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林州市十二五城市建设发展规划

林州市是河南省安阳市下辖的县级市,位于太行山东麓,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是人工天河红旗渠的故乡,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
“十二五”时期,是林州市推进城建三年大提升、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建设三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根据《河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纲要》、《安阳市“十二五”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林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林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结合我市建设事业发展现状,特编制《林州市十二五城市建设发展规划》。
2014年元月,《林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已获河南省政府(豫政文〔2013〕295号文件)批准。  自城乡规划法实施以后,打破了城乡二元规划管理,为满足这种发展需要,林州市聘请了城市建设研究院编制《林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  。历时四年,经多次研究讨论和修改完善,该总体规划于2013年年底获得省政府批准。 此次林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年限为2012-2030年,中心城区(主城区及产业集聚区)规划范围为:北至安姚公路以北1公里,南至天平大道以南1公里,东南至桃园河以南0.5公里,西至红旗渠一干渠,东至翟阳公路以东0.5公里的地区,面积达187平方公里。 此次城市总体规划获批,为城市建设的有序进行和整体协调性提供了指导性意见,为加快建设三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奠定坚实的基础。

林州市十二五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基本信息

林州市十二五城市建设发展规划面临的形势

林州市十二五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机遇和条件

一是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明确了中部崛起的重点任务,制定了进一步扶持的政策措施。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并明确要进一步细化和落实中部地区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的有关政策。随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和《“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深入实施,项目将会增加,投资将会倾斜,政策将会优惠,这将对我市建设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是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我省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定位更加明晰、地位更加重要,一大批重大项目进入国家规划,有利于我市更多地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培育区域竞争新优势。

三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我省“十二五”规划建议和规划纲要都提出,必须把城镇化带动“三化”协调发展作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关键性、全局性、战略性举措,赋予城镇化扩内需、调结构、转方式和惠民生等新的内涵和任务。并安排了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改造项目,对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四是涉及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的政策带来的机遇。中央站在扩投资、保增长、惠民生的战略高度,作出了大规模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决策部署。五是全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面临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城乡建设大发展的难得机遇,全省建设系统思想高度统一,抢抓机遇意愿强烈,为促进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林州市十二五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突出矛盾

一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适度调整的挑战。中央强调,将根据新形势、新情况,适时适度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做出适当调整,这对我们把握和运用中央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央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银根”“地根”适度从紧,对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将产生一定影响,融资难度会进一步加大,取得土地会更加困难。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一方面可以更好地维护被拆迁人的权益,另一方面也会提高拆迁成本,增加拆迁难度。既要抑制高房价,满足百姓住有所居的需求,又要保持房地产市场繁荣,政府宏观调控的两难选择,导致了房地产政策的不确定性。

二是我市城镇化整体水平还较低,城乡统筹难度较大,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城乡规划的引导调控能力不足。

三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城乡基础设施综合承载能力较薄弱,城镇承载产业、吸纳就业、集聚人口等功能不强。四是破解城乡建设资金难题的压力依然巨大。

查看详情

林州市十二五城市建设发展规划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上海梦添铜门抓住“四大”诀窍,赢口碑获发展

  • 定制/013 紫铜
  • m2
  • 梦添
  • 13%
  • 盐城铭安阁商贸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LOFT楼层轻钢龙骨板带动企业发展

  • 2.4*1.2/old 建筑建材
  • 欧拉德
  • 13%
  • 山东德州欧拉德新型机械建材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 1500×500×900
  • 达创
  • 13%
  • 河北达创体育器材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MCM城市放牛净醛泥城市放牛净醛泥

  • 艺术漆云素白CL-011
  • Phomi
  • 13%
  • 中山市绿宝新材料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MCM城市放牛净醛泥城市放牛净醛泥

  • 艺术漆小麦黄CL-014
  • Phomi
  • 13%
  • 中山市绿宝新材料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十二厘夹板

  • 2440×1220
  • 佛山市顺德区2005年2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十二厘夹板

  • 2440×1220
  • 佛山市顺德区2005年4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十二厘夹板

  • 2440×1220
  • 佛山市顺德区2005年3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十二厘夹板

  • 2440×1220
  • 佛山市顺德区2005年4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十二厘夹板

  • 2440×1220
  • 佛山市顺德区2005年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太平镇发展规划打造粤北生态建设发展新高地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

  • 标题文字:采用10+3mm进口水晶字激光雕刻成形,0.43×2.1米0.47×2.5米
  • 2套
  • 1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9-08
查看价格

太平镇发展规划打造粤北生态建设发展新高地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

  • 0.43×2.1米0.47×2.5米
  • 2套
  • 1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3-17
查看价格

茂名建设工程人工工资

  • 09年度
  • 0工日
  • 1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0-08-14
查看价格

LED艺术灯箱(工业富联战略、佛山/三龙湾发展规划、LED艺术灯箱(大))

  • 2200×1420×60超薄灯箱+软膜+LED
  • 4套
  • 1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04-06
查看价格

十二次全会文字直播

  • 32寸一体机(758X452X60mm)
  • 1套
  • 1
  • 梦派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10-12
查看价格

林州市十二五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发展规划

林州市十二五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一编制依据

1、《河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纲要》;

2、《安阳市“十二五”城市建设发展规划》;

3、《林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4、《林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5、《林州市域村镇体系规划》。

林州市十二五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二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要求,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指针,以大气、秀气、灵气和宜居为目标,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载体,以科学经营为抓手,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坚持产城一体,城乡一体,整合资源,完善功能,提升品位,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力,全力打造民生城建,加快三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步伐。

十二五期间,重点通过修山引水,加快城市山水格局的构建,形成鲜明的山水文化特色。加快红旗渠大道城市景观轴线的建设,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在红旗渠大道两侧、小菜园、林虑大道和党政综合楼附近区域,积极发展行政办公和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功能,打造城市中心商务功能区。重点建设城市生态水系建设。大力发展工业,使林州市区经济总量再上一个台阶。加强控制产业集聚区污染物的排放,将产业集聚区对主城区的污染程度减小到最低。塑造城市特色,发展成为国家级园林城市,初步建立林州生态型产业集聚区的形象。

林州市十二五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三基本原则

1、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长远发展、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容量、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关系。

2、坚持城市建设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协调,本着符合资源环境和财力的实际情况,并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原则安排城市建设项目,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基础设施建设应配套完善,并适当超前安排,以满足招商引资需求,改善城市投资环境。

4、完善并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完善城市综合功能,突出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增强城市的区域辐射力和凝聚力。

5、以最佳的城市空间结构为导向进行用地布局,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原则,合理组织城市社区管理体系。

林州市十二五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四规划期限

2011——2015年。

林州市十二五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五城市发展

规划林州主城区主要向北、适度向西发展;产业集聚区主要向西发展。重点对老城区进行改造,启动东部林东新区建设,加快陵阳新区和林州中心商务功能区建设,构建西部生态景观区。

林州市十二五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六主要目标

1、城镇化水平

城镇化水平每年提高1.5-2个百分点,到规划期末,城市主城区面积达到20.5平方公里,人口达到20万,产业集聚区面积达到13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0万;城镇总人口突破50万,城镇化水平达到50%。

2、城市交通

为使城市各个生活区之间、生活区和产业区、城市中心区之间建立便捷的城市交通,最终在中心城区形成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相配套的交通网络。规划期内,城区和产业集聚区新、扩、改建道路40条79.3公里。

3、供水

到规划期末,生活饮用水水质达到国家标准,中心城区供水普及率达到100%。中心城区第三水厂供水能力为5万吨/日,新建第四水厂从南谷洞水库引水,供水能力5万吨/日,城区供水率达到100%。

将升级改造市第三水厂,进行47.54公里的城区管网改造,新建第四水厂并新铺设管网60.341公里,配置13台水质检测仪,对城区供水水质实时进行检测。

4、污水处理

到规划期末中心城区污水管网覆盖率和污水处理率达到9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60%,城市污水重复利用率达到40%。中心城区采用雨污分流制,远期扩建陵阳污水处理厂,主城区桃园河以南规划新建污水处理厂一座,洹河以北规划新建污水处理厂一座。对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进行升级改造,并建设中水回用工程,在2014年完成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铺设污水配套管网22公里。

5、环卫设施

至规划期末林州市生活垃圾平均生产量为1500吨/日。对垃圾处理厂渗滤液处理进行升级改造。规划期内,每年新建地坑式垃圾池35座、垃圾中转站12座、城市公厕16个。

6、供气

至规划期末,林州市最高燃气日用量为112万立方米。主要建设供气主管线,重点建设通往任村、东岗、横水、采桑、东姚等乡镇、村庄支线管道以及调压站、加气站等配套设施,城区供气覆盖率达到90%。

7、供热

到规划期末,林州市域范围内供热能力达到2×300MW。建设中心城区主管网、分支管网、换热站和老管网改造,采暖面积达到400万平米以上,城区集中供热率达到50%。

8、园林绿地

规划期内,新建人民广场、洹河滨河绿地公园、水磨山绿地公园,对铁牛沟河道进行综合整治,新增公园绿地面积(含水面)268公顷;新建十二支渠绿带、马肩河绿带(包括水面面积),增加绿化面积40公顷;新建城市防护带状绿地97公顷。新建街头绿地35公顷,达到500米见绿,1000米见园的效果。到规划期末,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绿地率达到3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平方米,达到国家级园林城市标准,形成城市水面35公顷。

9、住房保障

规划期间,新建住宅面积300万平米,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4000套,完成投资6.4亿元。其中:新建廉租住房2400套,经济适用住房800套;限价房800套,城市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5平米。

10、建筑节能

规划期末,全市新建公共建筑节能达到50%,民用建筑达到65%,节能住宅面积不低于总住宅面积的30%,在全市全面禁止实心粘土砖,新型墙材应用率达到100%,散装水泥应用率达到46%,施工现场基本实现“禁现”。

11、新农村建设

到“十二五”末,小城镇自来水普及率9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达到25平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率达到9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至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50个 。

林州市十二五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七主要措施

1、完善城镇规划体系,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1)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加快城乡规划一体化步伐,推进城乡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合理安排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新型农村社区、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在全市形成以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龙头、城镇总体规划和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为骨干、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支撑的城乡规划体系,为加快城镇化进程和构建现代城镇体系提供较为完善的规划依据。

(2)构建城市大格局。立足区域中心城市,以城市通道为基本骨架,以一干渠和产业为依托,以重点地段为节点,统筹姚村、陵阳、横水、城郊四个乡镇,构建东到翟阳线、西至红旗渠一干渠、北至安姚路、南到天平大道的城市框架大格局。在主城区东部规划建设林东新区,东北部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西部规划建设风景旅游区,并在主城区北部、产业集聚区西南规划中心商务功能区,为打造产业基地、旅游胜地,建设宜居家园,为从地方到区域、从制造到创造、从山城到名城、从就业到宜居的跨越奠定基础。

(3)优化城镇空间布局。认真落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采用“点轴式”空间发展模式,突出重点、据点开发、轴线扩展、环式组合、有序集中、整合发展,优化城镇布局,重组空间结构,打造“一核四心三轴”的城镇空间布局。“一核”主要包括主城区、陵阳镇、姚村镇、横水镇、城郊乡区组成的联系密切、相互渗透、分工协作、彼此互动的中心城区。四心”是河顺镇、合涧镇、东姚镇和临淇镇四个中心镇,分别为市域东北部、中西部、中东部和南部的中心。“三轴”为依托S301、安林高速公路展开的东西向村镇发展横轴及依托林邓公路、S228的南北向村镇发展纵轴和依托S226的村镇发展纵轴。

2、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完善城市功能

(1)加快产城道路设施建设,完善产城交通框架。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基础设施现状,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完善路网体系,打通断头路、丁字路,形成科学合理的交通网络。以“一轴两改”为重点,以道路建设为突破,“十二五”期间,投资13.5亿元,新、扩、改建城市道路(含产业区)40条(段),总长约79.3公里,加快城区及陵阳新区道路设施建设,完善产城基础设施,夯实产城一体化基础。

(2)大力增绿扩量,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节约型绿化”的理念,依据林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十二五”期间,结合城市新区建设、老城改造,以加快公园绿地、小游园、居住区绿化、城市道路绿地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各类城市绿地建设,完善城市绿地系统,优化城市绿化结构,营造城在林中、人在绿中的城市环境,绿化指标达到国家级园林城市标准,成功创建成为国家级园林城市。

(3)加快公用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立足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宜居性,重点对城市供气、供热和污水处理等公用设施进行配套,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一是加快推进城市集中供热设施建设。根据我市城市集中供热“可研报告”与大唐林州2×300MW热电联产机组配套,供热总体规划是:建设“两网五线”。“两网”即:一是产业集聚区蒸汽管网9公里;二是供热主管网和分支管网约117公里;“五线”即市区、产业集聚区、陵阳、姚村、横水五条供热管线。在满足城区集中供暖外,还可使中心市区周边的陵阳、姚村、横水部分地区能够享受集中供热。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到规划期末,完成主城区供热管网30公里,采暖面积达到400万平米以上,城区集中供热率达到50%以上;二是加快推进城市供气设施建设。继续完善榆济线林州支线及其它配套管网建设,满足市区及沿途乡镇、部分村庄、企业用气,供气覆盖率达90%。

(3)加快推进城市污水设施建设。投资8000万元,新建污水处理一期升级改造和中水回用工程以及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达到日处理污水4万吨的目标,污水处理率达95%。

(4)构建城市水系,营造城市灵气。充分利用“三山四水绕林州”的自然优势,通过引、改、蓄,重点对十二支渠进行全面改造。利用洹河水设坝聚水,在工业集聚区形成一个水面景观,一方面用于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另一方面形成一个水系循环,改善环境。对铁牛沟河道和穿城而过的官岭沟河进行综合整治,规划期末,形成28公顷的城市水面。

4、建设中心商务功能区,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针对城市第三产业分布不合理,缺乏规模化的商业服务业现状,按照《河南省关于促进中心商务功能区和特色商业区发展的指导意见》,在市区与产业集聚区衔接处,主要包括小菜园片区、太行路以西鲁班大道两侧、陵阳新区入口、汽车北站及湿地公园南部、东环路西、红旗渠大道东段的区域,规划建设的林州市中心商务功能区,全力打造林州的“CBD”,培育城区经济新的增长点,增强产业支撑,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5、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改善老城区面貌

把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与调整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城市用地功能结合起来,综合利用各方面的资源优势,从改善居住条件和环境出发,通过招商引资,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城市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推进城中村改造。“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探索“两改造”新机制,以道路建设为突破口,以招商为手段,重点做好李庄村、其林台村、龙头山村、曲山村、西街村、大菜园村、水车园村、马肩村、北关村、东关村、小菜园村、西营村等12个村改造,新增改造面积60万平方米。

6、强化房地产市场调控,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1)强化房地产市场调控。一是继续完善房地产调控措施。根据国家出台的土地、金融、财税政策,认真贯彻落实调控房地产市场供求的各项措施,研究制订符合我市实际情况的调控办法,及时出台有关调控政策,通过采取经济和法律等多种手段,有针对性地从供求两方面进行双向调控,保持房地产市场价格稳定。二是增强对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的动态监测。加强对同地段、同品质房屋销售价格和租赁价格变动情况的分析,准确把握房地产市场走势,及时发现市场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提高调控措施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增加有效供给。在城市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中,合理确定各类房地产用地的布局和比例,优先落实保障性住房用地,大力发展普通商品房,配套发展商业房地产、写字楼,鼓励开发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十二五”期末,实现人均住房面积35平方米的目标。

(2)积极稳妥发展房地产业。一是合理引导住房需求。加大宣传力度,适时披露土地供应、住房供求及价格涨落等相关信息,正确引导居民合理消费和心理预期,保障合理住房需求,控制不合理需求,抑制投资性与投机性购房需求,严肃查处违规销售、恶意哄抬住房价格等非法行为,有效遏制投机炒作。二是鼓励房地产企业优化重组,适度提高产业集中度,重点扶持一批有实力、信誉好、负责任、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鼓励其做大做强,提升企业整体抗风险能力和经营规范程度。三是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严格房地产开发企业、中介机构、物业管理企业资质及房地产估价师、房地产经纪人、物业管理经理人执(职)业资格的核准及日常监管工作,加大整顿规范市场秩序的工作力度,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失信惩戒制度,将房地产企业的不良行为记入企业信用档案,与资质资格升级挂钩。

(3)强化建筑市场监管。一是抓市场规范,强化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管理,严厉查处违反工程建设程序等违法行为,杜绝无证建设。二是创新工作方法,强化建设执法,查处弄虚作假等建设行为,杜绝少批多建现象。三是多管齐下,强化工程质量监管,使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更加健全,工程质量责任得到进一步强化落实,工程质量整体水平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实现新开工工程监督覆盖率100%;受监工程质量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主体结构合格率100%,竣工验收工程合格率100%,工程质量备案率100%;新开工工程节能标准执行率100%。四是采取新措施,强化工程安全生产监管,查处违反安全生产程序等建设行为,杜绝重大安全事故。五是加强招投标管理,继续完善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规范工程招投标交易行为,以规范有序、公开、公平、公正和择优的建筑市场秩序,确保城乡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4)健全住房保障体系。一是构建住房保障供应体系。初步建立以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供应体系,综合运用各种住房保障手段,实行保障住房的动态管理,建立和完善保障性住房的进入和退出机制。二是建立多层次的房地产产品供应体系。调整住房用地供应结构,增加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及廉租住房的用地供应;控制非住宅和高档商品住房用地;禁止别墅建设项目供地;优先满足消费性住宅建设用地需求,严格限制投资与投机性住宅建设用地需求。三是加强房地产市场用地管理。加大对房地产开发用地的管理力度,在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前提下,保障住宅建设用地。适度控制房地产开发用地数量,加强对已批房地产开发用地使用的管理,盘活城市存量土地。调整现阶段住宅规划布局存在的问题,建立土地强制收购储备机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确保供求平衡。

(5)加强建筑节能管理。成立建设领域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完善和执行建筑节能管理制度,出台有效的节能激励政策和建筑能耗评估体系。通过技术创新,严把开发、设计、施工、产品生产、管理和服务等环节,大力推行太阳能利用技术、地源热泵技术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大幅度降低住宅建筑能耗。

7、加强城市综合管理

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整合城市管理资源,构建“市街联动、以街为主、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大城管工作格局。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完善网格化管理模式,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强化城市管理执法职能,提升依法管理城市水平。加大违法建设控管力度,持续开展市容环卫管理水平,努力实现城市整洁有序。加强城市交通管理,改善交通秩序和通行管理,构建智能化、开放式交通管理系统,不断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

8、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

按照科学规划、循序建设、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完善功能、合理布局的要求,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资源优化,建管并重,积极贯彻“小城镇、大战略”方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进一步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增强小城镇对非农产业和人口的吸纳能力以及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带动能力,努力实现资源节约、生态良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镇化发展目标,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1)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小城镇道路、供水、排水、环卫、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设宜居城镇。重点加快河顺、东姚、合涧、临淇四个中心镇和乡镇主导产业园区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小城镇承载力,吸引人口向小城镇集中。

(2)着力抓好中心村建设。本着节约用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按照《林州市市域村镇体系规划》空间布局及四个集中的要求,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抓手,把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与全面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相结合,与旧村改造、整村迁建、迁村并点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相结合,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优先推进城中村、城郊村、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内的村庄和城乡结合部的村庄改造,促进农民转市民。逐步搬迁深山区、偏远地区、采矿塌陷区等不宜居住的村庄。对其他村庄,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主。重点采取村庄整治、试点先行、迁村并点等措施,引导农民向中心村集中,扩大中心村规模,加大中心村建设力度。“十二五”期间,重点要抓好76个中心村基础设施建设,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

(3)做好农村危(住)房改造。积极争取扶持资金,加大对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试点支持力度,逐步解决经济最贫困、住房最危险的困难群众住房问题。积极探索推进农村住房建设的政策体制和机制创新,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的基础上,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治复耕出的土地,优先安排本行政村新村建设和基础设施、公益事业、产业发展等,节约的指标转让收益主要用于被整治土地所在村庄建设、拆除农民房屋重建、农村危房改造及腾退宅基地补偿等,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

(4)大力开展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开展村镇环境综合整治,着力建设一批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生态文明、环境优美的宜居城镇和乡村。深入推进“乡村清洁工程”,以“一池三清五改”为突破口,进一步整治村容村貌。五年内,推进全市100个村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庄硬化道路率达到80%,新建80个村级垃圾填埋场,营造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

9、加大城市经营力度

(1)深化城建投融资体制改革。“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做好经营城市这篇文章,继续走市场运作,经营城市的路子,广开筹融资渠道。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措机制,组建城建投资公司,提高融资能力。鼓励符合条件的投融资平台采取发行债券、上市融资、信托计划等形式筹集建设资金。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以及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贷款,采用BOT、TOT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公益性基础设施和商业性基础设施开发相结合的长效机制。按照“先期出资、收益分享、依法办理”的原则,探索开发商投资土地一级市场、先期参与城镇土地开发等筹措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2)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加强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对城中村改造、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进行前期运作、精心设计,整合包装,适时向社会金融机构推荐,促进金融机构扩大城建信贷规模。通过组织召开重大建设项目招商会,利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采取各种投融资模式,参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城中村改造,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增强城乡发展活力。

“十二五”期间,全市建设系统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树立大局观,增强紧迫感,强化责任心,提升执行力,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作风,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创造新业绩,确保经过五年的努力,全面推进三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实现城乡面貌换新颜,谱写城建新篇章。

查看详情

林州市十二五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执行情况

“十一五”以来,林州市建设事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突出一个中心,打造两个亮点”的发展战略,以建设秀美宜居山水名城为目标,培育规划龙头,突出项目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城乡建设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较好地实现了“十一五”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各项目标。

林州市十二五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主要成就

1、城乡规划进一步完善

在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2001年)的基础上,对《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林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进行了编制和完善,并与《林州市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林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主要规划进行了精准对接。科学定位了城市性质、空间布局和发展方向,首次将市区和产业集聚区融为了一体,构建了“品”形的城市发展框架,为林州从地方到区域、从制造到创造、从山城到名城、从就业到宜居的跨越奠定了基础。同时,配套完成了《林州市市域村镇体系规划》(2009-2030)和13个小城镇新一轮规划修编以及73个中心村规划编制,城乡发展规划布局更趋合理。

2、城市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在市政道路建设方面:立足“贯通四环路,打通断头路,护好破损路”,先后投资2.4亿元对王相路、兴林路东段、翠薇路、红旗渠大道东段、阜民街西段、红旗渠大道西段、红旗渠大道西延、王相路北段等9条(段)道路进行了建设,对龙安路人行道、景观大道、向阳街、红旗渠大道中段(六路口东)、长安路北段、林虑大道、利民街、兴林路西段、龙安路南段等10条(段)市政道路进行了改造和配套,初步形成了八纵十四横的道路框架。“十一五”期间,新建城市道路18公里,改造城市道路16.8公里,新安装路灯5000余盏,修建排水管网25公里,配套污水管网20公里。城市道路、道路面积、城市路灯、排水管网、污水管网分别由96公里、170万平米、6000盏、114公里、36公里,增加到“十一五”末的125.8公里、286.5万平米、11704盏、132公里、42公里(不含雨污合流)。主城区建成区面积达18平方公里,人口17万;产业集聚区框架基本形成,建成区面积7平方公里,人口3万。

在园林绿化方面:围绕建设大气、秀气、灵气和宜居城市,大力实施扩地增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沿街植绿等城市绿化活动和引水入城工程,打造公共休闲空间,还绿于民,还景于民,提升绿化品位,彰显城市活力。“十一五”期间,共新建城市防护林1400余亩,建设游园绿地20余片,300余亩。初步形成了一街一景、一园一色、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花草相映,以绿促美的城市园林绿化格局,绿化品位显著提升,城市环境明显改观,城市绿化率达30.5%,绿地覆盖率达35.4%,人均公共绿地8平米,成功争创了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

在城市水系方面:坚持以水活城,以规划为引导,分期建设、逐步完善水系工程。在红旗渠大道南侧建设了2.8米宽的迭瀑式景观渠,对十二支渠进行清淤改造1000余米,并以人民公园建设为契机,启动了对黄华河和官岭沟河的规划整治,水系建设初见成效。

在城市供气方面:“十一五”期间,先后投资3600万元完成了安林长输管线建设,投资2000万元完成了23公里的“林原”天然气管线建设,投资1600万元完成了14.8公里的“林姚”天燃气管线建设,投资1.2亿元的榆济天然气林州配套工程已接近尾声,供气率70%。

在城市供热方面:“十一五”期间,先后投资800多万元完成了二期供热管网5000米,新增供热面积近10万平方米,城市集中供热面积58万平方米。

在污水处理方面:投资6000余万元建成了日处理污水2.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和泵站建设。截至2012年,日进水量约2.2万吨,污水负荷率达到88%,污水处理率90%,出水水质全部达标。

3、城市“两改造”成效显著

在城市两改造上,坚持以改靓城,内涵挖潜,鼓励高层、限制多层,禁止低层,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引导,街道组织,村级实施”和“退二进三”等措施,两改造步伐明显加快。“十一五”期间,先后对20余个厂矿企业和城市重要节点进行了改造,4个城中村正在改造。“十一五”末累计拆除各类建筑86万平方米,改造新建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两改造”面积在房地产开发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2007年占在建面积的25%;2008年占在建面积的39%;2009年占在建面积的43.8%;2010年占在建面积的59%。同时,建设层数也有了新的突破。市区小高层和高层住宅从无到有,越来越多,2007年市区无审批高层,2008年审批15栋,2009年审批19栋,2010年审批45栋。

4、房地产业发展迅速

在加快两改造的同时,城市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十一五”期间,城市商品房开发建设发展迅速,2006年竣工建筑面积33万平米,2007年竣工建筑面积70.18万平米,2008年竣工建筑面积120.45万平米,2009年竣工建筑面积64.2万平米,2010年竣工建筑面积442万平米,累计新建和改造97个(1万平米以上)功能齐全的配套小区,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

5、住房保障惠及民生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开工建设了廉租房。到“十一五”末,共建设廉租住房66900平方米,1338套,累计惠及1338户,发放租赁补贴1680户,初步建立起了城市住房保障体系。

6、建筑市场成效显著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筑起重设备检测备案登记制度、建设工程综合备案制和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动态考核制度,并采取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加强了安全生产监管和工程备案力度,施工管理进一步规范。坚持“质量为本,监督为民”的原则,以质量通病防治为核心,全面落实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制度。“十一五”期间,争创42项安阳市优质结构单位工程、7项“中州杯”和12项“殷都杯”,建筑工程质量大幅提升。大力推行新型墙材“确认书”和“准用证”制度,进一步巩固“禁实”成果,市区内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新型墙材应用比例达到90%以上,散装水泥率达40%以上。

7、城镇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十一五”期间,我市抢抓机遇,全市上下围绕加快城镇化工作,强化产业支撑作用,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完善配套各项政策,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化水平由2005年的33.9%增加到2010年底的41.7%。13个建制镇中,有1个国家级重点镇、1个省级重点镇和4个安阳市级重点镇,先后有9个镇和21个村分别被命名为“中州名镇”“中州新村”,小城镇建成区面积33平方公里。

8、城乡建设机制更加得体

成立了以书记为政委、市长为指挥长的高规格、大阵容、多部门组成的城乡建设指挥部,实行了四大领导班子包项目和指挥部例会制度,并制定出台了《关于林州市城中村改造若干规定》、《林州市城市建设奖励办法》、《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我市村镇规划和管理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使城市建设管理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同时,立足留足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功能、完善公共设施、提升绿化品位为主线,先后起草了《关于红旗渠大道规划建设管理意见》和《关于调整城市区域规划建设范围切实加强控制性管理的意见》两个意见,严把项目准入关,对于重点项目一律由城乡建设指挥部例会集体评审,民主决策。凡无配套公建、无绿地规划或者改造项目小于20亩、新建项目小于50亩的,一律不予准入,尤其是临路项目,新建项目必须退让不少于用地面积10%的公共绿地,两改造项目不少于用地面积5%的公共绿地,真正提高了准入项目的档次和品位,做到项目准入不留遗憾,项目建设不留败笔,确保了规划的严肃性和建设的美观大气。“十一五”期间,共核准规划许可115项,建筑面积270万平米,概算投资20亿元;核准施工许可130项,建筑面积301万平方米。

林州市十二五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主要问题

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尽管“十一五”期间,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是随着城市框架的拉大,与当前城市建设快速发展需求有较大差距,城市“断头路”现象还比较严重,市政设施管养费用日益增多,特别是城市绿化、市政维护管养资金不足,致使绿化管理粗放,市政道路设施建设及维护跟不上,人民群众反映的一些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还未得到很好解决。同时,由于我市城市建设投资主要依赖于土地出让和市场融资,土地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城市建设后续投资严重不足,今后一个时期资金因素将成为制约我市城市建设发展的“瓶颈”。

2、旧城和城中村改造有待进一步加快

2009年来,我市加大了两改造工作力度,两改造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上级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原因:一是组团建设力度不够,“分步实施”、“以丰补欠”政策难以落实,“吃肉留骨”现象突出,遗留下来的难度大和效益低的地块难以实施。二是拆迁政策不完善,补偿标准与实际脱节。同等地段拆迁补偿价位与商品房价格差距过大,被拆迁人难以接受;城中村改造缺少政策依据,现有的拆迁补偿政策对原村民的房屋、宅基地以及集体资产的拆迁补偿,缺少完善的程序和标准。

3、是资金缺乏

一方面,土地储备部门没有足够的资金征收集体土地,影响到改造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开发企业实力不足,村民补偿要求过高,融资渠道单一,难以承担较大面积的改造项目。

4、城镇建设管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城镇建设管理还比较粗放,管理观念落后,管理人才缺乏,重建设、轻管理,重地上、轻地下,重形式、轻内容等现象依然存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统一协调力度不够,专项规划之间不衔接,施工组织不合理,“建了挖、挖了建”的现象依然存在,城市“拉链”现象严重,还存在脏、乱、差现象。

5、城市综合辐射带动力还不够强

一是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滞后,特别是像公厕、停车场、垃圾中转站等配套设施滞后;公共绿地分布不均,周边多,老城区少;城市地下工程,特别是老城区地下排水设施,历史较长,欠账多,短时间内补课难度大。二是城市建设还徘徊于小规模的项目规划和建设上,没有实现组团式规划和建设,城市功能还不尽完善。三是城市第三产业分布不合理,缺乏规模化的商业服务业,综合服务水平较低。四是城市缺乏特色。

6、房地产市场行为不规范

一是供应结构不合理,商业用房供应量过大,保障性住房供应量小。二是住房供应结构上,高价位、大户型住房所占比例虽有所控制,但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依然不足。三是商品房投诉逐年增加,主要集中在配套设施建设与合同纠纷。

7、城镇化的质量较低,不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

城镇化,特别是小城镇,片面注重追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和人口的转移,在提升城市(镇)文化、公共服务、宜居性、城市品质上和质量,差距还比较大。

查看详情

林州市十二五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林州市十二五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文献

郑州市十二五数字城市建设发展规划 郑州市十二五数字城市建设发展规划

郑州市十二五数字城市建设发展规划

格式:pdf

大小:30KB

页数: 16页

《郑州市十二五数字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发布   国脉电子政务网讯 10月20日,郑州市在其政府门户网站上发布了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十二五电子政务建设发展规划的通 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从电子政务发展形势和现状、指导思 想、建设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项目、保障措施等七大方面 阐述了十二五期间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规划。以下为全文内容: 郑州市人民政府文件 郑政〔 2011〕98号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十二五电子政务建设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 (市、区 )人民政府 ,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各有关单位 :   现将《郑州市十二五电子政务建设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 ,请认真 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十月十四日 郑州市十二五电子政务建设发展规划   电子政务是城市信息化的优先发展领域和重点建设内容 ,是与信息 时代相适应的政府管理形态 ,是政府行政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 ,

哈尔滨市城市建设发展规划 哈尔滨市城市建设发展规划

哈尔滨市城市建设发展规划

格式:pdf

大小:30KB

页数: 20页

哈尔滨市城市建设发展规划 “十一五 ”时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并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 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关键时期。按照市政府《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部 署,《哈尔滨市城市建设 “十一五 ”发展纲要》在认真总结我市城市建设 “十五”计划执行情况和取得巨大成就的基 础上,深入分析了 “十一五 ”期间城市建设面临的新形势,确定了 “十一五 ”期间的奋斗目标,全面部署了城市建 设的主要任务,研究提出了改革方向和保障措施。 哈尔滨市城市建设 “十一五 ”发展规划, 是今后 5年指导哈尔滨市城市发展的政策性和指导性文件, 是哈 尔滨“十一五 ”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十五”城市建设回顾 “十五”期间,是我市城市建设投资规模大、发展速度快、变化显著的五年。全市建设系统认真贯彻落 实国家、省、市各项战略决策,按照市委、市

林州市土地志作品目录

封面

林州市土地志

参加《林州市土地志》验收评审会的专家、领导

安阳市土地志编纂委员会

林州市土地志编纂委员会

林州市土地志编辑室

江泽民题词

原国家主席李先念题词

图片

江泽民总书记1996年6月1日在红旗渠青年洞

1974年2月25日李先念(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中)陪同赞比亚共和国总统卡翁达(左)参观红旗渠时,在任村露水河治滩造地工地参加劳动。

1995年4月14日胡锦涛(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莅林视察时在红旗渠参观。

1997年5月25~26日,乔石(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一排左五)莅林视察时,与工作人员合影。

层层梯田

高峡平湖

人工天河红旗渠

林州市区街道

太行秋色

被誉为中州新村的农村住宅小区

林州人民惜土如金,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村庄建设上坚持走旧村改造的道路。图为农民群众把房屋建在山坡上,腾出平地造良田

山区新村

全国小城镇开发建设高级研讨会于2001年8月15~17日在林州市召开,参加全国小城镇开发建设高级研讨会的各地代表合影

1999年5月13日,河南省土地管理宣传会议在林州市召开,省土地管理局局长卫斌、副局长冯光出席了会议。图为与会人员合影。

2002年5月21~25日,河南省国土资源系统执法监察培训班在林州市举办。省国土厅助理巡视员周进芳、执法监察处处长张振关、林州市委副书记梁雪山等领导出席了开班仪式

2001年8月12~13日,河南省土地学会二届二次常务理事会在林州市秀水山庄召开

2000年4月28~29日,安阳市小城镇建设用地经验交流会在林州市召开

2001年11月3~4日,安阳市土地系统依法行政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在林州市召开

安阳市国土资源监察培训班在林州市举办

林州市土地管理村镇建设工作会议

林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审会议

林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工作会议

2002年12月25日,林州市城镇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更新成果通过评审验收

2002年11月6日,林州市召开城镇住房用地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会议,市委副书记周文军、市人大副主任李德成、市政府副市长丁庆书出席了会议

林州市召开基本农田保护监督员座谈会

市国土资源局召开国土资源信访例会

2002年5月31日,林州市召开国土资源系统治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会

市土地局组织召开姚村镇规划评审会

市国土资源局召开机关作风整顿动员会

国家建设部原部长、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杨慎(左)来林考察小城镇建设时与市政府副市长卢留军合影

2001年6月28日,国土资源部在安阳市召开“土地制度创新(安阳)座谈会”期间,与会领导和代表来林参观红旗渠。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司司长潘明才(右二),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冯光(右三),安阳市土地局局长牛先锋(右一),与林州市市委书记聂孟磊(左二),土地局局长李土山(左一)合影

2002年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司副司长冷宏志率调研组来林调研。图为调研座谈会会场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林景顺(左一),陪同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司副司长冷宏志(左二)来林检查指导工作

国土资源部法规司司长甘藏春(左)来林检查工作时与市土地局局长李土山(右)合影

《国土资源报》报社总编刘允洲(左三)来林调研时,与省国土厅副厅长冯光(左四),安阳市副市长王庆海(左二),林州市副市长卢留军(左一)、市土地局局长李土山(右一)合影

《国土资源报》副总编顾龙友(右)、总编室副主任张鸿志(左)来林调研时与市土地局局长李土山合影

省国土厅厅长林景顺(右三),省人大环资委副主任王月堂(左三),安阳市土地局局长牛先锋(右二)来林视察时与陪同领导合影

省市国土部门领导陪同国土资源部领导来林考察时合影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领导夏俊(左四)、李跃进(左三)等来林检查工作时留影

省土地局副局长范修芳(左三)来林州调研小城镇建设

河南省建设厅厅长蒋书铭(左四),在林州市委副书记梁雪山、郭日宪、土地局局长李土山陪同下深入河顺镇指导小城镇建设工作

河南省建设厅副厅长邓留献(左三)2001年莅林指导村镇建设工作

宁夏国土资源厅厅长严烈宏(中)来林参观时与安阳市土地局副局长张文祥(左三)、林州市土地局局长李土山(左五)等陪同人员合影

河南省土地管理局地藉处处长牟用吉(左三)、安阳市土地局副局长孙忠学(左四)来林检查验收土地详查工作

市委书记王哲(右二)、市政府副市长卢留军(左二),深入石板岩乡进行土地管理和村镇建设调研

市政府市长来亮(右二)、市委副书记翟建周(右三)等领导到市土地管理局指导工作

林州市政府副市长张冰(前排左二)、市政协副主席苏琦书(左一)到临淇镇进行小城镇建设调研

市土地管理局局长李土山(左二)在野外检查坡耕地调查工作

市土地管理局局长李土山(左一)、副局长牛先成(右一)深入田间搞调研

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用自己的双手,一锤一钎苦干十年,在太行山腰开凿了人工天河红旗渠

土地详查工作人员在野外调查

小流域治理

临淇镇省级投资土地整理项目,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招标。图为土地整理项目开标会会场

临淇镇土地整理项目开工仪式

利在当今,功在千秋——临淇镇土地整理项目区的六个村委会,为表示感谢给市国土资源局送来了锦旗

临淇镇土地整理现场

市委书记王哲(左二)、副书记梁雪山(右一)、市政府副市长李学勤(右二)和土地局局长李土山一起,走上街头参加土地日宣传

省国土厅办公室副主任、信访办主任王乃元(二排左六)、安阳市土地局副局长张文祥(二排左五)、林州市委副书记梁雪山(二排左七)、市委宣传部部长李建梅(二排左四)、市人大副主任李德成(二排左三)等领导与土地日宣传演出人员合影

林州市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会现场

乡镇基本农田保护区牌

林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建梅(左六)、市政府副市长李学勤(右三)、卢留军(左四)、常慧芹(左二)参加庆祝建党80周年金土地杯书画展剪彩仪式

市国土资源局举办庆新春联欢晚会

安阳市“情注金土地——送法下乡”宣传活动首场在林州演出

观众在观看“送法下乡”文艺演出

市土地局干部职工走上街头参加市委组织的计划生育宣传活动

市土地管理局组织宣传车宣传《土地管理法》

市土地管理局在街头设立法律咨询台

市土地管理局举办“保护耕地——为了美好的明天”文艺晚会

市土地管理局举行“保护耕地——为了美好的明天”万人签名活动

市土地管理局在国庆节举行升旗仪式

市土地管理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唱国歌

市国土资源局组织中层以上领导学习中共“十六大”报告

位于红旗路东段的林州市土地管理局办公大楼

市国土资源局举行揭牌仪式

市国土资源局参加市直单位歌咏比赛。图为全体参赛人员合影

市土地储备整理中心举行揭牌仪式

市国土资源局组织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

市国土资源局开展扶贫济困献爱心活动

市国土资源局领导深入农村进行扶贫慰问

市国土资源局领导班子在研究工作,左起李保吉、王庆林、李土山、宋新喜、韩广德

市土地管理局办公室

市土地管理局用地科

市土地管理局规划科

市土地管理局地籍科

市土地管理局监察科

市土地管理局信访科

市土地管理局村镇科

林州市历年来获得的省部级荣誉

市地地管理局历年来获得的部分荣誉

附图

市国土资源局于2002年8月7日召开土地志编纂工作会议

参加林州市土地志编纂工作人员合影

2002年7月15日,原河南省地方史志编委会主任邵文杰(中)、省方志协会副会长杨静琦(右)同本志编纂人员研究志书编纂问题

《林州市土地志》评审会于2003年1月10日在林州宾馆召开。图为评审会会场

《林州市土地志》评审结束后,鲁德政(左二)、邓永生(右二)、高文德(右一)、李土山(左一)合影

《林州市土地志》评审组的专家和领导与编志人员合影,前排左起:禹宏伟、任树平、李土山、邓永生、鲁德政、高文德、常中元、郭金和、桑继禄

林州市地图

林州市区图

林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林州市土地利用现状图

林州市城市用地规模与布局控制图

序一

序一

凡例

目录

概述

特载

一、江泽民莅林期间就土地等问题谈话纪实

二、在林召开地市级以上土地工作会议简况

全国小城镇开发建设高级研讨会在林州召开

河南省土地管理宣传工作会议在林州召开

第一章 地域概况

第一节 建置政区

第二节 自然环境

第三节 矿产

第四节 动、植物

第五节 人文景观

第二章 土地资源

第一节 土壤普查

第二节 查田定产

第三节 农业资源调查与区划

第四节 “四低、四荒”资源调查

第五节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第六节 坡耕地与耕地后备资源调查

第三章 土地与人口

第一节 土地面积

第二节 耕地

第三节 土地与人口

第四章 土地制度

第一节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第二节 奴隶社会土地所有制

第三节 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

第四节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土地制度

第五节 新民主主义时期农民土地所有制

第六节 社会主义土地所有制

第五章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第一节 集体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第二节 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第三节 地产市场管理

第六章 土地利用规划

第一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二节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第三节 城乡建设规划

第七章 土地利用

第一节 农业用地

第二节 建设用地

第三节 未利用土地

第八章 土地开发与保护

第一节 以红旗渠建设为中心的农田水利

第二节 水土保持

第三节 耕地保护

第四节 土地开发复垦整理

第九章 地籍管理

第一节 地籍管理沿革

第二节 地籍调查

第三节 土地登记与确权发证

第四节 地籍档案

第五节 非农业建设用地清查

第六节 市区土地定级估价

第七节 土地统计

第十章 建设用地管理

第一节 国家建设用地管理

第二节 集体建设用地管理

第三节 农村宅基地管理

第十一章 土地法制与监督检查

第一节 土地监察

第二节 土地法规宣传教育

第三节 创建土地执法模范县(市)活动

第四节 土地信访

第十二章 土地科技

第一节 科研成果

第二节 出版论著

第三节 调研报告

第十三章 土地税赋

第一节 农业税

第二节 耕地占用税

第三节 城镇土地使用税

第四节 契税

第五节 土地管理规费

第十四章 土地管理机构

第一节 市(县)级土地管理机构

第二节 乡(镇)村土地管理机构

第十五章 土地文化

第一节 民间传说

第二节 诗赋、题词

第三节 歌谣、谚语

第四节 对联

第五节 碑刻

第六节 戏剧、小品、曲艺

第十六章 人物与荣誉

第一节 人物

谢思聪

韩欲明

石玉殿

刘振源

张新才

谷文昌

李顺达

成百福

杨贵

毛万春

常中元

王海水

李土山

牛先成

宋新喜

许启顺

李才顺

郭金和

宋全洲

常健增

郭林峰

第二节 荣誉

大事记

附录

一、土地管理重要文件选辑

二、2002年大事补记

三、《林州市土地志》验收评审意见

编后记

版权页

查看详情

林州市昌弘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简介

林州市昌弘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曾被评为林州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先进单位、林州市建设工程投标先进单位、河南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等荣誉。年完成施工产值达2亿元以上。

林州市昌弘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现注册资金6800万元,拥有专业管理人员240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6人,中级职称人员25人,初级职称人员50人,一级注册建造师5人,二级建造师15人。昌弘建设以“追求卓越,奉献真诚”为企业精神,以建设“和谐团队”为目标,实施工程总承包,培育专业承包,发展房地产,提升企业的开发融资能力为战略,倾力打造“昌弘”建设品牌。

截止2011年9月7日,该企业共有的企业中标144个,不良记录0项,企业荣誉5项,中国建设网的企业展示栏目提供数据查询。

查看详情

林州市东赵贺现铸造有限公司简介

林州市东赵贺现铸造有限公司是在原林州市东赵铸造厂基础上建立的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专业轨道固定件系列的公司,也是最早的专业生产厂家,公司位于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畔,交通、通讯便捷。

公司拥有先进的铸造生产线和机械制造能力,公司始建于一九七七年,拥有一批高素质专业化技术人员队伍,生产的轨道联结件、固定件产品质量可靠,坚固耐用,多次通过冶金部强度检验,被评为质量,信誉一级单位,已在全国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冶金、化工、电力、矿山、造船、焦化改造等各种大、中型企业中广泛使用,深受用户好评。

随着工业现代化和国家重点工程不断开工建设,我公司除严格按国家建筑设计标准04G325、95G325、75G325、G514、05G525图集和铁道部G3150及宝钢设计院压轨器通用图集和鞍山焦耐院图集的技术要求生产轨道联结件、固定件外,还会同各大研究设计院合作研究开发各种型号的轨道固定件,并根据钢铁设计院、各安装单位的要求,生产出多种焊接型压轨器。在此基础上又研制出多功能压轨器,特别是焦化系统四大轨道固定件,已在全国各大焦化工程项目中得到广泛使用。

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公司始终坚持“质量第一、信誉第一、服务第一”的宗旨,愿和社会各界同仁携手合作,共铸民族工业的辉煌。 2100433B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