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公路交通科技名词》第一版。 2100433B
1996年,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发布。
基坑的稳定性主要内容包括:基坑边坡整体稳定性、支护结构抗滑移稳定性、支护结构抗倾覆稳定性、基坑底土体抗隆起稳定性、基坑底土体抗渗流稳定性及基坑底土体抗突涌稳定性,具体工程视具体情况确定。参考资料:百度...
有专门做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单位,地震局啥的,一般一个场地3-5万。
动稳定性是指系统在运行中受到大扰动后,保持各发电机在较长的动态过程中不失步,由衰减的同步振荡过程过度到动稳定状态的能力。静稳定性是飞机偏离平衡位置后的最初趋势。如果飞机趋向于返回它先前的位置就称之为静...
对于高墩桥梁稳定性的研究
对于大跨连续刚构桥的高墩,其稳定计算十分必要。以某大桥为例,介绍有限元理论在桥梁结构稳定计算中的应用。对不同载荷下高墩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出该种结构稳定性能的特点。
桥梁高墩稳定性设计计算探讨
以西南地区一座跨两山的曲线连续梁桥高墩计算为例,简要介绍高墩设计的尺寸及参数,对稳定性进行验算,得出满足相关规范要求的高墩设计,供类似工程参考。
书名:桥梁抗震 定价: ¥30.00元 出版/发行时间: 1997-11-01
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作者: 司徒妙龄
ISBN: 7-5608-1752-1
版次: 1
开本: 1/16
页数: 312
本书主要论述桥梁抗震设计原理以及各种桥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线性与非线性反应的分析和计算方法,其中,侧重点在非线性分析。在我国,工程结构抗震规范大多以“反应谱理论”为基础,对结构抗震计算作了若干规定。实际上,桥梁结构的地震反应情况极为复杂,而规范条文也只在一定范围内适用,因而,国内外对复杂或特殊的桥梁结构,例如橡胶支座的梁式桥、桁架拱桥、斜拉桥、悬索桥等,必须进行“动态时程分析”。
本书主要介绍作者在该领域内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的实际示例介绍抗震原理及其分析计算方法。本书还讨论桥梁抗震延性要求、桥梁抗震措施以及结构与支座等减震、隔震系统的研究现状,包括“结构控制”研究的进展。本书可供从事抗震工程的设计、研究人员参考,亦可作为高等院校土建专业、桥梁专业研究生以及高年级学生的教学参考用书。
第一章 桥梁抗震概论
1.1引 言
1.2桥梁结构的震害
1.3桥梁抗震计算的地震力理论及抗震设计方法的演变
第二章 桥梁结构抗震动力学基础
2.1概 述
2.2桥梁振动的有限元分析方法
2.3桥梁结构的振动阻尼
2.4地震动作用下结构运动方程
2.5线性振动方程求解的振型叠加方法
2.6线性振动方程求解的数值积分法
第三章 桥梁地震反应分析的反应谱方法
3.1概 述
3.2地震反应谱
3.3大跨度桥梁的反应谱方法
3.4非弹性反应谱
3.5桥梁按弹性反应谱理论的简化计算方法
第四章 桥梁结构空间非线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方法
4.1概 述
4.2桥梁非线性因素的主要来源
4.3缆索单元的非线性刚度矩阵
4.4考虑大变形的塔、梁、柱单元的切线刚度矩阵
4.5空间混凝土梁弹塑性单元
4.6空间支座或伸缩缝连接单元
4.7动坐标法考虑大位移对结构刚度的影响
4.8桩土结构相互作用模型及地基土层非线性
4.9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地震反应及行波效应
4.10运动方程的数值解法
第五章 大跨度桥梁地震反应分析
5.1设计概率水准的确定
5.2桥址区地震危险性分析
5.3桥梁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5.4地震荷载的组合
第六章 大跨度斜拉桥地震反应分析
6.1动力计算模式
6.2动力特性
6.3斜拉桥地震反应分析
第七章 大跨度悬索桥地震反应分析
7.1动力计算模式
7.2动力特性
7.3悬索桥基频的近似计算公式
7.4悬索桥地震反应分析
第八章 大跨度拱、梁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8.1大跨度拱桥的动力特性
8.2大跨度拱桥的地震反应分析
8.3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地震反应分析
第九章 城市高架桥与立交桥梁地震反应分析
9.1橡胶支座减震、隔震性能
9.2高架桥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
9.3立交桥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
9.4上海成都路延安路立交桥结构的试验研究
第十章 桥梁延性抗震设计
10.1引 言
10.2延性的初步介绍
10.3破坏准则
10.4延性抗震设计方法简介
10.5单调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墩柱延性的计算方法
10.6约束混凝土墩柱延性的解析分析
10.7反复周期荷载作用下结构延性的实验研究
第十一章 桥梁减震、隔震和结构控制
11.1引 言
11.2结构被动控制(隔震、减震)
11.3结构主动控制
11.4混合控制系统
后 记
书名:桥梁抗震(第2版21世纪交通版高等学校教材)
作者:叶爱君//管仲国
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
ISBN:9787114093845
开本:16开
页数:143页
出版时间:2011-09-01 第2版
《桥梁抗震(第2版21世纪交通版高等学校教材)》(叶爱君、管仲国编写)为21世纪交通版高等学校教材。全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并借助大量的插图,系统地介绍了桥梁抗震的基础知识、桥梁抗震设计方法和具体过程,是桥梁抗震的入门用书。本书既有实用性,又有先进性。内容包括:地震概述、桥梁震害、桥梁抗震概论、桥梁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桥梁延性抗震设计,以及桥梁减隔震设计。
《桥梁抗震(第2版21世纪交通版高等学校教材)》除作为高等院校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桥梁工程专业方向教学用书外,也可供桥梁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第1章 地震概述
1.1 地震的初步知识
1.1.1 地球的构造
1.1.2 地震的成因和类型
1.2 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
1.2.1 地震震级
1.2.2 地震烈度
1.2.3 震级与震中烈度的关系
1.3 地震波与地震动
1.3.1 地震波
1.3.2 地震动
1.4 地震分布
1.4.1 世界地震分布
1.4.2 我国地震分布
1.5 地震灾害
1.5.1 直接灾害
1.5.2 次生灾害
本章参考文献
第2章 桥梁震害
2.1 上部结构的震害
2.1.1 上部结构自身的震害
2.1.2 上部结构的移位震害
2.1.3 上部结构的碰撞震害
2.2 支座的震害
2.3 下部结构和基础的震害
2.3.1 桥梁墩柱的震害
2.3.2 框架墩的震害
2.3.3 桥台的震害
2.4 基础的震害
2.5 桥梁震害的教训及对策
2.5.1 支承连接部件失效
2.5.2 碰撞引起的破坏
2.5.3 桥墩、桥台破坏
2.5.4 基础破坏
本章参考文献
第3章 桥梁抗震概论
3.1 桥梁结构的抗震设防标准
3.1.1 有关工程抗震设防的基本概念
3.1.2 多级设防的抗震设计思想
3.1.3 桥梁工程抗震设防标准的确定
3.2 桥梁工程抗震设计流程
3.3 地震动输入的选择
3.3.1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3.3.2 桥梁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3.3.3 设计地震动参数选择
3.3.4 地震动输入模式
3.3.5 地震作用组合
3.4 桥梁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3.4.1 桥梁结构合理抗震选型
3.4.2 桥梁结构抗震体系选择
本章参考文献
第4章 桥梁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4.1 结构动力学初步概念
4.1.1 结构地震振动方程
4.1.2 结构动力特性
4.2 桥梁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4.2.1 静力法
4.2.2 动力反应谱法
4.2.3 动态时程分析法
4.3 一般桥梁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
4.3.1 桥梁结构地震振动方程
4.3.2 桥梁结构动力计算模型
4.3.3 桥梁地震反应计算要点
4.4 规则桥梁的地震反应简化分析
4.4.1 规则桥梁的定义
4.4.2 规则桥梁的地震反应简化分析方法
本章参考文献
第5章 桥梁延性抗震设计
5.1 延性的基本概念
5.1.1 延性的定义
5.1.2 延性指标
5.1.3 延性、位移延性系数与变形能力
5.1.4 曲率延性系数与位移延性系数的关系
5.1.5 桥梁结构的整体延性与构件局部延性的关系
5.2 桥梁延性抗震设计基本理论
5.2.1 能力设计方法
5.2.2 延性构件与能力保护构件的选择
5.2.3 潜在塑性铰位置的选择
5.3 延性构件的强度设计与验算
5.4 延性构件的延性设计与验算’
5.4.1 横向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
5.4.2 钢筋混凝土墩柱的延性验算
5.4.3 钢筋混凝土墩柱的延性构造设计
5.5 能力保护构件的强度设计与验算
5.5.1 塑性铰区超强弯矩
5.5.2 延性构件的抗剪强度
5.5.3 其他能力保护构件
5.6 单柱墩桥梁延性抗震设计实例
5.6.1 工程概况
5.6.2 计算模型
5.6.3 纵向地震作用下地震反应分析及抗震验算
5.6.4 横向地震输入
5.6.5 防落梁构造设计
5.6.6 小结
5.7 双柱墩桥梁延性抗震设计实例
5.7.1 工程概况
5.7.2 计算模型
5.7.3 纵向地震作用下地震反应分析和抗震验算
5.7.4 横向地震作用下地震反应分析和抗震验算
5.7.5 防落梁构造设计
5.7.6 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6章 桥梁减隔震设计
6.1 减隔震技术的原理
6.1.1 减隔震技术的工作机理
6.1.2 减隔震技术与延性抗震设计的比较
6.2 减隔震装置与系统
6.2.1 减隔震系统的组成
6.2.2 常用减隔震装置简介
6.3 减隔震技术的应用
6.3.1 减隔震技术在国外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6.3.2 减隔震技术在我国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6.3.3 减隔震桥梁的震害表现
6.4 桥梁减隔震设计
6.4.1 减隔震设计的一般原则
6.4.2 减隔震装置的布置
6.4.3 减隔震桥梁的地震反应分析
6.4.4 减隔震体系的抗震验算
6.4.5 其他构件和细部构造的设计
6.5 减隔震桥梁设计实例
6.5.1 工程概况
6.5.2 基于单自由度反应谱方法的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验算
6.5.3 基于非线性时程分析的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验算
6.5.4 抗震验算
6.5.5 防落梁构造设计
本章参考文献2100433B
为避免桥梁遭受地震的破坏所采取的技术措施。
地震对桥梁的破坏主要是由于地表破坏和桥梁受震破坏引起的。其中地表破坏有地裂、滑坡、塌方、岸坡滑移和砂土液化等现象。地裂会造成桥梁跨度的缩短、伸长或墩台下沉。在陡峻山区或砂性土和软粘土河岸处,强烈地震引起的塌方、岸坡滑动以及山石滚落,可使桥梁破坏。在浅层的饱和和疏松砂土处,地震作用易引起砂土液化,致使桥梁突然下沉或不均匀下沉,甚至使桥梁倾倒。在坡边土岸或古河道处,地震则往往引起岸坡滑移、开裂和崩坍等现象,造成桥梁破坏。桥梁受震破坏是由于地震使桥梁产生水平和竖直振动,造成桥梁构件的损坏和破坏,甚至使桥梁倒坍。
此外,有些桥梁虽然在强度上能够承受地震的振动力,但由于桥梁上部、下部结构联结不牢,整体性差,往往会造成桥梁上部和下部结构间产生过大的相对位移,从而导致桥梁破坏。梁桥受震破坏主要表现为:①墩台开裂、倾斜、折断或下沉;②支座弯扭、断裂、倾倒或脱落;③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间相对位移;④落梁。拱桥受震破坏主要表现为:①拱圈开裂;②墩台下沉;③多孔时墩身开裂、折断;④落拱。一般说来,桥梁震害在高烈度震区比低烈度震区重;岸坡滑移和地基失效处的桥梁震害比一般地基处严重。
提高桥梁抗震能力的措施有:
①首先要做好桥址选择和调查工作。除了解区域性的地震烈度外,还应考虑局部地区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对桥梁震害的影响,以便为采取抗震措施提供依据。
②在发震、断裂地段及其邻近地段,以及可能发生大规模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地段,建桥选址时应尽量避开。软弱粘土层、可液化土层和地层严重不均一地段,地形陡峭、孤突、岩土松散、破碎的地段,地震时可能塌陷的暗河、溶洞等地段,也应尽可能避开。
③在地震区建桥,桥的构造上应选择形状简单、整体性好、抗扭刚度大的形式,并加强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联结部位,以防落梁。
④提高施工质量。桥梁震害常常发生在施工质量不良的薄弱环节,确保工程质量也是抗震的一个重要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