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产品尺寸及重量: 23.4 x 17.8 x 1.8 cm ; 322 g
ASIN: B0018E1678
《生命的栖居:设计并理解人与自然的联系》从环境伦理的角度出发,论述了人与自然联系的价值内涵,以及通过恢复性设计来创造和体现这种内涵。《生命的栖居:设计并理解人与自然的联系》讲述了童年时代的重要性,还着重讲述了如何通过合理设计来重建自然界与人类生活环境的有益联系。书中特别强调的是,现存的环境危机是因为设计的失败,而不是现代生活方式不可避免的;现今的科学技术发展可以更好地协调自然与人类生活环境的矛盾。《生命的栖居:设计并理解人与自然的联系》主要涵盖了3个方面的内容。首先,通过多方面的实验证明同自然世界广泛接触以及保持自然界的多样性对于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其次,童年时代被认为是同自然接触、相互联系的最关键时期,它影响人类身心的发展和成熟,甚至会影响人一生的学习能力。《生命的栖居:设计并理解人与自然的联系》的最后一部分将关注如何建立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从而协助人类重拾在现代都市环境中人类失落于自然界的那部分价值。文章最后用叙述性的语言,用讲故事的方式来阐释前面三个方面的理论。
致谢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联系人与自然系统的科学和理论
第三章 自然与童年时期
第四章 自然与人类城市环境的和谐
第五章 热爱自然本性的设计
第六章 可持续伦理观
故事
故事一 森林和大海——1955年,童年时代中期
故事二 从苹果园到大型购物中心——1972年,青少年时代晚期
故事三 无处不在的土地规划——1985年,*时代早期
故事四 邻里关系的印记——2004年,*时代中期
故事五 童年时代和城市的美好回忆——后代,2030~2055年
注释
图片致谢
英汉对照词汇
译后记2100433B
反硝化反应在自然界具有重要意义,是氮循环的关键一环,可使土壤中因淋溶而流入河流、海洋中的NO3-减少,消除因硝酸积累对生物的毒害作用。它和厌氧铵氧化(Anammox)一起,组成自然界被固定的氮元素重新...
租售状态: 出售开 发 商: 北京天亚物业开发有限公司投 资 商: ----占地面积: 118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100000.00平方米详细信息售 楼 处: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嘉裹中心饭店...
海棱香木,一种药用植物,有毒。最早载于中医著作《素问》及《难经》中。据载,此物原产于西牛贺州(佛教地名),每逢盛夏时节,香木中就会渗出白色乳状液体。当地人将液体晒干后磨制成白色粉末。这种白色粉末燃烧有...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图书馆建筑
图书馆建筑的人文关怀,重要的是关注人在图书馆内活动的生理与心理需求。尊重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图书馆建筑,才能营造有益于人在其中健康愉悦地阅读、工作和交流的空间环境。为此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图书馆建筑理念,兼顾读者和馆员的需要,为图书馆选定环境优雅的馆址,处理好自然环境与人造景观的关系,建造园林式图书馆,营造宜人的绿色空间,倡导绿色建筑。
从人与自然的平衡浅思建筑空间创作
从中国传统观念角度指出了建筑作为人与自然的中介的本质所在,并就这一关系在现代建筑作品中的应用加以解析,以期获得对现代建筑空间创作的启示——人与自然的平衡。
作为国宝级设计师,黑川雅之开创了日本建筑和工业设计的新时代。他如同一位诗人,将东西方的审美理念优雅地融为一体,设计范围涵盖建筑、室内、工业等,其中多个系列作品被丹佛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作永久收藏。今年78岁的他仍旧神采奕奕,在设计行业中不断探索,寻找着“回归原始,回归初心”的人类灵魂栖息地。
您的很多作品都极具东方意蕴,您觉得东方美学的核心是什么?
【黑川雅之】设计一个产品的时候,我是希望通过这个产品可以和这个人进行沟通和交流,这个物体不是简单的传输信息,而通过这个物体建立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觉得东方美的意识主要在于情感意识上的交流,比如在一个房间里,这个房间其实是人与环境的关系,如果我们把里面的墙壁和窗帘设计成五颜六色的,可能会让人感觉很漂亮。但是我觉得在东方文化里是会设计成白色的,让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的人来这个环境里,能够在这个雪白的环境里把人更加显现出来。也就是说,借助这个设计把人的存在感体现出来,这就是我的东方思想。
您是如何看待设计与生活的关系?好的产品应该具备怎样的条件呢?
【黑川雅之】我们本来就每天都处于生活状态当中,我做设计的时候会思考这个东西可能会给使用者带来很愉快的心情,而不是想生活需要什么设计。
关于什么是好的产品,我每天都在想,可能到我死了我才知道吧!就好比我问你什么才是幸福的生活,我相信你也是在生活中才能体会到什么才是幸福,一直到死之前你才知道答案。但是如果我们来说一个具体的设计,可能就会比较容易判断,比如某个手机容易滑落,是不是可以多些菱角,不要设计得那么圆滑呢?又比如我们现在的手机是不是太冰冷了,完全是高科技产品的材料,能不能让人感觉有温暖的感觉呢?那么讲到具体的产品设计的时候就会有很多评判的标准和设计的方法。
我曾经看过一个观点,说“长得像杯子的杯子才是永恒经典的设计”,过度设计其实并不符合我们的生活需求,对此您怎么看?
【黑川雅之】最近设计界非常流行一种说法,就是普通的概念,应该追求一个普通的设计风格。不过我并不认为所有事物都应该按照普通的标准去做,反而觉得破坏哪种普通性能给更多的人带来刺激感和新鲜感。
您的许多产品设计都非常出色,那么您是如何看待包装设计的重要性的?
【黑川雅之】包装百分之九十几的作用就是保护,不要让商品弄脏、弄坏。就像衣服对人来说,冷的时候要穿上。包装也一样,应当以功能性为主,其次才是观赏性。包装可以通过增加趣味性等来提升附加值,但一些一味追求豪华包装的设计,简直就是浪费资源,对产品本身并没有意义。外部包装如果过度的话,就像一个人把所有金银都戴到身上,是一种外在的浮夸。包装更多的应该是从内部去着手,从保护产品的角度去思考。
好奇心让人年轻
如今,78岁高寿的黑川雅之仍然没有放下工作的步伐,无论何时见到他都是精神抖擞的状态。“对什么都好奇,什么都想学习”是他保持年轻的方法,并擅长将新研究的事物运用起来,最终融入到设计中。设计对于他而言,已然成为对生命理解的一种表达方式。求知欲强、积极探索是伟大设计师的共性,好奇心便是黑川雅之产生源源不断的创意与创造力的来源。
设计师一直都认为是走在时尚前言的人,黑川雅之却“从来没有思考过什么是时尚”。做设计时,他更多的是从物体所具有的深层次的、美的角度进行挖掘。“每个人有不同的审美观和思维,我只是在寻找美的元素和契机通过自身的作品表现出来”,他轻缓地说道,“这并不一定能让每一个人都能体会得到,可我并不刻意需要让观众产生共鸣,如果能遇到产生共鸣的观众我会很高兴,因为我是为寻找美而设计。”
黑川雅之
您的设计范畴极广,近期主要在做什么项目呢?有没有特别想做的设计?
【黑川雅之】如果问我想设计什么,我当然是什么都想设计。我最近在做一个博物馆的设计,还有一个供体育运动用的训练馆。只要有好的项目,任何一个场所都会让我有一种想要设计的想法。
设计师一直被认为是走在时尚前沿的人,您觉得自己是个时尚的人吗?如何看待时尚?
【黑川雅之】我并没有去思考过自己是否时尚的问题,在设计方面,我认为应该从物体所具有的深层次的、美的角度去进行挖掘,然后再具体到设计中应该怎么去应用。在我的设计过程中从来没有思考什么是时尚,怎么把时尚元素加入其中。
您是怎么保持这么年轻的状态呢?工作之余有什么兴趣爱好?
【黑川雅之】好奇心,我对什么都好奇,什么都想学习。
如果一定要区分的话,我工作之于的兴趣爱好还是工作,而其实有趣的事情我是不当作工作来看待的。比如我突然觉得伊斯兰教很有兴趣,那么我马上就会去网上查一下这个伊斯兰教是怎么回事,深入了解后便会把这些知识运用起来。有时候很累了,也会喜欢通过看电视的方式来放松,但我喜欢现实的东西,看的都是新闻之类的节目,此外就是听音乐了。
您每次出席活动似乎都是穿黑色衣服,且是来自三宅一生的服装品牌。在生活中是不是非常喜欢黑色,及三宅一生的设计呢?
【黑川雅之】黑色是非常尊贵的颜色,我见过有人连婚礼都有人采用黑色,而且它有一种可以把自己隐藏起来的感觉。有时候我会觉得有一件亮丽色彩的衣服也是蛮好的,于是在一次来中国参加活动的时候,因为想跟黑色背景板搭配,便穿了红色的衣服,但之后就没再穿过亮丽颜色的了。三宅一生是我非常要好的朋友,而且他也说我是他非常好的“移动广告”。
戴帆是近年来崛起的中国新一代设计师的领军人物,横跨建筑景观、室内空间、平面、广告、产品、网络等诸多领域的设计鬼才,共振设计的艺术总监,试图将设计带入“文艺复兴"般的前沿浪潮,代表着当今国际最前卫的设计思潮。他将“打破传统观念,重新定义设计”作为自己的信条。人类在思考和表达的时候,都要面对其所学习的传统语言模式的制约——“设计将解放你的心灵”;“设计刺激的不仅仅是视网膜,更重要的是改变视网膜后面3厘米处大脑神经的运行轨迹”。他以前所未有的视角,将设计带进了一个充满哲学意味与强烈的感官冲击并存,极端的、富有攻击性的领域。“思想赋形”—— 他以跨领域研究的方法,他的作品带来的不仅仅是冲击,甚至是挑衅与高超技艺的混合物。
Q:请简述一下您的个人经历,以及共振设计的主营方向。
戴帆:我大学学的是设计专业,但我是“象牙塔外的设计师”——很少在学校上课,拒绝接受学校体制内的教育,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受到束缚的思考,我对设计的认识几乎都是自学而来,我不大信任学校老师教的东西,对教育系统里的东西也非常质疑。对所有表面的东西我希望通过我的思路和实践去寻找其原因。大学毕业之后的一到两年是一个独立设计师的状态,之后在08年开始运营共振。我们做的第一个项目是奥运会的开幕式设计。现在共振工作开展的方向有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到平面设计、品牌策划、设计研究、产品设计、网络新媒体设计等许多设计方向,我们的工作基于我们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价值观的坚持,设计在我们看来意味着某种心性和某种心灵的状态,某种持之以恒的对生命和灵魂的追问。我们的工作首要原则是“自由”,自由的思考,自由的设计,自由的选择客户,自由的在任何时候做任何我们感兴趣、想做的事情。我们不是为了服务客户而存在的设计公司,我们是为了“自由”而存在的,我们每天的工作在创造一些新的、非常疯狂的东西,这些东西会对现存的这个世界产生刺激,同时这些东西也在帮我们发现自己。
Q:目前您个人最满意的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哪一类。
戴帆:我对改变社会意识的设计感兴趣,我相信设计能促进人的思想进步,设计同时也是人生命的扩张和思考的延伸,而只关注美学价值的设计和艺术是不完整的。也许未来最具有代表性也最令人满意。因为未来没有你。
Q:您的宠灵作品展吸引了不少媒体和参观者的关注,您想借此作品传达给观众一种什么样的意境。作品中的动物元素和舞者的配合分别要阐述什么。
戴帆:“宠灵”展览呈现了一个与灵魂和情欲对话的世界。灵魂是独立于身体存在的另一个自我,展览空间探索了一种与灵魂对话的可能性。黑纱是一种半透明性的材料,在中国古代江南一代的民居中,那时的工匠喜欢用手工纸沾在木框上做窗子,呈现的是一种半明半暗的效果,这种透明性是中国的一种独特的美学;在中国的丧葬中,黑纱伴随着一种哀悼和悲痛的物质性,在空间中,它以水泥柱为基点对空间进行了分割。黑色是龟的颜色,在古人的观念中,黑色也是冥的颜色,冥世之人是不死之人;银色的管道意味着梦想、幻想、情欲、未来,它整体上是一个长3999米的管子,在工厂加工而成,它在无意识的流动的同时也在对空间进行挤压,在这个环境中,管道是蛇的化身,也是龙的化身,当管子缠绕在水泥柱子的形态让人联想到古代帝王建筑中的柱子,如紫禁城中太和殿龙椅前的柱子;银色的管道在空间中缠绕,产生扭结,代表着新生命的孕育,即所谓的“阴阳相须”。在中国早期思想中,玄武是代表北方、黑色和冬天的神灵,是四灵中最明确的两兽合体的神灵。在原始的信仰阶段,人们是具象地认识事物的,所有思想都通过具体形象来表达。龟是一种生命力极其顽强的动物,它的寿命明显超过了人类的寿命,人死后可以转生成乌龟,死者的魂魄以乌龟的形体聚居在另一世界。笼子里的乌鸦是太阳的化身,是运日的神鸟,冥间世界的时间和空间正好是人间世界的颠倒,作为太阳化身的鸟代表中地下星空中运行的太阳。空间的设计表现了对生命本能的关注,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神话都是关于生命的叙说。
Q:作为一名年轻的新锐设计师,在创作中是否遇到过困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戴帆:我希望我在思考和设计的时候,不是基于过去的经验和社会传统,而是用我设计思考和实践的过程来探讨事物的发展,设计某种时候是设计师生命的延伸,不是刻意的去追求某种风格,而是性格的物化,心灵的结晶,设计师一面更真实的主观化的镜子,是“另一个自我”。设计不是去解决什么,也不是去追寻什么,应该是一种心性,一种自由的心灵状态,如果没有这种心灵状态,那我们的设计不会产生本质上有价值的东西。
景观设计核心在于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现场聆听中外大师们精彩纷呈的演讲,我们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大师们在智慧分享中不约而同地高度强调景观设计要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居环境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当前,雾霾、污水、垃圾等现象屡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自然生态环境品质不高,人居环境质量有待提高。
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不仅是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也是绿色发展的现实需要。景观设计必须坚持以提高自然生态品质为核心,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优良人居环境。
我们注意到,人居环境学正是本届大会的热门词汇之一。在开幕式上,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行业协会名誉主席、住建部原副部长宋春华介绍,《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的人居环境学科主编就是吴良镛院士;今年7月在清华大学召开的人居环境学科编委会第一次会议上,吴良镛指出,经过20多年的探索,现在将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3个学科联合起来命名为人居环境学,符合学科的发展趋势,顺理成章。
“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3个学科原来就是一体的,有着密切的融合与交叉。建设美丽中国和优良人居环境,必须依靠3个学科协同与配合,不能只从本专业、相对狭窄的视角去观察和思考,而是要在人居环境这个大概念下,放宽视野、提升高度,实现3个学科相互渗透、互动,才能更好地解决当前人居环境面临的问题。”宋春华说。
人居环境学的核心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中,人居环境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兆祯在题为《诗意棲居境 生生不息景》的演讲中说:“生生不息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生态观。第一个‘生’是生物,第二个‘生’是生物的生命,就是生物的生命持续发展、永远不息。人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不同于一般的生物,区别在于人类有社会性、有文化要求。人类总是从人的要求对待宇宙,我们的宇宙观是‘天人合一’。美学家李泽厚先生说中国园林是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前一句是世界人民的共性,后一句是中华民族风景园林的特性。”
在演讲中,孟兆祯还结合古代大禹治水、都江堰水利工程、杭州西湖治理等古代案例,并引用管子名言“与天顺者天助之,与天逆者天违之;天之所助虽小犹大,天之所违虽成必败”,阐述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哲学。
在孟兆祯看来,中华生态文明观特有的“景面文心”和“物我交融”内涵,体现的正是一种人居环境的理想。
设计传世之作源于尊重自然
“自然可以没有人类,但是人类肯定是离不开自然。”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设计院院长陈伟元引述公益片《大自然在说话》里的经典台词,表达“面对各种设计思潮冲击的时候,我们的态度是尊重地域景观与社会历史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观点。
在演讲中,专家们表示,只有以中华生态文明观为根基,体现“景面文心”和“物我交融”的丰富内涵,才能表达出对自然的真诚向往与尊重,设计出传世之作。
中国建设设计院副院长李存东的演讲主题为《心相自然》。他说,人类在自然之中是有限的,包括设计也是有限的。景观设计发生在人类聚居的土地上,但与大自然相比,人类聚集的地方其实很小。“我们坐飞机经常会有这种感受,从一个很喧闹、拥挤的城市乘飞机,飞到天上之后能看到的,更多的都是田野、山脉、河流、海洋等。”
“所以景观设计的空间,我个人认为其实是有限的,不是什么我们都能设计。本来,人类和城市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如果人类过于把自私的一面表现在城市建设当中,必然导致人与自然对立,无论城市或乡村都会离自然越来越远。”李存东说。
他的结论是:景观设计的主题就是人和自然,景观设计的核心就是如何平衡人和自然的关系。
但在很多时候,我们的规划设计不是顺应自然,反而导致人与自然矛盾加剧。“现在我们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可持续性,但在我们身边,很多项目往往都与可持续性背道而驰。比如,一个让人怦然心动的生态公园,通过比较设计之前与设计之后,你可能会发现,往往是设计之前的状态更生态。”非正规工作室创始人兼设计总监何志森表达了对当前景观设计、城镇化发展的一些困惑。
“30年前我家是在山坡上,现在家乡的很多山都已经移走了、铲平了,也看不到了。对我来说,家乡是一个特别陌生的城市。在将来的规划图中,竟然还有一个生态区。”何志森说。
也许,在何志森看来,充分保护好原有地形地貌、生态植被就是最生态的。但在当前,占主流的设计风格都在走大拆大建、不破不立的路线,这不是对自然的尊重。
景观设计需要善待每一寸土地
“当前,中国的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都是空前的,二三十年前不能设想。但如果你坐京沪高铁,会发现车窗外的景色有些单调乏味。”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院长王向荣结合旅行体验,在题为《自然和文化视野下的中国景观的多样性》的演讲中,表达了对中国的快速城镇化进程导致的“千城一面”现象的担忧。
我们的城镇为什么缺乏个性,总是“千城一面”?原因还是在于缺乏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与认识,往往为工程而设计,为利润而设计。
“更多的人工控制取代了原来的自然系统,景观、生物多样性单一化了,生态功能退化了,土地独特性、文化多样性削弱了,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城镇化。实际上,中国是一个景观非常多样、独特的国家,在这块土地上几千年来的传承,使得每一块土地都不一样。今天我们把这些土地变得统一化了,越来越接近。我们要做的工作是什么呢?就是珍视每块土地的唯一性,通过保护、修复和创造的手段,维护每一片土地的唯一性。只要维护了土地的唯一性,也就维护了中国大地景观的多样性,这是中国景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前提。”王向荣说。
无独有偶,中国文化景观集团的首席设计师孙善坤在演讲中开宗明义地说:“我们企业的理念就是善待每一寸土地。”
他认为,雾霾严重、河流污染、森林砍伐等生态退化与破坏,其实是道与德的问题,道德缺失应该向文化寻求答案。“道之在我者为德,无道德不立,无德道不载,道生之,德蓄之。”解读中国文化,才能找寻设计的密码。
孙善坤说,习近平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其实是汲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传统思想智慧。中国园林受“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哲学思想影响,走崇尚自然、提升自然的路子,完全不同于西方轴线对称,采取曲折、错落、真假、虚实的构图手法,达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高度。
专家们的智慧分享,让现场1800多位听众感受到了景观设计、人居环境建设的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