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单位体积的物体的质量叫做密度,实际上也就是单位体积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密度,那么,空间是否也有相似的特性呢"para" label-module="para">
那么至此,很多问题也就产生了,或许大家会想,我们的空间怎么会不均匀"para" label-module="para">
定义完成后,就该说说空间与现实的关系了,这里要从空间与物质的关系说起.再引入一个假设,物质的存在需要占据空间,并且占据的空间总量与体积无关,而是与其质量与能量的总和存在一种比例关系(很遗憾不能断定是正比).
为了验证假设的有效性,试着用空间密度假说解释一个基本现象.那么,先从引力和斥力的产生说起.我们知道,两个粒子之间既存在引力,也存在斥力,只是当距离相对比较大时,主要表现为引力.我们从空间密度的角度解释下这个问题.
由于空间密度的差异,当两个物体距离比较大时,中间的空间密度相对较小,有靠拢的趋势,而当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小到一定程度时,中间的空间密度相对较大,有远离的趋势.如此,就产生里引力和斥力.
由于数学限制,还不能得出严格的结论.相信会在以后得到解决.2100433B
那么质量和空间是否可以想象成这种类似的存在呢?
就是说,质量只是更微观层面上的某种东西的密度(这里的密度不是说我们熟知的结构密度,而是一个代名词)的体现呢?假设空间本身就是有密度(或者说维度,或其他的什么)的,那么当某种东西的密度与我们的空间密度相当时,就会下沉到我们熟知的宇宙中,并以有质量的物质形式体现,让我们观察到。
当某种东西的密度小于我们的空间密度时, 就会上浮到其他(也许是更高维度空间)空间中去,并以适合于其他宇宙 观察的形式体现 。
我们用秤在水底称量质量相同的石头和木头,得出的结果是石头的重量是正数,而木头的重量则是负数。 在空气中称量质量相同的二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得出的的结果是二氧化碳的重量为正数,氢气的重量为负数。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在更微观的层面上,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导致其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量不同,密度也就不同。而作为环境的水或是空气都是有密度的,当物质密度大于环境就会下沉,小于环境就会上浮。
气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为的1.293kg/m3比容为比容:单位质量的物质所占有的容积称为比容,用符号"V"表示。其数值是密度的倒数。v=1/(1.293kg/m^3)=0.7734m^3/kg
符号:(ρd) 土的孔隙中完全没有水时的密度,称干密度;是指土单位体积中土粒的重量,即:固体颗粒的质量与土的总体积之比值。 干密度反映了土的孔隙比,因而可用以计算土的孔隙率,它往往通过土的密度及含水率...
我算的屋面的炉渣量为90立,现场进了120立仍然不够,请问,是绝对体积与松散体积的原因吗》我找不到相关的数据可以解释,请前辈指导。 我算的屋面的炉渣量为90立,虚方应该是90*1.306=117.5...
密度调控对香樟人工林林木生长及空间分布的影响
上海城郊人工林普遍存在林分密度高、林相结构简单、个体生长分化严重等现象,合理调控森林的密度结构成为城市森林建设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上海宝山区建植于2001年、初植密度为4 600株·hm-2的香樟人工林为对象,在生长3a后将林分密度分别调控为1 000株·hm-2(P1)、1 300株·hm-2(P2)和1 600株·hm-2(P3)的3个不同样地,于2012年各设置1个50m×50m典型样地,细分成4个25m×25m样方,调查测定林木的测树因子、空间结构和树芯结构,分析林木生长过程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林木枯死率升高,林木分化程度增强;P1、P2、P3样方个体最大径级分别达25.7、28.6cm和23.9cm,变异系数分别为0.11、0.13和0.17。在4~25m空间尺度上,P1、P2样方个体呈随机分布,P3样方个体呈聚集分布和随机分布交替现象。各龄级林木胸径生长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密度越高林木径向生长量越小,而现存生物量以P2样方最高,达17 392.21kg·hm-2。因此,上海地区10a左右的香樟幼林合理密度约为1 300株·hm-2,采用动态密度管理机制,使林分达到最佳生长状态。
人员密度设定对地下商业空间空调设计的影响
人员密度设定对地下商业空间空调负荷计算、空调系统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以济南某地下商业空间为例,定量描述了上述影响,提出了人员密度的取值思路及相关参考数据,给出了在不同人员密度下一次回风定风量系统冬、夏季的处理极限,对比了冬、夏季风量,结果显示,等送风温差下,冬季风量较夏季风量大。
人体的密度仅有1.02 g/cm³,只比水的密度多出一些。汽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在路上看到的油渍,都会浮在水面上。海水的密度大于水,所以人体在海水中比较容易浮起来。(死海海水密度达到1.3g/cm³,大于人体密度,所以人可以在死海中漂浮起来。)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不同的种群密度差异很大,同一种群密度在不同条件下也有差异。
作为单位空间,除面积、容积等物理空间外,对于较微小的种群也多用一棵植物、枝、叶、粪块等的栖息场所单位。在对每一单位空间的真正密度的推测困难时,也可通过一定的方法(例如定时采集、陷阱、纲捞等法)利用捕获数以表示其相对密度。此外对某地区的总面积的密度称为粗密度,对实际栖息场所的密度称为经济密度或生态密度。
一般来说,不论什么物质,也不管它处于什么状态,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体积或密度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联系温度T、压力F和密度ρ(或体积)三个物理量的关系式称为状态方程。气体的体积随它受到的压力和所处的温度而有显著的变化。对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为
固态或液态物质的密度,在温度和压力变化时,只发生很小的变化。例如在0℃附近,各种金属的温度系数(温度升高1℃时,物体体积的变化率)大多在10-9左右。深水中的压力和水下爆炸时的压力可达几百个大气压,甚至更高(1大气压=101325帕),此时必须考虑密度随压力的变化。R.H.科尔建议采用下列状态方程:
式中, p0是一个大气压下水的密度。若n和B取作7和3000大气压,则一直到105大气压,上述公式和实测数据的误差都在百分之几的范围内。
就整个自然界而言,特大的压力会使某些天体中物质的密度与常见密度相差悬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