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闽南文化丛书》终于与读者见面了。我们之所以组织撰写这套丛书,主要基于以下的三点学术思考。
一、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极具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闽南文化的形成及其发展,是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变与文化磨合,以及东南沿海地带独特的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逐渐造就的。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培育了闽南文化,而深具地域特色的闽南文化又使得中华文化的整体性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当今,区域文化研究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一个学术热点,从中华文化整体性的角度来考察区域文化,闽南文化的研究理应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第一章 闽南建筑形式
第一节 闽南的地理与气候环境
第二节 闽南建筑的发展
第三节 闽南建筑的特征
第二章 闽南建筑类型
第一节 闽南民居建筑
第二节 闽南宗祠建筑
第三节 闽南寺观建筑
第四节 闽南文教建筑
第五节 闽南祠庙建筑
第三章 闽南建筑技术
第一节 闽南建筑木构技术
第二节 闽南建筑砖石技术
第四章 闽南建筑材料与装饰
第一节 闽南建筑的屋顶装饰2100433B
闽南民居建筑从建筑形式的角度来说,并没有一种极张扬的、类型化的形式,但它在砖石墙的装饰及美化上却有着较为特殊的表现。我们在认定建筑的要素时,主要是从四个方面来谈,即空间性、实用性、物质性和审美性。从审...
本书共分20讲,叙述了中外建筑的起源与发展概况,对中国古建筑发展、古建筑特征、各建筑类型、近现代建筑和国外各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风格、建筑流派、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中外建筑...
本书是根据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工程造价等专业的教学基本要求编写而成。本书共13章,包括建筑概述,建筑制图与识图的基本知识,基础,墙体,楼板层与地面,楼梯,屋顶,门与窗,变形缝,工业建筑构造,建筑施工图的识...
闽南建筑的红砖情节_闽南乡土色彩_闽南红_体验
闽南建筑的红砖情节 ——闽南乡土色彩“闽南红”体验 曾舒凡 厦门大学国际学院 361005 摘 要 : “红砖白石双拨器,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宫殿式”的建筑风格使得福建闽南 传统民居建筑有别于中国其他广大地区民居而独树一帜。闽南传统民居特有的建筑色彩体系 ——“红砖白石”的红艳风格,使得它更具有地域代表性,成为闽南传统民居的象征。因此 有学者们将这个具有地域代表性的色彩作为闽南建筑文化的特征,以“红砖区”与“灰砖区” 来划分福建传统民居,并将建造有闽南传统红砖建筑的地区划为“红砖文化区” 。 本文拟以代表闽南民居红砖建筑的主要建筑材料——红砖为出发点,探析红砖形成的种 种历史渊源;阐明以闽南乡土材料制作的红砖在闽南区域环境内的适应性;及由红砖抽提的 乡土化色彩元素“闽南红”的色彩艺术表现力和区域可识别性。 Abstract: "Brick
(完整版)闽南建筑特点
(完整版)闽南建筑特点
福建省闽南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惠安第七建筑工程公司,成立于1957年,1998年3月经泉州市建委批准易名为福建省闽南建筑工程公司,2002年2月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福建省闽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为福建省闽建建工集团的母公司,控股惠安泉安建材有限公司、福建省惠安县兴南建筑劳务有限公司、福建省惠安县兴闽建筑劳务有限公司等三个子公司。
公司于2005年12月被国家建设部批准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并经福建省外经贸厅批准,具有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格和对外劳务输出经营资格。主要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建筑装修装饰工程、园林古建筑工程、钢结构工程、土石方工程等工程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业务。
公司注册资本3.18亿元,净资产6.4亿元。有职工3580人,有职称的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人员658人,其中高级职称49人,中级职称123人,有国家注册执业资格人员335人,其中一级注册建造师63人,一级注册建筑师1人,一级注册结构师1人。2006年、2010年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2019年11月19日,“2019福建民营企业100强”发布,福建省闽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位列第27。
2021年6月,入选福建优秀民营企业拟表彰对象名单。
2021年10月15日,入选“2021福建省民营企业100强”,排名第35位。
2021年11月,入围2021福建企业100强榜排名第89位。 2100433B
图片来源:中华谱牒文化网、晋江谱牒民俗学会、网络
文字来源:泉州晚报
整理:桔里
▼
祠堂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凭借其鲜明的传统性、地域性、民族性和精湛的营造技艺,祠堂建筑如今也成为构建现代社会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元素,是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的综合体。青石红砖、白壁黛瓦、斗拱举天、重檐如画,古韵悠扬的宗祠随着历史与文明的涤荡而幻化出来独特的美感。宗祠建筑绝不是单单为了追求一时的富丽堂皇、美轮美奂而存在,每一座宗祠在始建之初就默守着自己氏族的灵魂,并通过各种建筑形制与人文构件,煲好一锅心灵鸡汤,供氏族后代随时前来汲取、享用。观宗祠,不能只凭肉眼欣赏,更要用心,去触摸那些铭刻历史的一砖一木。
三架坐梁结构给人稳如泰山之感
闽南的宗祠,其布局在中轴线上一般来说主要有三部分:大门、享堂与寝室。据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曹春平介绍,大门是宗祠的“门面”,其立面多以红砖白石砌成,墙身则用花砖组砌成万字堵、古钱花堵、人字堵、工字堵、葫芦塞花堵、龟背堵、蟹壳堵、海棠花等各式图案。大门中间为“塌寿”,其墙体用白石、青石砌成,称为“牌楼面”。大门门柱设石鼓或门狮,门扇黑漆金字,有的还绘有门神。
大门与享堂围成庭院。享堂也称厅事。享堂明间不设门扇,称“敞口厅”,是家族祭祀、聚会议事之所。享堂大厅中必设一根画满鲜艳彩画的、截面六角形的灯梁,闽南语“灯”、“丁”同音。生了男孩的人家,要在灯梁下挂一盏灯笼,称“添丁”,向祖先报喜。泉州宗祠的梁架大多以红、黑色为主色调,称“红黑路”。有的宗祠在梁架上绘制图案精细、色调富丽的彩画。两进的祠堂,在享堂后青柱间设供奉祖先的神龛,在闽南称“公妈龛”。公妈龛由柱、额、斗栱、门扇等构成,是一座牌楼式或橱柜式木作模型,往往绘上精美的彩画或贴上金箔。大的宗祠里还设有“谱房”,记录全族丁口、房派、行辈、婚丧、奖惩等内容的族谱珍藏其内,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使家族的个体成员有使命感和归属感。
古代,旌表忠孝节义和文武功名的仪式也在宗祠举行,褒扬功名、善行、寿考的牌匾常挂于宗祠的大门或大厅,有的还在大门前的石埕上树立“石旗杆”,使名臣善士美名远扬。柱上有楹联,叙述祖宗功业或祠堂形势,如晋江陈埭丁氏宗祠大门石柱上刻联句云:“派衍金阊,二千石敬承祖惠;门迎宝盖,廿七都宏启人文”,晋江青阳蔡氏家庙柱联云:“前紫帽后罗裳庙堂冠冕,左旗山右石鼓将相规模”。
泉州的宗祠前,往往有宽大的石埕,照壁旁立着石旗杆,有的还开半圆形的泮池,空间格局严谨而开阔。
漳州市闽南文化研究会理事许初鸣认为,宗祠家庙作为古代民间建筑专家的杰作、能工巧匠智慧的结晶,选址之用心,设计之巧妙,规模之恢宏,构建之缜密,用工之精细,含义之深邃,都值得称道。宗祠家庙既有举行祭祀和其他活动的实用功能,又有教化的、艺术的和审美的文化功能,其建筑往往体现着“天人合一”、人文与生态和谐统一的思想。曹春平也称,宗祠的建造,一般汇集了地方工匠的木作、石作、瓦作等成熟技艺,综合了建筑、雕刻、绘画等多种艺术,具有相当大的研究价值。其中记载兴建始末的碑记,也是研究古代建筑沿革的重要参考。
在历史洪流中沉淀下来的宗祠建筑,皆是经得起磨砺的传世遗珍。庄严肃穆的宗祠,总能给人一种时间的绵延感,一种生命的续接感。当族人举步踏入时,会感到似乎自己不只是一个人,而是某个生命链中的一环。这种生命的环扣,是无形而又坚固的,这也是外面的世界再精彩,那些侨民游子还是会留出一点时间、一个角落,回家看一眼自己氏族宗祠的燕尾高脊,摩挲那古旧的厅柱窗棂,聆听长者讲述家训族规的缘故。
闽南祠堂建筑的组织和布局是有规制的,只是规模大小各有不同,但总体布局有共同之处,大体上可分为门前广场、戏台、大门、围墙、门厅、天井、拜堂(大厅、大殿)、寝堂、辅助用房等几个部分。按进深,闽南祠堂可分为“一进”、“二进”、“三进”,或称“下落”、“顶落”和“后落”。两厢称“榉头”(“角头”),下落、顶落与榉头围成的天井,称“深井”。闽南祠堂的布局形式有以下几类。
单落式。只有一进,正屋三间,正中为厅堂。一般用于小宗、支宗的祠堂。厅堂后部设神龛,前面就是祭拜的空间。正屋前有小院,正中设门墙或门楼。
双落式。前落是三间门厅,一般正中设有塌寿,有的还将两山墙伸出,形成三间塌的形式;大型宗祠,也有的前落为五间,此时大门一般设于中柱柱缝上,设有三道门。祠堂的大门屋顶一般用三川脊(三胎脊)形式。第二落是厅堂,大厅与大门之间左右围以榉头。大厅后部设雕琢华丽的公妈龛(神龛),或者设板壁,大厅正中的空间称“寿堂”,是主要的祭祀空间。大厅前设寮口,与榉头一起面向天井开敞。公妈龛后的空间称为“寿堂后”。
三落式。大型的祠堂可以再设后寝,以应“前堂后寝”的古礼。后寝存放祖先牌位,此时前厅一般开敞,祭祀时将牌位移至大厅,祭毕后奉回后寝安置。有的祠堂还可再增设护龙,如晋江衙口施氏大宗祠,就在右侧设单护龙,作为辅助用房。
番仔楼式。这是受洋楼影响的祠堂形制,是将双落的前落或前后落改为二层楼房,在前落正面融入西洋的山头、拱券、柱式、栏杆等,构成中西合璧式的“五脚架”外廊。但在祠堂内部,依然常会设置精雕细琢的公妈龛。这种祠堂在泉州比较少见。
— 算水:计算屋面坡度高度的技艺 —
据泉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姚洪峰介绍,算水是计算屋面坡度与高度的设计技艺。匠师需要先进行算水,确定屋面曲线,进而确定柱高的变化,才能画篙尺。在实际运用中,还常常需要匠师根据建筑的规格、规模、功能以及组群关系等综合考虑,最终确定屋面的曲率。篙尺是建筑构架尺寸的主要设计和记录工具,它所记录的标示与建筑构架的尺寸为等比例关系,因此也是最全面反映建筑构件尺寸和比例关系的辅助工具。
— 瓦件:祠堂普遍使用红瓦 —
闽南地区瓦件分为筒瓦、板瓦、花头、垂珠。祠堂普遍使用红瓦,少数使用青瓦、黑瓦。红瓦质地佳者红中泛着金黄色。红瓦包括筒瓦和板瓦。筒瓦形状如竹筒形,横截面半圆形,直径10厘米左右。筒瓦等级较高,古时一般是庙宇、祠堂、官署、官宅才有使用,但在泉州市区、晋江的民居中,筒瓦亦普遍使用。闽南古建筑所用的板瓦,早期尚有一定弧度,晚期变得较为扁平,弧线平缓。勾头,闽南称为“花头”,是盖瓦最下面一块,用以盖住椽头,防止雨水倒灌。垂珠是底瓦最下面一块,用以将屋面雨水顺利排出的构件。
铺瓦时,无论采用哪种样式的瓦件,都是先将微凹底瓦顺着屋面的坡放上去,上一块压着下面一块的十分之七。每趟底瓦铺好后再铺下一趟,每趟瓦称为“一陇”。
— 屋脊:曲线优美,工艺精湛 —
屋顶的正脊称为中脊,四面垂下的称为归带。闽南祠堂大门的屋脊多分作三段,称“三川脊”。正脊在每段的分隔处,一般会做出垂脊,但并不延伸至檐口,这样屋面的立面就会呈现出四条垂脊,称为四脊厝。正脊两端线脚向外延伸并分叉,称燕尾脊、燕仔尾。闽南祠堂大多使用这种燕尾脊。古时,燕尾脊代表尊贵的地位,如今的闽南燕尾脊则已经成为闽南人性格不羁、勇于开拓的精神象征。
有些祠堂会在燕尾脊上再加陶制的吻兽作为装饰,其形状似龙,但呈坐立状。祠堂的主殿或享堂等主要建筑的正脊,称“大脊”,一般不分段,被称为“一条龙”。闽南祠堂的屋脊曲线优美,工艺精湛,在屋面中有着重要的装饰作用。
☞凡未标注为本公众号原创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推文
常识 |晋江内坑桔里姚氏家庙
桔里姚氏家庙为晋江规模最大祠宇之一,闽南建筑风格突出,整体威仪高大,耸入云天,极富特色,堪称祠中杰作。全祠上地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二千多平方米。祠宇前设广场,万草绿树相映,并建有灯光球场。周边围墙龙跃状,琉璃顶与主体相谐调。家庙并列三大门,中门对联“桔里家声远,历山世泽长”及其横额“姚氏家廟”乃是国民党元老陈立夫所书。家庙门廊宽阔,四根巨型廊柱顶立于坚稳的基座上,气势夺人。步入家庙,一层为可容二千多人的大厅,正中设戏台。二层为祀奉桔里姚氏历代先祖的礼堂,正中设龛供奉列祖列宗的牌位。三层为祀奉姚氏始祖重华圣帝即舜帝的礼堂。二、三层装饰富丽堂皇,镶金饰珠,光彩夺目;礼堂内“三省名官”“进士”等匾额高挂,昭士着桔里姚氏辉煌的过去,布列的楹联阐述了其历史的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