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苏派盆景艺术历史悠久,有其独特的造型结构和艺术风格,是中国盆景的主要流派之一。
苏州地处太湖之滨,山清水秀,风光绮丽,而且气候湿润,雨量充沛,这里可供盆景制作的植物品种极其丰富。苏州也盛产适合于山水盆景的各种山石,如透剔玲珑的太湖石、昆山白百、苏州黄石等等。这就为盆景制作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建城已二千五百年的苏州,又是历史上人文荟萃、文化昌盛,诗、书、画闻名全国的地区。唐代的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都曾做过苏州刺史。宋、元之后,出自苏州或曾居住在苏州的骚人墨客为数更多,他们给苏州留下了许多诗文和画卷。盆景既是饱含诗情画意的艺术品,这些诗篇、文章、画卷,就成了供盆景艺术家创作构思的源泉。
苏派盆景艺术的发展得天独厚。太湖石玲珑透剔,山崖溪边嘉树随手可得。苏州山水秀丽,风光宜人,在历史上早就有不少造园名手,把山林野趣摄于城市的园林艺术之中,因而“咫尺千里,缩龙成寸”的盆景艺术更有了借鉴的范本;加之苏州向为文人荟萃之地,盆景艺术长期受其文化艺术的熏陶,遂逐步形成苏派盆景艺术的区域特性和独特的传统风格。
苏派盆景以古雅拙朴见长。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虬干老枝,培植于小盆之中,竟能高不盈尺,自然成态,或悬或垂、或俯或爷,配以古盆和苏式几架,则古趣盎然。
苏派盆景的布局构思精细入微,取法自然,混同天生,绝少斧凿之痕,富有艺术情趣。在处理虚实,曲直、疏密、开合、明暗等关系上,脉理清晰,卓具匠心。
苏派盆景着重意境的创造,它以情景交融的艺术魅力吸引人们。它吸取古典园林艺术精粹,综合中国绘画技法之特长,以景寓情,以情抒景,运用“小中见大”等艺术手法,取得景中有情,景外亦有情的艺术效果。作品耐人寻味,令人爱不释手。
当今,苏派盆景后继有人,作品更为丰富多姿,它将以新时代的风貌,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满足人民的文化生活需要,焕发出绚丽夺目的光彩。广大园艺工作者正在为创造苏派盆景艺术新风格而努力。
对苏州盆景风格影响较大的,是明代成化、弘治年间的沈石田、文征明、唐伯虎、仇十洲四大画家,后世称之为"吴门画派"。苏州历代文人自制盆景的,宋有范成大,明有文震亨,清有胡焕章,现代有周瘦鹃等。周先生曾经说过:"我的盆景,一方面是自出心裁的创作,一方面是仿照古人的名画来做。"他曾仿明代唐伯虎的"蕉石图"、夏仲昭的"竹趣图"和"半窗晴翠图"、清代王烟客的"新蒲寿石图"等制作盆景。苏派盆景以树桩盆景为主,所用材料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落叶树种、二类是常绿树种。落叶树种申以观花、果关主的有迎春、海棠、石榴、梅花、紫藤等;观根、枝、叶为主的有榆、三角枫、红枫、雀梅、黄杨等。常绿树伸观花、杲为主的有山茶、杜鹃、虎刺、栀子、南天竹、枸骨、桂花等以及观根、枝、吁的有黑松、五针松、罗汉松、地柚、真柏;桧柏、竹类、米叶冬青等。
新中国成立以前,苏州盆景制作有不少清规戒律,每一株树往往要扎成"六台三托一项”十片,才能称之办盆景。这就是将树干左右后三边各留三个侧枝,等它缓慢长大,左右每边各扎三片,即"六“,后面再扎成三片即"三托";最后将顶端扎成一片,即"一顶"。这十片全用棕丝扎成圆片状,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不仅耗工费时,而且过分造作,失却自然。
五十年代末,周瘦鹃和老艺人朱子安、张世锦等人。主张盆景应以自然美为主,反对矫揉造作。他们在初春树木末萌动之前,从近郊山林中搜集老树桩,栽人盆中,放置向阳背风处或温室内,保持一定湿度,待发芽成枝后,随剪随扎,入秋即成形。这是他们创造的当年挖掘、当年栽培、当年剪扎成形、当年欣赏的快速培育法。用这种培育盆景的方法,制作的盆景其形式各异,更富自然美。同时,在技法上开创了以剪为主以扎为辅的先例,改变了过去以扎为主以剪为辅的办法,这项较先进的粗扎细剪法,深得全国行家们的赞许。当时曾有北京、天津、济南、烟台、青岛、兰州、西安、临潼、芜湖、合肥、桂林、景德镇等二十二个大中城市派出园艺工作者云集苏州市园林管理处学习"盆景快速培育法"。
在福建泉州举办的第六届中国盆景展览上,苏派盆景又一次载誉而归,获得一金三银三铜的佳绩。然而,在盆景技艺不断提高的同时,作为发祥地之一的苏州,盆景却越来越远离大众,盆景市场也是低迷不起。
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树龄的枯干老枝,缩龙成寸,移植在咫尺的盆中,显得古朴苍劲。例如朱子安老艺人创作的一盆雀梅,有人称誉它为"盆景之王"。这盆古雀梅造型优美,姿态奇特,蟠扎粗枝,裸露盆面,三十七片叶片,亭亭似盖,苍翠欲滴,既显得苍老古拙,老而弥健,又是生机蓬勃,葱绿可爱。
苏派盆景的第二个特点,是制作精细,灵巧人微,宛如江南丝竹乐那样,予人以典雅、绮丽、朋快、流畅的感受。但它的"精",绝不是细密繁琐,而是精巧在布局构思和气韵意境上,"体现了"大胆落墨,小心收拾"的中国画理。例如朱子安创作的小盆"一枝显秀",利用一棵盘根错节的树桩,以灵巧的艺术手法,使其长出一根枝条,古桩与新枝相映成趣。
苏派盆景第三个特点,是深受苏州古典园林的影响。有人称苏州盆景是浓缩了的苏州园林。江南的造园名手,明代有张南阳、计成;清代有张涟、石涛等,他们都是既擅长绘画,又以造园闻名。随举一石,颠倒置之,无不苍古成文,迂回人画。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苏州园林可说是苏州盆景的模本,反之,苏州盆景也可说是苏州园林的小样。
苏派盆景第四个特点是运用中国绘画的画理,讲究意境。例如按照文征明诗意创作的水石盆景"倚空石壁",追求潘夭寿画意的千层石水石盆景"云起",以及榆桑合栽的"牧归桑榆晚"等,都是立意新颖,构思精巧,取法自然,意境深远,寓景抒情,妙趣横生。
在中国的盆景中,苏州又是起源较早、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根据记载,苏州的盆景成于唐宋,兴于明清,盛于当代。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隐石湖时,就曾以英石、灵璧石、 太湖石制成盆景,放在几案上,还冠以“天柱峰”、“小峨眉”等名称,供亲朋好友观赏。明清时期,苏州的盆景艺术已较为普及,富户叠山造园、平民设盆置景,成为一种时尚。明代黄省曾《吴风录》载:“闾阎下户亦饰小山盆岛为玩”。清代,虎丘山塘一带盆景制作十分兴盛,较大的盆景园圃就有10多家。当时的诗人沈朝初在《忆江南》里说:“苏州好,小树种山塘。半寸青松虬干古,一拳文石藓苔苍。盆里画潇湘。”清代末期,由于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苏州的盆景逐渐衰落。直到上世纪三十年代,文学家周瘦鹃参与盆景技艺的复兴后,苏州的盆景才再度引起人们关注。周瘦鹃有思想,有点子,他和朱子安亦师亦友,周向朱学盆景技法,朱向周学盆景文化,使作品摆脱匠俗。到五六十年代,苏州的盆景在技艺上逐步形成“苏派”风格,影响远播海内外。
苏派盆景有树桩盆景和水石盆景之分,前者于盆内栽植高不盈尺的古老树桩,经精心剪扎和培养,千姿百态,生机盎然;后者以拳石片岩,艺术加工后巧妙缀于盆内,“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苏派盆景还特别讲究盆与架的选择,若配置得宜,有相得益彰、锦上添花之妙。
近40多年来,盆景艺术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虎丘新辟的万景山庄,陈列盆景数以千计,集苏派盆景艺术之大成。
1 选材以挖掘地方树种树桩为主,如:三角枫、雀梅等 2 造型注重自然,型随桩形,成型求速。造型特点:六台三托一顶,自树幼年即将主...
苏派盆景 所谓风格,就是艺术的个性。也就是成熟的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独特追求。任何的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风格,才会有生命。风格越鲜明,艺术生命则越强。所以,只有提...
苏州盆景的发展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历史条件和文化条件。这里风物清嘉,给创作盆景提供了最好的范本,苏州盆景的特色之一就是真实地表现了太湖一带的天然景色。那种疏林远山雅洁淡远的意境。又因在温带地区,水陆交...
有2500年建城历史的苏州,地处长江下游,太湖之滨,丘陵连绵,河汉密布,气候湿润,雨量充沛,适宜于植物的繁殖与生长,为树桩盆景的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地域环境和自然条件。
苏州既是一座独特的水城,又是一座集东方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的园林城市,自古以来就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声誉。苏州城区水道纵横,桥梁交错,过去有水道近百公里,也有40公里;过去有桥梁325座,仍保存一百多座。唐朝诗人杜苟鹤的送友人游吴一诗写道:“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绩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从中可以窥见当时苏州的风貌。由此地域环境孕育的苏州方言,发音绵软,一语三转,因而被称作“吴依软语”。(与朱文长《琴史》中所指出的“蜀百躁急,若激浪奔雷”迎然不同。)
苏州曾有私家园林220多处,历经战火,至今尚保存60多处,开放的也有二、三十处。苏州的园林与其他城市豪绅富贾的园林有所不同,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大多出自当时文坛名士之手,因而体现了高度的艺术素养和强烈的人文精神。如拙政园,原为明朝御史王献臣弃官还乡后所建,其园址曾是唐朝诗人陆鲁望的故宅,环境清幽,淡泊自然。以在建筑布局上出类拔萃的留园,初为明朝太仆徐泰时的私家花园,后归清朝布政使刘蓉峰所得改建为“寒碧山庄”,竹色清寒,波光澄碧。唐末吴越广陵王钱元燎的池馆“沧浪亭”,到北来为诗人苏舜卿购得,后又成为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宅第,故称韩园,溪水潆回,清幽古朴。如此等等,可以说每一座园林都与文坛名士有“缘”。园林艺术与盆景艺术本来就是一对“孪生姊妹”,苏州园林建筑的高度成就,必然对苏派盆景的形成与发展产生直接的重大影响,尤其是这些园林的创建者,有不少就是盆景艺术的爱好者、制作者。
苏州不但是一座商业城市,更重要的还在于是一座文化城市,文物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名声之大,在全国也不多见。从唐朝初年起,苏州就是江南地区的文化活动中心,诗文书画蜚声全国。三国时期有陆逊,晋代有陆机、陆云,盛唐的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都做过苏州刺史,晚唐有陆龟蒙、皮日休,宋、元以后出自苏州的文坛名士更多,尤其是明朝以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为主将的“吴门画派”,对苏州盆景的艺术风格影响更为深远。从苏州人文震亨的《长物志》中可以看出,当时苏州的树桩盆景已仿照著名画家的画意、著名诗人的诗情进行创作,追求诸如“云林山树画意”之类的艺术境界《姑苏志》:“虎邱人善于贫中植奇花异卉,盘松古梅,置之几案,清雅可爱,谓之盆景。”苏州近代著名作家、园艺家周瘦鹃就曾指出.“我的盆栽.一方面出自心裁的创作,一方面是取法乎上,依照古人的名画来做。先后做成的有唐寅的《蕉石图》、沈石田的《鹤听琴图》、夏仲昭的《竹趣图》和《半窗晴翠图》、清王烟容的《新蒲寿石图》等。”(沈石田即沈周,王烟容即王原祁,清初画坛“六大家”之一。)
苏派树桩盆景分为规则(即川派之规律)、自然两大类。专统的规则类的主要形式叫“六台三托一顶”,将树干蟠成6个弯,在每个弯的部位留一侧枝,左、右、背三个方向各3枝,扎成9个圆形枝片,左右对称的6片即“六台”,背面的3片即“三托”,然后在树顶扎成一个大枝片,即“一顶”,参差有趣,层次分明。陈放时一般都两盆对称,意为“十全十美”,所以很受达官显贵、富商豪绅的喜爱;普通百姓也十分欢迎,图个吉利,做到了雅俗共赏。
与规则类相互共存的自然类,随着时代的前进,到了本世纪40年代,在以朱子安为代表的盆景艺术家们的大胆革新下,摆脱了传统形式的束缚,采用 “粗扎细剪”的技法,快速成型,赋予苏派盆景以新的时代精神。所谓“粗扎细剪”,就是以剪为主,以扎为辅,对树桩枝干用棕丝蟠扎成平整而略为倾斜的两弯半S形片子,以后用剪刀修成椭圆形,中间略为隆起,尽可能保持其自然形态,状若云朵,并按照树木的生长习性,为每根树桩结“顶”,从此不再向上,而是向侧枝伸展,使之更加丰满、美观。“顶”的位置因桩而异,因势而变,以期达到整个造型构图简洁,意境深远的艺术效果,从而成为当代苏派盆景艺术风格的主要特征。被誉为江苏盆景之王:有500年树龄的《秦汉遗韵》(圆柏)及《云蒸霞蔚》(大皈松)、《盛世铭》(雀梅)等都堪称该派的典型代表作品,在全国盆坛艺苑也属传世珍品。
树桩盆景常用的树种有松、柏、雀梅、榔榆、黄杨、三角枫、石榴、鸟不宿等。
苏派盆景的山水盆景也颇多古人画意,富有浓郁的诗情,布局简练,章法严谨,生动地再现了江南风光。常用的石材有斧劈石、昆山白石、太湖石、英石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派之间的交流日多,也引进其他石材品种。
苏州盆景的发展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历史条件和文化条件。这里风物清嘉,给创作盆景提供了最好的范本,苏州盆景的特色之一就是真实地表现了太湖一带的天然景色。那种疏林远山雅洁淡远的意境。又因在温带地区,水陆交通便利,可供盆景制作的植物品种极其丰富,苏州也生产适于水石盆景制作的山石如透剔玲珑的太湖石,上等石料昆山石、钟乳石、沙积石等,为盆景制作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
从吴越春秋以来,苏州一直是我国东南地区著名的历史古城,士大夫在营造既可享受城市物质生活,又可领略自然野趣的风景园林之作,觉得盆景雅俗共赏,色形并美,又取材容易,制作方便,观赏时,咫尺盆内能瞻万里天地,方寸之中可辨千寻美景,满足了他们不出门而获山林之怡的要求。于是摆弄盆景就成了苏州一带的封建士大夫的自鸣高雅的一种风气。而苏州历史上留下了大量诗文,正好成了盆景艺术家借此立意的对象,历代画家们笔下的画意,往往也是苏州盆景中刻意模仿的主题。
对苏州盆景影响颇大的是明代沈石田、文徵明、唐伯虎、仇十洲在当时的画坛上以崭新的画风名满天下,被后世称之为“吴门画派”。苏州盆景在此派画风的影响下,显示出独树一帜的风格,苏州近代著名盆景专家周瘦鹃先生也曾说“我们盆栽,一方面出自心裁的创作,一方面是取法手上,依照古人的名画来做,先后做成的有唐寅的《蕉石图》、沈石田的《鹤听琴图》,夏仲昭的《竹趣图》和《半窗翠图》,清王烟客的《新蒲寿石图》等”。苏州古典园林艺术成就对苏州盆景的影响也很明显,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苏州园林是苏州盆景的模本,苏州盆景是浓缩的苏州园林。
苏州盆景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树桩盆景,又盛盆栽盆景,苏州盆景的特点在这类盆景中表现最为突出;另一类是山石盆景,又称山水盆景与或是称为山石盆景,再从中分出水石盆景与旱石盆景。
好的盆景耐人寻味,具美的意境、美的画境、美的生境,盆景的题款也与中国画的题款一样,是中国传统的民族风格,如“衡云”、“盼归”等,仅几个字,就能触亮你心灵的明灯,把景“诗”化,增加盆景艺术性和思想性,开阔美的领域。
苏派盆景传统造型有顺风、垂枝、劈干、一顶、六台、三托等,以上所举各点可看出苏派盆景由取景到造型的过程。鉴赏盆景素有“一盆二景三架”之说,它的主要特点是:一是古雅。用松、竹、梅、榆、榉等树种制作的树桩盆景将自然景色缩龙成寸,往往是树木中的“寿星”,将一二十年以至上百年树龄的枯干老枝精心培育在狭小的盆中,使其高不过盆尺之势,苍古拙朴,又生机勃勃,加上配以陶都宜与特产的紫砂盆和各式细巧的“苏做”盆架,更显古色古香。二是精巧。苏州盆景制作细腻精致,灵巧入微,宛如江南丝竹那样的委婉动人,它精在布局构思、气韵意境上,精在古拙之中,所谓“大胆落笔,小心收拾”的中国画理,在苏州盆景中的运用,既有严谨的艺术构图,又有高雅的艺术气度。三是意韵。苏州盆景是在吸引了我国传统古典园林艺术精髓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山水画、花鸟画的某些技法,独具匠心地创造,体现了“无声的诗歌、立体的画图、生命的雕塑”。
苏州盆景艺术具有自然纯朴的风貌,生动活泼的形象,变幻莫测的手法,韵味隽永的情调。它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强烈地感染着人们,往往表现了原始而纯真的自然美,意欲呼唤人类热爱自然且增强人类保护、尊重自然的意识。
“开始种些花花草草,到后来都玩盆景了。”在一次盆景交流会上,几位苏州盆景专家的看法如出一辙,在他们的观念中,玩盆景与品位高之间划着等号。
而历史上盆景与普通百姓之间要亲密得多。苏州是我国盆景艺术的发祥地之一,苏派盆景源远流长。“咫尺千里,缩龙成寸”的盆景艺术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苏州人。明清时期,有钱人造园林,寻常百姓便玩盆景,这在当时的姑苏城内为一大民风。
如果说,待价而沽的艺术盆景因其门槛高而拦住了普通市民,那么,居住条件的改变则使得大众化的商品盆景也远离了人们的生活。从价格看,商品盆景很便宜,二三十元就能买一盆,可是低价并没有得到大众的青睐。苏州绿化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姜敏说,苏州的盆景市场相当疲软,若干年前他们生产的盆景一年还能有个几十万元的营业额,近两年起码下降了一半。他认为,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大量老房子消失导致了消费群体的衰退。带天井的老房子越来越少,人们纷纷搬进了新公寓,盆景只能放在阳台上,因为无法充分接受阳光照射,容易死亡。
资源匮乏扼住市场化“脖颈” ,日本四国地区香川县高松市鬼无町的民间盆景访问团带来了盆景市场化的新思路。人口只有6000的小镇鬼无町有着“园艺之町”的美名,其每年所生产的松树盆景要占到全日本盆景市场的80%。 2100433B
水泥盆盆景用盆的制作工艺
水泥盆盆景用盆的制作工艺 水泥盆景盆不具优势,一是成本比土烧盆高,又比紫砂盆档次低,即使是打 磨得光滑,其观赏价值也不高,除非用彩色的工艺制作,不要单独是水泥色,否 则即使是做得再美观, 销售市场也很小。花盆除用颜料变色外, 还要增加些图案、 文字等,以满足现在的需求。 再说,水泥盆景盆一点也不透水是不好的, 除在底部保留 1~3个排水孔外, 稍深些的或圆形的盆景盆还是要求有一定的透气性最佳, 否则不利于某些植物的 健康生长。按盆景用盆材料的不同,又可分为下列几中: 一:紫砂盆。质地细腻坚韧, 透气性好,风格古朴。目前主要有圆形、 方形、 八角形和各种象形式等多种形状。既可用于桩景制作,又可用于山水盆景制作。 二:釉陶盆主产于广东石湾。质地疏松,透气性好,风格素雅大方,但色 泽较深,所以在 水泥盆山水盆景中较少用。 三:瓷盆。细腻,坚硬,华美,但透气性差。一般用作套盆或山水盆景用盆。 四:
视频耗流量,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土豪您随意
苏派盆景是是汉民族优秀的传统艺术之一,园林艺术的珍品。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中心的盆景艺术,历史悠久,成于唐宋,兴于明清,盛于当代。有其独特的造型结构和艺术风格,是中国盆景的主要流派之一。
苏派盆景的布局构思精细入微,取法自然,混同天生,绝少斧凿之痕,富有艺术情趣。在处理虚实,曲直、疏密、开合、明暗等关系上,脉理清晰,卓具匠心。它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强烈地感染着人们,往往表现了原始而纯真的自然美,意欲呼唤人类热爱自然且增强人类保护、尊重自然的意识。
苏派树桩盆景分为规则(即川派之规律)、自然两大类。专统的规则类的主要形式叫“六台三托一顶”,将树干蟠成6个弯,在每个弯的部位留一侧枝,左、右、背三个方向各3枝,扎成9个圆形枝片,左右对称的6片即“六台”,背面的3片即“三托”,然后在树顶扎成一个大枝片,即“一顶”,参差有趣,层次分明。陈放时一般都两盆对称,意为“十全十美”,所以很受达官显贵、富商豪绅的喜爱;普通百姓也十分欢迎,图个吉利,做到了雅俗共赏。
深度阅读
有关阅读
中国盆景
汉民族优秀的传统艺术,园林艺术的珍品。是以植物和山石为基本材料在盆内表现自然景观的艺术品。
中国地大物博,文化风情有异,盆景流派也异彩纷呈。中国树木盆景之“五大流派”:①以广州为代表的岭南派,②以成都为代表的川派,③以江苏省苏州为代表的苏派,④以江苏省扬州为代表的扬派,⑤以上海为代表的海派。
苏派
苏派盆景以古雅拙朴见长。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虬干老枝,培植于小盆之中,竟能高不盈尺。
苏派盆景的第二个特点,是制作精细,灵巧人微,宛如江南丝竹乐那样,予人以典雅、绮丽、朋快、流畅的感受。
人们将盆景誉为"立体的画"和"无声的诗"。作为苏派盆景技艺的保护单位,万景山庄盆景园现存一批古代遗存的盆景作品。它们是“活的文物”,虽历经几百年的变迁,至今仍保持着当初生机盎然的形态。下面随虎妞看看这些虎丘山的盆景吧,美美哒。
新媒体编辑:郑其婷
黄荆为马鞭草科黄荆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枝叶具有特殊的气味,小枝四棱形,灰白色,密被细绒毛。掌状复叶对生,具长柄,小叶椭圆状卵形,全缘或具有3至6钝锯齿。圆锥花序顶生,小花淡紫色或灰白色。相似种有荆条、牡荆、齿叶荆条等,也常用于制作盆景。
黄荆在我国各地分布广泛,可寻找植株矮小,形态古雅苍奇的老桩制作盆景,一年四季都可移栽,但以冬春季节成活率最高。其木质坚硬紧密,采挖后失水缓慢,很容易成活。采挖前先进行疏剪,剪去过长枝、乱枝,上盆前再进行细剪,修剪时要因材取势,仔细审视,尽量保留须根和毛细根,并注意剪口的平滑。先栽在瓦盆或地下“养坯”,以保证成活。对于春季挖掘,新鲜根系好的树桩,可用培养土直接栽种。而采挖时间过长、根系损伤,失水严重的树桩可在清水中浸泡一定时间,并用不含太多养分的素沙土栽种,栽植宜深,尽量使树桩裸露少一些,以减少水分散失,提高成活率。栽后浇透水,罩上透明的塑料袋保湿,放在无直射阳光处养护一段时间后,再移到避风向阳处。以后土壤干燥时应及时补充水分,天热时可将塑料袋打开一个口,以通风炼苗,使树桩对外界有个适应过程,等植株活稳后再完全去掉塑料袋。
黄荆盆景
黄荆树桩形态奇特古雅,或虬曲多姿,或枯朽斑驳,或崆峒嶙峋,极富变化。
造型时可根据树桩的具体形态,制作不同形式的盆景,其大致可分为自然型、松柏型、仿树石型和动物型,每种造型里又有不同的形式,如单干式、斜干式、双干式、直干式、曲干式、卧干式、悬崖式、临水式、露根式、树石式等。其中自然式黄荆盆景枝叶分布自然,潇洒清秀,用修剪、蟠扎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造型。松柏型黄荆盆景雄浑大气,采用粗扎细剪的方法,通过重剪勤剪,使之成为中间微凸,周围稍薄得圆片,犹如远眺的高山之松,凝重苍劲。仿树石型黄荆盆景则选取形状奇特,或似奇石,或似山峰的黄荆疙瘩,并以此为山、为石,将疙瘩上的枝条蟠扎修剪成自然型或松柏型。并注意树与“山”、树与“石”比例的协调,天衣无缝。动物型黄荆盆景是选取与某种动物相似的树桩,依其形状,对枝干进行造型,使之在“似与不似之间 ”,既不可不似,否则有欺世之嫌,也不可太似,以免有媚俗之感。
黄荆盆景
黄荆盆景的造型多在生长季节进行,先用金属丝蟠扎出基本骨架,再仔细修剪,使之成型。新生枝条要等半木质化后方可进行,蟠扎前要适当扣水,以免枝条发脆折断,金属丝缠绕时不要破坏芽眼。若有姿态优美的黄荆枝干,可在冬春季节截下,适当疏剪后扦插,成活后稍加蟠扎、修剪便可成型,此法特别适合制作微型或中小型盆景。
黄荆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寒冷和干旱。生长期可放在室外光照充足、空气流通的地方养护,浇水做到“不干不浇,浇则浇透”,除天气过于干旱、空气过于干燥外,对叶片喷水不宜过多,否则会使叶片变大,失去雅趣,影响观赏。此外,肥水过大也会造成这种现象,因此平时不要施太多的肥,每月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即可满足生长的需求。生长期注意摘心,以使枝节变短,叶片小而稠密。及时剪除影响造型的枝条,以保持盆景的完美。
黄荆盆景
为了增加观赏性,可在生长期进行摘叶,摘叶后加强水肥管理,不久就会长出鲜嫩可爱,细小质厚的新叶。冬季落叶后进行一次整形,使枝条分布合理,使其显现出虬曲多姿、钢骨铁爪的寒树型姿态。冬季在室外避风向阳处或冷室内越冬,注意浇水,以免土壤干冻。春季发芽前剪除枯枝、病虫枝以及其他影响造型枝条。
每1-2年翻盆一次,黄荆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生长更好,换盆时去掉1/2左右的旧土,剪去烂根、枯根,用新的培养土栽种即可。
对养花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花友,天天都有精彩的养花、赏花美文与您分享,还有同道花友与您共沐花海。投稿邮箱:huauc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