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为合理组织森林经营、实现永续利用而对林地进行的空间秩序的安排。森林经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个林业局(场)的面积少则数万公顷,多则十几万以至几十万公顷,其自然地理条件、森林资源以及社会经济条件多不相同。合理的区划,可便于调查统计和分析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便于组织经营单位开展营林活动和进行技术经济核算,有效地管理森林资源,从而为林业的行政管理、资源管理和林业生产组织提供条件。
(1)便于调查、统计和分析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2)便于组织各种经营单位;
(3)便于长期的森林经营利用活动,总结经验,提高森林经营水平;
(4)便于进行各种技术,经济核算工作。
林业生产具有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分布不均及种类繁多等特点,在这广大的地域内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各有差异。为了方便经营管理,根据森林资源的特点及环境因子的不同对森林资源必须进行区划。林业生产的还有一个特点是经营周期的长期性,实现森林永续利用其实质是把森林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秩序化。其最基础的工作是从森林区划开始的。
森林区划是指对确定的森林经理的对象(如林场)内进行地域上的规划。包括森林经理对象境界(如林业局场的境界)的区划、内部的生产区域(如林场内作业区的区划),林班和小班的区划等。以林班区划为森林区划的基本形式和内容,其区划的方式有三种:适于平原地区方格法的人工区划法,适用于山区的以自然界线作为林班线的自然区以及上述两种方法结合的适应丘陵地区的综合区划法。
中国大片国有林区的区划,一般是在林业局(企业)下划分若干个林场,林场内再划分若干个林班;一个林班又可划分为若干小班。林地比较分散的地区,也可直接划分为独立的林场。林班区划是森林区划的核心。
经营和管理森林资源的基层林业生产单位,也是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和执行的基本单位。一般利用山脊、河流、道路或人工标志作为境界。区划林场要考虑“以场轮伐,以场定居”,有利于全面经营森林、合理组织生产和方便职工生活等原则。中国林业局(企业)属下的林场,经营面积一般为1~2万公顷。独立的国营林场(中国)的经营面积一般为1万公顷左右,较大的可达3万公顷。在少林地区,国营林场的经营面积大都为0.1~0.2 万公顷。集体林区民办林场的面积从几公顷到几千公顷不等。
在林场范围内,把林地划分为若干面积大小比较一致的永久性地段,作为森林经营活动和生产管理的单位,称为林班。其主要作用是便于面积测算、林地定位、森林资源清查、护林防火和进行经营利用的规划设计等。林班的编号用阿拉伯数字从西向东、由北到南依次排列。在林班界线相交处埋设标桩。林班区划方法有3种:①人工区划法。即把林地区划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的规整地块,林班线用人工伐开(图1)。其优点是设计简单,林班面积基本相等,便于定位定向;缺点是不便于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地森林中采用。②自然区划法。即以河流、沟谷、山脊、道路等自然界线或永久性的人工地物作为林班线,林班呈不规整图形(图2)。其优点是考虑到地形特点;缺点是林班面积不等,同时林班线不能用来定位、定向,也对经营管理带来不便。③综合区划法。是人工区划法和自然区划法的综合应用,在地形平坦处,用人工区划法,在地形复杂的山地,则用自然区划法,林班形状不求统一(图3),但划分时应尽量考虑同一集材和运材系统。 林班面积一般为100~200公顷,风景林和其他特种用途林的林班面积较小,通常在50公顷左右。自然保护区和高山林区的林班面积较大,往往超过 200公顷。
根据林班内土地利用状况和林分调查因子的差别而划分的地块。 是营林措施规划设计的基本单位,也是森林区划和森林资源统计的基本单位,和森林资源清查和统计计算的基本单位。划分的原则是小班内自然特征基本相同,与邻近小班有明显的差别。划分的依据是土地类别、林种、优势树种或优势树种组、龄级、郁闭度或疏密度、 立地类型或林型、 地位级或地位指数、出材率等级、林权等各种调查因子。小班平均面积根据经营水平而定,一般为3~20公顷,小班最小面积以能在基本图上反映出来为准。
世界各国的森林区划各有特点,但多数林业发达国家一般都分 4种区划单位,即施业区、施业分区、林班、小班。施业区类似中国的林业局或独立的国营林场。 2100433B
福建省森林防火区划研究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
建筑气候区划标准
建筑气候区划标准( GB50178-93) 第一章 总则 第 1.0.1 条 为区分我国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对建筑影响的差异性,明确各气候区 的建筑基本要求, 提供建筑气候参数, 从总体上做到合理利用气候资源, 防止气 候对建筑的不利影响,制订本标准。 第 1.0.2 条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规划、设计与施工。 第 1.0.3 条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规划、 设计、施工时,除执行本标准的规定外, 尚应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 建筑气候区划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 2.1.1 条 建筑气候的区划应采用综合分析和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第 2.1.2 条 建筑气候的区划系统分为一级区和二级区两级:一级区划分为 7个 区,二级区划分为 20个区,各级区区界的划分应符合图 2.1.2 的规定(见文后 插图)。 第 2.1.3 条 建筑上常用的 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等 21个气候
《森林火险区划与防火资源配置方法》由徐爱俊所著,本书共分9章,从森林火险区划与森林防火资源配置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展开,围绕试验区、森林防火本底数据建模、森林火险精准区划方法、监测型防火资源配置方法、隔离型防火资源配置方法、扑救型防火资源配置方法、森林防火资源配置优化方法、森林火险评价与防火资源配置系统研发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以浙江省临安市做典型案例,分析系统的应用效果,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森林火险区划和森林防火资源配置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内容。
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外森林火灾概述
1.1.1 国外森林火灾概况
1.1.2 我国森林火灾概况
1.2 国内外森林防火概述
1.2.1 森林火灾预防
1.2.2 森林防火指挥
1.2.3 林火损失评估
1.2.4 在森林火险精准区划方面
1.3 森林防火资源概念与分类
1.3.1 资源的概念
1.3.2 森林防火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1.4 国内外森林防火资源配置方法概述
第2章 试验区与试验环境
2.1 试验区概况
2.1.1 临安概况
2.1.2 建德概况
2.1.3 龙泉概况
2.2 数据源分析
2.2.1 数字高程模型来源
2.2.2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
2.2.3 社会经济数据
2.2.4 森林防火资源数据
2.2.5 气象数据
2.3 软件平台
第3章 森林防火本底数据建模
3.1 基础建模
3.1.1 三维地形模型构造方法
3.1.2 本研究采用的三维地形的模型构造方法
3.1.3 三维纹理映射
3.2 专题数据融合方法
3.3 森林资源数据的融合
第4章 森林火险精准区划方法
4.1 森林火险因子提取与权值确定
4.1.1 森林火险因子分析提取
4.1.2 森林火险评价指标
4.1.3 森林火险因子的确定
4.2 区域森林火险等级模型建立
4.2.1 数据预处理
4.2.2 火险等级数学模型的构建
4.2.3 模型求解
4.3 区域森林火险等级模型的验证与优化
4.3.1 实验室抽样火灾数据预处理
4.3.2 森林火险等级模型的验证
4.3.3 森林火险等级模型的优化
第5章 监测型防火资源配置方法
5.1 评价指标的提取与确定
5.2 山顶点提取算法
5.2.1 山顶的数学模型
5.2.2 格网DEM的数据结构
5.2.3 离散数据网格化
5.2.4 网格点数值化
5.2.5 提取方法
5.2.6 山顶点提取算法实现
5.3 监测型资源可视域分析算法
5.3.1 监测型资源可视性分析算法概述
5.3.2 监测型资源空间分析方法
5.3.3 监测型资源可视域分析算法设计
5.4 监测型资源监测效率评价与优化
5.4.1 试验区概况
5.4.2 监测型资源配置评价
5.4.3 监测型资源配置优化
第6章 隔离型防火资源配置方法
6.1 隔离型资源概述
6.1.1 林区道路
6.1.2 水系
6.1.3 防火林带
6.2 评价指标的提取与确定
6.3 评价指标计算
6.4 隔离型防火资源布局评价
第7章 扑救型防火资源配置方法
7.1 扑救队伍的配置
7.2 扑救设备的配置
7.3 最佳路径算法
7.3.1 Dijkstra算法概述
7.3.2 Dijkstra算法步骤
7.4 森林防火最优路径分析
7.4.1 森林防火最佳路径算法构建
7.4.2 最优路径的约束因子的选取
7.4.3 权值的确定
7.4.4 算法实现
7.5 评价指标的提取与确定
7.6 缓冲区分析
7.6.1 点的缓冲区算法
7.6.2 点的缓冲区分析
7.6.3 点的缓冲区实现
7.7 叠加分析
7.7.1 叠加分析算法
7.7.2 叠加分析实现
7.8 扑救型防火资源配置评价
第8章 森林防火资源配置优化方法
8.1 监测型资源配置优化方法
8.2 隔离型资源配置优化方法
8.3 扑救型资源配置优化方法
第9章 森林火险评价与防火资源配置系统研发
9.1 系统分析
9.1.1 需求分析
9.1.2 系统可行性分析
9.1.3 系统功能分析
9.1.4 系统流程分析
9.2 系统设计
9.2.1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9.2.2 数据库设计
9.3 系统开发实现
9.3.1 系统整体架构
9.3.2 系统运行环境
9.3.3 系统用户界面
附录 森林火险区划与防火资源配置系统使用手册
第1章 系统概述
第2章 环境配置
第3章 用户登录
第4章 操作
第5章 视图
第6章 火险分析
第7章 监测型资源配置
第8章 隔离型资源配置
第9章 扑救型资源配置
第10章 系统管理
第11章 窗口
第12章 帮助
参考文献2100433B
建筑气候区划属于应用性部门自然区划, 其区划原则一般有主导因素原则、综合性原则及综合分析和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等三种不同的原则。本标准采用综合分析和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