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一、科研机构的基本信息(包括成立时间、研究方向、依托学科等)
2012年辽宁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准成立“辽宁省桥梁与隧道安全技术工程实验室”。实验室依托大连理工大学,以现有的桥梁与隧道工程实验室为基础,整合相关专业实验室的资源组建而成。
辽宁省桥梁与隧道安全技术工程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桥梁结构材料、构造和体系新技术研究;
2、桥梁结构动力灾变预警与防御技术研究;
3、桥梁结构安全检测与评估技术研究;
4、长期在役桥梁结构加固改造技术研究;
5、不良地质条件下隧道塌方控制安全技术;
6、隧道塌方预测、评估和加固技术及设备开发。
二、科研机构的固定人员组成
辽宁省桥梁与隧道安全技术工程实验室建设拥有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支撑,现有相关科研人员正高级26人,副高级23人,中级以下41人,其中两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
三、科研机构的研究设备和条件。
辽宁省桥梁与隧道安全技术工程实验室拥有风洞实验系统、30000KN大型支座试验系统、5000KN拉索疲劳试验系统、水平地震台阵、二维水下地震模拟系统、DS-2T电液伺服动三轴仪、高精度大型液压伺服静、动三轴仪等设备。
辽宁省桥梁与隧道安全技术工程实验室拥有六自由度振动模拟系统、BOTDR分析仪、磁流变仪、大规模数据采集系统、声发射系统、光纤光栅动(静)态解调仪等。
辽宁省桥梁与隧道安全技术工程实验室拥有ESG微震监测系统、联想高性能服务器深腾1800(50节点、峰值计算速度4万亿次/秒)等试验系统。
辽宁省桥梁与隧道安全技术工程实验室拥有ANSYS、ABAQUS、ADIAN等结构分析软件,以及MATLAB和MACEC等信号处理和模态分析软件等。
四、科研机构近五年的主要获奖和承担项目。
辽宁省桥梁与隧道安全技术工程实验室目前在土木工程安全技术领域已承担10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国家攀登计划和省部级重点基金项目,成果丰硕。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00余项。出版编著近30部。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被SCI收录200余篇,在国内一级学术期刊《土木工程学报》、《中国公路学报》、《建筑结构学报》、《水利学报》、《工程力学》、《计算力学学报》和《振动与冲击》等发表论文300余篇。
五、科研机构的人才培养
辽宁省桥梁与隧道安全技术工程实验室组建了6个相应的研究技术团队。每个技术团队都含若干教授(研究员)、副教授、讲师、博士(后)和硕士生等研究梯队,每个团队的研究人员不少于10人。具体团队如下:
(1)桥梁结构新技术研究团队;
(2)桥梁结构防灾技术研究团队;
(3)桥梁结构加固和改造技术研究团队;
(4)桥梁结构健康监测与安全评价技术研究团队;
(5)隧道工程防灾安全技术研究团队;
(6)隧道工程健康监测和加固技术研究团队。
辽宁省桥梁与隧道安全技术工程实验室通过团队建设,在桥隧学科形成具有明确研究方向并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若干团队,产生一批具有代表性、能够体现学校科研特色与方向的重要科研成果(论文、专利、获奖等),承担一批国家、省、部级各类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创新人才。
六、科研机构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辽宁省桥梁与隧道安全技术工程实验室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会议,派出实验室人员交流访问,聘请国际知名学者讲学,并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2100433B
简介:石家庄金盾安全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01月27日,主要经营范围为楼宇自控综合布线,安全防范器材销售,消防设施工程专业承包壹级(按资质证许可范围经营),消防设施的维修、保养,空调安装,办...
安全技术涉及各种生产要素、各种性质的作业活动、各种行业。本节重点阐述安全技术基础知识。 一、机械、设备安全技术 (一)机械安全的共性问题 机械对人体的伤害是由于机械的动能...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50材料力学01隧道施工过程力学理论与方法02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与控制03隧道不良地质超前探测与防治04桥梁结构设计理论05桥梁抗震与减振06桥梁监...
辽宁省工程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
辽宁省工程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落实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 《关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速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决定》,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技术进步,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 会(以下简称省发展改革委)将有重点地建设省级工程实验 室。为此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级工程实验室是指省发展改革委,为促进科 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 力,强化对国家、省重大战略任务、重点工程的技术支撑和 保障,主要依托骨干企业、科研院所或高校等设立的研究开 发实体。省级工程实验室是产业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试验平 台,是促进应用基础研究成果向工程技术转化的重要途径, 是强化产业技术基础和创新源头的有效手段,是技术创新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 省级工程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开展重点产业 核心技术的攻关和关键工艺的试验研究、重大装备样机及其 关键部件的研制、产业
建筑消防安全技术规范(辽宁省)
ICS 13.220 P 16 备案号: 辽 宁 省 地 方 标 准 DB21/T2116-2013 建筑消防安全技术规范 2013-04-28 发布 2013-05-28 实施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1 目 次 1、 目次···············································1 2、 前言···············································2 3、 范围···············································3 4、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5、 术语···································
辽宁省内燃机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内燃机燃烧与排放控制、动力机械振动噪声与故障诊断、设备与结构安全性评定及寿命预测、内燃机电子控制、叶轮流体机械性能、新能源与混合动力。内燃机预混合压缩燃烧研究为实验室核心课题。
辽宁省内燃机重点实验室以“内燃机研究所”、“叶轮流体机械研究所”和“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为基地,以“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为依托。
辽宁省内燃机重点实验室目前有固定人员35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及高工17人。实验室主任是隆武强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是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黄震教授。
辽宁省内燃机重点实验室在学校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实验室基础建设与实验设备获得了加强。目前已形成了四大主要实验平台:基本满足瞬态特性测试要求的先进内燃机实验平台、材料与振动分析实验平台、大流量跨音速叶栅风洞实验平台、高性能计算硬件和软件平台。主要实验和计算设备包括:基础喷雾与燃烧光学测试系统(PIV、PLIF、纹影、双色法、高速摄影)、AVL燃烧分析仪、AVL智能部分流采集系统、HORIBA排放测试系统、NGA排放测试系统、MTS材料试验系统、SGI公司80核高性能计算集群系统及CFD软件FLUENT、AVL-FIRE、CONVERGE、STAR-CD等。
辽宁省内燃机重点实验室立足于国家及辽宁省船舶、机车、航空动力、汽车产业的技术前沿,致力于自主创新与发展。近五年来,实验室先后承担或参加了国家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专项、国防预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GM基础研究计划等国家级或国际合作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授权发明专利70余项。提出了JCCI (Jet Controlled Compression Ignition)方式:利用火焰射流、或利用喷雾射流、或利用空气射流主动控制柴油和汽油混合燃料的预混合气着火相位、实现柴油机和汽油机的合二为一;提出了新型复合热力循环及基于该循环的复合发动机概念;发明了交叉孔喷油嘴、双层分流燃烧室、碰撞分流燃烧室、点火室式直喷汽油机燃烧系统和集约型多功能可变气门驱动系统;建立了由单区、多区、多维模型和解析解构成的完整的均质压燃发动机模拟系统;提出了解耦方法构建高碳燃料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开发了大功率柴油机调速器测试台。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0余篇,出版专著7部。部分成果成功产业化,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辽宁省内燃机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内燃机专业人才重要的培养基地,目前在读本科生400余人,在读硕士研究生180余人,在读博士研究生40余人,博士后流动站在站人员8人。还接受了10名短期留学生。
辽宁省内燃机重点实验室与国内同行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技术合作。与中船重工、中国船舶、中国北车、中航集团、一汽集团、上汽集团等大型企业开展了数十项合作研究。与威斯康星大学、通用汽车公司、佩卡集团、东京大学、广岛大学、群马大学、东京工业大学、日本汽车研究所、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拉夫堡大学、伯明翰大学、格拉茨技术大学、海德堡大学和亚琛工业大学等欧美日的著名大学、公司或研究所建立并保持着紧密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2100433B
名誉主任:王梦恕院士
主任:周建庭
常务副主任:姚国文
副主任:张学富
主任委员:郑皆连院士
副主任委员:杨永斌院士、杜彦良院士、赖远明院士
委员:顾安邦、蒋树屏、易志坚、向中富、周志祥等
公路工程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有研究人员21人,包括教授8人、副教授5人、讲师6人、实验师2人;其中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人,“交通部青年科技英才”1人;同时还聘请外籍专家教授3人进行研究生联合培养及科研项目合作研究。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