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1章水循环与水电能资源.1
1.1地球上的水循环1
1.1.1水文循环1
1.1.2水储量3
1.1.3水更新3
1.1.4水循环的结果4
1.1.5水资源是一种经济自然资源5
1.1.6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5
1.2水量资源6
1.2.1基本概念6
1.2.2全球的水量资源7
1.2.3水量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性9
1.2.4水量资源的利用9
1.3水电能资源10
1.3.1全球水电能资源10
1.3.2水电能源的特性与我国水电能资源开发11
第2章水电能资源利用原理14
2.1水能计算基本方程14
2.2河川径流的水文特征16
2.2.1河川径流量指标16
.2.2.2径流过程线18
2.2.3径流频率曲线18
2.3水电能资源蕴藏量估算24
2.4水电能资源开发的基本方式25
2.4.1筑坝式开发25
2.4.2引水式开发27
2.4.3混合式开发29
2.4.4梯级开发29
2.5径流调节及水电能计算31
2.5.1径流调节分类31
2.5.2年调节水电站水能计算33
2.5.3无调节水电站水能计算37
2.5.4多年调节水电站水能计算38
第3章我国水能资源普查及十二大水电能源基地建设规划413.1我国水能资源普查研究的历程41
3.1.1建国前我国水能资源量的估算41
3.1.21950年新中国水能资源量第1次统计42
3.1.31955年第2次水能资源量统计42
3.1.41958年水能资源量普查补充修正43
3.1.51980年第3次水能资源量普查统计44
3.1.6我国水能资源经济可开发量估算46
3.2我国水电开发的十大水电能源基地规划48
3.3中国十二大水电能源基地规划50
3.3.1南通道53
3.3.2中通道54
3.3.3北通道54
第4章三峡水电站56
4.1三峡水电站工程特性56
4.1.1水文特征56
4.1.2枢纽工程布置60
4.1.3水电站工程62
4.1.4大坝工程62
4.1.5通航工程64
4.1.6主要工程指标、工程量与工期64
4.2三峡水电站工程效益69
4.2.1防洪效益69
4.2.2发电效益69
4.2.3航运效益70
4.2.4旅游效益70
4.2.5环境效益70
4.2.6其他效益71
4.3三峡水电站建设的历史背景71
4.4三峡工程关键技术方案的选择72
4.4.1坝址选择72
4.4.2水库蓄水位选择73
4.4.3开发方式选择73
4.5三峡水电站建设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及创新73
4.5.1三峡水轮发电机组应用技术73
4.5.2电站压力管道和蜗壳外围混凝土衬砌技术75
4.5.3船闸金属结构技术76
4.5.4永久船闸高边坡施工技术77
4.5.5大江截流施工技术78
4.5.6二期围堰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78
4.5.7大坝混凝土快速施工技术80
4.5.8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技术82
4.6三峡建设系统工程管理技术82
4.6.1业主管理技术83
4.6.2招标管理技术84
4.6.3合同管理技术84
4.6.4质量控制管理技术85
4.6.5施工监理技术87
4.6.6工程投资控制技术87
4.7三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88
第5章黄河上中游大型梯级水电站群开发..90
5.1黄河上游大型梯级水电能源基地91
5.1.1基本情况91
5.1.2主要水电站93
5.1.3开发前景99
5.2黄河中游梯级水电站群开发100
5.2.1基本情况100
5.2.2主要水电站101
第6章西南地区大型梯级水电站群开发110
6.1金沙江大型梯级水电能源基地110
6.1.1基本情况110
6.1.2主要水电站114
6.2雅砻江大型梯级水电能源基地119
6.2.1基本情况119
6.2.2主要水电站122
6.3大渡河大型梯级水电能源基地125
6.3.1基本情况125
6.3.2主要水电站127
6.4乌江大型梯级水电能源基地130
6.4.1基本情况130
6.4.2主要水电站133
6.5红水河大型梯级水电能源基地135
6.5.1基本情况135
6.5.2主要水电站138
6.6澜沧江大型梯级水电能源基地144
6.6.1基本情况144
6.6.2主要水电站148
6.7长江上游大型梯级水电能源基地151
6.7.1基本情况151
6.7.2主要水电站152
6.8怒江和雅鲁藏布江水电能资源开发基本情况156
6.8.1怒江水电能资源开发156
6.8.2雅鲁藏布江水电能资源开发157
第7章抽水蓄能电站开发161
7.1抽水蓄能的基本概念161
7.1.1电网负荷的峰谷差161
7.1.2抽水蓄能的工作原理162
7.1.3国外抽水蓄能电站的发展162
7.1.4我国抽水蓄能电站的发展164
7.2抽水蓄能电站的类型165
7.3我国抽水蓄能电站的举例166
7.3.1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166
7.3.2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166
7.4抽水蓄能电站的功用与效益173
7.4.1静态效益173
7.4.2动态效益174
7.5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展望176
7.5.1抽水蓄能电站经济性和收益方式的实现176
7.5.2抽水蓄能电站的合理比例176
7.5.3水电比重大的地区抽水蓄能电站的必要性177
7.5.4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发展的前景178
第8章农村小水电开发179
8.1概述179
8.1.1农村小水电的概念179
8.1.2农村小水电特点179
8.1.3小水电站工程选型的特点180
8.1.4小水电站的机电设备的类型180
8.1.5我国小水电资源的分布181
8.1.6农村小水电的定义范围181
8.1.7我国农村小水电的发展182
8.1.8世界小水电的发展183
8.2农村电气化与小水电代燃料工程184
8.2.1农村电气化县的标准与成效184
8.2.2农村电气化县的主要方针与作法186
8.2.3农村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187
8.2.4我国农村小水电近期发展的指标190
8.3我国农村小水电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与期望191
8.4附录:农村水电技术现代化指导意见193
第9章潮汐水电站与海洋水能利用200
9.1潮汐水电站200
9.2海洋水能资源利用208
第10章我国水电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及展望21510.1我国水电建设出现的问题及发展动向215
10.2全球21世纪气候变暖对我国水电能源开发的影响218
10.3我国2050年水电能源战略预测研究219
10.3.1我国2005年电力发展战略219
10.3.22050年我国水电发展的预测220
10.4我国2050年水电能源开发战略的思考与建议221
参考文献...2232100433B
本书是“21世纪可持续能源丛书”之一。中国水能资源蕴藏量居世界首位,水电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21世纪初我国的水电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本书以大量翔实的规划资料和数据,系统简明介绍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概念与原理;水能资源普查与开发规划;三峡水电站、黄河上中游与西南地区大型水电能源基地的主要水电站、抽水蓄能电站、农村小水电以及潮汐水电站等的开发利用情况;并进一步探讨我国水电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等问题。本书可供从事、研究和关心我国水利水电建设与能源开发利用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关读者阅读参考。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作为水电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参考书。
第2版前言第1版前言第1章 土方工程1.1 土的分类与工程性质1.2 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与土方调配1.3 基坑土方开挖准备与降排水1.4 基坑边坡与坑壁支护1.5 土方工程的机械化施工复习思考题第2...
第一篇 个人礼仪1 讲究礼貌 语言文明2 规范姿势 举止优雅3 服饰得体 注重形象第二篇 家庭礼仪1 家庭和睦 尊重长辈2 情同手足 有爱同辈第三篇 校园礼仪1 尊重师长 虚心学习2 团结同学 共同进...
第一篇 综合篇第一章 绿色建筑的理念与实践第二章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总体情况第三章 发挥“资源”优势,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第四章 绿色建筑委员会国际合作情况第五章 上海世博会园区生态规划设计的研究与实践第六...
由于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像水一开始就能为人所服务,所以必须对某些资源进行一定的加工、处理、改造才能把它变成能为人服务的东西比如石油和矿物质需要被人进行开采加工再能被使用,这一过程就叫做资源开发利用。按资源的种类不同又划分为不同的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如水资源开发利用,电资源开发利用,光资源开发利用,风资源开发利用等。2100433B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总量的比率,体现的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国际上一般认为,对一条河流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其水资源量的40%,截止至2015年的统计数据,黄河、海河、淮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都超过50%,分别为106%、82%和76% ,远远超过国际公认的40%的水资源开发生态警戒线,严重挤占生态流量,水环境自净能力锐减,因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其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
绪论
第一节 水资源的概念与特性
一、水资源概念
二、水资源特性
第二节 水资源的分类
第三节 主要任务和内容
第一章 水资源开发利用
第一节 地球水量储存与水循环
一、地球水量储存与分布
二、地球上的水循环
三、我国水循环的途径
四、地球上的水量平衡
第二节 我国水资源概况
一、我国水资源的状况
二、我国水资源的特征
第三节 全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全球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状况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趋势
第四节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一、农业用水
二、生活和工业用水
三、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四、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第二章 地表水资源的形成
第一节 降水、径流和蒸发
一、降水
二、径流
三、蒸发
第二节 河流和流域
一、河流
二、流域
第三节 河川径流
一、河川径流的基本概念
二、河川径流的形成
三、河川径流的影响因素
四、河川径流的补给来源
第三章 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
第一节 河岸引水工程
一、无坝引水
二、有坝引水
三、傍河抽水工程
第二节 蓄水工程——水库工程
一、水利枢纽
二、水库
三、枢纽建筑物
第三节 输水工程
一、灌溉渠道工程
二、管道工程
第四节 扬水工程
一、水泵
二、泵站
第四章 地下水的储存与循环
第一节 地下水的储存
一、岩石的空隙
二、水在岩石中的存在形式
三、含水层与隔水层
四、地下水的类型
第二节 地下水的循环
一、地下水的补给
二、地下水的径流
三、地下水的排泄
四、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的转化
第三节 地下水的运动
一、地下水的运动特征及基本规律
二、地下水流向井的稳定运动
三、地下水流向井的非稳定运动
第四节 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
一、利用稳定流抽水试验计算水文地质参数
二、无越流含水层中利用非稳定流抽水试验计算水文地质参数
三、越流系统中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
四、给水度和降水渗入系数的确定
第五章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
第一节 管井
一、管井的型式与构造
二、出水量计算
三、成井工艺
四、维修与管理
第二节 大口井
一、大口井的构造
二、大口井的施工
三、大口井出水量计算
四、大口井的设计要点
第三节 辐射井
一、辐射井的型式
二、辐射井的结构构造
三、辐射井的施工
四、辐射井出水量的确定
第四节 复合井
一、复合井的构造及其适用条件
二、复合井的计算
第五节 截潜流工程
一、截潜流工程的结构、型式与构造
二、截潜流工程的位置选择
三、截潜流工程的布置方式
四、截潜流工程出水量计算
第六章 取水工程
第一节 供水水源的特点与水源选择
一、供水水源的特点
二、供水水源的选择
第二节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形式及取水位置的选择
一、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形式
二、地表水取水构筑物位置的选择
第三节 岸边式取水构筑物
一、岸边式取水构筑物的基本型式
二、岸边式取水构筑物的构造
第四节 河床式取水构筑物
一、河床式取水构筑物的基本形式
二、河床式取水构筑物的构造
第五节 其他固定式取水构筑物
一、江心式取水构筑物
二、直吸式取水构筑物
三、斗槽式取水构筑物
第六节 移动式取水构筑物
一、浮船式取水构筑物
二、缆车式取水构筑物
第七节 湖泊和水库取水构筑物
一、取水构筑物位置选择
二、湖泊和水库取水构筑物的类型
第八节 山区浅水河流取水构筑物
一、山区河流及其取水方式的特点
二、低坝式取水构筑物
三、底栏栅式取水构筑物
第九节 海水取水构筑物
一、海水取水的特点
二、海水取水构筑物
第十节 地下水源地的选择及允许开采量的确定
一、地下水源地的选择
二、水源地允许开采量的确定
第十一节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布局
一、开发地下水的形式及取水构筑物种类
二、开发地下水井群的合理布局
第七章 水源涵养、水源保护和人工补源工程
第一节 水源涵养
一、植被建设与水源涵养
二、水土保持与小流域综合治理
第二节 水资源保护区的划分与防护
一、水资源保护原则
二、水源保护区的划分与防护
三、肥城盆地地下水资源保护区简介
第三节 人工补源回灌工程
一、人工回灌地下水的作用
二、人工回灌地下水的基本条件
三、人工回灌地下水方法
四、地下水库
第八章 污水资源化利用工程
第一节 污水资源化概述
一、水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
二、水体污染
三、污水资源化
第二节 污水资源化的物理处理方法
一、截留
二、沉淀
三、过滤
四、气浮
五、离心分离
第三节 污水资源化的化学及物理化学法
一、混凝
二、氧化还原
三、化学沉淀
四、中和
五、溶剂萃取
六、磁力分离
七、膜分离
八、吸附
九、离子交换
十、电解
第四节 污水资源化的生物处理法
一、活性污泥法
二、生物膜法
三、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四、污水的自然生物净化系统
五、污泥处理技术概述
第五节 污水的消毒
一、消毒机理
二、氯消毒
三、臭氧消毒
四、二氧化氯消毒
五、次氯酸钠消毒
六、紫外线消毒
七、超声波消毒
八、电场消毒法
九、光催化氧化消毒法
十、协同消毒作用
第六节 污水的回用方式、途径及回用的经济分析
一、污水回用的方式
二、污水资源化的实施途径
三、污水回用的经济分析
四、污水回用的对策探讨
参考文献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