
|
东南亚风格 |
东南亚风格 |
|
欧洲 |
欧式风格 |
北欧风格 |
简欧风格(简约欧式) |
||
传统欧式风格 |
||
古典欧式风格(欧式古典风格) |
||
欧式田园风格(欧式乡村风格) |
||
地中海风格 |
地中海风格 |
|
北美洲 |
美式风格 |
美式风格 |
美式田园风格(美式乡村风格) |
||
美式古典风格(古典美式风格) |
住宅建筑 |
别墅建筑 |
写字楼建筑 |
商业建筑 |
宗教建筑 |
其他公共(如学校、博物馆、政府办公大楼)建筑等 |
流派 |
年代 |
说明 |
---|---|---|
古希腊建筑风格 |
约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300年 |
|
古罗马建筑风格 |
约公元前365年至公元300年 |
罗马建筑风格正是欧洲建筑艺术的重要渊源 |
欧洲中世纪建筑风格 |
公元400年至1400年 |
封建领主经济占统治地位,城堡式建筑盛行 |
文艺复兴建筑风格 |
公元1420至1550年 |
建筑从经验走向科学化,不断冲破学院式、城堡式的封闭 |
以上四类可称为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
||
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
公元1750至1880年 |
它是欧洲古典主义的最后一个阶段,其特点是体量宏伟,柱式运用严谨,而且很少用装饰 |
公元1900-1920年 |
带有一定的复古特征 |
|
公元1982年 |
其主要特征是把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结合起来,并加入新形式,这一风格在当今世界各国颇为流行 |
|
现代主义风格 |
公元1960-1975年 |
缘自西方60年代兴起的“现代艺术运动”他是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建造适应现代生活的建筑,外观宏伟壮观,很少使用装饰。整体建筑干净利落。 |
后现代主义风格 (后现代派) |
公元1980年至今 |
这一风格的建筑在建筑设计中重新引进了装饰花纹和色彩,以折衷的方式借鉴不同的时期具有历史意义的局部,但不复古。是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种建筑潮流 |
风格 |
年代 |
说明 |
---|---|---|
哥特式建筑风格 |
盛行于12世纪~15世纪 |
1140年左右产生于法国的欧洲建筑风格以宗教建筑为多,最主要的特点是高耸的尖塔,超人的尺度和繁缛的装饰,形成统一向上的旋律。整体风格为高耸削瘦,以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对后世其他艺术均有重大影响。 |
巴洛克建筑风格 |
公元1600-1760年 |
17世纪起源于意大利的罗马,后传至德、奥、法、英、西葡,直至拉丁美洲的殖民地。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它是几乎最为讲究华丽、装饰的一种建筑风格,即使过于繁琐也要刻意追求。它能用直观的感召力给教堂、府邸的使用者以震撼,而这正是天主教教会的用意(让更多的异教徒皈依)。 |
洛可可建筑风格 |
公元1750-1790年 |
别称为【路易十五式】主要起源于法国,代表了巴洛克风格的最后阶段,主要特点是大量运用半抽象题材的装饰。洛可可风格的基本特点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繁琐细。由于这时期的建筑变化主要体现在室内装饰与陈设上,因此建筑界并不认为这是一种建筑风格,而将其看做一种有特色的装饰风格。 |
木条式建筑风格 |
一种纯美洲民居风格,主要特点是水平式、木架骨的结构。 |
|
园林风格 |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流行 |
这种风格在深圳当作概念炒作,其特点是通过环境规划和景观设计,栽植花草树木,提高绿化,并围绕建筑营造园林景观。 |
概念式风格 |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 |
开始在国际上流行,其实是一种模型建筑,它更多的来于人的想象,力求摆脱对建筑本身限制和约束,而创造出一种个性化色彩很强的建筑风格。 |
法国斯特拉斯堡大教堂的玫瑰窗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教堂的平面仍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
尖肋拱顶
从罗曼式建筑的圆筒拱顶普遍改为尖肋拱顶(Pointed Arch,或者干脆称为Gothic Arch),推力作用于四个拱底石上,这样拱顶的高度和跨度不再受限制,可以建得又大又高。并且尖肋拱顶也具有“向上”的视觉暗示。
飞扶壁
(Flying Buttress)
扶壁(Buttress),也称扶拱垛,是一种用来分担主墙压力的辅助设施,在罗曼式建筑中即已得到大量运用。
但哥特式建筑把原本实心的、被屋顶遮盖起来的扶壁,都露在外面,称为飞扶壁。由于对教堂的高度有了进一步的要求,扶壁的作用和外观也被大大增强了。亚眠大教堂的扶拱垛有两道拱壁,以支撑来自推力点上方和下方的推力。沙特尔大教堂用横向小连拱廊增加其抗力,博韦大教堂则双进拱桥增加扶拱垛的承受力。有的在扶拱垛上又加装了尖塔改善平衡。扶拱垛上往往有繁复的装饰雕刻,轻盈美观,高耸峭拔。
花窗玻璃
哥特式建筑逐渐取消了台廊、楼廊,增加侧廊窗户的面积,直至整个教堂采用大面积排窗。这些窗户既高且大,几乎承担了墙体的功能。 并应用了从阿拉伯国家学得的彩色玻璃工艺,拼组成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宗教故事,起到了向不识字的民众宣传教义的作用,也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花窗玻璃以红、蓝二色为主,蓝色象征天国,红色象征基督的鲜血。 窗棂的构造工艺十分精巧繁复。细长的窗户被称为“柳叶窗”,圆形的则被称为“玫瑰窗”。 花窗玻璃造就了教堂内部神秘灿烂的景象,从而改变了罗曼式建筑因采光不足而沉闷压抑的景象,并表达了人们向往天国的内心理想。
法国亚眠大教堂双层飞扶壁十字平面
这也是继承自罗曼式建筑,但扩大了祭坛的面积。
门
层层往内推进,并有大量浮雕,对于即将走入大门的人,仿佛有着很强烈的吸引力。
1、白墙、红瓦,层次鲜明起伏的屋面,让大多的西班牙建筑拥有非常优美的变化曲线。用红陶筒瓦、以及铁艺窗等建筑元素营造出柔和、尊贵而又充满质感的生活氛围。建筑风格上,对文化石外墙、红色坡屋顶、圆弧檐口等符...
1、海湾式布局:西班牙是海洋国家,所以"水"是西班牙风格的灵魂元素之一,一些西班牙项目通常在空间分割中使用水系、绿化带为分隔媒介,使社区与外部自然区分,由社区空间到生活空间,水岸气...
按照时期分类,首先是哥特式建筑,罗马风建筑,然后是文艺复兴建筑,巴洛克建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洛可可风格装饰,再下来是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中主义。到了现代,是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按照不同...
中国建筑体系是以木结构为特色的独立的建筑艺术,在城市规划、建筑组群、单体建筑以及材料、结构等方面的艺术处理均取得辉煌的成就。传统建筑中的各种屋顶造型、飞檐翼角、斗拱彩画、朱柱金顶、内外装修门及园林景物等,充分体现出中国建筑艺术的纯熟和感染力。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中即有榫卯和企口做法。半坡村已有前堂后室之分。商殷时已出现高大宫室。西周时已使用砖瓦并有四合院布局。春秋战国时期更有建筑图传世。京邑台榭宫室内外梁柱、斗供上均作装饰,墙壁上饰以壁画。秦汉时期木构建筑日趋成熟,建筑宏伟壮观,装饰丰富,舒展优美,出现了阿房宫、未央宫等庞大的建筑组群。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寺、佛塔迅速发展,形式多样,屋脊出现了鸱吻饰件。隋唐时期建筑采用琉璃瓦,更是富丽堂皇,当时所建的南禅寺大殿、佛光寺大殿迄今犹存,举世瞩目。五代、两宋都市建筑兴盛,商业繁荣,豪华的酒楼、商店各有飞阁栏槛,风格秀丽,明清时代的宫殿苑囿和私家园林保存至今者尚多,建筑亦较宋代华丽繁琐、威严自在。近现代中国建筑艺术则在继承优秀传统与吸收当今世界建筑艺术的长处的实践中,不断发展,有所创新。
自近代以来,西方多元的建筑文化汹涌而来,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风格受到强烈的冲击,可以说近代是中国建筑风格的转型时期,通过对西方建筑风格的克隆,变异,与融合的过程,把传统的木构架体系与西方的混凝土结构相融合,将儒家思想影响的院落布局与西方的独立别墅融合,经过一个世纪的融合中国现代建筑逐渐有了自己的风格。
在居民建筑上,居住区的建设不仅仅停留在生存、生理需求的生物层次,而是迈向心理和精神上的愉悦的高尚层次,是对美和情的追求。
在文化建筑方面,以甘肃大剧院为例,其结合了水的流动,体现了西部彩陶文化、敦煌文化内涵,特别具有地域色彩、民族色彩,更为推动西部地区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座大剧院正是由在业界享有“大剧院建设专家与领导者”美誉的中孚泰文化集团参与建设的,19年来,中孚泰参与建设了全国60%的高端精品剧院建设,在2013年评出的“中国十大剧院”中有六座大剧院出自中孚泰之手,中孚泰的成功,是中国文化建筑发展的一个缩影,时至今日,中国已经有了自己的建筑风格。
11世纪下半叶,哥特式建筑首先在法国兴起。当时法国一些教堂已经出现肋架拱顶和飞扶壁的雏型。一般认为第一座真正的哥特式教堂是巴黎郊区的圣丹尼教堂。这座教堂四尖券巧妙地解决了各拱间的肋架拱顶结构问题,有大面积的彩色玻璃窗,为以后许多教堂所效法。
法国哥特式教堂平面虽然是拉丁十字形,但横翼突出很少。西面是正门入口,东头环殿内有环廊,许多小礼拜室成放射状排列。教堂内部特别是中厅高耸,有大片彩色玻璃宙。其外观上的显著特点是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尖塔和尖顶,西边高大的钟楼上有的也砌尖顶。平面十字交叉处的屋顶上有一座很高的尖塔,扶壁和墙垛上也都有玲珑的尖顶,窗户细高,整个教堂向上的动势很强,雕刻极其丰富。
西立面是建筑的重点,典型构图是:两边一对高高的钟楼,下面由横向券廊水平联系,三座大门由层层后退的尖券组成透视门,券面满布雕像。正门上面有一个大圆宙,称为玫瑰窗,雕刻精巧华丽。法国早期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
亚眠主教堂是法国哥特式建筑盛期的代表作,长137米,宽46米,横翼凸出甚少,东端环殿成放射形布置七个小礼拜室。中厅宽 15米,拱顶高达43米,中厅的拱间平面为长方形,每间用一个交叉拱顶,与侧厅拱顶对应。柱子不再是圆形,4根细柱附在一根圆柱上,形成束柱。细柱与上边的券肋气势相连,增强向上的动势。教堂内部遍布彩色玻璃大宙,几乎看不到墙面。教堂外部雕饰精美,富丽堂皇。这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成熟的标志。
法国盛期的著名教堂还有兰斯主教堂和沙特尔主教堂,它们与亚眠主教堂和博韦主教堂一起,被称为法国四大哥特式教堂。斯特拉斯堡主教堂也很有名,其尖塔高142米。
百年战争发生后,法国在14世纪几乎没有建造教堂。及至哥特式建筑复苏,已经到了火焰纹时期,这种风格因宙棂形如火焰得名。建筑装饰趋于“流动”、复杂。束柱往往没有柱头,许多细柱从地面直达拱顶,成为肋架。拱顶上出现了装饰肋,肋架变成星形或其他复杂形式。当时,很少建造大型教堂。这种风格多出现在大教堂的加建或改建部分,以及比较次要的新建教堂中。
法国哥特时期的世俗建筑数量很大,与哥特式教堂的结构和形式很不一样。由于连年战争,城市的防卫性很强。城堡多建于高地上,石墙厚实,碉堡林立,外形森严。但城墙限制了城市的发展,城内嘈杂拥挤,居住条件很差。多层的市民住所紧贴狭窄的街道两旁,山墙面街。二层开始出挑以扩大空间,一层通常是作坊或店铺。结构多是木框架,往往外露形成漂亮的图案,颇饶生趣。富人邸宅、市政厅、同业公会等则多用砖石建造,采用哥特式教堂的许多装饰手法。
英国的哥特式建筑出现的比法国稍晚,流行于12~16世纪。英国教堂不象法国教堂那样矗立于拥挤的城市中心,力求高大,控制城市,而是往往位于开阔的乡村环境中,作为复杂的修道院建筑群的一部分,比较低矮,与修道院一起沿水千方向伸展。它们不象法国教堂那样重视结构技术,但装饰更自由多样。英国教堂的工期一般都很长,其间不断改建、加建,很难找到整体风格统一的。
英国的索尔兹伯里主教堂和法国亚眠主教堂的建造年代接近,中厅较矮较深,两侧各有一侧厅,横翼突出较多,而且有一个较短的后横翼,可以容纳更多的教士,这是英国常见的布局手法。教堂的正面也在西边。东头多以方厅结束,很少用环殿。索尔兹伯里教堂虽然有飞扶壁,但并不显著。
英国教堂在平面十字交叉处的尖塔往往很高,成为构图中心,西面的钟塔退居次要地位。索尔兹伯里教堂的中心尖塔高约123米,是英国教堂中最高的。这座教堂外观有英国特点,但内部仍然是法国风格,装饰简单。后来的教堂内部则有较强的英国风格。约克教堂的西面窗花复杂,窗棂由许多曲线组成生动的图案。这时期的拱顶肋架丰富,埃克塞特教堂的肋架象大树张开的树枝一般,非常有力,还采用由许多圆柱组成的束柱。
格洛斯特教堂的东头和坎特伯雷教堂的西部,窗户极大,用许多直棂贯通分割,窗顶多为较平的四圆心券。纤细的肋架伸展盘绕,极为华丽。剑桥国王礼拜堂的拱顶像许多张开的扇子,称作扇拱。韦斯敏斯特修道院中亨利七世礼拜堂的拱顶作了许多下垂的漏斗形花饰,穷极工巧。这时的肋架已失去结构作用,成了英国工匠们表现高超技巧的对象。英国大量的乡村小教堂,非常朴素亲切,往往一堂一塔,使用多种精巧的木屋架,很有特色。
英国哥特时期的世俗建筑成就很高。在哥特式建筑流行的早期,封建主的城堡有很强的防卫性,城墙很厚,有许多塔楼和碉堡,墙内还有高高的核堡。15世纪以后,王权进一步巩固,城堡的外墙开了窗户,并更多地考虑居住的舒适性。英国居民的半木构式住宅以木柱和木横档作为构架,加有装饰图案,深色的木粱柱与白墙相间,外观活泼。
德国最早的哥特式教堂之一科隆主教堂于1248年兴工,由建造过亚眠主教堂的法国人设计,有法国盛期的哥特式教堂的风格,歌坛和圣殿同亚眠教堂的相似。它的中厅内部高达46米,仅次于法国博韦主教堂。西面双塔高152米,极为壮观。
德国教堂很早就形成自己的形制和特点,它的中厅和侧厅高度相同,既无高侧窗,也无飞扶壁,完全靠侧厅外墙瘦高的窗户采光。拱顶上面再加一层整体的陡坡屋面,内部是一个多柱大厅。马尔堡的圣伊丽莎白教堂西边有两座高塔,外观比较素雅,是这种教堂的代表。
德国还有一种只在教堂正面建一座很高钟塔的哥特式教堂。著名的例子是乌尔姆主教堂。它的钟塔高达161米,控制着整个建筑构图,可谓中世纪教堂建筑中的奇观。砖造教堂在北欧很流行,德国北部也有不少砖造的哥特式教堂。
15世纪以后,德国的石作技巧达到了高峰。石雕窗棂刀法纯熟,精致华美。有时两层图案不同的石刻窗花重叠在一起,玲珑剔透。建筑内部的装饰小品,也不乏精美的杰作。
德国哥特建筑时期的世俗建筑多用砖石建造。双坡屋顶很陡,内有阁楼,甚至是多层阁楼,屋面和山墙上开着一层层窗户,墙上常挑出轻巧的木窗、阳台或壁龛,外观很富特色。
意大利的哥特式建筑于12世纪由国外传入,主要影响于北部地区。意大利没有真正接受哥特式建筑的结构体系和造型原则,只是把它作为一种装饰风格,因此这里极难找到“纯粹”的哥特式教堂。
意大利教堂并不强调高度和垂直感,正面也没有高钟塔,而是采用屏幕式的山墙构图。屋顶较平缓,窗户不大,往往尖券和半圆券并用,飞扶壁极为少见,雕刻和装饰则有明显的罗马古典风格。
锡耶纳主教堂使用了肋架券,但只是在拱顶上才略呈尖形,其他仍是半圆形。奥维亚托主教堂则仍是木屋架顶子。这两座教堂的正面相似,总体构图是屏幕式山墙的发展,中间高,两边低,有三个山尖形。外部虽然用了许多哥特式小尖塔和壁敦作为装饰,但平墙面上的大圆窗和连续券廊,仍然是意大利教堂的固有风格。
意大利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是米兰大教堂,它是欧洲中世纪最大的教堂之一,14世纪80年代动工,直至19世纪初才最后完成。教堂内部由四排巨柱隔开,宽达49米。中厅高约45米,而在横翼与中厅交叉处,更拨高至65米多,上面是一个八角形采光亭。中厅高出侧厅很少,侧高窗很小。内部比较幽暗,建筑的外部全由光彩夺目的白大理石筑成。高高的花窗、直立的扶壁以及 135座尖塔,都表现出向上的动势,塔顶上的雕像仿佛正要飞升。西边正面是意大利人字山墙,也装饰着很多哥特式尖券尖塔。但它的门窗已经带有文艺复兴晚期的风格。
另外在这时期,意大利城市的世俗建筑成就很高,特别是在许多富有的城市共和国里,建造了许多有名的市政建筑和府邸。市政厅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广场,粗石墙面,严肃厚重;多配有瘦高的钟塔,建筑构图丰富,成为广场的标志。城市里一般都建有许多高塔,总体轮廓线很美。
威尼斯的世俗建筑有许多杰作。圣马可广场上的总督宫被公认为中世纪世俗建筑中最美丽的作品之一。立面采用连续的哥特式尖券和火焰纹式券廊,构图别致,色彩明快。威尼斯还有很多带有哥特式柱廊的府邸,临水而立,非常优雅。
北美风格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几乎世界各主要民族的后裔都有,带来了各种各样建筑风格,其中尤其受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以及美国各地区原来传统文化的影响较大。它们互相影响、互相融合,并且随着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适应各种新功能的住宅形式纷纷出现,各种绚丽多姿的住宅建筑风格应运而生。因此美国的建筑风格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国际化倾向。美国的建筑,尤其是住宅,是集当今世界住宅建筑精华之大成后,又融合了美国人自由、活泼、善于创新等等一些人文元素,使得其住宅成为国际上最先进、最人性化、最富创意的住宅。
北美风格就是一种混合风格,不像欧洲的建筑风格是一步步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它在同一时期接受了许多种成熟的建筑风格,而相互之间又有融合和影响。
西班牙风格
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发展,是以工业革命后的工业化为前提的,西班牙作为欧洲最早脱离中世纪的国家,所掀起的航海运动导致了新大陆的发现,并直接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加泰罗尼亚地区是西班牙境内最早有现代建筑运动的萌芽地区,其中的巴塞罗那建筑和高迪建筑成为了西班牙建筑风格的主要组成部分。
巴塞罗那的建筑特色
从1830年起,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地区就开始了工业化道路;到1880年,巴塞罗那已经成为西班牙工商业重镇,并于1888年成功地举办了世界博览会,树立了它的国际地位。在这样的工业化城市中,现代建筑的萌发是必然的。因此,加泰兰主义的建筑多半集中在巴塞罗那。在这一时期,巴塞罗那形成了很鲜明的建筑风格。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这些建筑仿佛从传统的古典形式中走来,但是却少了繁琐,具有建筑形式趋于简化、注意应用新技术的现代派建筑特征;二是按照西班牙的传统,建筑物的装饰及雕塑成分和建筑结构同等重要。
高迪的建筑特色
在上述多种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在这片土壤上诞生的高迪建筑,处处结合了时代和地域的特点。高迪的建筑作品无论是宅邸和公寓,还是教堂和园林建筑,都表现出别出心裁的独特创造,他的很多作品被后世所推崇和借鉴。最有名的是他在巴塞罗那设计的两座公寓:巴特罗公寓和米拉公寓。这两座公寓都以造型怪异而闻名于世。巴特罗公寓的墙面有意模仿溶岩和溶洞的状态,阳台栏杆犹如假面舞会的面具,屋顶突出部位形状各异,屋脊如带鳞片的兽类脊背。米拉公寓则墙面曲折不平,屋檐和屋脊呈现波浪形。建筑模仿被水侵蚀了的岩体,海面式的墙面更富于动感,阳台栏杆扭曲如同岩体上的杂草 。
建筑风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建筑历史发展的结果,伴随着当时世界的社会环境、经济水平、宗教信仰与政治体系一同产生于世。建筑风格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体系,远景设计研究院按建筑方式分为哥特式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风格、洛可可建筑风格、木条式建筑风格、园林风格、概念式风格。
哥特式建筑(Gothic architecture)
是以法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在12—15世纪,城市手工业和商业行会相当发达,城市内实行一定程度的民主政体,市民们以极高的热情建造教堂,以此相互争胜来表现自己的城市。另外,当时教堂已不再是纯属宗教性建筑物,它已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成为市民大会堂、公共礼堂,甚至可用作市场和剧场。在宗教节日时,教堂往往成为热闹的赛会场地。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在设计中利用十字拱、飞券、修长的立柱,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教堂的平面仍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
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
飞扶壁由侧厅外面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拱脚的侧推力。为了增加稳定性,常在柱墩上砌尖塔。由于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飞扶壁,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题,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代表建筑有:意大利米兰大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俄罗斯圣母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
巴洛克建筑(Baroque)
产生背景:十七世纪欧洲强权扩张,掠夺海外殖民地累聚巨富,生活上提倡豪华享受,因此对建筑、音乐、美术也要求豪华生动、富于热情的情调。十七世纪欧洲有新旧教的权力之争。旧教势力用暴力镇压信徒,再积极利用艺术思想形态──巴洛克,去迷惑﹑征服人心。巴洛克艺术不排斥异端的感官喜悦,亦忠实于基督教的世界观,故亦是“基督教化的文艺复兴”。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宣扬自己独特的个性,他的主要特征可以归纳为:
1.巴洛克建筑具有强烈的庄重、对称的特征;
2.巴洛克建筑具有强烈的凹凸感,用大量曲线代替直线,使形象产生强烈的扭曲感;
3.巴洛克建筑多繁复的装饰,用许多雕塑和浮雕使建筑产生丰富的运动感;
4.巴洛克建筑用不完整构图代替完整形象,如断山花、重叠山花和巨型曲线等,以突出个性。
代表建筑有:罗马耶稣会教堂、罗马的圣卡罗教堂、罗马圣玛丽亚教堂、圣彼得广场等
洛可可建筑(Rococo)
它以欧洲封建贵族文化的衰败为背景,表现了没落贵族阶层颓丧、浮华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情绪。他们受不了古典主义的严肃理性和巴洛克的喧嚣放肆,追求华美和闲适。洛可可一词由法语ro-caille(贝壳工艺)演化而来,原意为建筑装饰中一种贝壳形图案。1699年建筑师、装饰艺术家马尔列在金氏府邸的装饰设计中大量采用这种曲线形的贝壳纹样,由此而得名。洛可可风格最初出现于建筑的室内装饰,以后扩展到绘画、雕刻、工艺品、音乐和文学领域。
洛可可式建筑风格于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洛可可风格的基本特点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繁琐细。
洛可可装饰的特点是:细腻柔媚,常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和 S形线,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卷草舒花,缠绵盘曲,连成一体。天花和墙面有时以弧面相连,转角处布置壁画。 为了模仿自然形态,室内建筑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变化万千,但有时流于矫揉造作。室内墙面粉刷,爱用嫩绿、粉红、玫瑰红等鲜艳的浅色调,线脚大多用金色。室内护壁板有时用木板,有时作成精致的框格,框内四周有一圈花边,中间常衬以浅色东方织锦。
洛可可建筑风格的特点是: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德国南部和奥地利洛可可建筑的内部空间显得非常复杂。
代表建筑: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凡尔赛宫的王后居室、丹麦皇宫等。
木条式建筑风格
一种纯美洲民居风格,主要特点是水平式、木架骨的结构。纯美洲民居之所以以木条式建筑为主,主要是由他们居住的环境所决定的。美洲的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居各大洲之首。
木条式建筑在视觉上会让人感觉宁静、安逸、整齐、有条理。
园林风格
最具特色的是中国园林,以山水为主的中国园林风格独特,其布局灵活多变,将人工美与自然美融为一体,形成巧夺天工的奇异效果。这些园林建筑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隐建筑物于山水之中,将自然美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中国园林建筑包括宏大的皇家园林和精巧的私家园林,这些建筑将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庭院、廊桥及楹联匾额等精巧 布设,使得山石流水处处生情,已经无穷。中国园林的境界大体分为治世境界、神仙境界、自然境界三种。代表建筑:苏州园林。
概念式建筑
于90年代开始在国际上流行,其实是一种建筑模型,它更多的来源于人的想象,力求摆脱对建筑本身限制和约束,而创造出一个个性化色彩很强的建筑风格 。
水滴状未来概念建筑
每一种建筑风格的诞生都是人们对居住的思考和尝试发掘出的可能性。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在一些大的文明圈中,建筑艺术的反战呈现了异彩纷呈的态势,这些建筑风格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人们的价值取向。
6.2建筑风格——心仪的建筑风格
6.2建筑风格——心仪的建筑风格
建筑风格指建筑设计中在内容和外貌方面所反映的特征,主要在于建 筑的平面布局、形态构成、艺术处理和手法运用等方面所显示的独创和完美的意境。
建筑风格因受不同时代的政治、社会、经济、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等的制约以及建筑设计思想、观点和艺术素养等的影响而有所不同 。
一、从民族地域角度,分为地中海建筑风格,法式建筑风格,意大利建筑风格,英式建筑风格,北美建筑风格,新古典建筑风格,artdeco风格,现代建筑风格和中式建筑风格。
二、从历史发展潮流角度,分为一下几种:
1.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2.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其特点是体量宏伟,柱式运用严谨,而且很少用装饰。其主要特征是把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结合起来,并加入新形势,这一风格在当今世界各国颇为流行。
3.现代评论风格,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建造适应现代生活的建筑,外观宏伟壮观,很少使用装饰。
4.后现代主义风格,以折衷的方式借鉴不同的时期具有历史意义的局部,但不复古。
三、按建筑方式来分:
1.哥特式建筑风格,最主要的特点是高耸的尖塔,超人的尺度和繁缛的装饰,形成统一向上的旋律。整体风格为高耸削瘦,以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对后世其他艺术均有重大影响。
2.巴洛克建筑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它是几乎最为讲究华丽、装饰的一种建筑风格,即使过于繁琐也要刻意追求。
3.洛可可建筑风格。主要特点是大量运用半抽象题材的装饰。洛可可风格的基本特点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繁琐细4.木条式建筑风格。一种纯美洲民居风格,主要特点是水平式、木架骨的结构。
5.园林风格,其特点是通过环境规划和景观设计,栽植花草树木,提高绿化,并围绕建筑营造园林景观。
6.概念式风格,力求摆脱对建筑本身限制和约束,而创造出一种个性化色彩很强的建筑风格。
建筑风格,一般认为是一种区域性的或者国际性的建筑物的风格,是对某一建筑师、建筑学校或者历史时期建筑特色的描述。常见的最重要的建筑风格划分方法是根据地区及时代划分,并且与当时艺术风格的发展方向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