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
参与过南水北调征迁的各级干部群众,都深切地懂得什么叫“众志成城”,什么叫“一盘棋”。
山阳区历次顺利征迁的背后,都见证了全区上下戮力同心、克难攻坚的强大征迁合力,饱含了广大征迁群众舍小家、为大家,顾全大局、服从大局的朴实情怀,凝结着各级党员干部不辞辛劳、不分昼夜、真情付出、连续作战的无私奉献精神。
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是快速推进工作的动力所在。
时任区委书记牛炎平,时任区委副书记、区长郑秋红,时任主管副区长刘中州经常是顶着烈日,披着繁星,亲临一线,靠前指挥,在和基层同志一次又一次的研讨、协调和督导中,一个又一个难题得以解决。
区五大班子其他分包安置小区建设和征迁工作的区级领导,特别是牵头各村征迁的常委领导都把办公室扎在村里,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白天现场解决问题,晚上研究工作直到深夜。
办事处和村两委干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任劳任怨,不辞辛苦,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想方设法克服了诸多困难。
新城街道办事处征迁区域最大,征迁任务占全区总任务近九成。面对压力和困难,新城街道和七个征迁村一班人,迎难而上,勇于担当,硬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定和街道办事处主要涉及城市居民和商贸市场的征迁,商户多,散住户多,情况比较复杂。全体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披星戴月、顶风寒、冒酷暑,圆满完成了各阶段征迁安置任务。
区南水北调办公室全体以及区直部门包村干部采取“五加二,白加黑”工作法,夜以继日地开展工作,特别是总干渠征迁,大家冒着40℃的高温酷暑,奔波在交地现场和安置小区建设第一线……
成立专门部门抓南水北调工作,这又充分体现了区委、区政府对南水北调工作的高度重视。
无数次研讨和摸底、无数次的政策宣讲、无数次的上门沟通、无数次的答疑解惑、无数次的真诚帮扶,打开了一个又一个征迁群众的心锁;这种真情,无形中也拉近了干群关系,凝聚成了克难攻坚、众志成城的必胜合力!
在总干渠征迁时,面对无数次上门的征迁干部,60多岁的苏蔺村村民宋广珍率先表态:“南水北调工程是国家的大事情,你们也不容易,放心吧,我家带头拆!”
俗话说:穷家难舍,故土难离。为了南水北调的顺利建设,广大征迁群众在“大家”与“小家”的天平上,最终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前者。妻子想不通,丈夫来劝说;父母不理解,儿女把理讲;一人不行动,众亲朋齐动员……正是这样,经过十次百次的内心争斗,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一家签带动大家签,从不愿搬到带头拆,这是何等艰难的抉择,这是何等朴实的情怀,这是何等伟大的付出……
无数人的付出,无数次的感动,勾勒出了一幅幅南水北调顺利征迁的和谐画卷!
征迁,是众所周知的“天下第一难”;在城市的中心地带征迁,则更是难上加难。
攻坚克难,需要足够的胆魄,更需要集体的智慧。
山阳区征迁群众多,房屋密度大,情况复杂,问题较多。面对群众各种各样的诉求和问题,在不突破政策底线的基础上,山阳区采取“一户一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办法,坚持“刚性政策,亲情操作”,突破了一个又一个难点,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全面贯彻了党的政策,维护了群众的利益,保证了工作的按时推进。
——在2009年9月总干渠征迁的最后阶段,全区共剩下35户未签订协议,但最后的35户所反映出来的问题甚至比前期几百户的问题都多、困难都大,工作异常艰难。从9月15日起,山阳区打破村域界限,重新明确全区30多名县级领导干部每人具体分包1户群众,抽调区直部门、办事处和村精干力量共同组成攻坚队,一包到底,合力攻坚,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阎河倒虹吸施工影响征迁中,面对小庄6号楼居住人口大部分属于社会闲散人员、没有统一管理机构的问题,山阳区采取召开听证会的办法,组织公、检、法、司、住建、城管和律师等部门和人员,进行现场解答,见面约谈,促进了征迁工作的顺利完成。
——在新月铁路改线征迁时,由于私搭乱建现象严重,区南水北调办公室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制定了《关于依法限期拆除新月铁路改线工程用地范围内违章建筑的通知》,对违章建筑的拆除制定了明确的办法。
——在桥梁等交叉工程征迁中,对于群众要求高、征迁瓶颈多等问题,区南水北调办公室组织人员反复摸底、核算、调研、论证,排查出一整套征迁安置基础数据;对症下药,提出了“1∶1.2建房、1∶1安置”的创新思路。经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反复汇报并征得同意后,指导各村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有效调动了群众的征迁积极性。
——在全区征迁安置工作中,恩村三街、恩村一街、定和村、苏蔺村和小庄城市居民征迁任务重、难度大。市区分包领导、市区包户干部、市区牵头部门和村办干部一道齐心协力、不分昼夜,持续攻坚、全力奉献,圆满完成了各阶段征迁任务。特别是牵头分包常委领导,更是倾注了大量精力和心血……
困难不仅仅是阻力,更是前进的动力。
当一项又一项征迁难题被攻克,当一次又一次征迁目标被实现,当一个又一个征迁群众露出满意的微笑……
就在这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加压、自我挑战过程中,“顾全大局、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克难攻坚、无私奉献”的山阳区南水北调精神也在形成和升华!
艰难和困苦,血汗与泪水,诠释了一个地方党委政府的意志和信心!
山阳区的南水北调工作始终与“创新”二字密不可分。说到创新,人们很自然就想到了山阳区南水北调城区段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屈庆河。他与山阳区南水北调工作有着太深的情缘和故事。山阳区5年来的南水北调征迁之路,倾注了他太多的心血。
在区南水北调办公室工作人员心目中,屈庆河始终精神饱满,充满着对国家重点工程的执著,充满着一种必胜的信心和奉献精神!
从制定征迁方案到完善各项工作机制,从组织工作机构到具体实施落实,从外部氛围营造到内部工作运行,从协调整体工作进展到每个村征迁难题的解决,从征迁工作现场到安置小区建设工地,时时处处都有他的身影。
从2009年初全市南水北调征迁工作启动以来,5年1800多个日日夜夜,屈庆河始终坚守在征迁安置第一线,为征迁工作、为工程建设、为征迁群众倾力付出、无私奉献。
长期的基层工作实践,使他在推进南水北调征迁工作中有独到的思路和方法。他及时向区委、区政府领导汇报全区征迁进展情况、存在问题以及解决的思路和办法,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支持,主动为推进全区征迁工作出主意、想办法,建言献策。
总干渠征迁中,针对艰巨复杂的工作任务,为迅速打开局面,按照时间节点完成任务,屈庆河带领区南水北调办全体干部创新思维,在严格执行征迁政策和规定程序基础上,积极推行以“六心”工作法为统领,实行亲情温暖的“二个六”工作举措。
“六心”工作法即耐心讲政策,工作人员对征迁群众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宣讲、解惑,不计其数地给予政策咨询;细心摸实情,针对征迁群众千差万别、错综复杂的情况,党员干部一趟趟到家中了解实情、倾听呼声,做到心中有数;真心解难题,对于一些群众出现的困难,党员干部把他们的问题当成自己的事情,想方设法一件件解决,最大限度维护群众正当利益;全心寻资源,全区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一回回寻找可以整合的资源,形成合力,有效突破征迁瓶颈;用心搞帮扶,征迁中采取帮扶就业、优先入学等行之有效的办法,并成立了党员服务队、义务拆迁队等组织,有效推进征迁进度;爱心大回访,对搬离的群众,该区没有一搬了之、付诸脑后,而是组织人员一次次回访,掌握过渡安置情况,跟踪做好服务。
“二个六”即“征迁服务工作六到位,安置配套设施六落实”。 征迁服务工作六到位,即形成合力,强化责任到位;提高素质,能力建设到位;干部带头,示范引路到位;社区村组牵头,搬迁服务到位;完善制度,监督保障到位;坚持原则,依法裁决到位。安置配套设施六落实,即政策公开制度落实、承诺内容落实、统筹发展机制落实、领导包户制度落实、激励约束机制落实、人性化操作落实。
回顾5年来山阳区南水北调征迁安置工作中的一个个新思路、新举措,可以深切感受到,山阳区“以人为本、和谐征迁”的理念更加凸显,“认真把握政策、处处力求群众利益最大化” 的做法更加清晰……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从长江最大支流的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调水,输水总干渠在丹江口水库东岸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九重镇丹阳村境内的工程渠首引水,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河南方城垭口穿江淮分水岭,沿华北平原...
百科里有
作为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国字号”工程,面对如此巨大的征迁重任,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
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征迁任务,同时又确保不出现强拆,让征迁群众满意,这是一个相当难做的课题。
山阳区决策层迅速形成共识:要拿下中心城区征迁这块硬骨头,必须周密部署、规范运作、阳光征迁。
规范运作,体现在清晰的征迁思路。山阳区坚持以服从国家大局、服务焦作发展为主线,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市民生活质量为目标,按照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总体要求,正确处理规划与实施、进度与质量、征迁与安置的关系,以人为本,和谐征迁,公开透明,积极稳妥地推进南水北调总干渠征迁工作。
规范运作,体现在扎实细致的前期准备。2004年,山阳区人民政府成立了山阳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山政文[2004]21号)由区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并明确了13家成员单位,为征迁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005年9月山阳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对山阳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批复(山编[2005]04号),人员编制8名,暂时从区水利局在职人员中调配,负责全区南水北调日常工作。
2004年初,区水利局积极配合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有限公司、焦作市南水北调办公室对总干渠占压乡村的居住人口、房屋、土地、水利设施、农副业、企事业单位等进行初步摸底排查; 2005年底起至2007年三年间,时任区政府副区长张广义带领时任区水利局局长孔德荣、副局长王希琴、水利局工作人员王称意、牛宝霞等复核小组成员,深入各村各户,对南水北调占压范围又进行了大规模、深入细致的实物指标丈量、登记造册,多次对实物指标进行了错漏登复核调查,发现错漏登情况及时与设计、监理部门联系进行确认,核准并予以上报审批,保证了实物指标登记的准确性,为以后资金顺利兑付夯实基础。同时配合完成了线路选定、实施规划编制、勘边定界等前期工作,并切实做好线路保护工作。2006年10月18日,召开了山阳区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前期工作动员会。
规范运作,体现在执行征迁政策不走样。山阳区严格把握政策界限,认真落实了“四确保”(确保工程开工建设顺利;确保城市形象、居民生活环境明显提升;确保补偿资金足额兑付,群众利益不受损害;确保和谐征迁)、“五公开”(每家补偿款、每户人口征迁面积、安置房分配情况、特困照顾对象、搬迁奖励情况全面公开)、“六到家”(调查摸底做到家、征求意见做到家、政策宣传做到家、排忧解难做到家、沟通疏导做到家、法律咨询做到家)、“七包干”(包签协议、包搬迁、包拆除、包过渡安置、包回访、包稳定、包搬进新房)、“八步走”(入户动迁、错漏登复核公示、临时过渡户对户、签订协议、搬迁验收、银行存折放款、统一组织拆除清理、定期回访)等征迁工作规范和流程,及时足额兑付各项征迁资金,确保征迁工作顺利推进。
规范运作,体现在最大限度维护征迁群众利益。一是认真复核错漏登。2009年至今,经复核认定,南水北调总干渠山阳城区段累计复核错漏登2000余项,及时追加了总干渠、新月铁路、绿化带等征迁群众实物补偿和各类错漏登资金,尽全力避免了征迁群众损失。2010年前后,受李河倒虹吸工程降水施工影响,对周边村民的农、副、渔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成片庄稼枯死,大量果蔬减产,成群鱼苗死亡。经区南水北调办公室不懈努力,共为群众争取补偿资金500余万元。
二是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先后争取到土地片价、两证齐全房屋补偿标准、追加5‰人口机械增长指标等84项政策支持,保障了群众的合法权益。比如土地片价政策的实行,提高了土地补偿标准,实现了政策规定与群众预期的平衡,确保了征迁交地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是积极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组织区民政、人事劳动、卫生、计生、教育等部门,结合各自职能与上级部门对接,认真落实征迁户享受廉租房待遇、培训就业、医疗保险、计生服务、子女入学等服务政策15项80余条,使90%征迁群众得到了相应的政策扶持。其中,累计发放回访慰问金30余万元,为征迁困难户解决贴息贷款197户855.7万元,为征迁特困家庭办理购房补共3户4.59万元,为160余名征迁户子女落实中考优惠政策,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征迁的实惠和生活的希望。
四是实行以奖代补制度。对照上级政策,按时间节点完成搬迁的居民给予1500元、1000元和500元的奖励,鼓励群众争先搬迁;对于政策界限外的问题一事一议、一户一议,由村街结合实际实行以奖代补,建立有效的奖金激励机制,确保群众“早迁早受益、快迁多受益”,极大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
规范运作,体现在科学完善的征迁机制。一是建立了区、办、村三级责任体系。区委、区政府成立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指挥部,负责对全区工作的统一协调指挥。每个村和安置小区明确一名县级领导分包,全面负责所包村和安置小区的各项工作,并指派两名科级和科级后备干部驻村工作。办事处、村和区直各部门按照分工分包到户,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工作体系,编印了《山阳区南水北调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形成了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
二是加大工作推进力度。每次征迁,区五大班子领导靠前指挥,倒排目标,分解责任;每次征迁,市区各分包部门和干部都驻村开展工作;每次征迁,各征迁村办都全员行动,全力以赴,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征迁合力。指挥部和办公室坚持每日例会和碰头会制度,进一步明确责任,一环扣一环,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编发工作简报,在全区排名通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5年来,山阳区南水北调工作累计召开各类会议300余次,迎接国家、省、市等各级各类视察和工作督导100余次,印发文件简报等各类材料2000余份,累计争取上级补偿资金3000余万元。
三是健全奖惩激励举措。制定出台了严格的奖惩办法,从区纪检委、组织部、财政局、审计局抽调专人,组成督查组,会同各村选出的群众代表,深入一线,跟踪各个安置小区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并将督查组和群众代表的意见作为干部奖惩的依据,确保监督到位,制度落实到位。专门成立督导小组,实行日督导、周通报制度,加大奖励力度,累计拿出200余万元分别对各阶段征迁先进办事处、村和征迁群众进行奖励,进一步激发全区上下齐心协力抓落实的内动力。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作为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和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伟业,与山阳辖区特别是沿线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如何尽快在征迁干部和被征迁群众之间架起理解、信任和支持的桥梁,如何有效助推征迁工作,大张旗鼓的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必不可缺。
山阳区坚持将宣传发动贯穿于南水北调工作全过程,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指示精神和阶段工作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全方位、多层面地进行策划宣传,在全区形成了上下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南水北调强势宣传态势,为扎实推进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总干渠征迁伊始,区南水北调办公室就积极指导各征迁村办,通过印制宣传手册、印发宣传彩页、悬挂宣传条幅、张贴宣传标语、制作宣传版面、出动宣传车辆、播放宣传广播、组织团队宣讲、排演专题晚会等多种形式和渠道,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氛围营造。
仅总干渠征迁短短半年时间,区南水北调办公室先后编印《南水北调工作人员行为规范》1万册,发放《南水北调征迁政策汇编》500本;发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焦作城区段征迁安置补偿标准》2万余份,印发《致辖区征迁群众的公开信》1.8万余份;督促各征迁村在醒目位置悬挂宣传横幅300余条,在各家门前屋后书写、张贴标语1000余条,做到了南水北调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与此同时,区南水北调办公室还进一步加大外宣力度,仅2009年一年就先后在《中国南水北调报》、《河南日报》、《焦作日报》、焦作电视台等国家、省、市级主流媒体刊登山阳区南水北调新闻稿件150余篇,增强了山阳区征迁工作的影响力,较好树立了山阳区良好的外部整体形象。
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很快成为山阳区南水北调总干渠征迁过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区南水北调办公室积极创新宣传形式,2009年6月,从各征迁村抽调10名大学生村官,组织专门培训后,组建了山阳区大学生南水北调政策宣讲团,身着统一服装,手执鲜红队旗,在那个激情似火的夏季,巡回到各征迁村和征迁群众家中,宣讲南水北调的政策和好处,解答征迁群众疑问,受到了征迁群众的好评,也为如火如荼的征迁工作注入了强大的正能量!
超前谋划、科学运筹、合理安排是南水北调山阳区段征迁顺利推进的有力保障。
如果将南水北调焦作总干渠征迁比作一幅巨作,那么山阳区段征迁无疑是其中最浓重、最出彩的一笔!
2009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山阳区南水北调总干渠征迁共涉及2个街道办事处8个村(社区),需征迁居民户851户3000多人145568.71平方米、个体工商户204家、副业户18家、企事业单位6家,需拆除城市公房2266.60平方米和城市副业房屋、企业房屋13819.04平方米,单位房屋8426.37平方米,工程建设城区段用地需征迁房屋17万平方米,需建安置房11.3万平方米。
由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工期紧,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要求:焦作山阳区段务必在2009年9月底前完成总干渠征迁安置任务。这就意味着,总干渠的征迁工作从动员到完成只有半年时间。
要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完成如此艰巨的征迁任务,而且是在中心城区征迁拆除这么多房子,一次性安置这么多人,在山阳区历史上前所未有,其难度不言而喻。
经过前期层层动员、调研摸底、实物复核等大量基础工作准备,山阳区总干渠集中征迁从2009年7月中旬开始,分三个节点整体推进:
一是7月15日前,研究问题,制定方案。组织各村,根据实际情况,在政策范围内研究本村的具体问题,制定解决办法、搬迁奖励政策和各村征迁安置工作具体方案。
二是7月16日至25日,宣传发动,营造氛围。组织全区各级、各单位包村干部进村入户,讲解政策,利用多种形式宣传发动、营造氛围,同时开始逐户核对征迁资金,处理解决错登、漏登等问题。
三是7月26日至9月30日,解决问题,分批征迁。
此节点又分三个时间段进行:第一阶段从7月26日到8月15日,重点发挥村两委成员、党员和村民代表的带头作用,带动群众过渡搬迁,形成良好开局;第二阶段从8月16日到9月15日,争取大多数群众搬迁安置,形成征迁高潮;第三阶段从9月16日到30日,集中处理征迁中的焦点、难点和特殊户等遗留问题,清理征迁现场,全面完成征迁任务。
在随后200多个日日夜夜,区五大班子主要领导一线指挥,市区50多名分包市级、县级领导带头包村包户,67家市直、区直分包单位400多名干部以超常规的魄力、超负荷的工作、超强度的付出,用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汗水,强力推进全区南水北调征迁进度。
用“超常规、超负荷、超强度”和“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汗水”来形容山阳区各级党员干部的付出,一点也不夸张,那厚厚的工作日志可以作证,那一个个庞大数据可以作证,那满天的星星可以作证,那如火的骄阳可以作证,那一项项惠民政策可以作证,那一栋栋安置楼房可以作证……
2009年10月10日15时,随着新城街道恩村三街最后一户征迁户房屋的拆除,南水北调山阳区段总干渠征迁工作圆满结束。
值得一提的是,山阳区是在全市第一家按时间节点完成了总干渠全部征迁拆除任务。
市、区67家分包单位“一把手”带队,深入征迁群众家中,在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的同时,还帮助群众解决了生活生产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在山阳区总干渠征迁安置过程中,山阳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区五大班子领导带头分包任务,市、区分包单位协调解决难题,全区干部群众积极参与配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平安征迁、和谐征迁”的理念,最终和谐、稳定、快速地完成了征迁任务。
山阳区南水北调总干渠征迁工作受到了中央、省、市有关领导和部门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时任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张基尧同志在2009年9月27日视察山阳区总干渠征迁现场后感慨地说:“焦作城区段的征迁工作是南水北调工程全线的一面旗帜。”
伟大的工程呼唤伟大的精神。
在山阳区工作的大盘子中,历届区委、区政府对南水北调工作高度重视,始终把建设好山阳区段工程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坚持把南水北调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以对党和国家、对民族、对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高站位去认识、去部署、去推动、去落实,保证了各项工作的如期完成和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自2009年工程启动以来,无论是总干渠征迁,还是交叉工程征迁;无论是新月铁路改线征迁,还是影响总干渠施工征迁;无论是征迁群众生活安置房建设,还是生产性安置规划;无论是临时重大施工项目征迁,还是阶段性征迁任务……山阳区都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征迁理念,举全区之力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严格按照省、市关于工程进度的节点安排,按期完成了各阶段工作任务。
山阳区的征迁安置工作始终备受中央、省、市有关领导关注。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山阳区的征迁安置工作提供了方向保证、政策支持和动力源泉。对山阳区而言,南水北调工作也绝对称得上是“1号工程”和“一把手”工程。
2009年3月16日,区委、区政府成立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山阳城区段建设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下设综合组、宣传组、征迁安置组、工程建设协调组、政策法规组、财务组6个专业工作组,从区直各单位抽调29名科级后备干部和业务骨干充实各组力量,为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扎实的组织基础。
山阳区实行县级领导包村、区直部门和办事处包户、村组干部联系到人的四级责任网络体系。时任指挥部政委的牛炎平同志在全面领导指挥征迁安置建设工作的同时,重点督导新城街道办事处、定和街道办事处;时任指挥部指挥长的郑秋红同志在全面领导指挥征迁安置建设工作的同时,重点督导区直各部门。全区23位五大班子县级干部和53家区直部门分别分包联系到8个征迁村(社区),每村指定一名县级干部牵头、2~3位县级干部分包,1家区直部门牵头、数家区直部门包户。征迁任务所在的2家街道办事处和8个村(社区),作为征迁主体单位,层层落实了一把手带队、班子成员和一般干部包村包户责任制。
山阳区各级领导亲自挂帅、带头出征、率先克难,是对党的事业的高度忠诚,是对国家工程认真负责、强力推进、务求全胜精神的体现!
南水北调,这个承载了几代人的梦想和期盼,今朝得以建设,举世瞩目,举国鼓舞!
天降大任于山阳!
2008年12月26日,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黄河北连线建设誓师动员大会在焦作市马村区安阳城街道毛寨村干渠现场隆重召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工程建设,征迁先行。2009年3月10日,焦作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南水北调城区段征迁动员大会,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焦作城区段征迁战役全面打响。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唯一穿经城市,焦作可以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一个缩影。作为中心城区之一,提到焦作城区段的征迁安置,就不得不先了解山阳区。
作为焦作段征迁工作的主战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山阳区境内线路总长8.48公里、其中城区段4.28公里、农村段4.2公里,贯穿小庄、定和、恩村三街、恩村二街、恩村一街、墙南、苏蔺、墙北8个村(城市社区)。
山阳城区段涉及征迁群众2994户11693人,企事业单位11家,辖区内需建设桥梁3座、倒虹吸3个,共占压山阳区土地3146.88亩,共需征迁房屋70.2万平方米;农村段征迁群众28户134人,企业2家,副业17户,需建桥梁3座,规划占压永久用地面积645.68亩。其中,苏蔺村300.77亩、墙北村344.91亩。
山阳区必需建定和村、恩村三街、墙南村、山阳集中、城市居民5个安置小区,才能全面安置总干渠、绿化带及道路征迁群众。
服务好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按时完成征迁安置任务,是国家、省、市交给山阳区委、区政府的一项时代重任,是时代赋予山阳区各级干部群众的历史使命。
对于山阳区来讲,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工建设,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无论是从促进经济社会长远发展,还是从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群众生活质量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但与此同时,山阳区委、区政府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南水北调征迁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加之地处中心城区,涉及点多面广、群众思想活跃、情况纷繁复杂,不仅要直面征迁这个“天下第一难”的巨大压力,还要应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无疑是对全区各级各部门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的重大考验。
信心,在决心中坚定;坚冰,在执著中消融;榜样,在行动中彰显!
“不管困难有多大,无论任务有多重 ,务必不折不扣完成各项征迁目标,确保工程顺利开工建设,向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答卷!”
当历史的重任落在肩上,当严峻的困难摆在面前,山阳区的决策者们以铁的决心、决战的勇气以及带领全区人民坚决打赢这场硬仗的魄力,给世人做出了响亮的回答!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山阳区段征迁安置工作纪实
这是一段难忘的记忆,回眸那场声势浩大的激情征迁,重温那些忘我付出的拼搏岁月,如今依旧那么温暖和清晰,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这是一段永恒的记忆,那一幕幕夜以继日的攻坚场景,那一个个倾力奉献的劳碌身影,那一幅幅感人至深的征迁画面,就像那一路欢歌北上的丹江水,永远流淌在山阳大地!
这是一段不朽的记忆,南水北调工程是伟大的,为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做出无私奉献的各级干部群众更是伟大的,正是他们,构成了南水北调工程雄厚的根基,铸就了共和国永恒的历史丰碑!
举全区之力,皆为丹水如期送京津!
——题记
山阳区是焦作市中心城区之一,是全市的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中心,全区辖9个街道办事处51个村(社区),总面积74.4平方公里,总人口22万。
岁月如歌,往事如昨。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009年初春,山阳区,这个曾因汉献帝被贬封山阳公而名闻遐迩的神奇大地,又赶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焦作城区段开工建设的难得机遇!
作为山阳区有史以来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南水北调征迁安置工作,凝结着山阳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奉献和支持!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征迁过程中,始终涌动和升华着一种精神,那就是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克难攻坚的拼搏精神……点点滴滴,汇聚成一个个恒久的瞬间!
这浓墨重彩的记忆,必将成为山阳人民的宝贵财富,也将永存共和国光辉的治水史册!
让我们把时间定格,一同走进那难忘的征迁记忆……
梅花香自苦寒来。
南水北调工作,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是一次艰难曲折的跋涉。
5年来的不懈努力,5年来的无悔实践,山阳区各级干部群众用讲政治、讲大局、讲奉献的实际行动,走出了一连串坚定而豪迈的足迹,在山阳大地奏响了胜利的凯歌!
——圆满完成了安置小区开工附着物清理工作。从2009年3月28日开始,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先后完成迁坟2511座,清理房屋13484.12平方米、大棚8813.8平方米、树木(含果树)12969棵、牲畜栏58处,压力井54眼,机井7眼,围墙9479.64平方米,保证了安置小区用地。区南水北调办公室积极协调办理安置小区规划审批手续,2009年4月20日,山阳区隆重举行安置小区集中开工奠基仪式。
——顺利完成农村段工程用地交付工作。山阳区农村段征迁工作于2008年11月份开始,2009年10月基本完成。截至2013年8月,共移交永久用地716.69亩(苏蔺村395.59亩,墙北村321.1亩,新月线47.27亩),临时用地规划470亩,实际征用599.33亩,返还539.33亩,剩余60亩仍地在继续使用。累计拆迁各类房屋23928.51m,建设居民安置小区1个(苏蔺相如安置区),完成群众搬迁28户134人,企业迁建2家,副业户17家,完成电力线路7条,通信线路48条的迁复建工作,保证了征迁群众的生产生活便利。
——按时完成了工程先期用地交付及附着物清理工作。2009年6月30日前共交付总干渠永久用地538亩、绿化带用地815.61亩,全区共拆除房屋7011.68平方米,征迁养殖场2个,拆除大棚30座,拆除蘑菇房5座、蔬菜凉棚300亩、砍伐树木1367棵、经济林58亩,填埋机井21眼,保证了土地按时移交和施工单位如期进场。
——在全市率先完成总干渠征迁任务。2009年10月10日,山阳区在全市率先完成了总干渠全部征迁任务,共征迁企事业单位6家、居民824户、工商户222家,并实现了无一起强拆现象,无一起集体越级上访事件,无一起安全责任事故,受到了国家、省、市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高度评价。山阳区的经验分别在国家《南水北调报》和《焦作日报》刊发。
——按时完成影响施工征迁任务。2010年,完成了新兴食品城、恩村二中、区委党校的征迁工作;完成了恩村一街学校、恩村三街学校、山阳规划设计所的协议签订;完成了精细化工厂的土地移交;完成了焦东路西侧定和村2块30余亩和墙南村干渠北侧40余亩征迁土地移交等工作。2011年5月中旬,按市定时间节点完成了阎河倒虹吸影响施工小庄6号楼等居民24户、新兴食品城门面房4间征迁任务。
——圆满完成新月线征迁交地任务。2011年11月,仅仅用了2个月的时间,完成了4.53公里、201.9亩的新月铁路改线征迁房屋128户6万余平方米的征迁交地任务;
——如期完成焦东路桥施工影响征迁任务。2011年12月25日,提前6天完成了南水北调焦东路桥施工影响24户居民征迁工作。
——出色完成交叉工程征迁任务。2012年5月,按期完成了交叉工程征迁居民369户征迁任务,得到了国家、省、市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认真处理征迁遗留问题和群众诉求。5年来,累计接待征迁群众600余人次,累计处理征迁遗留问题200余件,为征迁群众解决困难1000余件次。
——积极维护工程建设环境。成立了警务巡查队,完善了一整套快速反应、快速处置、快速反馈机制,加强与工程建设单位、各相关村办的沟通协调,累计处理阻工、群众信访、化解矛盾500余起,为工程顺利建设营造了良好施工环境。
——获得了国家省市领导和部门的充分肯定。2010年,山阳区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征迁工作先进区,区南水北调办公室荣获市征迁先进单位称号;几年间全区累计荣获中央、省、市、区征迁先进集体称号30余个(次)、先进个人400余人(次),时任区委书记牛炎平被国家调水办评为全国南水北调干线征迁工作先进个人。
房子,是一个家庭的大计;房子,更是推进征迁工作的钥匙。尽早搬进满意的安置房,是广大征迁群众的共同愿望,也是山阳区委、区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
山阳区共建定和、墙南、恩村三街、山阳集中、小庄及城市居民5个南水北调安置小区725640万平方米安置房,分别是定和村安置小区15.876万平方米、集中安置小区22.305万平方米(其中,恩村一街21.39万平方米、恩村二街1.915万平方米)、恩村三街安置小区18.85万平方米、墙南村安置小区7.433万平方米、小庄及城市居民安置小区7.7万平方米。
在小区选址上,山阳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切实考虑群众实际困难,按照方便群众、就近安置的原则,科学选定小区建址。在户型设计上,通过群众自报户型,量身定作进行设计,得到了大多数群众的满意。
抓质量、保安全、促进度,是山阳区在南水北调安置房建设过程中严格把握的三个关键环节。
抓质量。山阳区坚持以人为本、建管并重的工作思路,建立了区委、区政府领导组织牵头、办事处督促落实、各村具体实施和南水北调办协调服务的四级责任机制,形成了政府和投资方监督、市质检安监部门业务监管、专业监理公司监理、群众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的四级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确保为群众提供高品质住房。
保安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制定了严格监管南水北调安置工程建设制度文件,对安置小区的地质勘探、规划设计、施工监理、施工单位选定和资金管理使用等各个环节严格监管,确保不出任何安全隐患和事故。
促进度。同抓征迁工作一样,在安置房建设过程中,山阳区建立完善了一整套落实、督查、奖惩等工作推进机制,按照安置房建设目标,每个安置小区、每栋楼都倒排出施工工期,定期排名通报进度。经常召开工作推进会、建设协调会等,不断强化督查落实力度,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全面加快施工进度。
全区已建成安置房23.69万平方米,占46%;主体封顶20.11万平方米,占39%;在建7.7万平方米,占15%。全区总干渠安置房于2010年7月全部竣工并分房到户,二期安置房中恩村三街、定和村部分已竣工,并分配到户。
山阳区不仅坚持因地制宜,人性化设计建好安置用房,更注重从征迁群众的角度换位思考,从安置房建设之初就对安置房建设的科学性、实用性等反复调研论证,确保征迁群众满意。
占压总干渠的新星食品城是该区定和街道小庄村群众的主要生活来源,经多次邀请省市领导和专家实地调研,最后争取到了重置安置的新政策,较好解除了征迁群众的后顾之忧。正全力以赴推进工程建设,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竣工验收,交付群众使用。
一幢幢安置住宅楼已经巍然耸立在南水北调总干渠河道旁边,仿佛在讲述那一个个动人的征迁故事……
虽然总干渠各阶段征迁安置工作已圆满结束,但山阳区为南水北调工作忙碌的脚步依然没有停止。目前,全区上下正在继续不懈努力,一方面正在加紧建设绿化带安置房,一方面正紧锣密鼓筹备下一步1667户绿化带的征迁工作。
我们坚信,一个旧家没有了,在不久的将来,广大征迁群众一定会如期搬进设施完备、环境优美的新家!一个旧城拆倒了,在不久的将来,一个玉带环腰、清新靓丽的新城一定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在这座城市发展的轨迹中,在众多山阳人的记忆里,南水北调都将成为最壮丽、最难忘、最感动的一页。
一路奔腾不息的丹江水,将是一曲流动的和谐征迁壮美乐章!
一路蜿蜒不绝的总干渠,将是一幅静美的众志成城豪迈画卷!
南水北调,中国梦!山阳情!
2013年12月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征迁安置监理的实践
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干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先期开工的5个单项工程征迁安置监理的实践,总结了征迁安置监理工作的特点,提出了咨询与技术服务是征迁安置监理一项重要任务的观点,摸索了适应征迁安置监理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对征迁安置及监理的一些工作进行了探讨。
基于FAHP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征迁安置风险评估
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长、影响范围广、征迁安置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具有随机性和模糊性而导致风险评估难度较大等问题,在分析影响征迁安置工作风险因素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征迁安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模糊层次分析(FAHP)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各层风险指标权重和隶属度,并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潮河段征迁安置为例进行风险评估,结果与工程实际较为一致。采用的方法和模型具有较好的合理性与可靠性,可为同类工程征迁安置风险评估提供借鉴。
郑州市农业路的征迁工作又有了新的消息。记者昨日获悉,农业路沿线中原区段需要征迁的房屋大多为住宅小区。引人注目的是,郑州市第八十中学等学校的部分教学楼因在规划红线以内将被拆除。对此,有关部门回应,将做好学生的分流和安置,不会影响正常教学秩序。
【公告】
征收房屋大多为居民住宅小区
农业路快速化工程的具体开工时间还未定,如今农业路金水区段沿线两侧建筑上红色的“拆”字却成为另类的风景线,记者留意到农业路中原区段两侧的建筑上如今也是“拆”字上墙。
记者昨日获悉,《郑州市中原区政府关于郑州市农业路快速化通道工程(中原区段)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的通告》已于日前正式发布,对农业路中原区段规划红线范围内需要征迁的房屋及其附属物等进行了明确。
记者发现,和农业路金水区段需征收不少企事业单位房屋不同的是,中原区段所征收的房屋多数都为居民住宅小区,其中包括西景佳苑小区的1、4号楼,清城美苑小区的1、2号楼,新世纪小区(冉屯路11号)的1、2号楼等。同时被征收的还包括冉屯路11号的传动轴厂和冉屯东路23号的郑工职工医院的部分房屋等。
记者从中原区房屋征收与补偿办公室了解到,根据安排,目前正在对需征收的房屋进行评估,随后将着手进行搬迁协议签订等工作。
【说法】
规定时间内签约可获奖励
记者留意到,和此前金水区公布的相关补偿方案一样,中原区公布的征迁方案同样显示,被征收人可以选择货币补偿,也可以选择产权调换。同时,征迁方案对搬迁费及临时安置费及被征收房屋配套设施拆迁等也予以明确。
据介绍,为鼓励被征收房屋能尽快腾空搬迁,征迁方案公布了相关奖励措施。
记者了解到,非住宅类签订协议时间从今年11月20日起至12月29日结束,在12月9日之前签约的,按被征收房屋房地产市场评估价的2%给予一次性奖励。12月10日至12月19日之间签约的,则按被征收房屋房地产市场评估价的1%给予一次性奖励。
而住宅类协议的签订协议则将从今年11月30日起至明年的1月19日结束,在12月29日前签订协议的,每证(成套住宅)奖励3万元,同时按被征收房屋有证建筑面积每平方米奖励200元。今年12月30日至明年1月19日之间签约的,奖励则降为每证(成套住宅)2万元和每平方米100元。
【补偿】
商户可获得停产停业损失补偿
记者留意到,中原区公布的征迁方案还特别明确,房屋征收对沿线商户或企业所造成的停产停业损失予以补偿。
据悉,根据规定,商户想要获得损失补偿,必须符合被征收房屋具有的房屋产权证明,并且有合法、有效的营业执照,且营业执照上表明的营业地点为被征收房屋,同时还得已办理税务登记并且具有纳税凭证等三个条件。
记者了解到,停产停业损失补偿标准以被征收人的月平均利润值确定。而月平均利润值则依据被征收人提供的近3年纳税证明推算确定,不足3年的以全部生产经营期间纳税证明为依据推算确定。
据悉,停产停业损失补偿期限,商业和服务行业为3个月,而工业生产行业为6个月。
对于生产经营者承租房屋的,将依照与被征收人的约定分配停产停业损失补偿费;没有约定的,由被征收人参照省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实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若干规定的通知》相关规定,对生产经营者给予适当补偿。
【调查】
征迁方案中涉及三所学校
在征迁方案中,记者留意到,农业路沿线的育华学校、育才小学和郑州市八十中三所学校的名字都在征收名单中。昨天,记者进行了实地走访,发现育华小学受到影响较小,但育才小学和郑州市八十中两所学校的部分教学楼和办公楼等将要被拆除。
据悉,育才小学有两栋教学楼,其中北教学楼临近农业路,该教学楼目前有17个班的学生在上课,分别是该校一年级新生及五、六年级学生。根据规划红线确定的征迁范围,该校北教学楼将被拆除。而郑州市八十中临近农业路的一栋教学楼和办公楼,也将被拆除。
“教学楼拆后,孩子在哪儿上课?”昨天中午,在这两个学校门口,记者也采访了多位学生家长,面对学校部分教学楼将拆迁一事,他们表示,希望有关部门能提前做好孩子的安置工作。
【回应】
会做好学生安置不影响正常教学
昨天记者联系到了中原区房屋征收与补偿办公室的一位负责人。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就此问题和教育部门进行了沟通,会做好学生们的分流和安置。
对此,中原区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安置方案还未最终确定,但其同样强调,不管怎么样,他们肯定不会让学生们的正常学习受到影响。
据记者了解,目前,郑州市八十中有28个教学班,其中九年级有10个班。
有知情人士透露,如果学校必须得拆,郑州市八十中的学生可能会被暂时安置在农业路与秦岭路西北角正在建设中的秦岭中学。据了解,秦岭中学规划18个班,如果郑州市八十中赶在明年暑假拆迁,这就意味着九年级10个班毕业了,剩下18个班的学生正好可以被秦岭中学接收。而拆迁后的郑州市八十中和中原区育才小学都只剩下狭长的校园,而这两所学校的校园可能会合在一起,由育才小学使用。
自6月4日华州区引水入城工程征迁工作开展以来,华州区水务局党委和大明镇党委一班人,发挥基层党支部领航作用,在征迁工作中,局机关党委与大明镇村支部党员齐心协力,牺牲个人利益,坚持“依法有序、公平公正”的工作原则,不断总结创新征地拆迁经验方法,抢抓工期,赶超进度,顶着骄阳酷暑全力以赴支持华州区政府2018年重点民生工程桥涧峪水库引水入城,为改善华州区人民群众的饮水质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华州区的老百姓递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该工程以桥峪水库水作为水源,涉及大明镇境内的村组征地协调工作,自华州区引水入城工程征迁工作开展以来,大明镇党委积极配合水务局征迁工作组协调征迁工作事宜。大明镇主要领导及工作人员牺牲节假日休息时间,冒着烈阳酷暑勘查放线、入户登记、清点附属物,做到事无巨细,认真负责。坚持公平公正原则,绝不让农民吃亏但也坚决不允许占国家便宜,彻底打消群众的贪占思想!双方单位协同联合作战,形成强大合力,确保征迁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据悉,为了改变守着水喝不上安全水的状况,华州区在南山支流上游规划建设连通涧峪、桥峪等4大水库至华州城区供水工程,通过管线、渠系实施连通,实现赤水河、遇仙河、石堤河、罗纹河城市供水相互水量调剂。目前,年供水量约3000万立方米的引水入城工程已经启动,到2019年底全部建成后,将解决城区6.5万人饮水问题和沿渭河6镇13.8万群众的人畜饮水,并计划投资6000万元修建75座涝池,具备抗旱除涝的功能。
华州区桥涧峪水库引水入城工程的任务是在华州区中心城区城市快速发展,城市供水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要、中心城区居民生活饮水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依据华州区水资源情况,拟以桥峪、涧峪水库地表水作为华州区中心城区新的供水水源,解决华州区中心城区(2030年)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不足的问题。经需水量分析计算,设计水平年2030年华州区中心城区最高日需水量8.5万m3/d确定,扣除现有供水设施设计水平年(2030年)的最高日可供水量2.5万m3/d,工程设计供水规模最高日为6.0万m3/d,考虑日变化系数,则年需水量为1985万m3;考虑线路输水损失及水厂自用水率,输水管线设计流量为0.72m3/s。工程的运行方式以桥峪水库供水为主,涧峪水库作为桥峪水库的补充水源。
图文来源丨综合自聚焦关中、网络
整理编辑丨华州之家
一、主要领导“五亲自”。市、县(区)人民政府切实发挥好在征迁工作中的主体作用,主要领导带头抓,把征迁工作摆在重要位置。
(一)亲自调研征迁现场。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被征迁户等多种形式,听取征迁工作情况,了解被征迁群众的建议和诉求,引导群众、发动群众,为顺利开展征迁工作打好基础。
(二)亲自研究征迁方案。组织深入研究,制订科学合理的征迁方案,明确工作计划、工作要求、职责分工和保障措施,确保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征迁工作。
(三)亲自协调重大问题。对涉及征迁补偿具体标准、企业和集体资产补偿、征迁补偿费用的分配和使用等重大事项,要召集相关部门统筹协调、逐一解决。
(四)亲自督促征迁进度。动态掌握征迁工作进展情况,狠抓工作计划和措施的落实。对征迁关键节点,要深入一线指挥调度,加强指导,增强合力,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依法高效地加大推进力度。
(五)亲自关怀工作人员。经常过问征迁工作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注重在征迁工作一线中发现、培养和考察干部。对群众观念强、善于做群众工作、化解矛盾的工作骨干,在评先评优、提拔交流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二、工作班子“五尽心”。组建强有力的工作班子,选调熟悉政策、责任心强、作风正派、群众信得过的干部以及法律、财务等专业人才,注重工作方法,以人为本,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一)尽到热心。就地就近设立咨询点,安排熟悉政策的工作人员接待群众咨询,坚持有问必答。对无法现场回答的问题要一一记录,及时予以反馈。
(二)尽到细心。认真细致地开展土地、房屋丈量、房屋评估、地面物清点等工作,不走过场、不重不漏,摸清被征迁土地和房屋面积、区位、权属状况、用途以及群众的家庭结构、生活水平等基本情况,汇总整理好相关资料档案,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三)尽到耐心。把思想工作做上门、做到家,笑对冷面孔、不怕闭门羹,不厌其烦地做好宣传解释、疏通劝导。对被征迁群众提出的各种问题和意见,全面收集整理,充分调查论证,反复细致研究,充分尊重群众合理的意愿。
(四)尽到真心。视拆迁户为亲人,真心真意与群众交朋友,多站在群众立场考虑问题,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为群众争取最大利益。
(五)尽到公心。征迁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做到严肃政策,严肃纪律,统一公正,依法准确,维护政府公信力,坚决杜绝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以及损害群众、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法权益的行为。
三、组织实施“五到位”。征迁工作的安排部署要周密细致,依法依规,有序运作,使征迁顺利进行、圆满完成。
(一)宣传发动要到位。结合征迁工作各阶段,把握宣传导向、内容和节奏,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征迁正式启动实施之前,不仅要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户主会、党员会等,还要挨家挨户,面对面、点对点,讲政策、摆事例、说道理,把规划用途、征迁意义、补偿安置办法讲清楚。
(二)征求意见要到位。补偿安置方案要根据法规和政策规定,与群众“零距离”沟通,充分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逐一甄别,研究制定解决方案、配套措施,统一解释口径,消除群众误解,取得最广泛的认同,最大限度保障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
(三)规定程序要到位。征收土地前的告知、确认、听证,征地中的征地公告、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征地补偿登记;城镇房屋征收补偿方案论证、公开征求意见、听证,评估机构选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政府常务会议讨论等法定程序,都要不折不扣执行。
(四)公开透明要到位。征收实施过程要全程公开,杜绝暗箱操作,确保各环节都在群众监督下、在阳光下进行。征迁补偿政策、征迁补偿方案、征迁补偿结果必须及时公布。
(五)维护稳定要到位。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妥善预防和处置容易引发不稳定风险的环节和因素。按照国务院《信访条例》和我省信访工作路线图的规定,认真处理相关信访工作,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
四、安置补偿“五严格”。按照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和国有土地房屋征收补偿的政策要求,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确保征迁补偿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群众手中。
(一)严格征迁标准。征迁工作的任何一个阶段,始终坚持统一的征迁标准,一视同仁,不搞人情账,不随意更改,切实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一碗水端平”,避免引起群众反弹,政府失信。
(二)严格预存制度。征收土地,要确保在组织用地报批前,将不低于总额50%的征地补偿资金存入征地资金专户。城镇房屋征收,在作出征收决定前,征收补偿费用要足额到位,专户存储、专款专用。
(三)严格支付方式。坚持征迁补偿费发放的相关制度,严格履行发放职责,依程序办理。征地补偿款中应补偿给被征地农民的部分,要根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出的被征地农民名单和征地补偿费的分配方案,直接支付给被征地农民。
(四)严格支付时限。征收土地,要确保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后三个月内,征地补偿费全额支付给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城镇房屋征收,要做到“先补偿、后搬迁”。
(五)严格资金监管。认真落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民主理财、村务公开和农村审计等各项制度,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征地补偿费用分配和使用的监督,规范征地补偿费的使用行为,加强审计监督,严肃查处贪污、挪用、私分、截流、拖欠征迁补偿费用行为。
五、征迁安置“五满意”。通过统筹解决群众的安置问题、出路问题和发展问题,让被征迁群众满意。
(一)满意工作方法。实施征迁之前,征迁工作人员进村入户,深入被征迁群众中宣传政策,解答问题,消除疑惑,做到思想先沟通、政策先宣传,确保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动迁过程中,禁止采用强迫、威胁等方式对待被拆迁群众。安置过渡期中,及时、主动地帮助被征迁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二)满意安置方式。除了货币补偿和产权调换外,因地制宜采取农业安置、就业安置、征地款入股等多种安置方式。耕地后备资源较多的地方,可采取农业安置,通过内部调整土地安置被征地农民。经济较发达地区,可采取货币安置与就业安置相结合,在发放补偿款的同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使农民失地不失业。有长期稳定收益的项目用地,村集体和农户在自愿的前提下,可以征地补偿款入股,根据合同约定,获取收益。
(三)满意居住环境。在规划安置房时,尽量满足群众就地或就近安置的愿望。安置房要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在农村地区积极推广统一选址、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配套,实现“旧房变新房、有新房有新村”,改善广大群众的居住环境、条件和质量,变安置为安居。
(四)满意生活保障。从群众的长远生计考虑,努力为群众提供长期可靠的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养老保障,努力提供受教育和就业培训的机会,努力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努力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
(五)满意后续管理。对安置落户后的群众,要关心其在社区生活、田间地头、就业就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让群众享受到公共服务,感受到政府的温暖,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引导更多群众支持征迁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