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一部分 课题研究综合报告
1.1 概述
1.1.1 绿色人居发展概述
1.1.2 人居委历史使命
1.2 课题立项介绍
1.2.1 立项背景
1.2.2 立项经过
1.2.3 立项理由
1.2.4 立项依据
1.3 课题成果及应用价值
1.3.1 课题研究内容
1.3.2 课题研究目的
1.3.3 课题研究成果
1.3.4 课题创新点
1.3.5 课题推广价值及发展建议
1.4 课题研究路线
1.4.1 项目研究方法
1.4.2 项目技术路线
1.4.3 项目研究组织
1.5 小结
第二部分 中美绿色建筑评估标准比较分析
2.1 绿色建筑的定义与发展概况
2.1.1 绿色建筑的定义
2.1.2 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
2.2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2.2.1 国外部分 国家及地区绿色建筑评估发展概况
2.2.2 美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2.2.3 中国绿色建筑评估发展状况
2.2.4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运营架构
2.3 中美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比较
2.3.1 管理机构比较
2.3.2 评估体系比较
2.3.3 评价体系权重比较
2.3.4 中美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认证体系比较
2.3.5 小结
2.4 中美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运营比较
2.4.1 中美绿色建筑运营方式比较
2.4.2 中美绿色政策激励比较
2.4.3 绿色建筑与社会发展比较
2.4.4 中美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培训体系比较
2.4.5 绿色标识评价商业化比较
2.5 发展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之建议
2.5.1 加强政府政策和基础标准的设立
2.5.2 发挥行业组织先锋的作用
2.5.3 完善评估标准之建议
2.5.4 绿色建筑普及推广
2.6 小结
第三部分 中美绿色建筑标准分项比较表
3.1 可持续建设场地
3.1.1 建设场地污染防治
3.1.2 场址选择
3.1.3 开发强度和配套设施
3.1.4 褐地再开发
3.1.5 利用公共交通
3.1.6 自行车存放和更衣间
3.1.7 节能机动车
3.1.8 公共车辆停车位
3.1.9 场地绿化
3.1.10 空地最大化
3.1.11 径流控制和雨水收集利用
3.1.12 热岛效应——非屋面部分
3.1.13 热岛效应——屋面部分
3.1.14 降低光污染
3.2 节水
3.2.1 节约景观用水
3.2.2 废水利用
3.2.3 节约用水
3.3 能源与大气
3.3.1 建筑基本系统运行调试
3.3.2 节约能源
3.3.3 减少空调的使用
3.3.4 优化系统能效
3.3.5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3.3.6 系统调试
3.3.7 制冷剂管理
3.3.8 能耗核查
3.3.9 绿色电力
3.4 材料与资源
3.4.1 废弃材料的收集和存放
3.4.2 建筑再利用(结构框架)
3.4.3 建筑再利用(内装组件)
3.4.4 施工废弃物再利用
3.4.5 可循环材料的使用
3.4.6 循环材料含量
3.4.7 就地取材
3.4.8 快速再生材料
3.4.9 认证木材
3.5 室内环境质量
3.5.1 室内空气质量
3.5.2 禁烟控制
3.5.3 室内新风
3.5.4 增加通风量
3.5.5 室内污染源控制
3.5.6 低排放材料(胶和密封材料)
3.5.7 低排放材料(油漆和涂料)
3.5.8 低排放材料(地板)
3.5.9 低排放材料(复合木材和秸秆制品)
3.5.10 室内空气质量管理(施工中)
3.5.11 室内空气质量管理(入住前)
3.5.12 照明控制
3.5.13 温度控制
3.5.14 热舒适度(设计)
3.5.15 热舒适度(目的)
3.5.16 自然采光和通透视野(采光)
3.5.17 自然采光和通透视野(视野)
3.6 创新设计及地方优先
3.6.1 设计中创新
3.6.2 专家认证
3.6.3 地方优先
第四部分 可持续发展绿色住区建设导则
4.1 《建设导则》概述
4.1.1 《建设导则》的编制
4.1.2 《建设导则》的实施
4.1.3 《建设导则》的说明
4.2 《建设导则》条文
4.2.1 可持续建设场地
4.2.2 城市区域价值
4.2.3 住区交通效能
4.2.4 人文和谐住区
4.2.5 资源能源效用
4.2.6 健康舒适环境
4.2.7 全寿命住区建设
4.3 导则评价方法与分值总览
4.3.1 导则评价方法
4.3.2 评估说明
4.3.3 导则评价分值总览
第五部分 国外绿色城市住区建筑案例
5.1 绿色城市
5.1.1 哥本哈根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5.1.2 美国城市发展“精明增长”理念
5.2 绿色住区
5.2.1 东北克里克住区
5.2.2 坞边绿地—维多利亚
5.3 绿色建筑
5.3.1 德国绿色生态建筑
5.3.2 日本可持续建筑“NEXT 21”未来建筑
附录1 名词解释
附录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计划项目验收证书
附录3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计划项目验收意见
参考文献2100433B
《绿色住区模式-中美绿色建筑评估标准比较研究》,本书通过对美、英、德、加等国际上最有权威度和影响力的绿色建筑与住区评估体系,与我国现行绿色建筑与住区评估体系进行了系统比较研究,并充分考量我国房地产开发实际提出的,是国际化与本土化融合的产物。
可以在网络上搜索,我之前在百度文库里面看到过
第一篇 综合篇第一章 绿色建筑的理念与实践第二章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总体情况第三章 发挥“资源”优势,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第四章 绿色建筑委员会国际合作情况第五章 上海世博会园区生态规划设计的研究与实践第六...
更改方法:1、单击开始选项上的更改样式右下角如图所示的按钮;2、在出现的样式窗格中选择目录1----修改命令;3、弹出修改格式对话框,在这个对话框中可以改变自动生成的目录的目录1标题格式。4、用同样的...
我国绿色住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绿色住区评价体系是衡量住区环境性能和指导开发建设的标尺,对衔接生态城市和绿色建筑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科学的城市规划是建设绿色住区的第一步,需要尽快完善和提升规划编制技术手段,建立绿色住区评估体系。我国现有的绿色住区评价体系——《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存在指标内容不完善、指标评分均一化、评价结果定性不定量等问题。本文在借鉴国外经验后,重建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化确定绿色住区等级。
隆源制砖为绿色住区“筑路”
一、企业简介唐山市隆源新型制砖厂是专业生产景观烧结砖的大型民营企业,位于唐山市开平区唐马路中段,临近京沈、津京唐高速出口,距京唐港、塘沽港、天津港均不足100公里,拥有便利的交通环境和地理优势。企业致力于"为绿色环保践行,为美化城市尽责"的发展宗旨,秉承"产品用心制造,客户高于一切"的经营理念,弘扬隆源人"聚力、创业、诚信、惠民"的企业精神,努力将企业打造成设备先进、管理一流、产品优质、队伍过硬的现代化新型制砖企业。
本书是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司正式批准立项的重要科研课题。课题以国家基础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核心,通过对我国及地方现有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与以美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为代表的多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展开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汲取各家之长,同时结合我国实际开发建设特点的要求,构建起适合我国并具有行业引领性和国际化要素的绿色住区评估指标体系——《可持续发展绿色住区建设导则》。该课题历时三年,集合了我国绿色建筑领域众多知名专家和机构优势力量,旨在引导绿色建筑的高目标发展,树立行业规划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12月1日)
平装: 214页
开本: 16
ISBN: 9787112137770, 7112137772
条形码: 9787112137770
尺寸: 28.2 x 20.8 x 1.6 cm
重量: 599 g
第一部分 课题研究综合报告
1.1 概述
1.1.1 绿色人居发展概述
1.1.2 人居委历史使命
1.2 课题立项介绍
1.2.1 立项背景
1.2.2 立项经过
1.2.3 立项理由
1.2.4 立项依据
1.3 课题成果及应用价值
1.3.1 课题研究内容
1.3.2 课题研究目的
1.3.3 课题研究成果
1.3.4 课题创新点
1.3.5 课题推广价值及发展建议
1.4 课题研究路线
1.4.1 项目研究方法
1.4.2 项目技术路线
1.4.3 项目研究组织
1.5 小结
第二部分 中美绿色建筑评估标准比较分析
2.1 绿色建筑的定义与发展概况
2.1.1 绿色建筑的定义
2.1.2 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
2.2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2.2.1 国外部分 国家及地区绿色建筑评估发展概况
2.2.2 美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2.2.3 中国绿色建筑评估发展状况
2.2.4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运营架构
2.3 中美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比较
2.3.1 管理机构比较
2.3.2 评估体系比较
2.3.3 评价体系权重比较
2.3.4 中美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认证体系比较
2.3.5 小结
2.4 中美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运营比较
2.4.1 中美绿色建筑运营方式比较
2.4.2 中美绿色政策激励比较
2.4.3 绿色建筑与社会发展比较
2.4.4 中美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培训体系比较
2.4.5 绿色标识评价商业化比较
2.5 发展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之建议
2.5.1 加强政府政策和基础标准的设立
2.5.2 发挥行业组织先锋的作用
2.5.3 完善评估标准之建议
2.5.4 绿色建筑普及推广
2.6 小结
第三部分 中美绿色建筑标准分项比较表
3.1 可持续建设场地
3.1.1 建设场地污染防治
3.1.2 场址选择
3.1.3 开发强度和配套设施
3.1.4 褐地再开发
3.1.5 利用公共交通
3.1.6 自行车存放和更衣间
3.1.7 节能机动车
3.1.8 公共车辆停车位
3.1.9 场地绿化
3.1.10 空地最大化
3.1.11 径流控制和雨水收集利用
3.1.12 热岛效应——非屋面部分
3.1.13 热岛效应——屋面部分
3.1.14 降低光污染
3.2 节水
3.2.1 节约景观用水
3.2.2 废水利用
3.2.3 节约用水
3.3 能源与大气
3.3.1 建筑基本系统运行调试
3.3.2 节约能源
3.3.3 减少空调的使用
3.3.4 优化系统能效
3.3.5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3.3.6 系统调试
3.3.7 制冷剂管理
3.3.8 能耗核查
3.3.9 绿色电力
3.4 材料与资源
3.4.1 废弃材料的收集和存放
3.4.2 建筑再利用(结构框架)
3.4.3 建筑再利用(内装组件)
3.4.4 施工废弃物再利用
3.4.5 可循环材料的使用
3.4.6 循环材料含量
3.4.7 就地取材
3.4.8 快速再生材料
3.4.9 认证木材
3.5 室内环境质量
3.5.1 室内空气质量
3.5.2 禁烟控制
3.5.3 室内新风
3.5.4 增加通风量
3.5.5 室内污染源控制
3.5.6 低排放材料(胶和密封材料)
3.5.7 低排放材料(油漆和涂料)
3.5.8 低排放材料(地板)
3.5.9 低排放材料(复合木材和秸秆制品)
3.5.10 室内空气质量管理(施工中)
3.5.11 室内空气质量管理(入住前)
3.5.12 照明控制
3.5.13 温度控制
3.5.14 热舒适度(设计)
3.5.15 热舒适度(目的)
3.5.16 自然采光和通透视野(采光)
3.5.17 自然采光和通透视野(视野)
3.6 创新设计及地方优先
3.6.1 设计中创新
3.6.2 专家认证
3.6.3 地方优先
第四部分 可持续发展绿色住区建设导则
4.1 《建设导则》概述
4.1.1 《建设导则》的编制
4.1.2 《建设导则》的实施
4.1.3 《建设导则》的说明
4.2 《建设导则》条文
4.2.1 可持续建设场地
4.2.2 城市区域价值
4.2.3 住区交通效能
4.2.4 人文和谐住区
4.2.5 资源能源效用
4.2.6 健康舒适环境
4.2.7 全寿命住区建设
4.3 导则评价方法与分值总览
4.3.1 导则评价方法
4.3.2 评估说明
4.3.3 导则评价分值总览
第五部分 国外绿色城市住区建筑案例
5.1 绿色城市
5.1.1 哥本哈根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5.1.2 美国城市发展“精明增长”理念
5.2 绿色住区
5.2.1 东北克里克住区
5.2.2 坞边绿地—维多利亚
5.3 绿色建筑
5.3.1 德国绿色生态建筑
5.3.2 日本可持续建筑“NEXT 21”未来建筑
附录1 名词解释
附录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计划项目验收证书
附录3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计划项目验收意见
参考文献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