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牛膝生育期较长,年生长周期为200-300天。人工栽培可以通过调节播种期控制牛膝的生长期,一般将牛膝的生长期控制在130-140天,植株生长虽不繁茂,但当年开花少,主根粗壮,品质优良。一般无霜期长的地区播种晚些,无霜期短的地区播种早些。中国东北地区为4月下旬至5月中下旬。
分布于中国、朝鲜、俄罗斯、印度、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非洲。在中国除东北外,全国广布。生长于海拔200-1750米的山坡林下。 牛膝为深根性植物,喜温暖而干燥的气候条件,不耐寒。
少毛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ume var. japonica Miq.):根细瘦;全株比牛膝毛少;穗状花序较长,花排列较疏;小苞片的刺比花被片短;花被片有3脉;退化雄蕊顶端截形,有不整齐齿牙或不显明2浅裂。分布于中国(安徽、浙江、湖南)和日本。生于林下荫地。
牛膝和小叶牛膝(Achyranthes ogatai Yamamoto)相近,但小叶牛膝叶较小,披针形,少数卵形,长3-5.5厘米,宽1.5-2厘米。模式标本产中国台湾台北乌来山,绪方正资于1924年12月采。牛膝叶片的形状、大小变化很大。
多年生草本,高70-120厘米;根圆柱形,直径5-10毫米,土黄色;茎有棱角或四方形,绿色或带紫色,有白色贴生或开展柔毛,或近无毛,分枝对生。叶片椭圆形或椭圆披针形,少数倒披针形,长4.5-12厘米,宽2-7.5厘米,顶端尾尖,尖长5-10毫米,基部楔形或宽楔形,两面有贴生或开展柔毛;叶柄长5-30毫米,有柔毛。
穗状花序顶生及腋生,长3-5厘米,花期后反折;总花梗长1-2厘米,有白色柔毛;花多数,密生,长5毫米;苞片宽卵形,长2-3毫米,顶端长渐尖;小苞片刺状,长2.5-3毫米,顶端弯曲,基部两侧各有1卵形膜质小裂片,长约1毫米;花被片披针形,长3-5毫米,光亮,顶端急尖,有1中脉;雄蕊长2-2.5毫米;退化雄蕊顶端平圆,稍有缺刻状细锯齿。胞果矩圆形,长2-2.5毫米,黄褐色,光滑。种子矩圆形,长1毫米,黄褐色。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种子处理:播种前将种子放入20℃温水中浸泡24小时,捞出沥干即可播种。
播种方法:中国北方地区多采用条播,按15-20厘米行距开1-2厘米浅沟播种,覆土以盖住种子为度,覆土过厚将影响出苗。横畦或顺畦播均可。如土壤湿度适宜,4-7天即可出苗。每公顷播种量为10-15千克。
选地:牛膝宜选择土质肥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碱土和地下水位高的粘壤土不宜选用,粘壤土能使牛膝主根变短变细,支根、侧根增多,整个根系成须根状,影响产量和质量。牛膝对前茬作物要求不严,一般作物茬口均能种植。
整地:实行秋翻或春翻。由于牛膝播种期较晚,生育期长的地区以春翻为好。耕翻前每公顷撒施腐熟厩肥4-5万千克作基肥。然后耕翻20-30厘米深,耙平整细。牛膝以畦作为主,畦宽120-150厘米,高20-25厘米,畦间过道为20-30厘米,畦的长度视地势而定。畦面要平,土要细。
间苗定苗:当苗高5-10厘米时,应间掉过密苗、徒长苗、茎基部颜色不正的苗、病苗和弱苗。苗高15-20厘米时定苗。条播者按株距10-15厘米定苗;撒播者可按行距15-20厘米、株距10-15厘米或行株距均为15厘米定苗。
中耕除草:结合间苗与定苗除草2次,除草后要浅锄松土,以后还应进行1-2次。在浅锄松土时可将表层须根割断,以利于主根生长。
追肥:一般追肥2次,第一次在定苗后如发现牛膝苗色变黄,应追施稀薄人粪尿(若基肥充足,土壤肥力高,苗不变色,也可不追肥)。第二次在8月份进行,主要追施磷钾肥,以促进根系发育。
水分管理:牛膝比较耐旱,除出苗期和根膨大期间需要湿润条件外,对水分要求较少。如土壤湿度大,会引起植株徒长,而不利于根部生长。因此,牛膝幼苗需适当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一般浇水量宜小些,可勤浇少浇,不要积水。多雨季节应注意排水防涝,否则,土壤水分大,易烂根。
摘顶:长势过旺时应进行打顶,以免植株徒长。当株高达40-45厘米时,将顶部割除,将植株控制在50厘米左右。
1年生牛膝也能开花结实,结的种子俗称蔓薹子,发芽率低,一般不能作种子用。应特意制种,在牛膝收获前进行单株选择,选择株高适中、生长健壮、无病害的植株,挂上标记,收获时单独采挖,选择根条长、粗细均匀、主根大、无侧根、色白、根头芽不超过3个的做种。生育期长,冬季较温暖的地区,挖栽后可易地栽种。中国北方冬季寒冷,可窖藏后于春季栽种,待种子成熟时收获。留230-300个种栽,所产种子可供1公顷播种。
收获:牛膝于休眠期收获。中国南方多于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北方多于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收获。收获时先割除地上部茎叶,依次挖出根部即可。加工收获后剪掉根头,去净泥土和杂质。按根的粗细不同分别晒干,至六七成干时,集中放于室内盖上草帘,闷2-3天后再晒干。
加工:加工时应防止雨淋和受冻而影响质量。如栽种时不缺苗,加之管理适当,每公顷可产鲜根8000-10000千克,鲜干比为(3.5-4):1。
牛膝的根入药,生用,活血通经;主治产后腹痛,月经不调,闭经,鼻衄,虚火牙痛,脚气水肿;熟用,补肝肾,强腰膝;主治腰膝酸痛,肝肾亏虚,跌打瘀痛。兽医用作治牛软脚症,跌伤断骨等。 2100433B
南天竹的生长习性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南天竹的生长习性 南天竹的生长习性 南天竹性喜温暖及湿润的环境,比较 耐阴。也耐寒。容易养护。栽培土要求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 土。对水分要求不甚严格,既能耐湿也能耐旱。比较喜肥,可多 施磷、钾肥。生长期每月施 1~2 次液肥。盆栽植株观赏几年后, 枝叶老化脱落,可整型修剪,一般主茎留 15cm左右便可, 4月修 剪,秋后可恢复到 1m高,并且树冠丰满。 常绿灌木。土壤。花期 5-7 月。野生于疏林及灌木丛中,也 多栽于庭园。强光下叶色变红。适宜在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 土生长。 南天竹的养殖方法 繁殖以播种、分株为主,也可扦插。 可于果实成熟时随采随播,也可春播。分株宜在春季萌芽前或秋 季进行。扦插以新芽萌动前或夏季新梢停止生长时进行。室内养 护要加强通风透光, 防止介壳虫发生。 种子繁殖 秋季采种,采后即播。在整好的苗床上, 按行距 33厘米开沟, 深约
园林植物生长习性
香樟 樟树多喜光,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水湿,但 当移植时要注意保持土壤湿度,水涝容易导致烂根缺氧而死,但不耐干旱、瘠薄和盐碱土。 主根发达,深根性,能抗风。萌芽力强,耐修剪。生长速度中等,树形巨大如伞,能遮阴避 凉。存活期长,可以生长为成百上千年的参天古木,有很强的吸烟滞尘、涵养水源、固土防 沙和美化环境的能力。 女贞 女贞耐寒性好,耐水湿,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耐荫。大叶女贞木樨科女贞属 ,别名: 桢树,大叶女贞,高杆女贞。树皮灰绿色,平滑不开裂。枝条开展,光滑无毛。浆果状核果 近肾形, 10~11 月果熟,熟时深蓝色。大叶女贞不耐干旱和瘠薄,适生于肥沃深厚、湿润 的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壤。 大叶女贞阳性树种,喜光,喜温暖环境。适生于深厚、肥沃、湿 润的土壤,对土壤的适应性强,酸性、中性、碱性土及轻度盐碱土均可生长。深根性,侧根 广展,抗风力强。忌积水,不耐
川牛膝之名始见于唐代蔺道人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记载的“大活血丹”、“活血丹”、“乌丸子”等配方。据明代《本草纲目》记载,“牛膝处处有之……惟北土及川中人家栽莳者为良。”说明川牛膝的栽培历史已有450年以上。
宜选地势向阳,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而略带黏性的壤土栽培,以向阳的缓坡地最好。产区大多数采用开荒种植,砍去灌木杂草后,在9-10月下雪之前深翻30-40厘米,经冬季休闲熟化后,次年清明前后,冰雪融化,再耕地一遍,拣去石块和未腐烂草根,耙细整平,作宽120-130厘米的高畦。排水良好者也可作平畦。如为熟地,亦可在种植当年翻地,施基肥更好。
川牛膝主要采用种子繁殖,亦可采用分株繁殖。种子繁殖一般采用直播方法。种子育苗移栽费工多,移栽过早苗小操作不便,过晚则易受冻死亡,故一般不宜采用。分株繁殖虽可提早一年收获,但产量低,很少采用。以下只介绍种子直播的方法。
播种时间:一般以清明、谷雨前后(整地后约10天)播种为宜。由于海拔高度不同,冰雪融化时间不一致,海拔低的地区可早些,海拔度高的地区可晚些。但不宜过迟,否则生长期短,植株发育不良。
种子品质的鉴定及处理:播种前应测定种子发芽率,以确定播种量。药农多采用经验鉴别方法测定发芽率:一种方法是随机抽取几十粒种子,置于手掌中,搓出种仁观察,饱满者能发芽,瘪粒、空壳、坏的种子不能发芽,从而计算出发芽率;另一种方法是将种子一粒粒投入火中,据其爆裂声来计算发芽率,无爆裂声或声音微弱者无发芽力。正常情况下,每667平方米用种量为500-750克。播种前先进行拌种,即按0.5千克种子混合草木灰100千克,加清粪水25千克,充分混和拌匀,备用。小和灰粪的种子不易撒匀,出苗后幼苗疏密不均。
播种方法:可用穴播或条播。以穴播为好,植株疏密均匀,生长发育整齐。条播往往疏密不均,影响植株生长。穴播按行株距30厘米×20厘米挖坑,深3-5厘米,每667平方米施人畜粪水1500-2000千克,施肥后每坑撒入拌灰粪的种子一撮,含种子约10粒,不覆土。条播按行距25-30厘米开横沟,沟宽10厘米,深3-5厘米,均匀撤入拌灰种子,不覆土。
间种:在海拔低的地方需与玉米间种,可使粮药双收。方法是:整地时作平,谷雨前后先播玉米,行株距100厘米×50厘米,随即在玉米行间播2行川牛膝,行株距33厘米×20厘米,玉米定苗时每窝留2株,中耕除草与川牛膝结合进行,并在拔节前和孕穗后各施肥一次。在川牛膝生长的第2、3年还可继续间作玉米,但是第4年不能再间种。
间苗补苗:第一次在苗高5-6厘米时进行,穴播每穴留苗4-6株,条播的每隔4-5厘米留苗1株。第二次间苗即定苗,在苗高约10厘米时进行,每穴留苗3-4株,条播的每隔8-10厘米留苗1株。在间苗时,缺苗的应补苗,间苗可结合中耕除草进行。
中耕除草和培土:每年中耕除草3-4次。播种当年第一次在5月中、下旬,此时苗极细小,宜浅锄或用手扯。此次除草很重要,宜早宜尽,否则杂草滋生,幼苗易死亡。第二次在6月中、下旬,第二次在8月上、中旬。第二、三年也应中耕除草3-4次,时间与第一年相同。每年在最后一次中耕时培土防冻,培土厚度以盖住根头幼芽6-8厘米为宜。培土宜早不宜迟,过迟则培土松泡,易受冻。海拔高者,培土应加厚。
追肥:每次中耕除草,都应结合追肥。每年第一次和第二次在中耕后追肥,每667平方米施人畜粪水1500-2000千克,以可用腐熟饼肥50-100千克或尿素3-4千克对水1000-1500千克。最后一次在8月中耕前施肥,施人畜粪和草木灰,施后培土。
拔除混杂植株:发现田间混杂有杂交牛膝、麻牛膝植株,要及时彻底拔除,以免产生自然杂交影响川牛膝质量。
采收:川牛竺在播种后3-4年采收。过早,根条小,产量低;过迟,纤维多,品质下降,且易烂根。采挖时间一股在10-11月苗枯之后进行。用长锄挖起,抖去泥土运回加工。
加工:平竺根砍去芦头,剪去须根,用小刀削下侧根,使主根、侧根均成单支。然后按根条大小分级,捆扎成小束,立于坑上用无烟煤微火烘炕或置日光下暴晒,半干时堆置数日,回润后再继续烘炕或晒干。
川牛膝仅分布于中国四川、云南、重庆、湖北、贵州,野生或栽培;栽培主要分布于四川天全、宝兴、汉源、峨边彝族自治县、峨眉山、洪雅、乐山市金口河区,以四川产量最大,品质优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