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实体经济分离

实体经济分离

中国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的分离:原因、可能的结果与对策

一、导言

1991-2006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为10.16%,而同期广义货币M2的年均增长率达到21.83%,M2的年均增长速度是GDP年均增长率的2 倍多。与此同时,金融机构金融资产/GDP(FA/GDP)的比例由1991年的110.0%上升到2006年的172.4%1。中国经济中这种货币增长快于实体经济增长的现象可以称之为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的分离。实际上,在任何经济体中,只要金融资源的转移没有形成相应的实物资产,就会出现金融资产增加快于实物资产增加的现象;在现实经济中,金融市场上频繁出现的投机行为和某些资产价格(尤其是股价和房地产价格)存在不同寻常的波动,也表明货币与实体经济之间存在分离。在理论上,金融功能观则从金融的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等功能方面论证了金融资产增加为什么会快于实体经济的增长,因而会出现金融部门和实体部门的分离2。可见,货币增长率快于经济增长率是一个普遍现象,分离是常态。

本报告认为,中国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分离主要是由经济基本面所推动的,是在现行汇率制度下,由外部需求被动导致的,是外部需求长期累积的结果。金融控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扩大,也可能约束了这种分离,但存在不确定性。这两者共同导致了中国经济中的宏观流动性过剩并没有反应在微观企业财务流动性的明显改善上。与此同时,由于中国经济基本面向好,因此,更应采取小幅多频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和行政管理政策来消除经济局部资产价格过大波动带来的潜在风险,并使货币政策能够在金融层面和实体经济层面之间取得平衡:消除资产价格大幅波动的货币政策要避免恶化企业财务的流动性以及由于企业财务流动性恶化导致的企业投资的大幅度下降。本报告分四个部分来论证上述判断。第二部分分析中国金融部门和博弈实体经济学分离的原因;第三部分讨论这种分离带来的可能结果;最后一部分是简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二、中国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分离的原因

(一)对外贸易顺差的强劲增长是导致中国经济中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分离的重要原因。金融部门金融资产的增加快于GDP的增加主要是在现行汇率制度下,由外部需求被动导致的,是外部需求长期累积的结果,尤其是2001年之后这种情况表现的尤为突出。但总体上,这种分离主要是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的,并且是以向好的实体经济为基础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中FA/GDP和M2/GDP是逐步上升的(图1)。对于90年代的货币增长,一个基本判断是,与80年代初期中国经济货币化带来大量的货币收入来支付改革所需要的成本不同,在80年代中期之后,中国经济货币化进程的放慢,超额货币供给的主要结果是造成通货膨胀,发行货币收益也显著下降(易纲,1996)。而在1992年以后,经济货币化达到顶点,靠发行货币收入已经远远不能支付体制改革补贴(谢平,1996)。因此,90年代以来的货币增长不是管理部门为获取铸币税收入而发行货币的结果。

由于出口贸易主要是外部需求引起的,因此,在开放条件下,高储蓄更可能是贸易顺差的结果,而不是产生贸易盈余的原因。由于外资企业占据了中国出口贸易额的50%以上(2002年外资企业的出口额在总出口额中的比重为52.2%,2006为58.2%,2007年上半年为56.9%),因此,由FDI带来的外贸顺差就成为近些年来推动中国经济中FA/GDP增长的重要原因。而大量的研究表明,FDI增加了中国经济中的投资和资本形成,促进了产业技术的升级,对于推动中国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在这样的判断下,中国经济中较高的M2/GDP和FA/GDP是由向好的经济基本面所推动的。

实体经济衰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就业减少,失业增加。二是居民预期收入减少,消费信心严重受挫,消费支出增长停滞。三是企业投资信心低沉,住宅投资继续大幅减少,产业活动趋弱。

查看详情

实体经济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经济型)透明塑壳断路器

  • DHM20Y-100T/3300、16-100A
  • PEOPLE
  • 13%
  • 人民电器集团昆明办事处
  • 2022-12-07
查看价格

经济单玻隔墙隔断

  • 品种:玻璃隔断,款式:经济单玻隔墙
  • 亮科
  • 13%
  • 山东亮科隔墙建材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经济单玻隔墙隔断

  • 品种:玻璃隔断,款式:经济单玻隔墙
  • 亮科
  • 13%
  • 山东亮科隔墙建材有限公司杭州办事处
  • 2022-12-07
查看价格

经济型过滤器

  • 品种:网式过滤器;型号:AF200;处理水量(m3/h):0.5T/H;工作压力(MPa):1;用途技术:电动/水动可选;系列:自清网式洗过滤器;结构型式:压力式;过滤介质:编织滤网;进出水管径DN(mm):100
  • 飞创
  • 13%
  • 成都飞创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经济版双用+直接头

  • 3寸 不锈钢
  • 辉瓷
  • 13%
  • 利群水暖器材厂
  • 2022-12-07
查看价格

自发电一焊机

  • 305A
  • 台班
  • 韶关市2010年8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二氧化碳气保护焊机

  • 电流250A
  • 台班
  • 汕头市2011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二氧化碳气保护焊机

  • 电流250A
  • 台班
  • 广州市2010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二氧化碳气保护焊机

  • 电流250A
  • 台班
  • 汕头市2010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二氧化碳气保护焊机

  • 电流250A
  • 台班
  • 广州市2010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实体栏杆

  • 500mm/470mm
  • 1m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20-02-27
查看价格

实体波纹型环压化粪池

  • KWHX10-40SQF-20J(6700×2300×2900)
  • 1.0座
  • 1
  • 广州康为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6-04-28
查看价格

实体波纹型环压化粪池

  • KWHX10-40SQF-20J(7600×2800×2900)
  • 4.0座
  • 1
  • 广州康为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6-04-28
查看价格

实体沙盘模型

  • 详见附件
  • 1个
  • 1
  • 广联达(可询价)
  • 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9-11
查看价格

实体波纹型环压化粪池

  • KWHX11-50SQF-20J(8730×2800×2900)
  • 1.0座
  • 1
  • 广州康为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6-04-28
查看价格

实体经济偏离

一、如何判断货币资金的松紧态势

当前中国的货币形势究竟是偏紧还是适当"para" label-module="para">

因此,要真正理解反映实体经济活动的这些数据、比率,按常理分析是不够的,关键需要理解以下几方面因素:首先,不能简单地以M2与GDP比较来判断通货是否紧缩。按照经济学一般原理,倘若中国经济增长已经处于潜在增长水平,那么一定的货币供应量自然可以说是适当的,也就不再有讨论的必要。尽管按照有些研究者的分析,7%左右的真实GDP增长率基本达到了中国目前的潜在产出增长水平,但只要我们回到经济学上潜在产出的定义,即要素充分就业,就可以看出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是低于其潜在的水平。

当前中国经济的基本事实是,失业率高,劳动力闲置压力已经成为左右经济决策的重大难题;大量 企业生产设备闲置或开工不足;物价频频出现跌势;连续四年积极的财政政策逐现后劲乏力,等等,这一切说明,若简单地以货币供应量增长率高于经济增长率与消费物价增长率之和,作为论证货币供应充足的依据似乎是不够的。其次,为什么较高的货币供应增长仍止不住物价的下跌势头"para" label-module="para">

从一国经济的有效需求看,引起当前内需不足的原因有两种可能:或者是由持有较多货币的经济单位的投资或消费意愿不足引起的,或者是充当经济活动媒介的货币出现了普遍性匮乏的结果。如果是后者,我们可以直接得出货币紧缩的结论(有研究者提出,当前的紧缩是供给因素引起的)。但倘若有效需求不足是由前者引起的呢"para" label-module="para">

因此单纯从全社会实体经济活动所对应的潜在货币购买力看,"货币"供给似乎是充足的。问题在于,我们在考虑如何缓解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时,真正关心的并不是有多少货币可能投入经济运行,而是有多少货币实际投入了经济运行。由于从一定的货币供应量作用于物价、就业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系列的经济活动和联系,有总量和结构的诸多因素,因此现在就难以解释为什么在往日或者在常理看来已不少的货币供给仍止不住物价的跌势。另外,必须看到在分析通货松紧形势时,特别是在通货紧缩作为主要危险倾向时,不能简单地分析货币供应量,要进一步分析一定货币供应量前提下能够直接作用于实体经济的货币资金状况。因为与GDP直接相关的更多的因素不是货币供应量,而是与银行体系中负债方货币供应量相对应的资产------国内信贷总量。

货币供应量定义的是某个时点全社会的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总和,它只反映了社会潜在购买能力(潜在需求)的大小,与全社会的实际购买能力只是有间接关系;相反,国内信贷总量揭示了一国有效需求的资金满足状况,而这种资金需求的背后才真正对应着现实的实体经济活动(投资与消费等)。在经济对外开放、证券市场取得一定 发展的背景下(特别是在股票市场、 金融市场得到发展又尚不成熟时期),分析货币供给的松紧态势,要看货币供应量的变化状况,但又不能简单地仅瞄着货币供应量与GDP的相应增长速度,应结合分析国内信贷总量、物价、就业、境内外资金流动和资金价格等变化情况。具体到中国目前来说,尽管许多实证研究表明,我们基本可以排除有效需求不足是由于通常意义上的货币普遍匮乏造成的这一原因,从而可确认持有较多货币的经济单位的投资或消费意愿不强是造成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的主因。从经验数据的纵向比较分析看,也可以看出,中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可能并不慢。但是,从判断货币松紧的真实态势,要深入考察与实体经济相应的"货币"----- -国内信贷总量------的变化情况出发,从这个意义上说,不仅当前的货币供给充足论是站不住脚的,而且货币供给不足的观点同样没有点出问题的实质,因为很可能实际情况不是泛泛意义上的货币供应偏紧,而是与国内企业相对应的"货币资金"紧了。

二、从近四年货币供给结构走向看供给偏离要分析与实体经济相应的"货币"松紧状况,需要找到一条联系国内信贷总量和货币供应量的纽带。

各国中央银行专业统计中的"银行概览"正是这样一条能够对比分析货币供应量和国内信贷总量的纽带。银行概览是中央银行按照国际通行做法,经过技术处理后反映一国整个银行体系的综合资产负债表,它能够提供有关整个银行体系的货币与信贷动态的完整数据,其基本结构如表一所示。在银行概览的右边,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广义货币供应量,以及包括银行资本帐户、外汇资产的计价变动和银行体系损益在内的其他项目净值。在银行概览的左边,则是国外净资产,以及包括对政府净债权和对非金融部门债权两个部分的国内信贷总量。由于资产与负债两边衡等,通过等式变换可得:

M2=NFA DC-OIN=NFA NCG CNS-OIN,

△M2=△NFA △DC-△OIN= △NFA △NCG △C"para" label-module="para">

此式显而易见地表明,单纯将货币供应量拿出来不能够说明全部问题,因为它无法揭示已有的或新增的资金究竟是运用在国内(体现为国内信贷总量增长)还是在国外(体现为国外净资产增长);既使用在国内,同样存在这些货币是被政府所用还是被企业所用的差异。而倘若持有较多货币的经济单位其投资或消费意愿不足,货币的运用结构将越来越偏离国内实体经济,表现为国内信贷总量占货币供应量的比重越来越低,资金越来越多地在国外运用。此时,即便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再快,但用在实体经济中的货币资金增长速度却越来越慢,最终仍将可能制约GDP增长潜力的发挥,在这种情形下,仍可能出现通货紧缩的状况。

进一步对近年来中国货币供给的具体情况加以分析,从总体上看,1998-2001年四年间,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比1997年底增长了74%,远远高于此期间实际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之和。但通过观察银行概览中的货币运用结构,情况并不那么简单,有很多特殊的变化需说明。由于自1998年以来的四年中,银行体系对政府部门净债权以年均61.6%的增长速度在增长(累计增长 581.4%),远远快于对企业债权年均10.4%的增长速度(累计仅增长48.6%),这充分说明全社会信用总量越来越向政府倾斜,企业的信贷量占全社会信贷总量的比例已经从1997年底的84.69%持续下降到2001年底的72.35%,下降了1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尽管从1998- 2001年4年间M2增长了大约74%,但企业部门从银行体系获得的贷款支持却仅仅增长了48.6%,两者之间差异十分巨大。难怪货币当局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已相当快,但地方政府与企业仍频频埋怨资金紧缺和通货紧缩。第四,还要看到国内信贷总量中包含的已发生的不良贷款因素对货币供应量的冲击影响。不良贷款对于银行来说已是"空洞化"的债权。实体经济每年在以一定的速率增长,但已经存在的占全社会信用总额一定比例的不良贷款实际上巳不再媒介企业经济活动的增量部分或者以非常低的周转速度参与经济活动(这也是导致中国近年来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在考察与国内实体经济相对应的能实际发挥功能的货币时,应相应扣除这方面因素。客观地说,能够实际有效支持 企业经济活动的信贷资金数额应远远低于 金融 统计上的信贷数额。分析实体经济中企业的资金紧缺状况,除上述四大因素外,以下几项因素同样能够从其他多个侧面进一步揭示企业资金偏紧的情况:

1、从2001年6月始,证券公司股票保证金才纳入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M2的统计中。这笔存款时多时少,一级市场申购时最高达5000-6000亿元。在 目前 证券市场 发展过程中,这些资金基本不形成对商品的购买压力。假设保持统计的连续性,M2中剔除这笔存款,那么2001年M2的增长率就不是已公布的14.4%,仅与 2000年12.3%的增长率相差无几。

2、2001年末,全国商业银行存款110860亿元,贷款仅80652亿元,存差30208亿元。此37.5% 的存差中用于购买国债等有价证券23318亿元,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6652亿元,另有超额存款准备金高达7568亿元(中国人民银行文告第135号)。此举不排除有支持积极财政政策的因素,但不能排除商业银行出于其他原因持有如此之高的超额准备金。

3、近几年通过金融机构间的资金交易活动,银行资金偏离实体经济活动的倾向日益增大。2000年全国商业银行在金融机构同业市场中,累计净拆出资金3228.4亿元,其中有 2975.2亿元拆给证券公司。2001年,全国金融机构同业市场中全国商业银行净拆出4496.5亿元,其中有3459.3亿元拆给证券公司。显然,证券公司拆进的资金,不可能用于实体经济活动的贷款支持。

4、必须区别企业中的国有大企业、上市企业与普通中小企业的受信差异。目前对通货紧缩趋势反映最强烈的主要是中小企业。4年中,政府发行5100亿长期国债,银行配套贷款约1万亿元,建设总规模达2.6亿元。这些大规模建设项目主要由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承担,银行大量配套的贷款资金也主要用于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企业。银行贷款向大城市、大客户集中,自然更加凸现各中小城镇、中小企业的资金紧缺。

但是不论是什么因素造成的,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启示:

1、在目前的经济与体制环境下,仅仅依靠货币供应量指标反馈的信息来指导货币政策操作已经行不通。在金融市场得到发展但市场结构尤不稳定的转轨时期,货币政策的调控要看M2,但又不能仅看M2。在判断企业货币资金松紧的真实态势时,必须把国内信贷总量、其他宏观经济指标、资金价格等因素考虑在内。

2、在担忧内需不足,又远未达到引发通货膨胀风险程度时,货币管理层更应注意的是通货紧缩倾向。因为促成通货紧缩的因素可能有若干条,但一定条件下货币供应量特别是银行贷款的不足,必然进一步引发或加重通货紧缩。尤需指出的,当积极财政政策效应减弱,民间投资一时难以补上之时,解决内需不足的问题,是借鉴美联储还是欧洲中央银行的决策 艺术 (不是战略),值得进一步 研究。

3、在得出投入实体经济中的货币偏紧这个无可辩驳的事实之后,相应的对策却并不单单是扩张货币供应量。放松的货币政策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取决于企业、居民等经济单位能否作出积极反应,增加投资与消费;取决于畅通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迫使商业金融机构作出积极反应,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取决于股票市场发展中的稳定结构。因此,在中国当前经济体制改革难以一步到位,市场结构正在逐步完善的特殊时期,要相应满足企业发展的正常资金需求,采取较为松动的货币政策,必须研究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

4、尽快解决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这巳不仅仅涉及商业金融机构的稳定运行和国家的金融安全问题,而是直接 影响一国经济的运行及其成长,直接影响一国货币经济政策目标的实现。

总之,在前面所说的制约因素没有消除的情况下,一方面,扩张货币供应量可能的结果是注入实体经济的货币资金依然十分有限;另一方面,中国的M2/GDP比值持续升高的问题又不能不引起关注。保障商业银行在利润至上目标下兼顾信贷风险这一两难选择的竞争机制的形成。焦点话题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日前公布的《2002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上半年中国金融运行稳定,货币供应量平稳增长,信贷结构继续完善,货币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总体相适应。

查看详情

实体经济关系

(一)积极推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如果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金融资产投资和交易的回报就没有坚实的基础,而目前国有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着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等不合理、资本严重固化、缺乏流动性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对行业布局、地区结构以及国家所有制进行调整,努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要使国有资本活起来,在流动中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其对实体经济的贡献。应通过政策性扶持、鼓励民间风险投资等多种方式,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以技术商品化为特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促进实体经济的稳步发展,为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充分的保证。

(二)适度发展虚拟经济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时代,适度发展虚拟经济有着重要意义,它有助于改造和提升实体经济。目前中国直接融资比重比较小,资本市场还不成熟,规模小、品种少、运作不够规范;金融创新也是刚刚开始。因此应当借鉴西方国家金融创新的经验,积极探索虚拟资本的新形式以及虚拟资本交易的新技术,促进实体经济的货币化和资产证券化发展。在增强防范和消除市场投资风险的同时,把开发具有避险和保值功能的各种衍生工具作为虚拟经济创新发展的重点。由于虚拟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会挤占实体经济的投资,因此我们还要注意对虚拟经济的扩张程度加以控制,依赖政府的宏观调控,通过制订相应的货币政策协调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引导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回归。

(三)完善监管体系和制度建设

由于虚拟经济自产生之日起就蕴涵着内在的不稳定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金融网络化电子化手段加强,使得金融交易市场呈现出较强的多变性,特别当金融扩张超过了经济贸易的增长速度时,以资金融通和投机牟利为目的的资本运动使经济中的泡沫成分增加,若没有完善的监管体系,必然影响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我们应加强对银行资本充足率、资产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监督,建立公众监督、舆论监督机制。同时要规范证券市场的操作,加强对国际游资的管理,监控金融衍生工具的虚拟和投机。我们要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虚拟经济各层次的发展,审慎有序地开放金融市场。

查看详情

实体经济分离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实体经济影响

虚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虚拟性更强,自20世纪70年代后金融衍生品的不断出现使其离实体经济越来越远,据统计在金融市场上的外汇交易有90%以上是和投机活动相关的;风险性更大,金融衍生工具的运用可以使较小资本控制几百倍的资金,有着明显的放大效应从而加剧风险;稳定性更差,同实体经济比较而言,影响虚拟经济变动的因素更多,其稳定性更差。如果虚拟资本在现代经济中过度膨胀则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⑴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加大实体经济动荡的可能性。虚拟经济若以膨胀的信用形态进入生产或服务系统,会增加实体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特别是那些与实体经济没有直接联系的金融衍生品的杠杆效应,使得虚拟资本交易的利润和风险成倍增加,在预期风险与预期收益的心理影响下易造成投机猖獗,谋取巨额利润的同时会使微观经济主体陷入流动性困境,带来经济动荡甚至是陷入经济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就是受到国际投机资本冲击的体现。

⑵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导致泡沫经济的形成。由于虚拟经济的价格形成更多会受到人们心理预期的影响,如果出现对虚拟资本过高的预期,使其价格脱离自身的价值基础,从而会导致实体经济中大多数商品的价格也脱离其价值上涨,形成虚假的经济繁荣。人们的预期收益率较高,将使大量资金从实体经济领域流向金融市场和房地产等领域,严重影响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得实体经济领域的生产和投资资金供给不足,企业破产频繁,金融机构出现大量呆坏帐。而金融机构为了规避风险提高利率又会使更多的企业陷入困境,一旦泡沫破灭爆发金融危机,失业率上升,居民消费支出紧缩,总需求极度萎缩,将造成宏观经济的持续衰退。

⑶虚拟经济过度膨胀还会掩盖经济过热。由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存在着双重价格机制,在经济过热时期的通货膨胀会从商品市场转向资本市场,其间股价一路攀升,通货膨胀通过股票转移到资本市场,形成了一种掩蔽式的通货膨胀,由此掩盖了经济过热。

查看详情

实体经济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一)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

资本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即发现虚拟资本所代表的权益价格,是实现增量资本在实体经济各部门之间优化配置的基本工具。虚拟经济通过有效的信息揭示及相应的金融创新,可以处理因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激励问题;可以通过资产价格的信息功能来判断企业经营的好坏、投资业绩的优劣,使虚拟资本可以迅速从效益低的领域流向效益高的领域,促进优良企业的快速发展,不断对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和重组,提高实体经济的运作效率。

实体经济(二)为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支持

随着实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储蓄的不断上升会限制生产投资的增长,使许多生产过程因缺乏投资被困在没有经济效益的规模上。虚拟经济则可以其流动性和高获利性吸引大量暂时闲置和零散的资本投入到股票、债券和金融衍生品等虚拟资本上,全社会的沉淀资本就由此投入到实体经济中满足实体经济发展过程的资金需要。如银行系统通过储蓄存款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由贷款、投资等方式让企业在证券市场上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票据、可转换债券等金融工具吸收社会闲散资金,满足其进一步发展之需。由于金融市场上融资渠道的拓宽、融资技术的提高、融资成本的下降,使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更通畅、更便捷,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融资支持。

实体经济(三)有助于分散经营风险

各项投资经营活动常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风险,特别是当经济发展中间接融资比例过高时,据统计中国2001年末境内股票融资与银行贷款增加额的比例仅为9.15%,这不仅使金融风险集中于银行和相关金融机构,也加大了企业的利息支出使成本开支上升。而虚拟经济的发展则为风险转换为现实收益提供了转换机制,成为规避风险的重要手段,如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产生的最初动机,就是为了套期保值和转移风险。如果没有多种多样的保值方式和避险手段,从事实体经济活动的主体就只能自己承担风险,从而使实体经济的发展受到抑制。

实体经济(四)有利于产权重组深化企业改革

虚拟经济的发展使实物资产商品化、证券化,不仅在技术上解决了实物资产转让的困难,更可以打破所有制、地区和行政隶属关系的界限,通过产权的分割、转让、组合和控制等手段加速资本流动,促进企业完善组织制度。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组织形式,使公司管理更加科学、规范,财务制度、奖励制度更加健全。由此企业处于股东的监督、股票价格涨跌的压力以及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督制约之中,只有经营管理水平高、经营效益好的企业才能在发行市场上筹集到大量资金,有利于企业形成良好的风险控制机制和合理的财务结构。

查看详情

实体经济区别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可以归纳为:实体经济借助于虚拟经济,虚拟经济依赖于实体经济。下面分别论述。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概念

实体经济是什么"para" label-module="para">

1、实体经济借助于虚拟经济

这表现为三点:

第一,虚拟经济影响实体经济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实体经济要生存、要发展,除了其内部经营环境外,还必须有良好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这个外部宏观经营环境中,就包括全社会的资金总量状况、资金筹措状况、资金循环状况等。这些方面的情况如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实体经济的生存和发展状况,而这一切都与虚拟经济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

第二,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后劲。实体经济要运行、尤其是要发展,首要的条件就是必须有足够的资金。事实证明,虚拟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就不同,亦即虚拟经济发展的高一级阶段对实体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总比虚拟经济发展的低一级阶段对实体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要大一些。反之,则会小一些。

2、虚拟经济依赖于实体经济

这也表现为三点:

第一,实体经济为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虚拟经济不是神话,而是现实。因此,它不是吊在天上,而是立足于地下。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无论是它的产生,还是它的发展,都必须以实体经济为物质条件。否则,它就成了既不着天也不着地的空中楼阁。

第二,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整体经济的进步,实体经济也必须向更高层次发展。否则,它将“消失”得更快。实体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对虚拟经济的新要求,主要表现在对有价证券的市场化程度上和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上。也正是因为实体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博弈实体经济学,特别是使得它能够发展,否则,虚拟经济就将会成为无根之本。

第三,博弈实体经济学是检验虚拟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虚拟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实体经济,即发展虚拟经济的初衷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博弈实体经济学,而最终的结果也是指导实体经济。这样,博弈实体经济学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检验虚拟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

综合上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它们谁也离不开谁,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会是这样的。

3、正确处理两者之间关系的原则

既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就必须对它们进行很好的处理,不然就会影响到它们的正常发展。那么,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关系的原则有哪些呢?

一是一视同仁原则。既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都有其各自独特的功能,因此,我们就应对它们坚持一视同仁的原则,而不能对任何一方采取歧视态度,以免顾此失彼。

二是统筹兼顾原则。二者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因而就不应该对它们任何一方采取偏颇的态度,在宏观经济的规划上,在战略的部署上,在人才的培养上,在措施的运用上,都应统一谋划。

三是均衡发展原则。事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都对整个市场经济有促进作用。这就决定了在它们的速度发展上,在它们的规模形成上,在它们的比例确定上,在它们的计划安排上,都应相互兼顾。

四是协调一致原则。经济发展的实践已经并将还会告诉我们,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毕竟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经济形式或形态,它们各自的运行方式、经营特点、行为规范、内在要求、营销策略、服务对象等,都是不尽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两者之间就有极大的可能会出现或产生矛盾。其具体表现是,要么是实体经济脱离虚拟经济而独自发展,要么是虚拟经济超越实体经济而“突飞猛进”。事实证明,后者是主要现象,其结果就是所谓的“泡沫经济”。因此,为了防止和遏制泡沫经济的产生或出现,就必须要强调协调一致的原则。

综合上述,为了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坚持一视同仁原则、统筹规划原则、均衡发展原则和协调一致原则。

查看详情

实体经济特点

传统的观点认为,实体经济就是指那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部门或行业,最典型的有机械制造、纺织加工、建筑安装、石化冶炼、种养采掘、交通运输等。实体经济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有形性、主导性、载体性、下降性。那么,以物质资料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内容的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又是什么呢?

其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实体经济1. 提供基本生活资料功能。

古往今来,乃至永远,人们总要吃饭、穿衣、行动、居住、看病、休闲等,而保证这些活动得以继续进行的基础,则是各式各样的生活资料。那么,这些生活资料是由各式各样的实体经济生产出来的。如果实体经济的生产活动一旦停止了,那么,人们各式各样的消费活动也就得不到保障。

实体经济2. 提高人的生活水平的功能。

同样,古往今来,乃至永远,人们不仅要生存,而且更要发展,亦即人们不仅要生活,而且还要生活得更好。保证人们生活得更好的物质条件,是由各式各样的更高水平的实体经济创造出来的。如果实体经济的更高级的生产活动一旦停止了,那么,人们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提高生活水平的基础。

实体经济3. 增强人的综合素质的功能。

再同样,古往今来,乃至永远,人们不仅要生活得更好,而且还要使自己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增强,如果实体经济的一些特殊活动形式一旦停止了,那么,人们也同样会从根本上失去增强综合素质的根基。

查看详情

实体经济理解

“实体经济”并不是一个专用术语,至少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这样的词语,有时候这个词语甚至被应用得很通俗化,简单点看,大概只要是经过注册的有生产服务活动的经济组织都可以算作是实体经济,这其中金融服务业则是例外,大概因为金融服务业属于特定行业,而其服务活动也是有别于一般的服务业的。就是这样一个非常普通甚至庸俗的概念,却在美联储的声明里显得日渐突出。

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以后,美联储就宣称“金融市场动荡没有损及实体经济”,在9月18日美联储改变立场大幅降息的声明中仍然表示“为防止市场动荡损及实体经济”,可见在2007年(丁亥年)中,美联储使用“实体经济”这个词汇的频率是非常之高的,那么美联储的“实体经济”是什么含义呢,是否如我们日常所见到的庸俗化了的概念?

美联储频繁使用“实体经济”这个词语,与之相关联的是除去房产市场和金融市场之外的部分,就美国经济数据的构成来看,其中包括制造业、进出口、经常账、零售销售等的部分被美联储笼统地概括为“实体经济”。而是民用普通领域。

尽管不是要害部门,但“实体经济”显然对于美国市场的日常运行具有关键意义,一旦“实体经济”出现震荡或反复,往往反映到美国人的生计问题上,像美联储十分关注食品价格指数和消费者核心物价指数以及库存和零售销售等指标,这说明美联储所谓的“实体经济”反映的是市场运行基本面的状态好坏。

我们还可以认为,美联储把核心能源消费这一块也排除在“实体经济”之外,理由就是美联储所谓的“实体经济健康”往往与能源价格走势相反。这样看来,美联储所谓的“实体经济”与中国的“民生疾苦”问题大同小异,不过美联储同时十分注重大中小型的工商企业的运行态势等“企业疾苦”的问题。

从上述分析来看,美联储所谓的“实体经济”概念,可能与中国的实体经济概念差别甚微。在全球化过程中世界经济结构是不断调整变化的,既有产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也有发达国家夕阳产业苦苦维持起死回生的挣扎,当然还有发展中国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适应全球化这样一种趋势。那么在这样一个经济结构普遍调整的年代,美联储为什么坚持地盯住“实体经济”这个概念,并为了维护“实体经济”的运行态势而在所不惜呢?

答案或许很简单,那就是“实体经济”尽管不包含要害部门和尖端领域,但它却是一国市场稳定运行的最广泛基础,“实体经济”指标的偏差往往反映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直接与民生疾苦和企业生存联系在一起,而美联储把近年来出现泡沫的房产市场和快速变化的金融市场排除在“实体经济”之外,由此也可以看出,美联储维护“实体经济”的良苦用心。

制度经济学中关于制度变迁的分类有两类,一种是强制性的,另一种则是诱致性的。强制性的制度变迁多伴随剧烈的社会经济结构动荡,所以我们也可以发现西方国家经济和货币政策往往是循序渐进式的,这一点在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所以美联储过分强调“实体经济”这一概念,可能并没有什么意外之处,事实上欧盟等其他发达国家同样注重市场的这些日常指标。但是美欧对于中国开放市场和加快改革却显得迫不及待,与其关注“实体经济”的初衷大相径庭,尤其是人民币快速升值对中国“实体经济”领域带来的一系列剧烈影响,美欧对此是绝口不提,这实际上也是对中国的一种警示。

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

在探明实体经济的雷区和封锁线之前,翟山鹰老师为大家讲解了社会现存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两大体系之间的关系。

实体经济的受众对象是社会大众,提供的所有产品、服务等内容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虚拟经济则是以金融为主体,提供服务的对象是实体经济,是以实体经济未来可能产生的收益,作为虚拟经济的收入来源和目标。他强调,“如果实体经济不好,虚拟经济一定会产生问题”。

查看详情

实体经济经典著作

亚当·斯密(英国)《国富论》。斯密此书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最伟大的经济学著作。他的劳动价值论,分工与专业化是经济效率之源的理论,“看不见的手”实体经济特性与性质自由主义理论,对后人博弈实体经济学的启发,对经济学的贡献堪比牛顿对物理学的贡献。

大卫·李嘉图(英国)《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第一卷)。李嘉图是伦敦交易所里成功的投机商人,又能在经济学理论领域做出不朽贡献。本书中他阐明的比较优势理论是现代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德国)《资本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人人耳熟能详,就其概述的经济学现象对改变世界的力量之大,入选了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

瓦尔拉斯(法国)《纯粹经济学要义》。现代经济学的主观价值(效用)论、边际革命、经济学数理化的转向通过本书而系统化,熊彼特曾赞誉此书为,经济学所取得的最高成就。

费雪(美国)《利息理论》。此书是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关于资本理论的研究,在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的地方,他看见的是放弃当前消费而承担未来的不确定性风险,所获得的报酬。

凯恩斯(英国)《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的奠基者,他最重要的理论认为,理性通过个人性质与社会性质的自由竞争会自然产生社会理性,就这一理论遭到了质疑和批判,其争议的主要原因,是来自社会的理性遇到国家政治干预时缺失了博弈实体政治的理论。

马歇尔(英国)《经济学原理》。马歇尔的最主要著作是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被西方经济学界公认为划时代的著作,也是继《国富论》之后最伟大的经济学著作。该书所阐述的经济学说,在西方经济学中一直占据着支配地位。

保罗·萨缪尔森(美国)《经济学》。把一本教科书选为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也是发行量最大的经济学教科书,他在经济学知识的标准化、体系化方面做出的贡献,比当代任何一个人都多,就其入选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

布坎南(美国)《同意的计算》。本书开创的“公共选择”理论,使宪政民主制可以用数理工具定量分析和定量运算,人们把用它的理论研究政治与经济制度的形成,开辟了全新的路径。

查看详情

实体经济数值回归

为了验证对外贸易顺差带来的外汇资产增加与M2和FA之间存在的具体关系,使用1995年以来的时间序列数据,用人民币计价的外汇储备资产变化率的自然对数值对M2和FA变化率的自然对数值进行回归(方程下面括号中对应变量的p值)。

回归结果表明,美元外汇储备资产的增加是M2和FA增加的显著解释因素。

外汇储备增加对M2增加的弹性系数为0.14,对FA增加的弹性系数为0.17。因此,是高投资和高外部需求造成了中国经济中FA/GDP的上升,高储蓄更可能是结果,而不是原因。尤其是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高外部需求是导致中国经济中的较高的M2/GP和FA/GDP的直接原因。与此同时,金融系统本身存在一些问题,如不良资产等也是导致较高FA/GDP的部分原因,但主要原因来自快速上升的贸易顺差和现行的汇率制度安排。

(二)金融控制政策导致了国有经济的信贷偏向增加了经济中FA/GDP的比例,但存在不确定性。同时,非国有经济的融资约束则降低了经济中FA/GDP的比例。金融控制政策导致的区域资金市场的分割对于经济中FA/GDP的变化存在不确定性,但宏观流动性过剩带来的资产价格上升进一步加剧了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的分离。

与传统的金融抑制和金融约束理论不同,中国转型时期实行的金融控制政策,这种政策的目的确保管理部门能够获得特定的金融资源来支持国有企业和其他方面的改革,同时尽可能使风险可控(王晋斌,2000)。在理论上,金融控制政策与FA/GDP之间存在多种可能的关系:一方面,金融控制政策确保了银行主导型的金融系统把信贷资源配给到国有企业和政府支持的产业,如果存在过度信贷,那么会增加经济中金融资产的数量,导致FA/GDP的上升4。从数据来看,私有企业贡献了GDP的约50%,但只获得了25%的银行信贷;国有企业贡献了GDP的20%,却获得了2/3的信贷(Tran, 2006)。但由于没有国有控股企业1年以上期限的贷款额在总贷款额中的比例数据,如果这一比例是逐步下降的,那么国有信贷偏向是否一定导致FA/GDP的增加就存在不确定性。但就短期贷款的数据来看,1994-2006年非国有经济(包括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的短期贷款在银行总短期贷款中的比例从未超过20%,这也就是说,国有控股企业一直占据了短期贷款的80%的比例。从这个数据来看,金融控制政策一方面导致了国有企业获得更多的信贷,增加了经济中FA/GDP的比例;同时,这种政策使非国有经济成分面临明显的融资约束(参见下面一部分的分析),也减少了经济中FA/GDP的比例。

如果我们从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变化的情况来看,由于资本边际生产率在不断下降,由1990年的16%下降到2004年的不足13%,投资效率在下降(IMF,2005),那么至少可以判断这种投融资体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本的低效率,导致了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的分离。

金融控制政策的第三个具体体现是:在金融控制政策下,股票市场成为管理部门支持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平台。在股改之前,国有企业一直占据上市公司中的一个较大比重,股票市场成为国有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之一。在2005年底,A股上市公司中国有股份超过50%的上市公司就有532家,而国有股份超过20%的上市公司则达到了912家。居民和各类投资者通过股票市场来参与管理部门主导下的各种交易以达到国有经济使用直接融资渠道和风险社会化的目的。发展股票市场改变了中国经济中的金融资产结构,增加了经济中的金融资产的数量。表1数据显示了中国经济中资本化比例的变化,股票资产已成为中国经济中的重要金融资产,股票市场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经济中金融资产的形成。与此同时,最近的研究却表明了与股票价格直接相关的变量(Tobin'sQ)不是解释上市公司投资决策的因素(王晋斌,王佳婕,2007),这导致了在金融资产增加的同时并不能形成预期对应的实物资产,从而导致了金融部门与中国实体经济的分离。

上述讨论表明,金融控制政策对于中国经济中的FA/GDP的变化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国有经济信贷偏向提高了经济中的FA/GDP比例,但使非国有经济成分面临更强的融资约束,降低了经济中的FA/GDP比例。金融控制政策导致的区域资金市场分割对于经济中FA/GDP的变化是不确定的。同时,股票价格的上升并不是引导企业投资的信号,因此,由于流动性过剩带来的股价上升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经济中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的分离。

查看详情

实体经济滑坡现象

2012年,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12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0449亿元,同比下降1.3%。 实体经济滑坡是造成产业空心化与金融危机的主因。

查看详情

实体经济分离文献

我国房地产业缩减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我国房地产业缩减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我国房地产业缩减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693KB

页数: 5页

为了明确房地产业产出值缩减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为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本文利用假设提取模型(HEM模型),对我国1997、2002、2007年投入产出表及2005年投入产出延长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房地产业产出缩减对能源生产型产业及服务业产出的影响较大,但相对于其他产业,其对实体经济的总影响力较小,在其产出缩减40%的范围内不会对实体经济形成破坏性影响,政府可以以此为标准制定适度的房地产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

浅谈房地产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 浅谈房地产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

浅谈房地产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693KB

页数: 2页

在当前的形势下,由于房价的高涨,房地产利润过高,银行贷款比例过重,导致流向实体经济的资金严重不足,对实体经济的复苏造成了很大的挤压效应,而实体经济才是百姓就业的主要渠道。房地产不仅没有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健康的带动作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前进的步伐。同时,房地产泡沫对我国金融体系发起了巨大挑战,如果房价继续走高,终极泡沫破裂将导致国家信用支撑的金融体系走向崩溃,其后果不仅影响整个经济的正常发展,还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分析了房地产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措施。

国务院印发《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

近日,国务院印发《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今后一个时期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方案》强调,要坚持全面系统推进和抓住关键环节相结合、解决当前问题与着眼长远发展相结合、支持企业发展与实现优胜劣汰相结合、降低外部成本与企业内部挖潜相结合、降低企业成本与提高供给质量相结合的原则,发挥好政府、市场和企业各自的作用,全面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

《方案》明确,降成本工作要努力使企业税费负担、融资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能源成本、物流成本等得到合理和有效降低,人工成本上涨得到合理控制;3年左右使实体经济企业综合成本合理下降,盈利能力较为明显增强,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方案》从八个方面提出了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具体措施:一是合理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包括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免征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减免一批政府性基金等。二是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包括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贷款中间环节费用,扩大长期低成本资金规模,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稳妥推进民营银行设立等。三是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包括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幅压减各类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服务事项,组织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逐步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等。四是合理降低企业人工成本,包括阶段性降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规范和阶段性适当降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等。五是进一步降低企业用能用地成本,包括加快推进能源领域改革,积极开展电力直接交易,实施输配电价改革试点,完善土地供应制度等。六是较大幅度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包括大力发展运输新业态,合理确定公路运输收费标准,规范公路收费管理,规范机场、铁路、港口码头经营性收费项目等。七是提高企业资金周转效率,包括对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开展投贷联动试点,鼓励企业通过资产证券化、金融租赁方式盘活存量资源,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等。八是鼓励和引导企业内部挖潜,开展技术、管理和营销模式创新,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加强目标成本管理等。

《方案》提出了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创新活动、发挥“互联网+”作用、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强和改进管理、降低监管成本、改善公共服务、优化产业布局、分行业降本增效等方面的配套措施。《方案》指出,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加强对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适时评估总结和推广经验,建立和完善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长效机制。

查看详情

点睛实体经济——之大数据实体经济

 “如果一家企业或一个部门的数据库存储满了,就像一栋房屋装满东西,该怎么办

1222,在贵阳市观山湖区的贵州易鲸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运营经理何蕴艺向记者形象的比喻:“传统的解决方案是换一间大房子,即加装服务器硬件进行扩容。而我们会利用自主开发的软件,提高房间储存量,同时搭建一条通道,让不同数据迅速流向‘云端’,在广袤空间里聚合和开发。”

犹如拥有神奇能力的超级“建筑师”,易鲸捷公司在大数据产业链最核心的存储管理领域,成功抢占到市场高地。

这家公司成功的背后,是国家战略下的贵州大数据实践,正重塑发展观念、转换发展动力、变革发展方式。“高大上”的先进科技理念,得以垂直深入贯穿政用、商用、民用方方面面,人人触手可及,感受最具直观的体验,挖掘最有潜力的财富。

今天,大数据在贵州集中塑造了一个新兴产业生态圈,成为贵州挺进新经济时代的“发动机”。

新的监管手段,新的服务体制,大数据提升了政府治理的方法规则——

截至11,重庆、四川、云南、陕西、广西、湖南的交通行业数据,陆续落户到贵州。位于贵阳市小河区的贵州黔通智联科技产业发展公司,总经理刘轶为记者点击打开墙上的巨幅显示屏:

以贵州为中心节点,西南省市的交通数据正24小时实现交换共享。

目前,平台已汇聚1400多万条跨省市数据,为“六省一市”城市建设、交通设施补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更重要的是,贵州从曾经地理上的交通闭塞之地,变成今天网络上全国最大的交通枢纽。

取消自家“小门”,打开公共“大门”;破解各自为政,新建互联互通。

从搭建汇聚省级政府部门数据的“云上贵州”平台,到各部门建立“阳光机制”,再到大数据在工商、质监、环保、治税等全面应用,贵州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系统性实践,推动权力运行进入了“全透明”。

贵州正在努力实现“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的目标——全省行政审批效率总体比法定时限缩短一半,90%以上可即时办结,省级网上办事大厅的办理率从不足1%上升到9.08%

新的商业模式,新的市场需求,大数据改变了经济运行的动力法则——

通过挖掘分析海量数据,贵州数联铭品公司尝试对企业全息画像,帮助金融监管部门有效控制不良贷款,防止金融欺诈。

短短三年时间,数联铭品公司成为国内发展较快、研发能力较强的大数据技术和应用服务公司,在贵州、成都、北京、上海、合肥、伦敦和新加坡设有公司和分支机构。

易鲸捷公司构建的“云化分布式融合数据库”,在“云端”炙手可热,近至为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服务,远至与美国顶级安全软件企业webroot公司合作。

在商业领域,贵州第一次真正将大数据作为产业发展,也是首次对该产业进行深入梳理和剖析。实验过程中,大数据不仅创造出新的市场,也改变了传统行业格局。

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大数据探路未来“风口”,贵阳生产的智能机器人走向全球,贵安新区的高端制造业蓄势待发,遵义的千亿级西南智能终端产业之都呼之欲出。前三季度,全省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完成投资360.6亿元,同比增长31.9%

大数据持续激发商业模式创新,孕育了更多新公司类型。依托大数据诞生的全新形态,如雨后春笋般蔓延,形成核心业态、关联业态和衍生业态三种大数据业态。

19,全省核心业态企业39,引进国家部委、行业及标志性企业各类数据资源45个;关联业态企业383,智能终端产品产量首次跨入全国前十位;衍生业态企业409家。

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交易模式,大数据破解了民生领域的短板难题——

在贵阳市保利云山国际住宅小区,居民享受着智慧社区带来的生活便利:银行卡一刷,便可以在楼下的自动“水超市”里接取饮用纯净水。停车场的众多车辆,因自动支付功能而快速进出,不再拥堵。

在黎平县铜关村,因为腾讯公司“移动互联网乡村”计划,从此山里的有机米、茶叶等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卖进了城里,连村里开小卖部的大叔都会用微信支付收款。

从帮扶到带动,从引领到助推,农村电商成为贵州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新路径。

大数据在医疗、教育、扶贫、养老、住房等领域的应用,使原来无法实现的环节变得容易简单,为解决以往的“痛点”和“硬骨头”,提供了高质量的可行性方案。

“以前看病,在乡卫生院做的检查结果,县、市、省医院不认,换一次医院要做一次检查。”铜仁人张卜正很庆幸现在有了电子病历,“以前生过什么病,做过什么检查,医生一看就清楚了,很省时间,很方便。”

面对2000多万农业人口,如何让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更大作用?省卫计委联合贵州移动开发的新农合信息平台,为农民提供就医即时报补、异地报补,电子病历让每位农民拥有“私人医生”。

目前,平台已覆盖全省所有新农合参保人员和5000多个医疗机构和网点,积累了数亿疾病诊疗信息、用药信息,为常见病调查、流行病预防提供最科学的决策依据。

查看详情

[湖北]孝感:市城建委三个全面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2016年以来,孝感市城建委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始终把支持、服务企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树立新观念,采取新举措,以“三个全面”为导向,全力推进实体经济发展。

解放思想 全面放权

充分认识促进市直“三区”发展,就是促进孝感市的发展,坚持一切以市直“三区”发展为目的,怎么有利于发展就怎么干,切实推动市直“三区”加快发展。

一是权力下放不观望。按照“能放则放、应放尽放”的原则,对城建委系统内权力事项进行了再清理,除法律、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明确规定为只经地市级出具的一般手续外,拟定将其余权力事项全部下放,并报送市政府审核。本着支持“三区”组建行政审批局和综合执法局目标,市城建委主动上门对接,计下放权力事项和服务事项239项,其中行政许可、备案、征收及服务类事项34项,对所有事项的执法权、监督权、处罚权共205项全部下放,等同于县市区建设局的审批和监管权限范围,真正做到“无一遗漏,全部下放”,实现“办事不出区”目标。

二是审批提速不犹豫。实行非国有资金投资项目建设单位自主决定招投标发包,取消施工许可证审批中绑定搭车的6项前置条件,项目建设前期用地、规划、消防等手续齐全的,10个工作日内办理施工许可证。对有些招商引资项目、重点企业等审批事项,采取特事特办,“容缺式”办理,提升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真正做到“放手”不撒手,保证重点项目不因为建委手续影响工程进度。针对双峰山游客服务区、水厂、王杨线至双峰尖景区主干道道路改造等重点建设项目,市城建委积极落实并联审批要求,主动承担,及时办理了项目报建、招投标备案手续,为项目早日开工提供方便。

三是主体减负不迟疑。行政事业性收费除绿化异地补偿费和墙革基金外全部取消;服务性收费除城建档案服务费外全部取消;图纸审查、材料检测等中介机构收费,积极协调和监督对工业企业及其它重点工程项目按照标准下限收费;对创新创业的小徽企业所有收费一律减免。围绕孝感麻糖米酒公司等11家企业“煤改气”资金压力较大的问题,市城建委加大跟进服务力度,积极争取优惠政策落实,累计减免天然气安装费等费用300多万元,有力的支持了企业发展。

主动作为 全面服务

一是加强监管服务。无论是直接监管还是层级监管,都在管理力量方面向“三区”予以重点倾斜。在第一批权力下放后,考虑到“三区”工程质量、安全等监管力量不足,专业技术人员欠缺等实际困难,市城建委强化担当意识,主动将人员、力量向“三区”集中,加强监管,做好了“补位”工作。同时,考虑到“三区”管理基础相对薄弱,在得到“三区”授权和委托的情况下,积极选派精兵强将,将“三区”工程项目全部纳入直接监管,实现监管无盲区的目标,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二是加强技术服务。针对房屋建筑、市政道路、园林绿化和燃气建设等项目,按照“增强功能、提升形象”的目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集中最优秀的人力和技术资源,积极主动进行对口帮扶指导,帮助排忧解难,促进工程建设管理水平提升。

三是加强功能服务。积极推进供水、排水及供气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向“三区”辐射,不断完善路网、供排水等市政设施。与临空经济区正式签定了《公共供水设施委托管理协议书》,接管其供水设施和受理其用户报装业务,并迅速组建临空区供水服务专班,专门负责临空经济区的供水服务与管理工作。对符合条件的用户实行终端收费模式,逐步将供水服务延伸到用户的水龙头,同时,迅速启动了报装业务受理工作,组织完成了输水主干管与闵集原水厂供水的支管建设,解决了原水厂无水可供的问题。

四是加强政策服务。全方位指导临空区创建海绵城市和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全力争取上级扶持性奖励资金,会同临空区申报临空区污水处理厂项目,获得国家700万项目资金支持。积极申报临空经济区地下综合管廊专项基金债项目,已获得国家基金支持1亿元。

创新机制 全面互动

市城建委先后与市高新区、临空区多次交换意见,就有关具体问题进行充分协商,从建立对接机制,明确职责划分,规范审批流程,优惠收费等方面提出明确实施意见,初步理顺了服务机制。

一是创新服务促发展。主动建立不同层次的对接机制和问题处理机制,及时解决“三区”发展中的问题。主要领导对接“三区”每年至少一次,分管领导每年至少两次专题对接,具体业务部门经常性的对接互通互动。对一些重点建设项目,及时现场办公,专题协调,分类指导,并且尽可能简化程序压缩时间,减免费用,力保项目早开工早建成。

二是深入一线解难题。市城建委各相关科室和站办分别主动联系“三区”企业或项目,围绕服务企业发展深入一线调研,发现和解决问题,研究改进服务措施。从企业从落户到资质申报,再到简单换证以及资质增项等环节,市城建委都及时上门服务,送政策、解疑惑,在拓展市场的关键节点给予政策引导和支持,为企业开拓业务,开辟市场赢得了先机。2016年4月,市城建委各职能科室和委属相关单位围绕促进“三区”发展,分别到两家以上的企业或项目开展专题调研,共到一线调研20次以上,解决城建档案管理、资质办理、供水供气等问题13个。

三是牵线搭桥拓市场。针对湖北宏岳塑胶、湖北启力新材料等公司企业反映销售不畅问题,市城建委利用自身优势搭建平台,推介公司与临空经济区及相关县市区的市政公用行业实现对接,市本级市政建设项目优先采用孝感本地企业材料,帮助企业扩大销售影响力和销售领域,进一步打开本地市场。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