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可持续高密度城市发展探索内容简介

可持续高密度城市发展探索内容简介

香港绿色建筑设计与实践,有其独特的挑战和机遇。本文透过五个香港具指标性的绿色建筑,从场所营造、开发过程、以人为本、绩效表现四个方面,分析香港绿色建筑如何探索创新意念落实高效环保绩能,为高密度城市增加透风营造场所,优化生物多样性以利城市生态,以人为本增添绿意宜居空间,从绩效为本的策略建构低碳城市。

查看详情

可持续高密度城市发展探索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KT-W高密度

  • KT-W高密度板;KT-W高密度板;型号、规格:2440X1220mm;厚:8mm;品牌:金特;备注:应用于外墙装饰基层、外墙外保温基层
  • 金特
  • 13%
  • 宜春市金特建材实业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非开挖高密度HDPE管材

  • 规格(mm)Ф110×3.7;环钢(2KN/㎡)
  • m
  • 公元牌
  • 13%
  • 公元管道(广东)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非开挖高密度HDPE管材

  • 规格(mm)Ф250×7.7;环钢(2KN/㎡)
  • m
  • 公元牌
  • 13%
  • 公元管道(广东)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非开挖高密度HDPE管材

  • 规格(mm)Ф315×9.7;环钢(2KN/㎡)
  • m
  • 公元牌
  • 13%
  • 公元管道(广东)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非开挖高密度HDPE管材

  • 规格(mm)Ф355×10.9;环钢(2KN/㎡)
  • m
  • 公元牌
  • 13%
  • 公元管道(广东)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开式倾压力机

  • 压力1250kN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开式倾压力机

  • 压力1250kN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开式倾压力机

  • 压力630kN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开式倾压力机

  • 压力800kN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开式倾压力机

  • 压力630kN
  • 台班
  • 汕头市2011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高密度中纤板

  • 高密度中纤板
  • 1m²
  • 1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0-09-14
查看价格

10mm高密度海绵

  • 10mm高密度海绵
  • 1m²
  • 1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5-08
查看价格

5厘高密度中纤板

  • 5厘高密度中纤板
  • 1m³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7-12-04
查看价格

异形高密度

  • 异形高密度
  • 1m²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6-06-16
查看价格

高密度AP

  • H3C WA5530 内置天线三频八流802.11ac/n Wave 2无线接入点-FIT
  • 4台
  • 1
  • H3C
  • 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8-10-23
查看价格

可持续高密度城市发展探索目录

第一部分:香港可持续城市规划与展望

第一章 城市国际排名与环境可持续发展:香港近年状况与展望

第二章 《香港2030 》:缔造宜居、具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的香港

第三章 香港总体城市规划与政策导向——启德发展的案例

第二部分:香港生态环境保护与控制

第四章 控制空气污染以改善公众健康

第五章 废物革命在香港:2012年起转“废”为“能

第六章 香港的防洪策略及展望

第七章 香港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及案例

第三部分:香港城市交通规划与开发

第八章 香港城市交通规划

第九章 香港轨道交通的规划与发展

第十章 港铁结合周边住宅项目开发与设计

第四部分:香港城市居住区空间规划与楼宇设计

第十一章 香港城市气候评估与规划设计

第十二章 香港的绿建环评工具——绿建环评(BEAM Plus)

第十三章 香港绿色建筑设计与实践

第十四章 香港公屋与居屋的规划与设计:香港房屋委员会的经验

第十五章 香港建筑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

查看详情

可持续高密度城市发展探索内容简介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可持续高密度城市发展探索内容简介文献

香港高密度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的风雨10年 香港高密度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的风雨10年

香港高密度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的风雨10年

格式:pdf

大小:2.6MB

页数: 3页

从1990年代说起国际上,1990年代启动了建筑物环保效能评估系统的科研及应用,于1998年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的世界性会议绿色建筑挑战(Green Building Challenge)正是相关讨论的里程碑。

高密度电法.-井下高密度电法 高密度电法.-井下高密度电法

高密度电法.-井下高密度电法

格式:pdf

大小:2.6MB

页数: 84页

高密度电法.-井下高密度电法

[陕西]以“和谐宜居”为引领 探索“西安特色”城市发展之路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城市已进入新发展时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发展方式,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解决突出问题,提升环境与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是我国提高城镇化水平,走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的指导思想。”作为具有悠久历史,以国际化大都市为发展目标的省会城市,西安只有根据自身特点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创新、依法治市,才能在保护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与协同创新发展新兴产业、城市人居环境优化与城市自然生态系统保护、鲜明城市特色城市文脉与城市国际化信息化等诸多城市建设中的辩证体系中明确西安市的侧重点、平衡点与立足点。

尊重城市发展规律 正确理解“国际化”与“大”

对合理的城市规模、经济容量、城区与乡村的容积进行研究,以确保人口发展与用地匹配,城市规模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以尊重城市发展规律为先决条件,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对于西安来说,历史文化是必须保护利用的资源,有自身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是西安的城市定位。要做出自身特色,就需要对“国际化大都市”这一概念中的“国际化”与“大”有正确的理解与定义。同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纽约与巴黎各具鲜明特色,模仿唐长安建设的日本京都明确提出了国际化、现代化口号:“历史、文化、魅力孕育出高科技”,将人口规模控制在200-250万。洛杉矶采用了“城市群”的模式。西安的“国际化大都市”中的“国际化”与“大”,将绝不是“摊大饼”式的平行扩张出一个面积与人口巨大的城市。而是城市整体具有“人性、环保、信息化”等国际理念,在自身优势领域引领国际发展,在全球有巨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国际化”与“大”。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各地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等战略,明确空间布局、功能定位。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实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西安市在这一方面已有“关中—天水经济区”、“西咸一体化”等多项战略。

统筹优势资源 释放城市发展新动能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城市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改革,优化创新创业生态链,让创新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动力,释放城市发展新动能。对于西安来说认清西安市在国内的发展优势、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发展优势、在国际上的发展优势,将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关键。

重视城市设计 提高城市发展宜居性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这一概念。生产区域与生活区域的关系在近代城市发展中一直是决定城市面貌的重要因素,甚至城市的总体交通体系也需要与之协调配套。上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研究纽约曼哈顿下班之后空寂的写字楼,提出了避免“城市空洞冷漠”这一概念,今天美国的城市规划已包含了经济发展规划,社会发展规划,物质建设规划以及城市政策设计和研究四个方面的内容。如今,协调发展的城市发展模式已日益受到重视。同时,城市生态系统与城市自然生物的多样性,已被许多发达国家作为城市评价体系的一项主要指标。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则明确提出了“城市发展要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增强城市内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

西安市的城市规划秉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九宫布局,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轮规划(1953~1972)中,保留了旧城(明清西安城),城市主要向东、西、南三个方向发展。工业区布置在东郊、西郊和西南郊,南郊安排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单位。道路系统基本保持隋唐长安城的棋盘式格局,以现有旧城道路为骨架向四郊延伸。园林系统充分利用自然地形保护历史文物遗址均匀布置。保留了东南郊、西南郊为发展备用地。自1953年起,西安市基本上按照此方案发展。1980~2000年规划对原有总体规划进行了修订补充,明确和增加了保护古都风貌和发展旅游。在建设中把保护、恢复、重新利用历史文化遗址、风景名胜同发展现代城市的功能结合。在东郊、南郊、西郊沿唐长安城城墙遗址开辟林带和风景路,显示唐长安城轮廓,拓宽主轴线大街,将明城墙、护城河和环城林带建设成环城公园。对丰、镐两京城、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唐大明宫等制定了专项保护利用规划。在最新一轮2008~2020年规划中,将城市空间分为三个层次:市域范围(行政辖区)、城镇范围(主城区、中心城镇)、主城区范围(以唐长安城为中心,以绕城高速为基本轮廓),至2020年的城市规模控制在1000万人左右(城镇850万,主城区528万)。规划重点一是理性地思考城市规模问题,明确城市发展诸多限制条件,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二是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核心,以协调发展为目标;三是统筹协调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四是建设现代化市政基础设施体系;五是协调城市建设与区域生态保护的关系,优化空间布局。

培育城市精神 形成城市发展合力

以上几轮城市规划,为“十三五”期间西安市的城市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能够有效的落实本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的“要强化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以环境容量和综合承载力确定城市定位和规模的指导思想。”

在二十一世纪的城市发展体系中,传统的城市支撑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涵盖的范围在急速扩大,在欧美的城市基础设施规划(Urban Infrastructure Planning)研究中,除了传统的道路、下水及能源输送等项目,信息、物流、低碳循环等以互联网、大数据大物流及二氧化碳减排为背景的新兴概念得到重视。本次会议更是提出了:“以自然为美,防止‘摊大饼’式扩张,推动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保护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对于西安来说,如果能精准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将为“十三五”期间城市的各方面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引和综合支持。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各地对事关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周密部署,系统推进各方面工作。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建设管理等多种因素来制定规划。在下一阶段的规划编制工作中,西安市可以如会议精神中提到的,邀请被规划单位、建设方、管理方参与,还可邀请市民与全球专家共同参与,达到在理念和方法上创新,增强科学性、指导性的目标。

查看详情

刘人健:旧城改造、城市发展的探索

刘人健,CCDI集团副总裁、集团副总经理、居住产品事业部总经理

城市更新的过程是一直有存在的,我们认为城市是一个有机体,城市是一直不断的都在进行生长和发展的,不管我们怎么努力,有机体一定会灭亡,这是必然的一个过程。中国的城镇化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有着飞跃的发展,我们的城镇人口从1.7亿发展成7.3亿,城镇化率从17.9%一下子上升到了53.7%,城市的数量特别是镇的数量有了飞跃的发展。比如深圳在90年代有了非常快速的发展,我是在深圳读大学,记得每次放假回来之后会发现这个城市和我走之前居然又不一样了,可想而知速度有多快,这样一个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一定会存在问题,我觉得这也不需要避讳什么。 

比如说大量的农业人口转移到城市之后,比较难以融入社会,市民化的过程是停滞的,这些年已经好些了。土地的城镇化是快于人口的城镇化的,用地比较粗放和低效。另外城镇用地空间分布的规模和结构也不太合理,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也不匹配,以深圳为例,会发现商业的配套严重不足,没有合理地布置公厕。在城市的管理服务水平上,因为城市高速的发展,确实存在一些弊端和问题。另外,我们的自然、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不是非常的及时,城市建设缺乏特色,体制和机制不健全,我们国家在近几年开始做了比较大的改进。 

新的城镇化的规划已经出台,相信各位专家都已经研读过国家2014年到2020年新型城镇化规划,主要是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增长。在城市更新的领域里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棚户区的改造、城中村的改造、旧的住宅小区的综合治理、危旧住房的改造。城市更新这件事是有特点的,地方的城市更新过程比总的提前一些,通过之前对西方城市更新的研究,我们发现呈现三个趋势:第一,城市更新是逐渐从关注一些小地区的更新,发展到关注总体城市的更新,我们国家目前正处于这个阶段,可能会发现我们的城市规划都是新区规划,回来发现我们要做城市更新的时候,我们原来建好的旧城历史发展的过程,他的城市更新的指导和法则这方面很多城市还是缺乏的。这个做完之后会从整个城市更新的大框架中跳出来,重新回来以区域观察来进行城市更新。大刀阔斧的推倒重建会逐步发展成根据当地的情况做循序渐进式的改造,同时除了会关注到经济效率,还会关注到综合价值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不管怎样,中国的土地我们给予了大量能量,未来这些能量的释放一定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新型城镇化对于我们的专业服务人员有新的要求,我们认为设计其实是一种专业的服务。经过思考我们认为,专业服务一般分为三个环节,包括前面的咨询研发、产品管理,之后是设计施工,最后到设施的管理,在这个过程里,我们参与了土地的价值、资本的价值,通过这个环节是一定要得到资本增量的,土地经过了这个过程肯定要影响城市的发展,我们在今年迅速地组建了我们的研发团队。研发团队由几个小组组成:包括城市更新的案例研究小组, 相关政策的研究小组,城市规划的设计团队,项目经济效益的测算小组,产品定位的研究小组,方案设计的团队,我们可以通过一个项目介绍一下团队如何一起有序的工作的。 

我们接到的项目任务是宜昌一个城市更新地块,对面是游客中心,领导希望对这个地块进行更新,我们的城市更新小组在国内外找到很多相关的案例,进行背景研究。我们的政策研究小组对于国家的政策,当地的城市政策进行研究,为整个团队提供了一份详细的政策研究报告,政策是非常重要的,这几个小组的工作室并行的,比较有意思。我们的规划团队对整个城市背景进行了系统研究,对于我们的城市呈现出的信息,他的产业经济的背景以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也进行了研究,包括城市的文化和历史。我们研究了当地特别的“水文化”,因为项目地处长江边上,最后对我们改造的区域进行局部定位的规划设计。地块的中央有个剧院,但是基本上破败了非常可惜,同时另外一个小组进行了市场的研究。我们通过几个产品对于宜昌背景的发现,发现住宅的价格一直到2014年都是比较平稳坚挺的。商业地产在很多二三线城市价格已经开始倒挂,商业在整个宜昌的市场呈现比较大的下滑趋势,写字楼的市场也是不太好,我们的产品研究小组对这些主要产品进行了研究。 

最后对这个项目我们定位为文化休闲加生活功能,这个定位目前得到客户比较大的认可。我们在城市更新和旧城改造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三方面的平衡:第一是政府,政府要保证公共利益的实现,第二,对于开发主体我们要保证他合法权益的获得,第三是拆迁户和后面的运营商的权益。在这个项目中的剧场我们也考虑到了,剧场在很多城市都成为包袱,如何在这个项目中让剧场成为驱动力,我们提出了一个概念,要做一个具有六个功能的多功能剧场,他不是一个大剧院的概念,我们对当地进行了调研,我们提出了理念客户觉得非常好,而且我们在别的城市有类似成功的案例。 

我们这个项目的目标人群到底是谁?这个非常重要,最后我们锁定的是当地的居民,因为有这个新的文化休闲中心的产生,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整个生活的素质是起到提升作用的。项目会有一些文化培训中心的诞生,让周边的居民能够受惠,同时也为宜昌市打造一个新的文化休闲中心。我们后来发现,项目对面的游客中心有很多老外,人们都是坐船就走了,如果对面能有一个可以坐下来,看看风景的场所,这样会为这个局部的区域带来新的活力。 

对于项目经济的评估我们也建立一个整套的项目评估模型,对项目每个地块分别做了利益的评估,有了这个模型后面我们再调整的时候是非常方便的,为甲方和政府部门的决策也提供了依据。最终我们形成了三个设计方案,第一个方案我们拆的比较少,把游客中心引导地块中,这个设计方案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认可,第二个方案我们拆的多一点,我们形成了一个小的中心,第三个拆的更多一点,我们把原来的产业回归到新的里面去,支持小的文化产业、办公功能,同时也有部分住宅。 

对于城市更新大家的观点是很一致的,城市会经历城市更新和旧城改造,最终实现城市的再生,在这里我代表我们的小组特别希望有机会和在座专家、甲方一起对中国的城市更新贡献微薄的力量。

 

查看详情

MVRDV:城市高密度掀起设计品质之战

荷兰先锋建筑事务所MVRDV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建设用地的稀缺,高速城市化的压力扑面而来,世界城市发展向“人口高密度”和“建筑高层化”方向发展俨然成为一种倾向。高密度城市形态在很多国家似乎都不可逆转。开放空间与归属感、生态城市与社区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显著。如何在现有城市区域中实现建筑密度最大化?MVRDV一直是这方面的佼佼者,他们关注的核心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密度”,而其方式则是“数据化理性分析”。

MVRDV是继OMA之后,在“密度”的探索方面投入最多关注的事务所。他们对高密度研究的热情让我们惊讶,他们不仅关注建筑与城市的关系,而且也把相关的研究与景观乃至项目当地的各种特定元素相结合,已产生新的“混合体”。这种善于将设计条件转化为设计灵感的品行使得他们的作品体现了极强的非常规性。MVRDV的研究是建立在世界密度不断增大,现有的资源最终超出地球承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的。而现实似乎也正朝着他们语言的方向无可逆转地发展着。

2005年,MVRDV出版《KM3——Excursions on capacities》,书名与其研究项目“立方千米”同名。KM3立方千米的实验构想来自于对于地球自身的资源短缺的忧虑,着眼于为人类的过度膨胀与有限的自然条件之间的矛盾寻找一条出路。面对城市目前出现的一系列矛盾,带着对未来城市发展的种种期许,我们对MVRDV事务所的合伙人之一Winy Maas先生进行了专访。

A=Winy Maas

Q:MVRDV事务所一直极力主张在现有城市区域中实现建筑密度最大化,反对城市区域的不断扩张,但是欧洲人口较少,MVRDV对城市密度方面一直坚持不懈研究的原动力是什么?

A:欧盟有500多万人。并且现在的荷兰已经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国家之一,但我们依旧每年都以失去绿色空间为代价而获得了更多的郊区房子和开发商。20世纪90年代,当我们创立了我们的办公室时恰巧经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在此背景下,我们呼吁密集的城市,因为这使它们更精彩,更有趣,更具有可持续性。

MVRDV对城市密度进行研究的兴趣动机不是因为不断增长的全球人口,而是因为密度提高了产品质量。高密度也给建筑师提供了机会,社会上有更多的集合资金被用在了建筑上。在低密度的农村,建筑几乎不存在,每个人都只是依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建造居住的房子,比如自己的花园等。在城市和高密度地区,建筑师必须以有趣的设计方式去解决人类居住密集的问题。

Q:城市密度的增加造成了城市能源的缺失,城市公共空间正在逐步减少,在高密度建设过程中有没有可以缓和这种关系的方法?

A:在一个项目中有许多不同的方式关注或恢复公共区域。但有时我们可以创造较多可能,有时却反之。与很多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有很多的公共空间。而人们热衷于使用它,无论是跳广场舞、聊天或是练太极。在保持公共空间存在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寻找创造城市密度的新方式。我们做了一个叫“垂直村落”的项目,是我在代尔夫特工业大学,与他们硕士班合作运行研究的项目,称之“为什么工厂”(The Why Factory)。这个项目的目的是试图在高密集建设的同时找到一种方式来保持公共空间和多样性。

Q: 高密度建筑的发展,是否对建筑固有的建筑形式以及风格产生了诸多方面(比如建筑外部构造、物理性质或者建筑材料)的冲击?

A:当然,但实际上我们还在用过去的工作方式。我们使用与50年前相同类型的材料和结构,只是有一些微小改变。所有的事情都开始发展,比如建筑物的3D打印等,中国人尤其对此着迷。这个月我们将和“Why Factory”出版一本书,名字叫《 Barba: 生活在一个完全适应的环境中》。在书里,我们调查纳米技术在建筑物中的可能性,以及要是通过客户需求建筑物可以移动或改变时会发生什么变化。所以在材料方面,未来几年将有重大创新。

Q:与其他国家不同,中国是人口大国。随着其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空间的使用分配问题已经逐渐的凸显出来。对于中国发展的现状,您有什么看法?

A:我们不可能将“中国”的城市发展视为统一的整体一概而论。许多中国城市的人口比荷兰一个城市的都要多。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特定的文化、气候和区域情况。我们的工作是在限定的环境下以最好的方式去提高土地的使用率和创造空间的多样性。比如在上海我们采取的建筑设计形式或城市规划,在北京我们却会产生另一种不同的设计方案。需要明确的是,中国必须学会在保持和改造现有一些建筑的基础上,逐步地提高新建建筑的多样性和有趣性。中国的城市规划、超高层现象导致“千城一面”,这样的设计并不能反映当地居民生活环境的多样性,也就使得一座城市失去了它整体的活力和吸引力。

Q:从建筑与城市密度的角度出发,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呢? 您对此有哪些期许?

A:我们看到自然与公共空间强劲的发展趋势,将这两者带进我们已被汽车占据主导地位的城市。同时,城市在不断有新的建筑和城市规划的同时也向灵敏度去转型。所有的这些事物也被连接到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使用方面。中国从工业经济转向体验经济,我们会逐步地在自己的城市看到这些趋势,而且很可能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一是商场,会有更多混合功能的设计,如鹿特丹市集住宅。二是你所在的城市可能最终以娱乐休闲为主,因为现在有些城市致力于打造一种产品,在未来,城市将只做一种服务,一个艺术家的城市或者一个“擦鞋匠”的城市。

Q:对于项目的选择有哪些考虑因素?

A:我们喜欢有趣的项目。视情况而定它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对我们而言有一个好的客户就像一个好的地理位置一样重要。市中心的设计一直存在难点但也很让人振奋。现在我们在北京主干道上设计了一个项目,它的停车区域、送货渠道以及消费者等等这些因素是很复杂的。但是我不可以告诉你关于这个项目的更多信息因为这是机密,虽然它即将开放。在远离城市的绿地上设计建筑是很好的。我们的设计项目包括这些乃至更多。

Q:在做具体的项目设计时,您最关注的设计点和出发点是什么?

A:对于一个项目而言从来就没有一个明确的出发点,而是存在许多出发点,比如地理位置、项目规模、预算等这些非常重要的因素。在鹿特丹市集住宅项目,我们被要求在两个塔之间设计一个矮小的市集。但是我们告诉客户我们可以翻转这点去做一个巨大的厅,大厅的屋顶是用公寓做成的。例如在上海虹桥机场我们需要设计一个家庭版建筑形式的办公园。每栋建筑在颜色、大小规模和外立面上有一些不同。该建筑借鉴了中国文化,希望通过一个像竹子的外墙让它呈现出相对富有诗意的姿态。在北京,我们将在历史悠久的胡同做一些介入动作,这个的出发点则是胡同本身。这些都可能成为一些设计的出发点。

关于MVRDV建筑设计事务所

MVRDV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建于1991年,是当今荷兰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事务所之一。它由三位年轻的荷兰建筑师韦尼·马斯(WinyMaas)、雅各布·凡·里斯(Jacob van Rijs)和娜莎莉·德·弗里斯(Nathalie de Vries)组成。事务所的名称即取自于这三位建筑师的姓氏。尽管事务所创建时间不长,设计并建成的作品也不是很多,但他们的作品在国际建筑界受到广泛关注。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