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2010年3月以来,关于“生命三角”理论面临着极大的质疑。据悉,一些媒体人士查阅诸多资料后,向当事各方发去采访函,得到的答复显示,道格及其理论面临极为有力的质疑;国内的一些宣传,有可能让这种疑点重重的理论散布更广 。
库普和他的小组所做的“实验”根本不能算是对地震的研究。曾对1999年土耳其7.8级大地震进行详细调研的抗震减灾专家佩特(Marla Petal)指出了库普犯下来一个严重错误:将炸药爆破导致的房屋倒塌等同于地震中可能出现的房屋倒塌。库普将炸药置于承重柱内部,爆破时柱子一折房顶就会像一张大饼一样平塌(pancake collapse)下来。但真正的地震给房屋造成的破坏却并非如此 。
地质学家和抗震工程学家告诉我们,房屋受到地震波袭击时,可能发生各个方向上的平晃。坍塌也分成房顶平塌、墙体外倒、墙体内倒和房顶M形向下弯折几种。所以,尽管观察地震造成的废墟,我们可以发现在一些位置上确实存在类似的“三角空间”。不过,在地震发生时,人们无法预先知道地震的方式、倒塌发生的方向,也就无法知道什么地方会有所谓的三角“求生空间”。
强调“生命三角”可能带来的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原本你指望用来支撑“三角”的支撑物很快就倒下了。在一次日本利用振动台进行的地震模拟实验中,佩特博士就看到一台巨大的冰箱划过整间房屋,在翻了几个跟斗之后将实验中的“儿童”挤扁。同样,你或许从网上看到地震过后汽车旁形成“生命三角”的照片,也许觉得沉重的汽车会一直呆在原地。可实际上,汽车在地震中很容易被掀起来甚至翻倒,但你头上却未必有危险的高架路面。
1985年9月,墨西哥城(墨西哥首都)发生一场大地震,身为“爆破专家”的道格·库普立马买了张机票赶到那里,指导救援者的搜救行动——重点关注大型物体周边的三角空间。随后,道格召集几个志愿者成立民间组织“美国国际救援队”;再后来,会员发展到4万之众,义务奔赴世界各地的灾难现场协助救援。也就在那一年,道格形成了“生命三角”理论。 道格还用一个实验来证明其正确性。1996年,他带领小组在土耳其拍摄纪录片,将20具人体模型分置于桌子底下和旁边,接着弄塌楼房;现场清理报告指出,桌底10具模型全部受重创,旁边的10具则全部生还。他的结论是:传统的“伏地、遮蔽、抓稳”方式会导致98%的死亡率,应予以抛弃;新理论能得到90%的存活率 。
发明者的名字叫Doug Copp。是美国国际救援小组(ARTI)的首席救援者,也是灾难部的经理。他和曾经来自60多个不同国家成立的各种救援小组一起工作过,曾在875个倒塌的建筑物里爬进爬出。在联合国灾难减轻(UNX051 -UNIENET)小组中担任了任期两年的专家。从1985年至今,除非同时发生了多个灾祸,他几乎参与了每一次重大的救援工作 。
“生命三角救生法”的倡导人库普自诩是全世界最有经验的救援队“美国国际救援队”队长。不过,这个名字很唬人的机构只是他创建的一家公司,并不隶属于美国政府或是其他的机构。虽然他自称曾任联合国减灾小组编号为UNX051的专家,但曾指导过联合国的全球减灾十年计划(International Decade for 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 ,IDNDR)的菲利普·伯乐(Philippe Boulle)说,库普提及的编号其实只是联合国曾经使用过的电子邮箱地址。库普声称曾经搜索过894处大楼废墟,救出了超过12万人,在委内瑞拉为数百名儿童治皮肤病,拯救印度人民于瘟疫的水深火热,在世贸中心倒塌救援中中毒,并因此从“9·11”受害者基金获得了64.9万的补偿……然而美国司法部发现他在“9·11事件”中并没有做什么救援工作,也并没有像他声称的那样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并因此对他展开调查和诉讼。
三桩承台呀。你选择的参数图就是对的,编辑尺寸数据、摄入钢筋信息就可以画图了。
三角瓶多用于生物培育菌种实验,有盖。三角烧瓶即锥形瓶,多无盖,可加热,用于化学实验。
转角处各自中心点相交可以
“生命三角”是国际救援者道格·库普于1985年提出的避震理论——简单地说,当建筑物倒塌时,落在物体或家具上的屋顶的重力会撞击这些物体,使得靠近它们的地方留下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是被称作的“生命三角”。 屋顶会落在物体或家具上,使得靠近它们的地方留下一个三角空间;物体越大,越坚固,被挤压的余地就越小,利用这个空间的人免于受伤的可能性就越大 。
按照理论创始人道格·库普(Doug Copp)的说法,地震中使用生命三角方法,可以获得90%的生存率;他还说,用传统方法也就是“趴在桌子下、紧抓桌腿”,则会导致98%的死亡率。
地板不够结实的地方不适合使用;上方为可陷落式天花板处不适合使用;头部必须低于大物体最高处;使用时注意空气的流通,尽量不要使自己留在最低处(可能受水、火、尘之困)。
需要提醒的是:
1墨西哥红十字会请求他不要继续谎称接受了该组织资助,联合国声明Copp所说的编号是电子邮箱ID,美国政府两次为诈骗和造假对他进行诉讼和调查。
2 他的试验还很片面。
几乎受美国官方一致否定的“生命三角”理论,在中国却得到了支持。
在中国地震局网站的“地震科普”一栏找到避震指引。其中《地震来了怎么办》一文提到“室内避震空间”:“室内房屋倒塌后所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并多存在于“坚固家具附近”———显然受了道格的影响。
广东省地震局相关人员也称:“据报道,‘生命三角’理论有实验为证,与传统避震方法原则上是一致的,区别在于新方法不主张躲在桌子等支撑物下面。新方法是有道理的,我们赞同在避震时采用新法原则。”
但是大量的国内外均表明生命三角理论依据不足,反而增加了地震时的死亡率.
地震的时候,趴在地上,遮蔽、抓牢你身边的东西其实才是最适用的方法。
所谓的“生命三角救生法”,是一位名叫道奇-库普(D ougCopp)的加拿大人提出来的,并从2004年通过电子邮件在网上流传。按照这位号称“全世界最有经验的救援队队长”的理论: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倒塌后,屋顶会落在物体或家具上,使得靠近它们的地方留下一个三角空间;而物体越大,越坚固,被挤压的余地就越小,利用这个空间的人免于受伤的可能性就越大。
南都讯 云南和日本相继发生的地震,让避震常识再次成为讨论的热点,比如“生命三角救生法”。国内知名科普网站“果壳网”和多个媒体相继反驳称:“生命三角救生法”不可信。
理论:躲在三角空间免受挤压
为了验证这一理论,据说库普还带着自己的团队于1996年在土耳其做了试验:将20具人模型分别放置于一座楼内的桌子底下和旁边,接着炸毁了那座楼房。结果是,桌子底下的10具模型均被掉下的房顶“砸死”,而旁边10具则全数“生还”。这个过程还被拍摄成名为“生命三角”的纪录片。
按照他的说法,地震中使用这种方法,可以获得90%的生存率,传统方法则会导致98%的死亡率,并据此批评后者。
在国内,历经汶川、玉树地震后,这一理论开始在网络上大热,一些参与救援的组织还根据拍摄的现场废墟照片指示所谓的“生命三角区”,推广这一方法。
反驳:“三角”支撑物随时会倒下
不过,这一理论很快受到多方质疑。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如果建筑按照规定的抗震强度设计,那么地震时,伤人的主要是乱飞的家具和玻璃。这里广为引用的是美国红十字会灾难教育部前总管罗伯茨(R ockyLopes)说法,“根据对加州地震生还者所作的综合统计,地震最危险的伤害因素并非轰然塌下的屋顶,而是四处乱飞的家什和碎玻璃”。
除了专业救援人员,质疑这“生命三角救生法”的还有地质学家和抗震工程学家。一位名叫佩特的抗震减灾专家指出,库普试验的严重错误是:将炸药爆破导致的房屋倒塌等同于地震中可能出现的房屋倒塌。库普将炸药置于承重柱内部,爆破时柱子一折房顶就会像一张大饼一样平塌下来。
但真正地震发生时并非完全如此。由于地震波既有横波也有纵波,因此房屋受到地震波袭击时,可能发生各个方向上的平晃,坍塌也分成房顶平塌、墙体外倒、墙体内倒和房顶M形向下弯折几种。
同时,网络上流传的那些根据废墟发现的“生命三角”区,一个很明显的问题是:这是震后发现的,在地震发生时,人们无法预先知道地震的方式、倒塌发生的方向,也就无法知道什么地方会有所谓的三角“求生空间”。
原本你指望用来支撑“三角”的支撑物很快就倒下了。据说,在一次日本利用振动台进行的地震模拟实验中,佩特博士就看到一台巨大的冰箱划过整间房屋,在翻了几个跟斗之后将实验中的“儿童”挤扁。
正解:伏地、遮挡、手抓牢
而按照罗伯茨的说法,在地震来临时,应该牢记“伏地、遮挡、手抓牢”的口诀,赶紧钻到桌子下边或用靠垫捂住最脆弱的头部,手牢牢抓住桌子腿并做好桌子大幅度移动的准备。
此外,在地震中,人很难移动位置。移动的距离越远、时间越长,在这途中受到各种杂物袭击的危险性也会大大增加。因为,不是每栋建筑都会在地震中倒塌,但几乎所有会造成人员伤亡的地震中,都肯定会出现家什、碎玻璃乱飞的情况。它们带来的伤害常常是致命的。
4月20日,雅安芦山发生7.0级地震,牵动全中国人民的心。几乎是同时,网上开始流传各种躲避地震的方式方法。有些有一定科学依据,有些则不太靠谱。
为此,华西社区记者专门请教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研究员陈智梁,为大家答疑。陈智梁多年从事构造地质、区域地质、第四纪地质、空间大地测量、大陆动力学等学术研究,曾亲自走完整条龙门山断裂带,对地震灾害有着较为权威的解读。
网友发帖称“生命三角”可活命
有网友称,地震来时躲在“生命三角”内存活机会最大。所谓三角,即当建筑物倒塌时,落在物体或家具上的屋顶重力会撞击到这些物体,使靠近它们的地方留下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是“生命三角”。物体越大,越坚固,它被挤压的余地就越小。这个空间就越大,于是利用这个空间的人免于受伤的可能性就越大。
这一说法在网上赢得不少“粉丝”,网友纷纷转发并@亲朋好友,希望在灾难中借此活命,传播越来越广。
果壳网辟谣普通人找不到“求生空间”
果壳网辟谣称,该言论最早在2004年流传。倡导者是加拿大人库普(Doug Copp),号称“全世界最有经验的救援队队长”。他曾于1996年在土耳其用模拟试验验证这一理论。但这一言论很快受到美国红十字会、加州州长紧急服务办公室和地震专家的声讨。芦山地震后,这一说法又在网上流传。
事实上,库普和他的小组所做的“实验”根本不能算是对地震的研究。实验时,库普将炸药置于承重柱内部,爆破时柱子一折房顶就会像一张大饼一样平塌下来。
但地质学家和抗震工程学家告诉我们,房屋受到地震波袭击时,可能发生各个方向上的平晃。坍塌也分成房顶平塌、墙体外倒、墙体内倒和房顶M形向下弯折几种,并不都是平塌。
此外,观察地震造成的废墟,我们可以发现在一些位置上确实存在类似的“三角空间”。不过,在地震发生时,人们无法预先知道地震的方式、倒塌发生的方向,也就无法知道什么地方会有所谓的三角“求生空间”。专家建议躲厕所比较靠谱
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研究员陈智梁也不认可“生命三角”的说法。他同意果壳网的意见,认为强调“生命三角”可能带来的问题是,原本你指望用来支撑“三角”的支撑物很快就倒下。在“生命三角”形成之前,你可能早就先被飞来的各种杂物打伤。
陈智梁建议,遇上不太大的地震,居民可躲避在桌底或床下,避免天花板、灯具等砸下来伤人。
如果地震较大,居民可遮住头部跑进厕所或卫生间。因为厕所的地板一般为整体浇灌,且墙体空间小,倒塌的可能性较小。
华西社区记者吴翠峰实习记者肖茹丹
生命三角,指当地震来临时,应该迅速找个大型、沉重的物体,比如衣柜、沙发,甚至是一沓堆高的报纸,卧倒在旁边;天花板砸下后,物体周边会形成狭小的三角空间,挽救你的生命。
2100433B
每次地震之后,一种名叫“生命三角救生法”的理论都会以各种形式在中文互联网上广泛传播。“生命三角理论”认为:地震来临时,应该迅速找个大型、沉重的物体,比如衣柜、沙发甚至是一沓堆高的报纸,卧倒在旁边;天花板砸下后,物体周边会形成狭小的三角空间,挽救你的生命。物体越大,越坚固,它被挤压的余地就越小。而物体被挤压的余地越小,这个空间就越大,如果在能形成三角形空间的位置躲藏,就能获得最大的存活机会。
“生命三角救生法”的倡导者是加拿大籍美国人道奇-库普(DougCopp),于2004年起在网上流传,其研究小组曾用爆炸模拟地震的方法测试过,但被指犯下一个严重错误。果壳网谣言粉碎机的结论是:“生命三角救生法”所教导的做法是不正确的。你无法预知所谓的“生命三角”在哪里,而在“生命三角”形成之前,你可能早就先被飞来的各种杂物击伤。 2100433B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993年6月成立了负责环境管理的技术委员会TC207,负责制订生命周期评价标准。继1997年发布了第一个生命周期评价国际标准ISO14040《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后,先后发布了ISO14041《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目的与规范的确定和清单分析》、ISO14042《环境管理生命周期影响评价》、ISO14043《生命周期评价中的生命周期解释》、ISO/TR14047《ISO14042应用示例》和ISO/TR14049《ISO14041应用示例》等文件。
昆虫学定义:昆虫的卵(或幼虫和若虫)从离开母体到成虫性成熟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过程,称为生命周期(lifecycle)或1个世代(generation),完成一个世代所需要的时间,称为世代历期。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是指本义--生命科学术语,即生物体从出生、成长、成熟、衰退到死亡的全部过程。广义是本义的延伸和发展,泛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客观事物的阶段性变化及其规律。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弗农于1966年在《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中提出的。它从产品生产的技术变化出发,分析了产品的生命周期以及对贸易格局的影响。他认为,制成品和生物一样具有生命周期,会先后经历创新期、成长期、成熟期、标准化期和衰亡期五个不同的阶段。
生命周期评价的定义较多,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
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是一个评价与产品、工艺或行动相关的环境负荷的客观过程,它通过识别和量化能源与材料使用和环境排放,评价这些能源与材料使用和环境排放的影响,并评估和实施影响环境改善的机会。该评价涉及产品、工艺或活动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原材料提取和加工,生产、运输和分配,使用、再使用和维护,再循环以及最终处置(国际环境毒理学和化学学会)。
第二种
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是评价一个产品系统生命周期整个阶段,从原材料的提取和加工,到产品生产、包装、市场营销、使用、再使用和产品维护,直至再循环和最终废物处置的环境影响的工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第三种
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是对一个产品系统的生命周期中输入、输出及其潜在环境影响的汇编和评价(国际标准化组织)。
综述
上述的定义都是围绕着产品对环境的影响评价而作出的。这与该思想在环境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有很大关系。从更大范围来看,该定义还有些狭窄,为了让更多的领域接受这个概念,其内涵应该进一步扩大。
著者将其定义为:生命周期评价就是对某物从产生到消亡以及消亡后所产生的效应进行全过程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