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方向一:关键地带地表过程与气候环境变化
本方向以陕西秦巴山地、渭河流域和黄土高原三大地理单元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青藏高原和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秦巴山地气候、生态与水源涵养,渭河流域水文–生态–环境相互作用,黄土高原土壤侵蚀评价与过程模拟,寒区旱区水循环过程与水资源方面开展相关研究,重点开展区域/流域尺度地表过程与气候环境变化研究。
方向二:城镇化及其资源环境约束与效应
本方向以关中城镇群、陕北长城沿线和陕南的阳安铁路沿线城镇带、西包和西康铁路沿线城镇发展轴为重点,在城镇化格局与过程、城镇化资源环境约束、城镇化环境效应和新型城镇化路径优化等方面开展相关研究。
方向三: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
本方向以陕西秦巴山地、渭河流域和黄土高原三大地理单元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青藏高原和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为典型地区,重点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地关系耦合系统的动态演变机理研究,探索区域空间管控模式与可持续发展路径,为城乡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实验室用房面积3000m2,其中仪器分析用房面积2500m2,办公用房面积400m2,资料室面积100m2 。2021年1月,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完成,并完全对外开放。实验室现拥有气体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超高精度液态水和水汽同位素分析仪、离子色谱仪、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与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TOC分析仪、多功能酶标仪、热释光/光释光测年仪、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激光粒度仪、磁化率仪、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无人机载高光谱成像系统、探地雷达、便携式土壤碳通量自动测量系统、全自动太阳光度计、全自动网络化植被冠层分析仪、高密度电法仪、陆基三维激光扫描仪、高速自动比表面与孔隙度分析仪、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超高精度液态水和水汽同位素分析仪、高精度测量机器人TS60、测量型GNSS等大型仪器设备及辅助设备30余台套,仪器原值1500余万元。
2100433B
陕西省地表系统与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以陕西省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为重点研究区域,立足陕西,聚焦丝绸之路经济带,面向西部,系统开展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不同地区地表过程的变化与影响、快速城镇化过程及其资源环境效应、干旱半干旱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等重大科学问题研究,揭示关键地区水-土-气-生-人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机理,着力解决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环境脆弱地区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国家重大需求问题,以及关中-天水经济区快速城镇化过程的资源环境制约因素等地方发展问题,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长6000mm、宽1500mm、厚150mm的槽型预制板上面能承载多厚的虚土?能承载多厚的实土? 这是要经过计算的,需要知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配镜情况等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够计算;
1.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承担荷载的能力。 在荷载作用下,地基要产生变形。随着荷载的增大,地基变形逐渐增大,初始阶段地基土中应力处在弹性平衡状态,具有安全承载能力。2.地基容许承载力:保证满足地基稳定性的...
按规范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之经验参数法。地质勘查报告应给出1.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桩端阻力特征值qpa;3.桩侧阻力特征值qsia。桩端阻力特征值.可能就是题中说的桩端...
实验室目前固定人员79人,其中研究人员76人,技术人员3人。主要由中青年研究人员构成,35岁以下27人,35-40岁15人,40-45岁12人,45-50岁10人,50岁以上15人。固定人员中教授32人,副教授30人,讲师14人,高级工程师1人,助理工程师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9人,硕士生导师30人。
实验室流动人员20人,其中博士后人员6名,客座研究人员14名。客座研究人员来自国外的加拿大国家水文中心、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意大利威尼斯大学、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北美平原农业研究实验室、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澳大利亚联邦科工委组织水土中心、英国牛津大学和国内的中科院西北生态资源环境研究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等单位。
云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
在建立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运用信息熵法对云南省各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提出了提升云南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对策。
石家庄市大气环境承载力研究
环境承载力本质上是环境系统组成与结构特征的综合反映,超载率是指环境质量现状超过该区域环境承载量阈值的百分比。应用该种方法进行环境承载力评价,可以从评价结果清晰地看出某地区的环境质量现状与理想值或目标值的差距。本论文在石家庄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超标指数分项测算的基础上,集成评价形成环境污染物浓度超标指数的综合结果,进而对2015年石家庄市大气环境承载能力做出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石家庄市大气环境综合承载力均呈超载状态。
研究方向
陕西省结构与抗震重点实验室瞄准国家建设需求、学科发展前沿以及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以我国结构工程与抗震领域的技术共性问题为导向,坚持科学研究本源化、原始创新为指导,在钢结构抗震与稳定、混凝土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抗震理论与应用、工程结构的耐久性与动力灾变监控、黄土地基-基础-结构相互作用等工程技术领域,取得一批具有创新性、前瞻性的关键技术和研究理论,为我国结构工程与抗震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技术储备,引导学科发展,成为陕西省乃至全国结构工程与抗震领域的技术创新平台、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中心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2100433B
陕西省黄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于2000年经省教育厅等部门批准成立,是我国开展黄土力学与工程问题研究的基地。重点实验室依托西安理工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和防渗研究所设置了黄土工程特性与力学模型、黄土动力学与土工抗震、土工防渗技术三个研究室和土工防灾减灾工程、土工数值仿真分析两个研究中心。 2100433B
2016年12月26日,陕西省地质调查院与长安大学联合组建国土资源部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控重点实验室,并签署了共建协议。
2017年1月6日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建设国土资源部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控重点实验室咨询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总工程师宁奎斌主持,陕西省国土资源厅、院相关处室及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负责人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