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气体动理论

气体动理论(kinetic theory of gases)是19世纪中叶建立的以气体热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经典微观统计理论。气体由大量分子组成,分子作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作用力,分子的运动遵循经典的牛顿力学。根据上述微观模型,采用统计平均的方法来考察大量分子的集体行为,为气体的宏观热学性质和规律,如压强、温度、状态方程、内能、比热以及输运过程(扩散、热传导、黏滞性)等提供定量的微观解释。气体动理论揭示了气体宏观热学性质和过程的微观本质,推导出宏观规律,给出了宏观量与微观量平均值的关系。它的成功印证了微观模型和统计方法的正确性,使人们对气体分子的集体运动和相互作用有了清晰的物理图像,标志着物理学的研究第一次达到了分子水平。 

气体动理论基本信息

气体动理论经典理论诠释

分子动理论旧称分子运动论,是从物质的微观结构出发阐明热现象规律的理论。基本思想是宏观物质由巨大数量的不连续的微小粒子(即分子或原子)组成,分子之间存在一定间隙,总是处于热运动之中。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吸引和排斥),称为分子力。分子力使分子聚集在一起,在空间形成某种规则分布;热运动的无规性破坏这种有序排列,使分子四散。两方面的共同作用,决定了物质的各种热学性质,如物质呈现出固、液、气三态及相互转化。气体动理论阐明了气体的物理性质和变化规律,把系统的宏观性质归结为分子的热运动及其相互作用,揭示了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它不研究单个分子的运动,只研究大量分子集体运动所决定的微观状态的平均结果,实验测量值就是平均值。例如容器中作用于器壁的宏观压强,是大量气体分子与器壁频繁碰撞的平均结果。理论上,气体动理论以经典力学和统计方法为基础,对热运动及相互作用做适当的简化假设,给出分子模型的碰撞机制,借助概率理论处理大量分子的集体行为,求出表征集体运动的统计平均值。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的偏差,作为修改模型的依据,从而形成自身的理论体系。这就是气体动理论的研究方法,它不仅可以研究气体的平衡态,而且可以研究气体由非平衡态向平衡态的转变,解释输运现象的本质,导出其遵守的宏观规律。气体动理论是吉布斯统计力学出现之前的关于物质热运动的微观理论。

查看详情

气体动理论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环保气体爆闪灯

  • 环保气体爆闪灯
  • 海通
  • 13%
  • 江苏海通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南宁分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充压气体瓶组

  • QYP70/13.5W
  • 广州兴进
  • 13%
  • 广州兴进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气体灭火反馈信号线

  • ZN-RVS-2×1.5-P7
  • m
  • 13%
  • 深圳凌宇线缆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充压气体瓶组连接管

  • QRG12/15W
  • 广州兴进
  • 13%
  • 广州兴进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气体释放警报器

  • RQ1100
  • 荣夏
  • 13%
  • 江苏荣夏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机

  • 电流250A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机

  • 电流250A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机

  • 电流250A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机

  • 电流250A
  • 台班
  • 广州市2010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机

  • 电流250A
  • 台班
  • 汕头市2010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气体终端

  • 气体终端
  • 487个
  • 3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6-17
查看价格

气体终端

  • 气体终端
  • 192个
  • 2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06-09
查看价格

气体灭火

  • 气体灭火
  • 1整套(含人材机全台的价格)
  • 1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09-06-11
查看价格

气体终端

  • 气体终端
  • 1052个
  • 1
  • 欧威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10-10
查看价格

气体终端

  • 医疗气体终端
  • 1套
  • 3
  • 国产一线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11-23
查看价格

气体动理论发展

20世纪初,关于布朗运动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涉及涨落现象和随机运动,为气体动理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1902年J.吉布斯把麦克斯韦和玻耳兹曼创立的统计方法发展为系统的理论。吉布斯采用的统计系综方法把整个系统作为统计的个体,从而避免了气体动理论的困难,理论上更为严谨。从此,气体动理论的成果被纳入统计力学之中,后者普遍适用于气体、液体和固体。 2100433B

查看详情

气体动理论简史

1678年R.胡克提出气体压强是大量气体分子与器壁碰撞的结果。1738年D.伯努利据此导出了压强公式,解释了玻意耳定律。1744年M.罗蒙诺索夫提出热是分子运动的表现,这是气体动理论的萌芽时期。

19世纪中叶气体动理论有了重大发展,它的奠基者是R.克劳修斯、J.麦克斯韦、L.玻耳兹曼。1858年克劳修斯提出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的概念并导出相关公式。1860年麦克斯韦指出,气体分子的频繁碰撞并未使它们的速度趋于一致,而是达到稳定的分布,导出了平衡态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和速度分布。后来,他又建立了输运过程的数学理论。1868年玻耳兹曼在麦克斯韦分布中引进重力场。70年代玻耳兹曼引入非平衡态的分布函数,用它定义一个H函数,证明在平衡态H达到最小(H定理),进而揭示了熵的统计意义。他还完成了输运过程的数学理论 。此后,H.洛伦兹把输运过程的数学理论用到金属中的电子,得到重要结果。

查看详情

气体动理论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气体动理论内容

气体动理论的研究是从平衡态气体性质开始的。气体动理论建立了理想气体(无限稀薄气体)的微观模型:气体分子是有质量无体积的质点,分子间、分子与器壁间除碰撞(弹性碰撞)外无其他作用力,各分子独立地作匀速直线运动。气体压强p是大量分子撞击器壁的结果,由此导出了压强的公式:

p=2/3

它把气体压强p与气体分子平均平动动能ε=mv2/2相联系。式中m是分子质量,v是分子速率,n=N/V是单位体积分子数,NV是气体总分子数和气体体积。根据查理定律,一定量气体的体积不变时,压强与温度成正比。由压强公式和查理定律,理想气体的绝对温度Tε成正比:

ε=3kT/2

它表明温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宏观表现,式中k称为玻耳兹曼常数,为1.380,650,3(24)×10-23焦/开。以上两式为气体的压强和温度提供了微观解释,它们都只具有统计的意义,由上两式,得出:

p=nkT=NkT/V

这就是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1857年克劳修斯根据气体分子的质点模型,假设气体分子都以平均的速率运动(尽管他认为气体分子的速率极为不同),再次导出了压强公式,并结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首次给出了氧、氮、氢气体分子在0℃的方均根速率(V2)1/2分别为461米/秒、492米/秒、1,844米/秒,使人们对气体分子的激烈运动有了定量的认识。气体分子速率如此的高,气体扩散进行得却如此缓慢,克劳修斯认为原因在于分子频繁的碰撞。1858年克劳修斯把气体分子的质点模型修改为弹性球模型,引入平均自由程l的概念,描绘气体分子相继两次碰撞之间行经的平均距离,并用概率方法导出:

l=3/4π2

式中σ是分子弹性球半径。

1860年麦克斯韦指出,气体分子的频繁碰撞并未使它们的速率趋于一致,而且出现稳定的分布。他利用概率统计方法导出了平衡态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函数(称为麦克斯韦分布)为:

f(v)=4π(m/2πkT)3/2exp(-mv2/2kT)v2

它描绘了任一气体分子的速率处在以v为中心的单位速率区间的概率。利用分布函数,麦克斯韦导出了平衡态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v、方均根速率(V2)1/2,最概然速率vp与绝对温度T的关系,还把克劳修斯的平均自由程公式修正为:

l=1/(21/2π2)

分布函数是平衡态统计理论的核心,它是计算各种微观量平均值进而对各种宏观热学量和热学规律作出微观解释的依据。另外,分布函数给出的是概率性的统计规律,它表明由大量分子构成的体系所遵循的热学规律具有与牛顿力学截然不同的非决定论特征。1920年施特恩的分子束实验首次验证了麦克斯韦速率分布,直到1955年才作出高度精确的实验验证。

1868年玻耳兹曼在麦克斯韦分布中引入重力场,得出玻耳兹曼分布,成功地解释了大气密度和压强随高度的变化。玻耳兹曼还证明了能量均分定理,揭示了内能、比热的微观本质,但也开始暴露出以能量连续分布为基础的经典统计理论的困难。

麦克斯韦首先研究了非平衡态的气体输运过程,得出了把宏观量黏滞系数μ与微观量平均值相联系的公式:

μ=plv/3

式中的ρ是气体密度。由上式,采用G.斯托克斯得出的空气的值μ/ρ以及室温下的v值,麦克斯韦得出空气分子在室温和大气压的平均自由程为l=5.68×10-8米。利用z=l/v又得出平均碰撞频率z=8.08×109-1。1865年J.洛喜密脱假设液体分子紧挨密排,气体分子间距为平均自由程,利用同种物质ρ/ρ的比值和l的数值,得出空气分子的大小(直径)d≈10-6毫米,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10×1023摩尔-1,这些数据虽然粗糙,却是第一次对气体分子的激烈运动、频繁碰撞以及分子的大小、间距、总数等有了真切具体的了解,标志着物理学的研究第一次达到了分子水平。

然而,由μ=ρlv/3给出的μT1/2,与实验结果μT并不相符。1865年麦克斯韦用力心点模型取代弹性球模型,假设分子间的作用力fr-nr是分子间距),在n=5时得出了与实验相符的结果。由此,麦克斯韦意识到,气体动理论发展的根本困难在于,并不需要对分子结构以及分子间作用力作出具体而并无根据的假设,应该用更普遍的统计理论来取代它。遗憾的是,他英年早逝(1879),未能如愿。

1872年和1875年玻耳兹曼给出了非平衡态的包含时空变量(r,t)的气体分子速度分布函数f(r,v,t)所遵循的演化方程——玻耳兹曼积分微分方程。这个方程是气体动理论的基本方程。用它讨论输运过程,导出了黏滞系数、扩散系数、热传导率的表达式,完成了输运过程的数学理论。由于方程太复杂,直到1916年才给出稀薄气体能。玻耳兹曼方程已成为研究流体、等离子体和中子输运过程的基础。

玻耳兹曼用f(r,v,t)定义了一个H函数

H(t)=∫f(r,v,t)lnf(r,v,t)drdv

并证明分子在相互碰撞的影响下,H随时间t单调减小,平衡态H达到最小,变为平衡态的麦克斯韦速度分布f(v),这就是H定理。玻耳兹曼认为,H对应于热力学函数熵SH减小对应S增大,H定理对应熵增加原理。玻耳兹曼为H定理提供了概率论的解释:气体分子每一种可能的微观状态都具有相同的概率,系统会自发地由概率极小的初始状态向概率更大的状态过渡,最后达到最概然的平衡态,并给出熵S与相应的微观状态数目W的关系:

S=klnW

这就是玻耳兹曼的关系。它表明熵是系统无序度的量度,从而为热力学第二定律提供了微观统计解释。上式后来被铭刻在玻耳兹曼的墓碑上。

查看详情

气体动理论文献

筒形离心式通风机筒壳内气体流动的理论分析 筒形离心式通风机筒壳内气体流动的理论分析

筒形离心式通风机筒壳内气体流动的理论分析

格式:pdf

大小:170KB

页数: 未知

在基本假设的条件下,导出了筒形离心式通风机筒壳内气体流动速度的近似计算公式。应用该近似计算公式设计出的5~#型通风机的筒壳、后导叶,经通风机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满足设计要求。

高温气体密封成电动蝶阀 高温气体密封成电动蝶阀

高温气体密封成电动蝶阀

格式:pdf

大小:170KB

页数: 2页

高温气体密封成电动蝶阀

气体扩散相关理论

分子动理论

人们从分子运动的微观模型出发,给出某些简化的假定,结合概率和统计力学的知识,提出了气体分子动理论,其主要如下:

(1)气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很小的粒子,彼此间的距离比分子的直径大许多,分子体积与气体体积相比可以略而不计。

(2)气体分子以不同的速度在各个方向上处于永恒的无规则运动之中。典型事例是扩散现象、布朗运动。

(3)除了在相互碰撞时,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是很微弱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

(4)气体分子相互碰撞或对器壁的碰撞都是弹性碰撞。

(5)分子的平均动能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7)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的变化比引力快,实际表现出来的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查看详情

气体喷出气体流动

气体喷出在硅酸盐工业窑炉系统中,除了上述的不可压缩气体通过窑炉孔口和炉门流出外,还有可压缩气体通过孔嘴的流出,如:高、中压喷射器中的喷嘴,袋式收尘器中的反吹喷嘴,高压雾化油喷嘴等,都是气体在压强高达几个大气压的条件下喷出的,气体喷出的速度可达到音速或超音速。由于气体喷出时的压强变化较大(当超过20%时),气体的密度将发生显著的变化,这种高压气体的流出称为可压缩气体的流出。可压缩气体与不可压缩气体的流动规律是不同的。

查看详情

气压传动与控制第3章气体流动基本理论

3.1 基本概念

3.2 气体流动基本方程

3.3 气体状态参数与流速的关系

3.4 气体通过薄壁小孔的流动

3.5 高压气体通过收缩喷管的流动

3.6 气动元件的流量特性

3.7 气动回路的流量特性

3.8 容器的充放气特性

3.9 气阻、气容、气感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