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1章绪论/1
1.1引言/1
1.2国内外拉铲应用综述/3
1.2.1拉铲使用台数统计分析/3
1.2.2拉铲倒堆剥离量及相应煤炭产量统计分析/6
1.2.3拉铲制造厂商及拉铲使用寿命/8
1.2.4拉铲倒堆开采工艺优化系统研究现状/10
1.3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11
1.4研究内容/12
1.5主要创新点/13
第2章拉铲倒堆开采工艺及其参数计算/15
2.1拉铲倒堆开采工艺的适用条件/15
2.2拉铲倒堆开采工艺的分类/20
2.3拉铲倒堆开采工艺参数计算/21
2.3.1简单拉铲倒堆开采工艺/21
2.3.2复杂拉铲倒堆开采工艺/25
2.4初始倒堆空间的计算/32
2.4.1简单拉铲倒堆开采工艺初始倒排空间计算/32
2.4.2复杂拉铲倒堆开采工艺初始倒排空间计算/33
2.5剥采工作面的平面布置及在时空上的配合/34
2.5.1空程返回作业方式/34
2.5.2回程作业方式/35
2.5.3剥、采设备两翼交替作业方式/36
2.6本章小结/39
第3章拉铲倒堆开采工艺优化模型研究/41
3.1拉铲倒堆开采工艺的开采参数/42
3.1.1倒堆台阶工作线长度/42
3.1.2倒堆工作面参数/44
3.2拉铲设备选型的基本思路与方法/50
3.2.1拉铲设备选型的步骤/50
3.2.2拉铲勺斗容积的初步选择/51
3.2.3拉铲悬臂规格的选择/53
3.3拉铲设备选型的数学模型/53
3.3.1建立拉铲设备选型数字模型的必要性/54
3.3.2拉铲设备选型数学模型的建立/55
3.4拉铲倒堆开采工艺作业参数优化模型/57
3.4.1推土机降段高度的优化/57
3.4.2拉铲悬臂长度和勺斗容积的优化/61
3.5本章小结/63
第4章拉铲倒堆开采工艺优化系统开发/64
4.1系统开发环境/64
4.2系统的安装与启动/65
4.2.1 OSDSS的安装/65
4.2.2 OSDSS的启动/66
4.3OSDSS的总体结构/66
4.4系统组成与结构/67
4.4.1系统菜单/67
4.4.2系统模块/68
4.5系统数据库/69
4.5.1数据库总体结构/69
4.5.2数据结构/70
4.6系统功能介绍/76
4.6.1文件打开功能/76
4.6.2开采参数设置/77
4.6.3输入爆堆形状参数/78
4.6.4设置推土机参数/79
4.6.5设置拉铲参数/80
4.6.6计算抛掷爆破有效抛掷率/80
4.6.7计算推土机扩展平盘/80
4.6.8拉铲可行方案初选/83
4.6.9推土机降段高度优化/83
4.6.10拉铲悬臂长度与勺斗容积优化/85
4.7本章小结/86
第5章拉铲倒堆开采工艺优化研究/88
5.1胜利一号露天煤矿拉铲倒堆开采工艺优化研究/88
5.1.1露天煤矿概况/88
5.1.2作业方式/90
5.1.3开采参数/90
5.1.4拉铲设备选型及作业参数优化/90
5.1.5方案对比/105
5.2黑岱沟露天煤矿拉铲倒堆开采工艺优化研究/106
5.2.1露天煤矿概况/106
5.2.2作业方式/107
5.2.3开采参数/107
5.2.4拉铲作业性能参数/108
5.2.5拉铲设备选型及参数优化/108
5.3本章小结/109
第6章结论与展望/112
6.1结论/112
6.2展望/114
参考文献/115
梅晓仁,男,管理工程副教授,现任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统工程。2005年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获得工学博士学位至今,一直在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任教,从事电子商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系统优化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担任教学秘书、信息管理系主任和副院长等职务。讲授过电子商务、计算机文化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C#)、管理信息系统、社会调查理论与实务(SPSS)、数据库(SQL Server)等课程。发表论文20余篇,以独立或第一作者在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9篇,其中被EI收录6篇,主持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6项,其它项目多项。主编教材1部。 2100433B
本书根据我国露天煤矿地质赋存条件,对拉铲倒堆开采工艺进行了详细分类,提出了我国露天煤矿拉铲倒堆开采工艺适宜剥离采场最下部煤层顶板以上部分或全部岩石,提出了我国露天煤矿适合采用抛掷爆破 推土机降段扩展平台 拉铲扩展平台的联合作业方式,提出了拉铲倒堆联合作业方式宜采用剥、采设备分别由两端向中央推进的两翼交替剥采程序,建立了拉铲倒堆开采工艺优化的数学模型,开发了露天煤矿拉铲倒堆开采工艺优化系统,提出了拉铲倒堆开采工艺中推土机降段高度优化模型、拉铲悬臂长度和勺斗容积的优化模型,并通过实例研究验证了优化模型和相关成果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本书适用于矿业工程、计算机应用、系统工程等专业的科研工作者。
露天开采露天开采surface mining从敞露地表的采矿场采出有用矿物的过程。又称露天采矿。当矿体埋藏较浅或地表有露头时,应用露天开采最为优越。与地下开采相比,优点是资源利用充分、回采率高、贫化率...
露天煤矿,原理是把煤层上面的围岩剥离开,用卡车运到排土场进行排弃,使煤露出来后,用卡车或者其他运输方式运到储煤场。然后向前推进,要挖很大的坑,使用很大的设备,不像井工矿那样要在井下作业。 露天矿...
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 (2003年8月5? (1998年2月12日国务院令第241号发布)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矿产资源开采的管理,保护采矿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矿产资源开采秩序,促进矿业发展,根据《中华...
黑岱沟露天煤矿轮斗开采工艺改造优化
轮斗开采工艺优化改造是露天煤矿黄土剥离的关键之一。在黑岱沟露天煤矿黄土剥离的过程中,随着工作线的扩大和黄土层的变薄,提出立面和平面的综合优化方法,对提高轮斗系统的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黑岱沟露天煤矿技术改造工程拉铲的选型和优化
针对黑岱沟露天煤矿的具体条件,对技术改造采用拉铲综合开采工艺的拉铲进行选型和优化,通过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得出了黑岱沟露天煤矿技术改造采用拉铲综合开采工艺适宜的拉铲型号。
我国从1958年开始建造研究堆,于1958年6月建成了第一座研究堆。到目前为止,我国现有在役民用,研究性核反应堆(包括临界装置和微堆)20座。
我国第一座研究性反应堆是重水试验堆,于1958年6月13日首次达到临界,该堆安全运行近50年后于2007年7月18日最终停运,转入安全关闭过渡期。建成50多年以来,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科研生产工作,产出了一大批有显示度的科研成果,培育和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对于推进我国核科学技术和核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对原子弹、氢弹和核潜艇的技术攻关,起到了历史性作用。
其后,在20世纪60~70年代建设了清华大学试验屏蔽堆、492游泳池堆和125MW高通量工程试验堆,并建立了快堆临界装置、铀水临界装置。80年代末建成了5MW核供热堆,2000年12月高温气冷堆(HTR-10)达到临界。此外,还建造了几座中子源微堆和两座脉冲堆。2010年5月先进高通量研究堆(CARR)实现首次临界,2012年3月1日达到满功率。
重水堆可以使用天然铀燃料,其热中子通量分布均匀,单位功率热中子通量较高,堆内实验空间大,燃料寿命长,但作为慢化剂的重水昂贵,需放在密封水罐内,用高淳氦气覆盖水面,操作和检修复杂。中国重水型研究堆是前苏联援建的,该堆于1958年6月在中国原子能院(当时叫原子能研究所)建成,是中国的第一座核反应堆。
游泳池式轻水反应堆是游泳池式、轻水慢化和冷却、铍和石墨作反射层的多用途试验堆。在游泳池式轻水反应堆中利用垂直和水平辐照孔道,可开展燃料元件、堆用材料、核测仪表堆内辐照、试验、考验以及单晶硅、同位素辐照生产、黄玉辐照改色等工作。中国建造的游泳池式轻水研究堆有3座,分别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昌平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和中国绵阳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地。
高通量工程试验堆是进行动力堆燃料元件和屏蔽材料辐照试验等反应堆工程研究的反应堆,也可以用来生产放射性同位素。其热中子通量和快中子通量高,比功率(单位质量核燃料所具有的功率)高,燃料元件运行周期短。高通量工程试验堆一般采用多片组型或多层套管型高富集铀燃料元件,以水为慢化剂。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于1981年建成了高通量工程试验堆(HFETR),在该反应堆上进行了燃料组件辐照试验,包括燃料芯件性能变化、燃料元件破损机理等,以及燃料包壳腐蚀、冷却剂热工条件和传热机理等试验,并生产高比度放射性同位素和锕系元素。
铀-氢化锆脉冲堆在科学研究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一种具有固有安全特性的中子源辐照反应堆。铀-氢化锆脉冲堆是一种小型均匀研究堆,采用氢化锆与铀均匀弥散混合作为固体燃料-慢化剂元件,采用轻水做冷却剂,构成一种池式反应堆,简称TRIGA堆。由于它结构简单,安全性和经济性好,能获得较强的功率脉冲和中子脉冲,因此在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上获得了较为广泛的重视。
我国第一座铀-氢化锆脉冲堆于1990年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设计研制建成。第二座铀-氢化锆脉冲堆是西安脉冲堆,它是在第一座原型脉冲堆基础上,根据用户对脉冲堆的应用要求进行设计建造的。该堆1996年1月18日在我国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开工建造,1999年9月首次达到临界,2001年1月,完成各项核调试工作后,已投入试运行及实验应用。西安脉冲堆稳态额定功率2MW,最大脉冲峰功率4200MW。脉冲堆具有一堆多功能的独特性能。
微型研究堆是一种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特小型中子源反应堆,它安全可靠,结构简单,造价低,建设期短,易于操作和管理,可建在大城市的研究所、学校和医院内。
1984年,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建成中国首座微型堆,其燃料元件为直径4.3mm的细长燃料棒,芯体为90%富集铀的铀铝合金,包壳为铝合金。堆芯铀棒按同心圆布置,装有345根燃料棒,其铀-235装载量为1kg,仅比最小临界质量0.83kg稍大一点。该微堆以水为慢化剂和冷却剂,堆芯悬挂于5.6m深、2.7m直径的大水池中。
微型堆可用来进行中子活化分析及其他有关研究,还可以用来生产短寿命放射性同位素,以及治疗脑胶质瘤等疾病。
目前,深圳大学、山东地质局和上海剂量中心各建有一座该类型的微型堆,并出口到巴基斯坦、伊朗、加纳、叙利亚和尼日利亚等国。
中国先进研究堆是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设计和建造。反应堆功率60MW,热中子通量8Χ1014个/(cm2·s),在同类中子束流研究堆中主要技术指标居世界前列。CARR是一座高性能、多用途、安全可靠的研究堆,采用了许多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该研究堆可开展核物理与核化学等基础科学研究、中子散射研究、反应堆材料及核燃料考验、中子照射、中子活化分析等,并可生产放射性同位素和中子嬗变掺杂单晶硅。中国先进研究堆于2010年5月首次临界,2012年3月1日成功实现满功率运行。 2100433B
研究堆数量很多,根据燃料形式、冷却剂种类、中子能量分布形式、特殊的设计需要等因素,可分成各种不同的类型。
(1)研究堆的类型按中子通量的大小分为零功率堆、
(2)按中子产生的方式分为次临界装置、临界装置和脉冲堆。
(3)按漫化剂的不同分为重水堆、轻水堆、石墨堆等。
(4)按中子能谱分为热中子堆和快中子堆。
(5)按燃料的形状分为棒状燃料堆、板状燃料堆、圆形燃料元件堆、各种形状的弥散体燃料堆和液体燃料堆。
(6)按堆的布置分为池式研究堆、罐式或壳式研究堆。
(7)按燃料的富集度分为高富集度铀(HEU)堆和低富集度铀(LEU)堆等。
(8)还可以按燃料的不同分为固体燃料堆、溶液堆和熔盐堆等。
总之,研究堆的设计千姿百态,多种多样。
核反应堆是以铀(或钚)作核燃料实现受控核裂变链式反应的装置。反应堆的结构、特性和运行的工况随用途而异,按用途分大致可以分为研究堆、动力堆、生产堆和特殊用途堆等。
在60多年的核能科学与技术发展中,研究反应堆起着重要的作用。按IAEA的统计,世界上在69个国家建造了约670座研究反应堆(包括临界和次临界装置),目前大约有240座装置在55个国家运行,积累了13000堆年的运行经验。研究堆在核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中起着中国要作用。此外,也在培训、教育和许多研究计划中作出了明显的贡献。在2012年之前的5年内,有6个新的研究堆投入运行或达到临界。有一些研究堆正在建造和计划建造中,还有些项目正在立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