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本节微课选自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选择该课题的原因是:教材中对南水北调的介绍较少,但南水北调是我国跨流域调水的重要工程,因此本节微课在运用图表让学生感性认知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基础上,说明跨流域调水的重要性。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到“结合实例说明跨流域调水的重要性” 但在在检测学习效果中发现,学生将解决“降水时间分布不均—修水库”与“降水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降水”的措施经常弄混,所以需要再次强调两者的区别。而且教材中对于南水北调的描述较少,学生觉得离生活实际较远,所以通过视频、新闻等多媒体素材,加强学生对跨流域调水必要性的认识。 2100433B
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例谈跨流域调水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跨流域调水是为了解决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而采取的工程性措施,一般从多水的区域调入缺水的地区,以此促进缺水区域的经济发展、缓解缺水地区供需矛盾.一、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1.三条调水线路的具体分布(如右图).东线工程: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长江水,基本沿京杭运河输水到华北地区.中线工程:从长江三峡水库引水,出丹江口水库,沿伏牛山、太行山东麓送水到北京、天津.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
浅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跨流域调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由汉水及长江引水,缓解河南、河北和京津地区水资源危机的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该工程以城市供水为主要目标,兼顾农业与生态用水,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作出的重大决策,不仅经济效益巨大,而且政治意义深远.本文通过对近年中线工程实施情况的分析,力求比较客观、全面地介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发展水平与动向、社会经济效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跨流域调水是通过大规模的人工方法从余水的流域向缺水流域大量调水,以便促进缺水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缓解流域人畜用水的矛盾。因为这里所指的流域一般都是空间尺度较大的流域,所以跨流域调水经常又被称为“远距离调水”。跨流域调水中的人工方法一般有两种类型:改变河流的流向和修建能输送大量水的大运河。跨流域调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沟通珠江和长江流域的灵渠工程、京杭大运河都是历史上跨流域调水的典型事例。2100433B
跨流域调水规划研究的范围较广,与流域规划或地区水利规划类似,但工作深度应基本上达到水利工程规划的要求。
跨流域调水工程在古代的水利建设中就已被采用,但限于技术条件,主要是在一些平原河道之间或中小河流之间进行调水,用以发展航运或灌溉。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建成了许多大型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如美国的中央河谷工程和加州引水工程,苏联中亚细亚的调水工程、澳大利亚的雪山工程等。中国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几项跨流域调水工程主要有:天津市和河北省引滦河水到天津、唐山,辽宁省引碧流河水到大连,山东省引黄河水到青岛,广东省从东江引水到深圳,甘肃省引大通河水到秦王川等。江苏省抽引长江水到淮河下游的工程将进一步发展成从长江送水到天津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正在规划研究的还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西线工程,以及引松花江水到辽河的北水南调工程。
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有东线、中线、西线。
东线线路:从长江下游扬州引水经京杭运河至华北平原和山东半岛。
东线优点:利用京杭运河输水,工程量小;沿线经济发达,资金技术条件好;可调水量大。
东线缺点:扬州至山东黄河段需逐级提水(地势南低北高);东线水质略差。
中线线路:长江中游三峡和丹江口水库引水至华北平原。
中线优点:利用地形可以自流;丹江口水库具备输水、供水功能;水质较好,水源稳定。
中线缺点:需挖输水渠,工程量大。
南水北调工程首先实施东线工程的原因:东线城市人口多,需水量大,水资源短缺现象最严重;利用京杭运河输水,工程量小。
调水前先解决的问题:水污染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