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前言
第1章 典型伤损现场调查及成因研究
第2章 桥上无砟轨道合理温度跨度研究
第3章 典型伤损静力特性影响分析
第4章 典型伤损动力特性影响分析
第5章 典型伤损维修影响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2100433B
本书在广泛调查我国高速铁路中桥上无砟轨道伤损类型、机理及维修方法的基础之上,针对不同桥上无砟轨道损伤和维修问题进行理论研究。通过建立的“无缝线路-无砟轨道-桥梁”静力学耦合模型,研究桥上无砟轨道不设伸缩调节器的合理温度跨度;依据对不同伤损条件下的“无缝线路-无砟轨道-桥梁”静力学、动力学耦合模型,研究梁端扣件胶垫滑出、钢轨碎弯、凸台拉裂、宽接缝开裂等典型伤损对轨道结构的受力和行车的影响,并从理论分析角度进行桥上无砟轨道无缝线路典型伤损的限值研究;此外,初步提出钢轨碎弯、凸台拉裂、宽接缝开裂等桥上无砟轨道无缝线路典型伤损的整治方案并分析维修过程对系统结构受力变形的影响。
第2版前言第1版前言第1章 土方工程1.1 土的分类与工程性质1.2 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与土方调配1.3 基坑土方开挖准备与降排水1.4 基坑边坡与坑壁支护1.5 土方工程的机械化施工复习思考题第2...
前言第一章 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现代设计的发展现代设计教育第二章 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工艺美术”运动工业革命初期的设计发展状况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第三章 “新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的背景法国的“新艺...
第一篇 综合篇第一章 绿色建筑的理念与实践第二章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总体情况第三章 发挥“资源”优势,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第四章 绿色建筑委员会国际合作情况第五章 上海世博会园区生态规划设计的研究与实践第六...
电厂图书目录
柜号 序号 G1 1 G1 2 G1 3 G2 4 G2 5 G2 6 G2 7 G2 8 G2 9 G1 10 G2 11 G2 12 G2 13 G2 14 G1 15 G1 16 G1 17 G2 18 G2 19 G2 20 G1 21 G3 22 G3 23 G3 24 G3 25 G3 26 G3 27 G1 28 G1 29 G3 30 G3 31 G2 32 G2 33 G2 34 G2 35 G2 36 G2 37 G2 38 下右 39 下右 40 下右 41 下右 42 下右 43 下右 44 下右 45 下右 46 下右 47 下右 48 下右 49 下右 50 下右 51 下右 52 下右 53 下左 54 下左 55 下左 56 下左 57 下左 58 下左 59 下左 60 下左 61 下左 62 下左 63 下左 64 下左 65 下左 66 下左 67 下
工程常用图书目录
1 工程常用图书目录(电气、给排水、暖通、结构、建筑) 序号 图书编号 图书名称 价格(元) 备注 JTJ-工程 -24 2009JSCS-5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 128 JTJ-工程 -25 2009JSCS-3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 136 JTJ-工程 -26 2009JSCS-4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 ?动力 98 JTJ-工程 -27 2009JSCS-2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结构体系) 48 JTJ-工程 -28 2007JSCS-KR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节能专篇-暖通空调 ?动力 54 JTJ-工程 -29 11G101-1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 -剪力墙、框 支剪力墙结构、现浇混凝土楼面与屋面板) 69 代替 00G101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国外桥上无缝道岔概况
第二节我国桥上无缝道岔概况
第三节桥上无缝道岔设计理论体系
第二章桥上无缝道岔纵向相互作用计算理论与分析
第一节岔—(板)—梁—墩一体化纵向相互作用计算理论
第二节有砟轨道简支梁桥与道岔纵向相互作用规律
第三节有砟轨道连续梁桥与道岔纵向相互作用规律
第四节无砟轨道连续梁桥与道岔纵向相互作用规律
第五节底座纵连无砟轨道桥上无缝道岔纵向相互作用规律
第六节道岔梁合理结构与岔桥布置
第三章列车—道岔—桥梁系统耦合振动计算理论
第一节列车—道岔—桥梁耦合系统动力学理论
第二节列车—道岔—桥梁动态安全性及舒适性评价标准
第三节桥上无缝道岔计算参数
第四节桥上无缝道岔动力相互作用规律
第四章桥上无缝道岔计算理论验证
第一节岔桥纵向相互作用理论验证
第二节车岔桥动力相互作用理论验证
第五章桥上无缝道岔设计要求与设计方法
第一节梁端横移对线路平顺性的影响规律
第二节桥上无缝道岔设计技术要求
第三节桥上无缝道岔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2100433B
本书分为5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桥上无缝道岔纵向相互作用计算理论与分析;列车——道岔——桥梁系统耦合振动计算理论;桥上无缝道岔计算理论验证等。
根据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特点,选取基本计算参数。
为获得最优的轨道结构,采用有限元梁-板模型研究了主要参数对轨道结构各组成部分力学响应的影响规律。如果没有特殊说明,荷载作用于板中,CA砂浆弹性模量取300MPa,其它基本参数,计算结果中轨道板或底座弯矩均为每米范围所受的弯矩值,单位取KN·m/m。
根据试算,荷载作用于板中和板端两个位置时轨道结构受力为最不利情况,因此选取这2种工况进行研究。荷载作用于板中时,轨道板纵向正弯矩、底座纵横向负弯矩较大;荷载作用于板端时,轨道板纵向负弯 矩、轨道板横向正负弯矩、CA砂浆最大反力以及底座横向纵横向正弯矩较大。设计中,应该综合考虑这两种荷载作用工况下的最大值。
扣件刚度分别采用20KN/mm、40KN/mm、60KN/mm、80KN/mm进行分析。轨道板和底座的弯矩以及CA砂浆最大反力都随着扣件刚度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当扣件刚度大于40KN/mm时,随着扣件刚度增大,轨道板和底座的弯矩变化趋缓,底座的横向负弯矩当扣件刚度大于60KN/mm时反而有所减小。
轨道板宽度分别采用2.0m、2.2m、2.4m、2.6m、2.8m进行分析。
随着轨道板宽度的增大,轨道板纵向弯矩逐渐减小;轨道板横向正弯矩当轨道板宽度小于2.4m时随轨道板宽度的增大而增大,当轨道板宽度大于2.4m时随轨道板宽度的增大而减小;轨道板横向负弯矩当轨道板宽度 小于2.2m时随轨道板宽度的增大而减小,当轨道板宽度大于2.2m时随轨道板宽度的增大而增大;CA砂浆反力当轨道板宽度小于2.4m时随轨道板宽度的增大而减小,当轨道板宽度大于2.4m时变化不明显;随着轨道板宽度的增大,底座纵横向正弯矩均逐渐减小,纵横向负弯矩变化不明显。
轨道板宽度为2.0m时,各别力学指标明显偏大,说明轨道板不宜太窄,同时可以看到轨道板宽2.2~2.4m是力学指标变化的一个转折点,因此结合力学计算及结构设计,从技术经济角度综合分析,轨道板宽度取2.2~2.4m是合适的。
CA砂浆弹性模量分别采用100MPa、300MPa、500MPa、1000MPa进行分析。
随着CA砂浆弹性模量的增大,轨道板弯矩减小,CA砂浆本身的反力增大,底座弯矩增大,其中轨道板纵向负弯矩和底座纵横向负弯矩变化不明显。
当CA砂浆弹性模量大于300MPa时,各力学指标变化趋缓,计算时其最大值可取300MPa,同时考虑CA砂浆弹性模量的离散性和轨道板受力的最不利情况,最小值取100MPa。
地基弹性系数采用K30,分别按50MPa/m、190MPa/m,500MPa/m,1000MPa/m进行分析。
随着地基弹性系数增大,除轨道板横向负弯矩增大外轨道板其它弯矩减小,CA砂浆反力变化不明显,底座弯矩减小。由此可知,隧道、桥梁地段由于基础刚度较土质路基大,对轨道结构整体而言受力是有利 的。
列车竖向荷载作用下板式轨道最不利弯矩计算基本参数取值,同时考虑荷载作用位置以及CA砂浆弹性模量的离散性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计算列车竖向荷载作用下板式轨道的最不利弯矩。
在板式轨道力学计算中,荷载作用位置、扣件刚度、轨道板宽度、CA砂浆弹性模量以及地基弹性系数等基本参数的取值是影响计算结果正确与否的主要因素,只有基本参数合理才能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为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计算列车竖向荷载作用下轨道板和底座的最不利弯矩时,荷载作用位置应分别考虑位于板中及板端两种工况;CA砂浆弹性模量应考虑离散性,按100MPa和300MPa分别计算。
路基地段地基弹性系数采用K30时取190MPa/m是最不利情况,计算结果较隧道和桥梁地段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