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内容介绍
不仅是刚接触设计的新生,甚至是多年从事设计工作的人都适合阅读《建筑设计方法论》,是一本近年来不可多得的理论著作。建筑设计方法论,是建筑学理论的基础,甚至可以扩展到城市规划和景观理论的领域。每个建筑院校都在开展这方面的理论教学,但真正系统阐述方法论的图书却非常少。同济大学多年前就邀请了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教授沃尔夫·劳埃德教授开设这门理论课程。现将该课程整理成专著并首次出版。
2100433B
设计过程中用以促成模块化设计的四个区域:模块(Module)、数据(Data)、体系(Architectural)和程序(Procedural)设计。模块设计(Modular design) 降低了复...
商场(集贸市场),是指向社会供应生产和生活所需的各类商品的交易场所,主要是室内百货商场(店)、商业大楼、贸易中心、购物中心、商城及大型集贸批发市场。商场与其他建筑相比有其自己的特点:商场的功能性质,决...
现在普通商品房在设计时都会添加飘窗,既能扩展居室空间,又能扩大视野,有了小阳台的效果,增添了更多生活的。那么飘窗设计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就带大家具体了解一下吧。 一、根据需求做设计 现在流行的飘窗一...
建筑设计方法论的构造教学研究
无论是现今的构造教学还是材料教学,师者同学者都注重于专精的研究,技术和艺术教学的完全分离成为建筑学教育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筑构造课程内容多,学科交叉综合,课程结构逻辑层次分明,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门\"技艺\"结合的课程,它涉及建筑美学、造型设计、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物理、建筑设备等多个学科领域,课程设计的系统性也被提上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建筑教学中设立一门将建筑学设计方法论和建构语言结合的课程,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系统的方法论之后,自己掌握语言的正确表达方法,而不是死板地背熟各种建筑词汇和构造语法,使学生能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自觉自发地将建筑技术发展的前沿领域,如建筑生态、建筑仿生、建筑智能、可持续发展技术等及时纳入实践的内容,扩展建筑师的语句量,丰富建筑师的建构语言的表达。在教学中也应采取系统论的方法,通过分解讲授不同类型建筑物的总体构成和基本要求,通过大量著名案例的分析,使学生能够建立起对建筑物组成和构建影响因素及相关决策因素的变量的广泛认知。将过程设计贯穿到建筑设计主干课之中,体验建筑\"技\"与\"艺\"的交融,从而明确建筑设计的内容与目标。
《园林建筑设计》共分五个项目,包括园林建筑基础知识、园林建筑设计方法论、园林建筑小品设计、园林建筑单体设计、服务型园林建筑设计。该教材在每个项目之始列有教学目标和技能目标,之后附有复习思考题。
项目一园林建筑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园林建筑概论、建筑物的组成两个任务。
项目二园林建筑设计方法论:主要包括园林建筑设计程序、园林建筑的设计方法两个任务。
项目三园林建筑小品设计:主要包括园凳、园桌,景观标识,园林小桥三个任务。
项目四园林建筑单体设计:主要包括亭、花架、廊、水榭四个任务。
项目五服务型园林建筑设计:主要包括公园大门、茶室、游船码头、园林厕所四个任务 。
本书缘起于对设计中一个根本性问题的探讨,即建筑形式从哪里来。切入点是形式(类型)作为一种建筑师的工作策略在形式创造过程中的作用, 由此从历史上不同的阶段建筑师对类型的认识、态度、运用策略等多角度展开论述。本书探讨了建筑形式的产生规律,以及建筑师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具有一种建筑设计方法论的意义。本书可供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等相关建设管理领域的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学习参考书。
编辑推荐
——类型包含四个方面的意义:一种形式的观念;形式的种属范畴;抽象的原型、原形、典型等,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整体;具有结构主义的意义,意味着形式深层的逻辑结构,表达了相对具体、明确以及可以进行剖析的原素、整体以及关系的意义。
——从建筑历史的发展来看,类型始终是影响形式创造的重要因素,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形式产生表现出控制、引导或者启发的意义。基于设计主体与类型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建筑史分为四个阶段:18世纪前类型的受动时期;从启蒙运动开始到19世纪末类型的探求时期;现代建筑运动类型的“抛弃”时期;现代建筑运动之后类型的回归时期。
——类型是建筑设计中创造力发挥的一个必要条件。这就是说创造力的发挥是必须以一定的制约为基础的,设计的自由度是相对的,不存在那种绝对的设计自由,即使是天马行空的幻想,在现实中必然存在其参考的原型。
作者简介
薛春霖,男,1979年生,云南凤庆人,2012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主要承担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安全与防灾、建筑学3年级的建筑设计课程。研究方向主要为建筑类型学与建筑设计方法,目前已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多篇。
张钦楠,1931年生于上海,1951年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在上海、北京等地从事设计工作近三十年,担任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副理事长,先后当选为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美国建筑师学会和澳大利亚皇家建筑师学会名誉资深会员及日本建筑家协会名誉会员,并为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学院兼职教授主要著译编作有:《建筑设计方法论》、《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人文主义建筑学》、《二十世纪世界建筑精品集锦》、《阅读城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