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深部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与控制技术》系统地介绍了作者近年来在深部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与控制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全书共分8章,详细论述了深部软岩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特征、变形破坏机理以及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主要内容包括:深部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分析、深部软岩巷道地应力实测分析、深部软岩巷道围岩岩性与破坏机理分析、深部软岩巷道围岩松动圈实测分析、深部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深部软岩巷道稳定性控制数值分析、深部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效果分析等。
《深部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与控制技术》可供采矿工程、矿井建设工程、岩土工程、地下工程等专业的研究生和科研人员参考,也可供从事以上专业设计和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1.2.1 深部软岩巷道支护理论研究现状与进展
1.2.2 深部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
1.3 现有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本书主要内容
2 深部软岩巷遒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分析
2.1 工程概况
2.1.1 矿井概况
2.1.2 巷道概况
2.2 深部软岩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现象
2.3 深部软岩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特征
2.3.1 软岩的工程力学特性
2.3.2 深部软岩巷道的工程特点
2.3.3 深部软岩巷道围岩的变形特点
3 深部软岩巷道地应力实测分析
3.1 地应力实测概述
3.2 地应力实测方法
3.2.1 地应力实测方法选择
3.2.2 地应力实测原理
3.2.3 应力解除法实测过程
3.2.4 地应力大小和方向确定
3.2.5 环氧树脂三轴应变计测量
3.3 地应力实测结果分析
3.3.1 地应力实测工作概况
3.3.2 地应力测点布置
3.3.3 地应力实测结果
3.4 地应力实测结论与建议
4 深部软岩巷道围岩岩性与破坏机理分析
4.1 深部软岩巷道围岩岩性物相分析
4.1.1 D8ADVANCE型X射线衍射仪
4.1.2 巷道围岩岩性物相分析结果
4.1.3 巷道围岩特性分析
4.1.4 巷道围岩岩性物相分析建议
4.2 深部软岩巷道围岩破坏机理分析
5 深部软岩巷道围岩松动圈实测分析
5.1 巷道围岩松动圈的定义
5.2 巷道围岩松动圈的常用实测方法
5.3 地质雷达探测巷道围岩松动圈的可行性分析
5.4 地质雷达仪器组成
5.5 地质雷达探测原理
5.6 地质雷达探测方法
5.7 测点布置与实测过程
5.8 巷道围岩松动圈实测结果分析
5.8.1 一700m水平中央水泵房围岩松动圈探测结果分析
5.8.2 一700m水平中央变电所围岩松动圈探测结果分析
5.8.3 一700m水平回风石门围岩松动圈探测结果分析
5.8.4 一700m水平轨道石门围岩松动圈探测结果分析
5.8.5 一700m水平皮带石门围岩松动圈探测结果分析
5.9 深部软岩巷道围岩松动圈实测结论
6 深部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
6.1 深部软岩巷道围岩支护特点
6.2 深部软岩巷道围岩支护原则
6.3 深部软岩巷道围岩主要支护技术
6.4 深部软岩巷道围岩加固技术方案
6.4.1 —700m水平中央水泵房围岩加固技术方案
6.4.2 —700m水平中央变电所围岩加固技术方案
6.4.3 一700m水平回风石门、轨道石门和皮带石门围岩加固技术方案
6.4.4 一700m水平回风石门与皮带石门立交重叠段加固技术方案
6.5 深部新掘巷道围岩支护技术方案
6.5.1 新掘巷道的初次支护
6.5.2 新掘巷道的二次支护
6.5.3 新掘巷道的底板加固
6.5.4 新掘巷道支护的施工要求
7 深部软岩巷道稳定性控制数值分析
7.1 数值分析软件简介
7.2 数值分析过程
7.3 数值分析模型的建立
7.4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7.4.1 一700m水平中央变电所稳定性控制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7.4.2 —700m水平皮带石门稳定性控制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7.5 深部软岩巷道稳定性控制数值分析结论
8 深部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效果分析
8.1 监测目的与监测内容
8.2 测点布置与监测方法
8.2.1 巷道围岩表面收敛变形监测
8.2.2 锚杆和锚索的受力监测
8.2.3 巷道顶板离层监测
8.3 —700m水平中央变电所稳定性控制效果监测分析
8.3.1 巷道围岩表面收敛变形监测分析
8.3.2 锚杆和锚索的受力监测分析
8.3.3 巷道顶板离层监测分析
8.4 —700m水平其他软岩巷道稳定性控制效果分析
参考文献2100433B
共拓岩土的加固方法是:木支架、钢支撑、管棚钢支架、混凝土衬砌、挂网、锚杆、预制件支护、喷射砼、联合支护。
有专门做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单位,地震局啥的,一般一个场地3-5万。
动稳定性是指系统在运行中受到大扰动后,保持各发电机在较长的动态过程中不失步,由衰减的同步振荡过程过度到动稳定状态的能力。静稳定性是飞机偏离平衡位置后的最初趋势。如果飞机趋向于返回它先前的位置就称之为静...
深井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
深井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深井巷道围岩的稳定性也发生了变化。本文进行了深井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分析。认为影响深井巷道围岩稳定性的3个主要因素是围岩性质、采深和支承压力。得到了根据围岩性质、采深和支撑压力来控制巷道稳定性的结论。
TBM施工煤矿深埋硬岩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及工程应用
针对首次立井煤矿TBM掘进硬岩巷道工程应用实际,进行了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和施工信息化监测,并采用ABAQUS有限元数值软件研究了巷道围岩位移场、应力场和塑性区的分布规律,分析了拟定支护方案的巷道围岩稳定性。结果表明,巷道顶部的最大下沉量为33.26 mm,巷道围岩的塑性区范围为0.8~1.2 m。确定支护方式为锚网支护。在试验巷道掘进过程中,进行了围岩内部裂隙发育情况、巷道收敛变形和锚杆受力监测。巷道顶板围岩破损深度达1.5 m,两帮最大收敛量为12 mm,锚杆轴力变化范围为43.1~65.1 k N。TBM施工硬岩巷道月进尺达404 m,相比传统的钻爆法和综掘法单进提高5~10倍,工程应用表明,该工法安全高效。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深部软岩工程发展概况
1.1.1 国内外深部工程
1.1.2 国内外深部工程稳定性控制
1.1.3 软岩工程支护技术
1.1.4 常规支护技术存在的问题
1.2 深部软岩工程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第2章 深部软岩工程特性及临界深度确定
2.1 深部软岩工程特性
2.1.1 深部软岩工程的特点
2.1.2 深部软岩工程的特性
2.1.3 柳海矿深部软岩工程的特点
2.2 深部软岩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2.2.1 地层岩性
2.2.2 矿井断层及构造条件
2.2.3 矿井水文地质情况分析
2.2.4 矿井地应力情况分析
2.3 深部软岩巷道围岩结构
2.3.1 宏观结构
2.3.2 微观结构
2.4 深部软岩矿物成分分析
2.4.1 全岩矿物X射线衍射分析
2.4.2 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分析
2.5 柳海矿深部软岩临界深度的确定
2.5 ,1深部软岩工程临界深度的概念
2.5.2 柳海矿深部软岩矿井临界深度的确定
2.5.3 柳海矿深部软岩矿井的难度系数
第3章 深部软岩破坏特征分析
3.1 深部软岩工程破坏现象及特征
3.1.1 深部软岩单轨巷变形破坏特征
3.1.2 深部软岩已施工交叉硐室群变形破坏特征
3.2 深部软岩破坏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3.3 深部软岩工程破坏原因分析
3.3.1 工程地质条件复杂
3.3.2 支护理论依据不当
3.3.3 支护技术落后
3.4 泵房吸水井立体交叉硐室群稳定性分析
3.4.1 结构布置
3.4.2 施工顺序
3.5 深部软岩巷道底鼓变形分析
3.5.1 深部软岩巷道底鼓特征
3.5.2 深部软岩巷道底鼓的类型
3.5.3 柳海矿深部软岩巷道底鼓机理
第4章 深部软岩工程非线性大变形力学设计
4.1 深部软岩工程支护原则
4.1.1 “对症下药”原则
4.1.2 过程原则
4.1.3 塑性圈原则
4.1.4 优化原则
4.2 深部软岩巷道非线性大变形力学设计方法
4.2.1 设计的内容和特点
4.2.2 设计的基本步序
4.3 软岩巷道支护非线性大变形力学设计数值分析
4.3.1 线弹性小变形模型的变形特征
4.3.2 大断面硐室非线性大变形力学分析
4.3.3 交叉点非线性大变形力学分析
第5章 深部软岩控制对策及蠕变模型
5.1 深部软岩工程稳定性控制原则及对策
5.1.1 深部软岩工程稳定性控制原则
5.1.2 深部软岩工程稳定性控制对策
5.2 深部软岩围岩支护体蠕变模型
5.3 深部软岩控制对策数值模拟分析
5.3.1 数值计算方法简述
……
第6章 锚网索一桁架耦合支护技术
第7章 工程实例
参考文献2100433B
《深部软岩大变形控制理论与技术》采用软岩非线性大变形理论,结合工程地质学和现代大变形力学的方法,对深部软岩大变形破坏进行综合研究,确定复合型变形力学机制,提出稳定性控制原则和支护对策。通过理论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深部软岩锚网索一桁架耦合支护原理和支护体与围岩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根据非线性大变形设计理论,结合耦合支护的相关理论,详细分析和总结锚网索一桁架耦合支护技术设计内容。
《深部软岩大变形控制理论与技术》可供从事采矿工程专业的科研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内容介绍
深井与软岩巷道二次支护原理及控制技术,ISBN:9787502033835,作者:李大伟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