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1,外观造型必需新颖、别具一格,颜色雅致、釉面细腻、手感光滑的器具,在注重艺术性和装饰性的基础上,也可注重实用性。
2,以上看下、从里到外、看有无变形、扭曲,有无缺釉、粘釉、磕碰掉瓷及疤痕现象。把陶瓷品放在柜台上,看是否平稳,有无翘曲现象;有口有盖的物品,一定试一下口与盖是否合适。同一规格、型号产品应大小、厚薄一致。
3,把瓷器放在柜台上、地上或用手托起,轻弹几下,声音清脆、响亮,说明质量好、结实,如声音异常,则说明有裂纹、内伤或破损现象。如大件陶瓷品,还应在不同部位听听声音。
4,带把、嘴中浮雕类的陶瓷艺术品,如花瓶两边的"耳"等,都是二次成型,也就是说粘到主体上去的。因而应仔细观察这些部位有无间隙、缺釉现象,有无分离感,应注意平滑顺畅自然过渡,无粘接痕迹。
5,陶瓷上的图案或雕刻上的花纹应完整、统一、清晰、牢固,勾画的装饰金、银线,应粗细一致,光亮美观,如以手帕用力猛擦也擦不掉。单色产品应颜色均匀、色泽一致。
6,对于成套陶瓷器具,要看好各部分的造型、图案、颜色是否一致、协调、配套。正规产品的底部或包装箱上大都印有商标、产地或厂名。同时还要看包装是否完备、结实,以便携带、运输。
陶瓷装饰与器物的用途、造型和社会审美取向,有着密切而又不可分割的联系。装饰是对陶瓷器进行艺术加工的重要手段。它对提高器物的外观质量、丰富文化生活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陶瓷装饰方法很多,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釉下装饰,另一类是釉上装饰。这里有传统工艺,也有近现代工艺。学习鉴定就要了解其发展和演变历史及其艺术特点与风格。
釉下彩是以各种高温颜料,在泥坯或素烧坯上绘画纹样,再施以透明釉、入窑经高温一次烧成。其特点是彩绘的纹样与坯釉在高温中同时烧成。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瓷面光洁滋润,色泽透明雅丽,有饱满的水分感。经久不变。
刻划花是我国陶瓷传统装饰方法之一。它是在坯体上用铁,竹制的刀、扦等工具刻划出装饰花纹,施透明釉烧成。这种装饰方法在原始青瓷上就普遍使用了,只是不同时期的陶瓷纹饰风格各异。
刻填花又称镶嵌花,是在坯体上先用一种特制的刻刀刻出花纹,然后在刻出的凹槽内填以色料的装饰方法,在古代多填白色料和黑色料,又称“刻花填白”和“刻花填黑”。
模印花技术是在刻划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是古陶瓷最常用的工艺。一件模具可以多次使用,避免了像刻划花工艺的重复繁杂的工作,大大提高了生产力。
青花玲珑是一种釉下青花加玲珑雕镂相结合的装饰。它是在瓷器坯体上,先制作玲珑透剔的玲珑眼,一般常用的是米粒状通洞,称为“米通”。再以“玲珑釉”充满玲珑眼,结合呈色青翠的青花纹饰,施釉入窑高温一次烧成。
“五彩”又称“硬彩”,是使用古彩颜料在釉上的绘画装饰,也是景德镇传统彩绘艺术之一。最早的五彩出现于我国宋、金时期的北方地区,其前身即磁州窑的“红绿彩”。
斗彩是明代永宣官窑创烧的新品种,成化斗彩在历史上最负盛名。它是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方法,先在坯体上用青花色料画出纹样的一部分或勾出纹样的轮廓线,施釉入窑烧成后,再施以古彩完成釉上彩绘,故又名“豆彩”,有的也称为“填彩”或“加彩”。
粉彩又称软彩,始创于清代康熙晚期,是使用洋彩进行彩绘的一种装饰技法。粉彩色彩丰富,粉润柔和,秀丽雅致,形象刻划细腻生动,它更多地吸收了国画工笔重彩的绘画技法,越来越倾向于绘画性,使用玻璃白打底,增加了画面色彩的层次感。
珐琅彩原名画珐琅,亦创烧于清代康熙晚期,是使用洋彩进行彩绘装饰技法之一,与粉彩装饰十分相似,有时甚至难分彼此,早期由宫廷造办处烧制,干隆三年以后逐渐移至景德镇御窑场制造。珐琅彩的绘画技法,早期多仿铜胎掐丝珐琅。
素三彩是由琉璃釉发展而来,名为彩,实为釉,以釉代彩。它舍弃矾红以紫色代之,画面典雅素净,故以“素”相称。
矾红彩又称铁红彩,是以矾红颜料作主要色料勾线,染色描绘画面的一种装饰方法。
墨彩是以黑色(艳黑)作主要色料勾线,染色描绘画面的一种装饰方法。
同治彩即粉彩彩绘技法之一。它摒弃了康、雍、干三朝繁杂的粉彩工艺,并融合了五彩设色简练的绘画风格,易于上手。
浅绛彩一词来源于浅绛画派,原指元代文人黄公望创造的一种以水墨勾画,以淡赭石渲染而成的山水画。陶瓷界所说的“浅绛”借用国画术语,是指晚清流行的一种浓淡相间的绘画技法。
广彩是“广州织金彩瓷”的简称,始创于清代康熙年间,流行于晚清民国时期,早期以古彩做装饰,晚期以粉彩做装饰,也是我国优秀传统彩瓷之一。
新彩又称新粉彩,是20世纪以来文人瓷绘艺术的一种。
电光彩就是光泽彩。它是用电光水作彩料进行装饰,属现代工艺,具有彩虹般的光亮色泽。
一、淘泥 高岭土是烧制瓷器的最佳原料,千百年来,多少精品陶瓷都是从这些不起眼的瓷土演变而来,制瓷的第一道工序:淘泥,就是把瓷土淘成可用的瓷泥。
二、摞泥 淘好的瓷泥并不能立即使用,要将其分割开来,摞成柱状,以便于储存和拉坯用。
三、拉坯 将摞好的瓷泥放入大转盘内,通过旋转转盘,用手和拉坯工具,将瓷泥拉成瓷坯。
四、印坯拉好的瓷坯只是一个雏形,还需要根据要做的形状选取不同的印模将瓷坯印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五、修坯 刚印好的毛坯厚薄不均,需要通过修坯这一工序将印好的坯修刮整齐和匀称,修坯又分为湿修和干修。
六、捺水 捺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即用清水洗去坯上的尘土,为接下来的画坯、上釉等工序做好准备工作。
七、画坯 在坯上作画是陶瓷艺术的一大特色,画坯有好多种,有写意的、有贴好画纸勾画的,无论怎样画坯都是陶瓷工序的点睛之笔。
八、上釉 画好的瓷坯,粗糙而又呆涩,上好釉后则全然不同,光滑而又明亮:不同的上釉手法,又有全然不同的效果,常用的上釉方法有浸釉、淋釉、荡釉、喷釉、刷釉等。
九、烧窑 千年窑火,延绵不息,经过数十道工序精雕细琢的瓷坯,在窑内经受千度高温的烧炼,就像一只丑小鸭行将达化一只美天鹅。 现在的窑有气窑、电窑、等。
十、成瓷 经过几天的烧炼,窑内的瓷坯已变成了件件精美的瓷器,从打开的窑门中迫不及待地脱颖而出。
十一、成瓷缺陷的修补,一件完美的瓷器有时烧出来会有一点瑕疵,用JS916-2(劲素成)进行修补,可以让成瓷更完美。
世纪 60 年代以前,陶瓷鉴定还只限于通过人体的这感官 ( 即眼、耳、手等 ) ,进行辩伪、断代及 考证。 70 年代以来,一些新的科学技术手段在陶瓷鉴定中运用,从而使陶瓷鉴定的视野进入新的境 界。如...
你好, 1.看色:反射光下看为黝黑或墨绿色,投射光看为翠绿或暗绿色;2.看透明度和结构:质地细密,颗粒致密,透明度好。闪石玉与墨翠的区别:易与墨翠混淆的一种玉石是闪石玉。“闪石玉”的主要组成矿物为角闪...
对于收藏爱好者,能够得到一块称心如意的奇石,可谓其乐无穷。现奉上奇石五鉴,请君把玩。 目鉴: 一块好的奇石,首先应该引起我们视觉上的好感,使人有一见钟情的悦目感。目鉴主要是鉴赏...
陶瓷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指从投入原料开始,一直到把陶瓷产品生产出来为止的全过程。它是劳动者利用一定的劳动工具,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劳动对象,使之成为具有使用价值的陶瓷产品的过程。在陶瓷生产过程的一些工序中,如陶瓷坯料的陈腐、坯件的自然干燥过程等。还需要借助自然力的作用。使劳动对象发生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这时,生产过程就是劳动过程和自然过程的结合。
一般来说,陶瓷生产过程包括坯料制造、坯体成型、瓷器烧结等三个基本阶段。同时陶瓷生产过程的组成可按生产各阶段的不同作用分为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和生产服务过程。
作为社会化大生产的陶瓷生产过程,和其他一些行业的生产过程相比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陶瓷生产过程是一种流程式的生产过程,连续性较低。陶瓷原料由工厂的一端投入生产,顺序经过连续加工,最后成为成品,整个工艺过程较复杂,工序之间连续化程度较低。
2、陶瓷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
3、陶瓷生产周期较长。陶瓷产品的生产周期,是指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经过各道工序加工直到成品出产为止,所经过的全部日历时间。
4、陶瓷生产过程中辅助材料如石膏模型、匣钵、硼板等消耗量大。
5、陶瓷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如 煤炭、天然气、电灯。
6、运输是陶瓷企业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陶瓷生产过程使用的原料品种繁多,生产出的半成品、成品及产生的余料、废料等,具有数量多运输量大的特点。
7、陶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粉尘、固体废料和工业废水污染环境较严重。目前我国陶瓷工业所使用的窑炉多以煤和重油作为能源,会排出不少的烟气,企业对此要严格控制烟尘浓度和二氧化硫浓度,使之符合国家允许的排放标准。力争采用煤气烧窑,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8、陶瓷生产过程的专业化和协作水平较低。长期以来,陶瓷工业企业问的相互协作配合水平不高,大而全、小而全的“全能”工厂比重大,辅助性服务方面的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低。
为了保证陶瓷企业生产过程能顺利进行,必须对生产过程进行科学、合理地组织,使整个陶瓷生产过程的各工艺阶段、各个生产环节和各道工序之问都互相衔接,密切配合,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行程最短,时间最少,耗费量最小,效益最高。要达到上述目的,必须注意按下列要求组织陶瓷企业生产过程:
1、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2、生产过程的比例性。
3、生产过程的节奏性。
4、生产过程的平行性。
5、生产过程的适应性。
由于陶瓷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对陶瓷新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迫使陶瓷企业要不断发展新产品,而不能不考虑产品的变动这个因素对合理组织生产过程带来的问题和产生的影响。为了增强适应性,陶瓷企业不仅需要大力提高科学技术应用水平和新产品的研究能力,不断使产品更新换代,还必须采用计划评审法、成组工艺和多品种混流生产等先进的生产组织方法,采用适应性强的机器设备以及柔性生产制造系统,以适应生产变动的需要。
从以上阐述的合理组织陶瓷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可以看出,生产过程的连续性、比例性、节奏性、平行性和适应性这五项基本要求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生产过程的比例性和平行性是实现连续性的前提。而比例性、平行性和连续性又是实现节奏性的前提。因此,在组织陶瓷生产过程时,必须对上述基本要求全面加以综合考虑。
陶瓷及其他硅酸盐制品所用原料大部分是天然的矿物或岩石,其中多为硅酸盐矿物。这些原料种类繁多,资源蕴藏丰富,在地壳中分布广泛,这为陶瓷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早期的陶瓷制品,均是用单一的黏土矿物原料制作的,后来,随着陶瓷工艺技术的发展及对制品性能要求的提高,人们逐渐地在坯料中加入了其他矿物原料,即除用黏土作为可塑性原料以外,还适当添入石英作为瘠性原料,添入长石以及其他含碱金属及碱土金属的矿物作为熔剂原料。目前,陶瓷原料的分类尚无统一的方法,一般按原料的工艺特性划分为可塑性原料、瘠性原料、熔剂性原料和功能性原料四大类。
①可塑性原料
可塑性原料的矿物成分主要是黏土矿物,它们均属层状构造的硅酸盐,其颗粒一般属于显微粒度以下(小于10μm),并具有一定可塑性的矿物。如高岭土、多水髙岭土、膨润土、瓷土等。可塑性原料在生产中主要起塑化和结合作用,它赋予坯料可塑性和注浆成形性能,保证干坯强度及烧后的各种使用性能如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等,它们是成形能够进行的基础,也是黏土质陶瓷的成瓷基础。
②瘠性原料
瘠性原料的矿物成分主要是非可塑性的硅、铝的氧化物及含氧盐。如石英、蛋白石叶蜡石、黏土煅烧后的熟料、废瓷粉等。瘠性原料在生产中起减黏作用,可降低坯料的黏性,烧成后部分石英溶解在长石玻璃中,提高液相黏度,防止高温变形,冷却后在瓷坯中起骨架作用。
③熔剂性原料
熔剂性原料的矿物成分主要是碱金属、碱土金属的氧化物及含氧盐。如长石、石灰石、白云石、滑石、锂云母、花岗岩等。它们在生产中起助熔作用,高温熔融后可以溶解一部分石英及髙岭土分解产物,熔融后的高黏度玻璃可以起到高温胶结作用。常温时也起减黏作用。
④功能性原料
除上述三大类原料以外的其他原料及辅助原料统称为功能性原料。如氧化锌、锆英石、色料、电解质等。它们在生产上不起主要作用,也不是成瓷的必要成分,一般是少量加入即能显著提高制品某些方面的性能,有时是为了改善坯釉料工艺性能而不影响到制品的性能,从而有利于生产工艺的实现。
原料选定以后,确定各种原料在坯料和釉料中的使用量是一项关键的工作,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以及工艺制度的制订。
坯料配方的设计是一项繁重而复杂的工作。目前,陶瓷产品的日新月异,陶瓷产品的性能要求千变万化,而且,陶瓷生产上所用的原料种类繁多,在化学组成矿物组成以及它们的工艺性能上有着很大的区别,还不能做到原料的标准化。各地企业的技术、设备、管理水平的不同,以及陶瓷产品的性能指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在进行坯料配方的设计时,不能仅靠理论上的计算,否则,难以得到满意的结果。
总之,在配方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在化学组成上要满足陶瓷制品的性能要求。应对原料从化学组成上作充分的分析和性能比较,找出各原料的性能特色,视其是否具备或接近制品所需的性能。
(2)所用原料的性能和配比要能满足生产工艺及制品的最终的物理性能要求。应考虑原料的纯度、成形性能、烧成性能、烧后的色泽以及烧后的强度和透明性、热稳定性,有时在坯料的化学组成上做一定的改动,以满足产品的物理性能要求。
(3)要充分地考虑现有工厂的规模和具体的生产条件。不能由于配方的使用而大量地改变现有的生产工艺参数和投入大量的资金来购买设备与技术改造。坯料配方设计时,应从原料的制备成形和烧成等方面考察它们的工艺参数,并以此作为根本的条件,只有这样的配方,才具有实用性和科学价值。
(4)要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对原料要就地取材、量材使用、宁近勿远、物尽其用。
日用陶瓷坯料通常是指将陶瓷原料经过配料和加工后,形成具有成形性能符合质量要求的供成形用的多组分混合物。根据制品的成形方法不同坯料具有不同的特征,分别制成含水率19%~26%的可塑成形用泥料、含水率为30%~35%的注浆成形用浆料含水率为4%~7%的干压成形用粉料以及热压注成形用的浆料或干粉与蜡均匀混合后的蜡饼等坯料有不同的制备工艺,应当根据所用原料的特性、设备使用条件、生产规模、产品的质量要求以及制备工艺本身的技术经济指标等因素来选择。坏料的加工方法或工艺控制不当,不仅会降低生产效率,增加生产成本,而且还会影响坯料的工艺性能和产品的使用性能。
陶瓷制品的成形,就是采用不同方法将坯料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坯件。根据坯料含水率和性能的差异,陶瓷的成形方法分为可塑法、注浆法和压制法。
(1)可塑法成形
可塑法成形是在外力作用下,使具有可塑性的坯料发生塑性变形而制成坯体的方法。由于外力和操作方法不同,目用陶瓷的可塑法成形可分为手工成形和机械成形两大类雕塑、印坯、拉坯、手捏等属于手工成形,这些成形方法较为古老,多用于艺术陶瓷的制造。而旋压和滚压成形,则是目前工厂广为采用的机械成形方法,可用于盘、碗、杯碟等制品的生产。另外,在其他陶瓷工业中还釆用了挤制、车坯、压制、轧膜等可塑成形方法。
(2)注浆法成形
注浆成形是利用多孔模型的吸水性,将泥浆注入其中而成形的方法,这种成形方法适应性强,凡是形状复杂,不规则的薄壁、厚胎、体积较大且尺寸要求不严的制品都可用注浆法成形。如日用陶瓷中的花瓶、汤碗、椭圆形盘、茶壶手柄等都可采用注浆法成形。
注浆成形后的坯体结构均匀,但其含水率大,且不均匀,干燥收缩和烧成收缩较大。
另外,从生产过程来说,其生产周期长,手工操作多,劳动强度大,占地面积大,模型消耗多。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进步和注浆成形机械的不断发展,这些问题将会得到改善和解决,从而使注浆成形更适合于现代化的陶瓷生产。
(3)压制法成形
压制成形就是利用压力将置于模具内的粉料压紧至结构紧密,成为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坯体的成形方法。根据粉料的含水率,可将其分为干压成形(含水率小于6%)和半干压成形(含水率6%~14%)压制成形坯体水分含量低,坯体致密,干燥收缩小,产品的形状尺寸准确,质量高。另外,成形过程简单,生产量大,便于机械化的大规模生产,对于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扁平制。
釉是熔融在陶瓷制品表面上的一层很薄的均匀玻璃质层。
无釉陶瓷制品通常存在表面粗糙无光、易吸湿、易沾污、易侵蚀等弱点,即使烧结程度很高,也会因此影响其美观、卫生及机电等性能。当在坯体表面上施敷一层玻璃态釉层时,可使制品获得有光泽、坚硬、不吸水的表面,不仅可以改善陶瓷制品的光学、力学、电学、化学等性能,而且对提高实用性和艺术性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坯体表面施釉是非常必要的。
借助热能使物料脱水的过程称为干燥。成形后的各种坯体,通常都含有较高的水分尤其是可塑成形和注浆成形的坯体,尚处于塑性状态,强度很低,不利于后续工序的加工和运输。因此,在坯体进人烧成前必须根据各工序的操作要求,分段进行干燥,直至达到符合要求的最终水分。
坯体干燥的目的在于:降低坯体的含水率,使坯体具有足够的吸附釉浆的能力;提高坯体的机械强度,减少在搬运和加工过程中的破损;使坯体具有最低的入窑水分,缩短烧成周期,降低燃料消耗。
原料是基础,烧成是关键。在陶瓷生产工艺过程中,烧成是至关重要的工序之一。陶瓷制品的烧成过程就是在一定的温度和气氛条件下,对经过成形、施釉、干燥后的陶瓷坯体进行高温处理,使其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形成一定的矿物组成和显微结构,最终获得陶瓷制品的各种特性坯体在烧成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如膨胀、收缩、气体的产生、液相的出现、旧晶相的消失、新晶相的形成等。在不同的温度、气氛条件下,所发生变化的内容与程度也不相同,从而形成不同的矿物组成和显微结构,决定了陶瓷制品不同的质量和性能。
坯体表面的釉层在烧成过程中也发生各种物理化学变化,最终形成玻璃态物质,从而具有各种理化性能和装饰效果。常见的烧成工艺可分为一次烧成和两次烧成。一次烧成,是将生坯施釉,干燥后入窑经高温一次烧成制品。两次烧成,是将未施釉的坯体,经干燥后先进行素烧,然后施釉,再进行第二次烧成(釉烧)。一次烧成工艺简化了工序,降低了烧成时的热损失,两次烧成提高了坯体强度,有利于后续工序的机械化、自动化,减少了破损,提高了釉面质量。实际生产时应根据产品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烧成过程是在被称为窑炉的专用热工设备中进行的。窑炉的种类很多,应根据不同的产品进行选择。同时,烧成时还常使用到各种窑具,合理地选择和使用窑具,对提高产品质量,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也有重要的意义。影响烧成的因素很多,在烧成过程中如果控制不当,不但浪费燃料,而且将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甚至造成大批废品,给企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因此,我们只有掌握了坯体在高温烧成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正确地选择和设计窑炉,科学地制定和执行烧成制度,严格地执行装烧操作规程,才能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燃料消耗,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装饰是对陶瓷制品进行艺术加工的重要手段,它是技术和艺术的统一。通过对陶瓷制品进行适当地装饰加工,不仅可以提高制品的艺术价值,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而且还能显著改善制品的外观质量,提高其经济价值陶瓷的装饰方法很多,它们各有其艺术特色。
根据陶瓷制品品种、工艺特点和装饰技法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装饰类型
彩绘装饰:包括釉上彩装饰,如新彩、古彩、粉彩、广彩等釉上手工彩绘和釉上贴花、印花、刷花、喷彩、照相装潢、电光彩以及亮金、磨光金、腐蚀金等;釉下彩装饰,如釉下青花、釉里红、釉下五彩、釉下喷彩和釉下贴花等;釉中彩装饰,如低温釉中彩、中髙温釉中彩等
艺术釉装饰:包括颜色釉、花釉、结晶釉、无光釉、裂纹釉、变色釉、荧光釉等。
雕塑装饰:包括捏花、堆花、剔花、刻花、镂空、浮雕、暗雕、圆雕以及塑造等。
综合装饰:包括青花玲珑、晶雕堆花、色釉刻瓷、青花斗彩、有色艺术釉等。
其他装饰方法:包括色坯、化妆土、色粒坯、渗花、磨光和抛光、丝网印花、拼花装饰等。
瓷器釉彩名。白底蓝花瓷器的专称。典型青花器系用钴料在素坯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中一次烧成。蓝花在釉下,因此属釉下彩。 青花瓷的特点是明快、清新、雅致、大方,装饰性强,永不掉色,素为国内外人士所珍爱;并且在世界的制造瓷器的工艺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青花瓷普遍的是白底蓝花瓷器,发展至后来,也包括了蓝底白花瓷器。
是一种以釉下青花、釉里红和釉上多种彩结合而成的品种。斗彩创烧于明成化时期,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例子: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斗彩的特点是静动兼蓄,对比鲜明,既素雅又堂皇。这种装饰已显示出丰富的表现力和它的特色。
又名釉下红,起源于宋代均窑的紫红斑釉。它可单独装饰,也可把青、红色料结合使用(此装饰叫青花釉里红),釉里红呈色稳定敦厚。
中国传统习惯上,常常以红色代表吉祥与富贵,而且釉里红的呈色稳重,敦厚,既壮丽,又朴实,这都是深受人们喜悦乐用的因素。烧成后的特点是沉着,热情。
也叫“古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烤花炉经摄氏600度-900度温度烘烤而成。我国传统的釉上彩,到了清代康熙五十二年(1713),官窑匠师在珐琅彩的启发和影响下,引进了铜胎珐琅不透明的白色彩料,在工艺上又借鉴了珐琅彩的多色阶的配制技法,创造出了“粉彩”釉上彩新品种。这种白色彩料,俗称“玻璃白”。由于玻璃白和五彩彩料的融合,使各种彩色产生了“粉化”。红彩变成粉红,绿彩变成淡绿,黄彩变成浅黄,其他颜色也都变成不透明的浅色调,并可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寡来获得一系列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给人粉润柔和之感,故称这种釉上彩为“粉彩”,在表现技法上,从平填已进展到明暗的洗染;在风格上,其布局和笔法,都具有传统的中国画的特征。
从装饰的艺术效果来看,具有秀美、俊雅、持重、朴实而又富丽堂皇的特点。凡绘画中所能表现的一切,无论工笔或写意,用粉彩几乎都能表现。用这种方法画出来的人物、花鸟、山水等,都有明暗、深浅和阴阳向背之分,增加了层次和立体感,从而形成了淡雅、精细、填色和洗染、烧成等工艺步骤。
釉上五彩,是以红、黄、绿、蓝、紫等各种带玻璃质的彩料,按图案纹饰需要施于釉上,在瓷胎上用生料、钒红勾线,用单线平涂的方法, 再在“彩炉”(在800-900 ℃之间烧成)二次焙烧而成的一种古彩。由于它红绿分明,层次较少,彩色鲜明透彻,故称硬彩。古彩的色彩明净晶莹,色调对比强烈,形象概括夸张,线条刚劲有力,具有浓厚的民族艺术风格。
古彩所描绘的对象甚多常见的有人物、山水、龙风、鸳鸯、松柏、灵芝、花草等。古彩瓷在历次世界性的博览会上,受到广泛的称赞。是景德镇陶瓷技术的优秀传统之一。就年代说,包括大明彩和康熙彩;就色彩说,有三彩、五彩和红绿彩。其技法特点是单线条平面,线条刚劲有力,笔划简练生动,色彩对比强烈,形象概括夸张,民间风格浓厚,装饰性强。
旧称洋采,出现于清末,是从国外引入的一种陶瓷装饰方法。先用五彩颜料在白瓷表层绘以各式画面或图案,再入彩炉烘烤,这种瓷器,称新彩瓷。新彩瓷,系清末民初逐步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品种。建国后,几经改进,使新彩装饰技法得以丰富和发展,并与现代工艺技术相结合,成为广泛采用的装饰形式。景德镇现时流行的新彩中除颇有中国写意画风格的扁笔新彩外,还有鲜艳明快的刷花、喷彩,规整秀丽的平印、丝印贴花等。经过一系列改革创新,装饰格调已形成了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地方特色。新彩包括贴花、绘画、刷花、喷花、印花、薄膜移花、描金加彩、套色印金、腐蚀金彩和各色电光彩等。其特色是色彩丰富,装饰多样,毛坯造型秀丽,花纹生动,格调新颖。
是用含有着色金属元素的原料配制的呈色优美的釉料。釉料中加入不 同的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在一定温度与气氛中烧成,会呈现不同色泽的釉,成为颜色釉。它有三种划分方法:一是按烧成温度分类,分高温颜色釉(1300℃左右)、中温颜色釉(1200℃左右) 和低温颜色釉(1000℃左右),若以1250℃为界,分为高、低两种。二是按烧成后的火焰 性质分为氧化焰颜色釉、还原焰颜色釉两种。三是按烧成后外观特征分类,可分为单色釉、复色釉(花釉)、裂纹釉、无光釉、 结晶釉等。
颜色釉与普通色釉的不同在于颜色釉的特殊烧制工艺和配方。颜色釉的釉面,必须经过1250℃以上的高温煅烧 ,才能显现出它光若流油,色若虹霞,纹若流云飞瀑的独特魅力。颜色釉五彩缤纷种类繁多。青色的如:豆青、影青、粉青、龙泉天青等;红紫色的如:祭红、郎窑红、均红、玫瑰紫、美人醉、釉里红、火炎红等。黄色的如:钛黄、象牙黄、蟮鱼黄、粉黄等。绿色的如:翠绿、孔雀绿、金星绿、哥绿等;黑色的如:乌金、铁 锈花、无光黑。其他还有结晶釉、窑变花釉、茶叶末、钛花釉、裂纹釉、唐三彩、龙泉釉、 蜡光釉、金砂釉、变色釉、 "三样开泰"、霁蓝釉等。 另外还有低温颜色釉如:西洋红、胭脂红、孩儿面、粉红、辣椒红;鹦哥绿、苹果绿、浅绿、鱼子绿、瓜皮绿、炉均翠苦绿、浇绿;正黄、浇黄、淡黄、鱼子古铜、黑地浇紫等。
是采用多种技法相结合的一种新的装饰形式。它是根据作品的要求,动用不同原料(釉上、釉下色料)、不同表现方法(雕刻、绘画、色釉)和不同烧炼工艺(高低温)相结合而达到整体设计效果,使瓷器装饰更为完美。综合彩的作品,可尽量发挥各种技法的特点和工艺操作的所长,以充分达到创作意图。因此,它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装饰方法。其特点是变化灵活,丰富多彩,各种装饰形式相互衬托,互为补充,争奇斗艳,丰富了陶瓷的艺术语言。
青花玲珑瓷是在明宣德年间镂空工艺的基础上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它融青花技术之长,集镂雕艺术之妙,玲珑剔透,精巧细腻,具有清新明快之感。据记载,清代景德镇御窑厂制作的玲珑瓷就已具较高水平,但产量甚少,仅供宫廷使用。 瓷工用刀片在坯胎上镂成点点米粒状,被人们称为“米通”,又叫玲珑眼,再填入玲珑釉料,并配上青花装饰,入窑烧制而成。它显得灵巧、明彻、透剔,特别高雅秀洁。在清代,瓷工把青花和玲珑巧妙地结合一体,形成了人人喜爱的青花玲珑瓷。碧绿透明的玲珑和色呈翠兰的青花互为衬托, 相映生辉,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
玲珑瓷以玲珑剔透、晶莹雅致而蜚声中外。如今青花玲珑不仅在日用中西餐茶具、酒具上普遍运用,而且已扩展到各种花瓶、花插、花钵、以及吊灯、壁灯、皮灯等各式灯具。“玲珑眼”的形状也已从传统的米粒状发展到月牙状、流线状、圆珠状、菱角状、多角状等多种规则、不规则的形状。有时还与“半刀泥”相结合,组成各种图案。“玲珑眼”的釉色也由原来的单一碧绿色发展为红、黄、绿、蓝交相辉映的 “五彩玲珑”、更丰富和增强了玲珑瓷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
唐三彩是唐代低温彩釉陶器的总称,在同一器物上,黄、绿、白或黄、绿、蓝、赭、黑等基本釉色同时交错使用,形成绚丽多彩的艺术效果。“三彩”是多彩的意思,并不专指三种颜色。
唐三彩是一种多色彩的低温釉陶器,它是以细腻的白色黏土作胎料,用含铅、铝的氧化物作熔剂,用含铜、铁、钴等元素的矿物质作着色剂,其釉色呈黄、绿、蓝、白、紫、褐等多种色彩,但许多器物多以黄、绿、白为主,甚至有的器物只具有上述色彩中的一种或两种,人们统称为“唐三彩” 。
说到陶瓷材料,难免将陶与瓷分开来谈,我们经常说的陶瓷,是指陶器和瓷器两个种类的合称。在创作领域中,陶与瓷都是陶瓷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陶与瓷却有着质的不同。
陶,是以粘性较高、可塑性较强的粘土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不透明、有细微气孔和微弱的吸水性,击之声浊。瓷是以粘土、长石和石英制成,半透明,不吸水、抗腐蚀,胎质坚硬紧密,叩之声脆。
耐摔--全国首家具备这个技术,从高空跌落完好无损,非常耐摔!
抗撞击——其结构,使面板具有极强的抗击性,并经日常实际使用证实。
耐刻刮——特殊的表面结构,使陶瓷棒具有耐刻刮性,即使受各种硬物作用也能长期保持外形不受损伤。
耐磨——陶瓷棒有很强的耐磨性,适用于有重物放置处或需频繁清洗处。
易清洗——紧密的无渗透表面,使灰尘不易粘附于其上,因此该产品可以用相关的溶剂很方便地清洗,而不会对颜色产生任何影响。
防潮性——陶瓷板的吸水性可以和玻璃相媲美,因此不会受天气变化和潮气的影响,也不会腐坏或产生霉菌。
抗紫外线——陶瓷棒不受天气变化的影响,不管是日晒雨淋,还是气温急剧变化,陶瓷板的核心和外观都不会改变。
防火性——陶瓷棒表面对燃烧的香烟有极强的防护能力。该材料阻燃,面板不会融化,能长期保持特性。
防静电——陶瓷棒被证明为防静电材料,这使得该面板非常适用于无尘区域,光学工业和计算机工业。
耐化学腐蚀——陶瓷板有很强的耐化学腐蚀的特性,防酸、防氧化甲苯及类似物质。
陶瓷的产生和发展,其实是同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实践紧密相连的,在大约70万年以前的原始时代,人们就泥巴晾干后用火烧烤坚硬的盛器用于盛水,存放食物等等,这便是陶器产生的初始。最新的考古资料表明,我国境内目前发现最早的陶器遗址是位于江西万年县内的仙人洞遗址、广东英德青塘、灵山滑岩石洞、广西桂林甄皮皮岩。其主要品种有灰陶、彩陶、黑陶和几何印纹陶等,手法粗糙,构图新颖流畅,表现了当时制陶的技术水平。
在商朝殷墟的遗址中,出土很多陶片、各种款式陶罐,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着密切的联系,陶器在此时已经不局限于盛物器皿,应用范围广泛,大致可分为日用品、建筑、 殉葬、祭祀礼品类等。而后秦汉古代的建筑多用木料来架构,不易久存,所以一些伟大的建筑,如秦代的阿房宫和汉代的未央宫,都无法完整保存下来,但仍可在残存的废墟中发现瓦当及汉砖 等遗物,藉以略窥古代建筑的规模。两汉时期,釉陶大量替代铜质日用品,从而使陶器得到迅速发展,由于对于加工技巧的掌握,随之出现图案及造型生动活泼的陶器装饰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这是陶向瓷的过渡桥梁。两晋时期到南北朝陶瓷主要成就主要体现是越窑,以青瓷为主极尽装饰之能事,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隋的朝代虽短,但在瓷器烧制上,却有了新的突破,不但有青瓷烧造,白瓷也有很好的发展 ,另外此时在装饰手法上也有了创新,如在器物上另外的泥片一贴花,就是一例。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 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开,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于火烧温度,汉代产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温度能达到摄氏1000℃以上,所以我 们说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代。
瓷业在宋代随各地新兴窑场不断出现而发展,涌现出不少驰名中外的瓷窑,所谓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就是其中的代表,宋代形成品种丰富多彩、造型简洁优美、 装饰方法多样化的特点。官私名窑名瓷风格各 异,百花争艳,各现独特风格之美。元代时期也有新的发展,如青花和釉里红的兴起,彩瓷大量的流行,带动以后明清两代的瓷器发展。
我国的陶艺发展到了明代又进 入一个新的旅程,明代以前的瓷器以青瓷为主,而明代之后以白瓷为主特别是青花,五彩成为明代白瓷的主要产品,此时瓷胎也趋向薄,细、白的需求,在坯身上记住款式也从此开始,年代、堂号、人名都有,使研究考据有更确实的辨认。
清朝中国瓷器可谓登峰造极,清初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华美,清代彩瓷在明代的基础上有了很大发展,工艺创新,分化出更多的彩色,墨彩、蓝彩、金彩也出现在五彩瓷器画面上,色彩淡雅是其特点,从而丰富了清代瓷器装饰。
在现代陶艺的制作中,原料的取材是不拘一 格的。与多种材料的结合、并用、渗透,产生了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使现代陶艺既有丰富的表现性又有充分的协调性,表面装饰和空间处理也登上一个更高的层次。现代陶艺注重质地性能,不讲究是粗糙还是精细的原料,取材也不再仅限于瓷泥和陶泥,而是有意突破传统陶艺原料的使用范围,利用泥料的不同特性,发挥各种材质的潜在美感,只要能经窑烧的泥、沙等材料都可用来为之服务。
新石器时代,我国已有风格粗犷、朴实的彩陶和黑陶。到了商代(公元前十六世纪——十一世纪)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质的硬釉陶便已出现。至魏晋时期(公元220—420年)我国就已完成了用高火度烧成胎质坚实的瓷器这一重大发明。唐代(公元618—907年)陶瓷的制作技术和艺术创造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东销日本、西销印度、波斯和埃及,在国际文化交流中起了重要作用,博得了“瓷国”之称。明清时代(公元1368—1911年)的陶瓷从制坯、装饰、施釉到烧成,技术上又都超过了前代。
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是漫长的。从新石器时代早期烧造最原始的陶器开始,到发明瓷器并普遍应用,技术和艺术都在不断进步;在适应人们生存和生活的需要过程中,所烧制的陶瓷器物的种类在增加,样式在变化,内在质量在不断提高。陶瓷器物的手工艺制造技术,蕴藏着丰富的科学和艺术内涵, 其表现形式主要是通过造型和装饰、质地和色泽展示的。陶瓷生产从原材料到成品器物的转化过程,必须运用相应的工艺技术来完成,这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过程,也是创造性地开发和逐步形成传统工艺的过程。
从中国古代陶瓷的发展历史,可看到陶瓷文化的时代特征:秦汉的豪放,隋唐的雄阔,宋代的儒雅,明清的精致,无不在其各自的历史阶段,闪烁着它自身时代的光焰。
新石器时期的彩陶,造型就很周正,胎体致密,装饰细密奔放,纹饰美丽,形态多变,艺术风格独特,实用且文化气息浓郁。
至东汉时期,已烧制出成熟的瓷器。三国二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瓷以“古拙质朴,简淡空疏,富有厚重的装饰味”为其显著特征。
唐代,是华夏文明与西亚、东太平洋环岛文明以及阿拉伯、地中海文明交融的时期。唐代陶瓷以其“博大清新,浑厚有力,华丽丰满”的艺术风格著称。
宋代,是中外文明交流成果上民族理性化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史上最有代表性的一个阶段,各种外来的东西被吸收、消化,变成中国人生活可视、可居、可玩、可游的实物空间。文化风变得清新、细腻、理性而富有幻想,又重于现实。宋代,是中国瓷业蓬勃发展的时代。既有著名的“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又有磁州窑、吉州窑、龙泉窑及景德镇窑(湖田窑)。 宋代陶瓷以“素淡含蓄、端庄挺秀、恬静幽雅”的文化特征而著称。
明代陶瓷得到全面发展,龙泉青瓷、德化白瓷、石湾广钧、宜兴紫砂、山西珐华彩瓷均负盛名,陶瓷品种齐全,丰富多彩,风格独特。明代陶瓷以“敦厚、端庄、富于浓厚的装饰美,逸趣、秀美”的风格而独立于艺术文化之林。
清代陶瓷,是中国陶瓷发展的又一个高峰,各种品种、材料、齐全,尤其是彩瓷方面成就非凡。清代陶瓷以“纤巧华美,质精艺重,精巧华美”而著称。
陶瓷材料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通常把陶瓷材料分为玻璃、玻璃陶瓷和工程陶瓷3类。其中工程陶瓷又分为普通陶瓷和特种陶瓷两大类。其中普通陶瓷又称传统陶瓷,特种陶瓷又称现代陶瓷。
陶瓷材料是用天然或合成化合物经过成形和高温烧结制成的一类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耐磨性、耐氧化等优点。可用作结构材料、刀具材料和模具材料,由于陶瓷还具有某些特殊的性能,又可作为功能材料。
普通陶瓷又称传统陶瓷,其主要原料是黏土 (Al2O3·2SiO2·H2O)、石英 (SiO2) 和长石 (K2O·Al2O3·6SiO2)。通过调整3者比例,可得到不同的抗电性能、耐热性能和机械性能。一般普通陶瓷坚硬,但脆性大,绝缘性和耐蚀性极好。
普通陶瓷通常分为日用陶瓷和工业陶瓷两类。
特种陶瓷又称现代陶瓷,按应用包括特种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两类,如压电陶瓷、磁性陶瓷、电容器陶瓷、高温陶瓷等。工程上最重要的高温陶瓷,包括氧化物陶瓷、碳化物陶瓷、硼化物陶瓷和氮化物陶瓷。
①氧化物陶瓷
a.氧化物陶瓷的性质
Ⅰ.熔点大多在2000℃以上,烧成温度在1800℃左右。在烧成温度时,氧化物颗粒发生快速烧结,颗粒间出现固体表面反应,从而形成大块陶瓷晶体 (单相),或有少量气体产生。
Ⅱ.氧化物陶瓷的强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但在1000℃以下一直保持较高强度,随温度变化不大。
Ⅲ.纯氧化陶瓷都是很好的高温耐火度结构材料,在任何情况下陶瓷都不会产生氧化。
b.氧化物陶瓷的种类
Ⅰ. 氧化铝陶瓷
氧化铝的结构是O排成密排六方结构,Al占据间隙位置。自然界很少有纯氧化铝,根据含杂质的多少,氧化铝可呈红色或蓝色。实际生产中,氧化铝陶瓷Al2O3含量可分为75、95、99等几种瓷。
氧化铝的熔点高达2050℃,而且抗氧化性好,硬度高,微晶刚玉红硬性可达1200℃。常用于制造金属拔丝模及切削淬火钢刀具。
Ⅱ.氧化铍陶瓷
以氧化铍为主要成分的陶瓷。纯氧化铍 (BeO) 属立方晶系。密度3.03 g/㏄,熔点2570℃。具有很高的导热性,几乎与纯铝相等,还有很好的抗热震性。
粉末有剧毒性,且使接触伤口难于愈合。以氧化铍粉末为原料加入氧化铝等配料经高温烧结而成。制造这种陶瓷需要良好的防护措施。氧化铍在含有水汽的高温介质中,挥发性会提高,1000℃开始挥发,并随温度升高挥发量增大,这就给生产带来困难,有些国家已不生产。
制品性能优异,虽价格较高,仍有相当大的需求量。主要用作大规模集成电路基板,大功率气体激光管,晶体管的散热片外壳,微波输出窗和中子减速剂等材料。在模具应用方面亦有用制造精密玻璃模具。
Ⅲ. 氧化锆陶瓷
Ⅰ.氧化锆陶瓷的熔点在2700℃以上,能耐2300℃的高温,其推荐使用温度为2000℃~2200℃。因此,可以作反应堆绝热材料。氧化锆作为添加剂可大大提高陶瓷的强度和韧性,生产出氧化锆增韧陶瓷 (PSZ)。
Ⅱ.氧化锆增韧陶瓷具有多相结构,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可有3种不同的晶形结构,从而在合适的条件下应力可诱发相变和相变韧化,大幅度地提高断裂韧性。氧化锆增韧氧化铝陶瓷材料,其强度达1200 MPa,断裂韧性为15MPa·m。
Ⅲ.氧化锆增韧陶瓷具有满足热挤压模具要求的性能,具有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的特点,特别是承受高温高压,永久变形小,比碳化钨、镍基或钴基硬质合金更为适合热挤压模。
Ⅳ.氧化锆增韧陶瓷硬度超过金属,韧性比一般陶瓷高,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至少耐高温800℃。金属粉末挤压模温度可达到600℃,铜棒挤压模工作在950℃,氧化锆增韧陶瓷制造的模具可比硬质合金模使用寿命高几十倍。含氧化镁的PSZ其抗弯强度可达400 MPa。
Ⅴ.氧化锆增韧陶瓷的缺点是无延展性,热导率低,热膨胀与金属材料并不匹配,在设计和使用时应该加以考虑。氧化锆和由于其优良的使用性能生产拉丝模、拉深模等,常用于拉深不锈钢工艺。
②碳化物陶瓷
碳化物陶瓷包括碳化硅、碳化硼、碳化铈、碳化钼、碳化铌、碳化锆、碳化钛、碳化钒、碳化钨、碳化钽等。这类碳化物具有很高的熔点、硬度和耐磨性,但耐高温氧化能力差 (约900℃~1000℃),脆性较大。
a.碳化物陶瓷的性质
Ⅰ.碳化物陶瓷具有高熔点。例如碳化钛的熔点是3460℃,碳化钨的熔点2720℃,碳化锆的熔点3540℃。
Ⅱ.碳化物陶瓷硬度较高。例如碳化硼是仅次于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最硬材料。
Ⅲ. 良好的导热性和化学稳定性。碳化物陶瓷不与酸发生反应,个别金属碳化物陶瓷即使加热也不与酸发生反应,最稳定的碳化物陶瓷甚至不受硝酸 氢氟酸混合液的腐蚀。
b.碳化物陶瓷的分类
Ⅰ.碳化硅陶瓷
碳化硅陶瓷密度为 3.2×10 kg/m³,弯曲强度为200~250 MPa,抗压强度1000~1500 MPa,硬度莫氏9.2,热导率很高,热膨胀系数很小,在900℃~1300℃时慢慢氧化。
Ⅱ.碳化硼陶瓷
碳化硼陶瓷硬度极高,抗磨粒磨损能力很强; 熔点达2450℃,高温下会快速氧化,与热或熔融黑色金属发生反应,使用温度限定在980℃以下。主要用于作磨料,有时用于制造超硬质工具材料。
Ⅲ.其他碳化物陶瓷
碳化钼、碳化铌、碳化钽、碳化钨和碳化锆陶瓷的熔点和硬度都很高,在2000℃以上的中性或还原气氛作高温材料; 碳化铌、碳化钛用于2500℃以上的氮气气氛中的高温材料。
碳化物陶瓷主要用于化工、汽车工业、核工业、微电子工业、激光等领域作高温材料或高功率材料。在模具制造中,常用于耐磨、耐蚀性拉丝模、成型模、热压铸模具、蜂窝陶瓷模具等。
③硼化物陶瓷
a.硼化物陶瓷的性质
Ⅰ.优良的高温特性。熔点范围为1800℃~2500℃,具有较高的抗高温氧化性能,使用温度达1400℃。在800℃的高温下其弯曲强度也几乎不下降,而且其硬度随温度上升而下降的比例也较其他材料小。
Ⅱ.具有高韧性。在室温下,其断裂韧性值KIC达30 MN/m功,此一数值相当于有代表性的工程陶瓷碳化硅的6~8倍。当B4C的晶粒细化到5μm时,强度为500~600 MPa,晶粒尺寸小于1μm时,强度达1000 MPa以上。
Ⅲ.硬度高,耐磨性好。硬度为1000 HV左右,具有高的剪切模量。耐化学浸蚀能力,难挥发,但高温抗蚀性、抗氧化性较差。
b.硼化物陶瓷的类型
常用的硼化物陶瓷分别以二硼化锆 (ZrB2)、二硼化钛(TiB2)、六硼化镧 (LaB6) 等硼化物制成的硼化锆陶瓷、硼化钛陶瓷、硼化铬陶瓷、硼化钼陶瓷和硼化钨陶瓷等。
硼化物陶瓷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化学稳定性以及高耐磨、耐腐蚀性等特点,是重要的耐火材料之一。在核工业、宇航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主要用于高温轴承、内燃机喷嘴、各种高温器件、处理熔融非铁金属的器件、电触点材料、耐磨材料及工具材料等。在模具制造中常用于制造模具结构元件、耐热构件等。
④氮化物陶瓷
氮化物陶瓷是氮与金属或非金属元素以共价键相结合的难熔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陶瓷。
Ⅰ.氮化物陶瓷的性质
a. 以四氮化三硅陶瓷的抗氧化能力最佳,1400℃时开始活性氧化,抗化学腐蚀性很好。有的还具有特殊的机械、介电或导热性能。
b.烧结较困难。先制出优质粉末原料,然后采用氮化反应烧结法和热压法烧结法、热等静压烧结法等制成陶瓷制品。
Ⅱ.氮化物陶瓷的类型
应用较广的陶瓷有四氮化三硅 (Si3N4)、氮化硼 (BN)、氮化铝(AlN) 等陶瓷。
陶瓷英文Ceramics;陶瓷拼音Táocí;陶瓷是陶器与瓷器的统称。传统陶瓷又称普通陶瓷,是以粘土等天然硅酸盐为主要原料烧成的制品,现代陶瓷又称新型陶瓷、精细陶瓷或特种陶瓷。常用非硅酸盐类化工原料或人工合成原料,如氧化物(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钛等)和非氧化物(氮化硅、碳化硼等)制造。陶瓷具有优异的绝缘、耐腐蚀、耐高温、硬度高、密度低、耐辐射等诸多优点,已在国民经济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传统陶瓷制品包括日用陶瓷、建筑卫生陶瓷、工业美术陶瓷、化工陶瓷、电气陶瓷等,种类繁多,性能各异。随着高新技术工业的兴起,各种新型特种陶瓷也获得较大发展,陶瓷已日趋成为卓越的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它们具有比传统陶瓷更高的耐温性能,力学性能,特殊的电性能和优异的耐化学性能。
陶瓷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以及各种天然矿物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以及各种制品。人们把一种陶土制作成的在专门的窑炉中高温烧制的物品叫陶瓷,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陶瓷的传统概念是指所有以粘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料的人工工业产品。陶瓷的主要产区为景德镇、高安、丰城、萍乡、佛山、潮州、德化、醴陵、淄博等地。
它包括由粘土或含有粘土的混合物经混炼,成形,煅烧而制成的各种制品。由最粗糙的土器到最精细的精陶和瓷器都属于它的范围。对于它的主要原料是取之于自然界的硅酸盐矿物(如粘土、石英等),因此与玻璃、水泥、搪瓷、耐火材料等工业,同属于“硅酸盐工业”的范畴。
说到陶瓷,首先想到的便是光滑、精美、细腻、剔透,我们似乎很难用几个简单的形容词来描绘它。“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每一尊陶瓷,每一幅瓷画,都藏有一个世界。应该说每一件陶瓷精品的出现都是一半天成一半人意。触摸温润如玉般的当代陶瓷,神游其中;感受陶瓷悠久的历史和艺术魅力,让人回味无穷。
价值洼地 安全性高
在如今的陶瓷收藏领域,明清古瓷已不再独步天下。赝品大行其道,鱼龙混杂,使许多初涉收藏领域的瓷器爱好者敬而远之。而一些做工精美、价格较低的当代艺术瓷,在近几年里却出人意料地被一些收藏爱好者所看好,收藏与投资当代艺术瓷的人也越来越多。
所谓当代艺术瓷,主要是指当代的名人名作瓷品。当代瓷中,既有可供传世的名家珍品,又有供收藏界交流的收藏佳作,还有一些则偏重于陈设的瓷器。除了可以选择那些口碑较好的当代艺术大师的作品进行收藏外,还可关注一批已故的陶瓷美术家已成为绝响的作品。
从目前的价位来看,现当代瓷器仍处于洼地,它有着相当可观的可选择空间和升值空间;从发展前景来讲,作为新兴的收藏门类,它的潜力巨大;而从艺术性上来讲,现当代陶瓷作品中呈现出来的丰富性和多元化,在某些方面与高古瓷器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古瓷虽好,但目前却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尴尬的现实,即鱼龙混杂、赝品泛滥,即使是“老法师”,也会有看走眼的时候。与古瓷相比,当代瓷器能直接从创作者手中购买,因此赝品极为罕见,这也就大大提高了收藏的安全性。应该说当代艺术陶瓷的质量很好,并且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其投资风险又远小于明清古瓷,因此投资当代艺术瓷的实际收益率其实并不低。僵尸世界大战
大师精品宜收宜藏
说到当代艺术瓷,也并非所有的都值得收藏。专家介绍说,应将关注重点放在名家精品上。有业内专家表示,收藏当代艺术陶瓷风险最小的就是收藏大师的作品,最好是在有品质和信誉的艺术馆选择有大师亲笔签名证书的作品。大师的作品凝聚了其几十年练就的手工技艺,学习古人而超越古人,势必具有较大的收藏价值。
大师名家,之所以易出不俗之作,就是因为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是一般艺人所不能及的。他们的作品或“美”或“雅”、或“工笔”或“写意”,或兼而有之,一切都是炉火纯青、信手拈来。他们作品中透出的自信、酣畅、娴熟、分寸,就是常人也能够辨析出来。所以,在拍卖场上,大师的普通作品价格常常会遥遥领先于一般艺人的精品价格。
作为当代陶瓷的中坚创作群体,最具代表性的是我国解放以来先后被授予技艺高超的老艺术家们、国家级和省级大师、教授称号的陶瓷艺术家,比如当代艺术陶瓷开创鼻祖珠山八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菊生、中国陶瓷书画艺术大师黄为民等,这些著名艺术家在艺术界和收藏界有很高的名望,其艺术创造个性鲜明、视野开阔、手法老辣,艺术价值极高;其次还有一大批高级工艺师和年轻的工艺师,以及师带徒或系出陶瓷世家并对某一方面有特别擅长的陶瓷艺术家,例如:首创“粉彩瓷”工艺的胡光震、演绎“陆氏青花”绝技的陆涛等,他们的精品亦成为藏友们一掷千金的不二之选;另外,便是一批锐意创新的学院派陶瓷艺术家,他们通过学习西方现代美术理念,结合民族审美情趣,正在开创具有中国精神的当代陶艺。
时至今日,当代陶瓷已俨然成为中国陶瓷艺术市场的风向标,并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虽然买大师作品是收藏的捷径,但由于近年来大师、名家数量的急速猛增,作品的质量参差不齐,这也就需要收藏者擦亮眼睛,辨识精品。现代陶瓷收藏贵在“文火慢工”,既要心态平和,又要持之以恒。如此坚持多年必有所获,投资回报也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当代陶瓷收藏要诀
■选择精品。当代艺术陶瓷有精品和寻常品之分。精品应具有艺术价值、工艺价值、投资价值和稀有性。因为,精品能经受住历史和市场的考验。业内普遍认可的观点是:“不怕你买得贵,就怕你买不对。”
■了解相关知识。收藏艺术陶瓷的经验也不能一蹴而就,首先应该了解陶瓷的制作工艺程序、技术要点,以及它的内涵及表现方式。不要盲目轻信名家。收藏者要慎重选择参考书籍,有关文字图片只可用做参考。不要受不严谨的图录书籍、宣传资料和专家评论误导。
■不要被市场价格误导。出高价的买家不一定懂行,懂行的人不一定出高价。高价买来的东西未必就是未来最具潜力的藏品,盲目追价绝不可取。
■明辨真伪。当代艺术陶瓷也存在作伪问题。收藏者要学会辨别真品和赝品,不要听故事,不要贪便宜,以免上当。
■随时了解市场变化。收藏者应建立横向联系,互换讯息,变换藏品的同时交换心得,观摩好的作品。现在,网站已成为市场行销的重要途径,虽然高价艺术品仍然无法网上成交,但可以通过网站收集工艺师、中介和收藏者三方的资讯,相互了解扩大市场影响力。
■主动推介藏品。收藏现代艺术陶瓷不一定非要等待市场条件完全成熟,而应尽早让自己的藏品创造价值,如通过展销会等办法,扩大藏品的影响。
陶瓷文化与绘画、书法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这些艺术部类,都是最为典型的中国民族艺术。从其实质来说,都是共同的,都是共通的。
陶瓷艺术与绘画,无论是从艺术本质、特征,还是从表现手段来看,都有共通之处。绘画艺术讲究"气韵生动"、"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讲究"骨法用笔"、"画龙点睛",着重形象的刻划和意境美的追求,讲究兼工带写,以浑然天成、本色自然、含蓄蕴藉为品位,遵循作品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大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的创作原则,强调艺术家要深入生活,从生活中获取创作营养,并反映生活。绘画艺术所要求的这一切,陶瓷艺术无一例外要遵循。传统派是如此,学院派也毫不例外。
绘画性的彩绘作品是这样,即使是陶瓷雕塑作品也和绘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我们知道,线条、无论是对于国画,还是陶瓷雕塑以及书法,都是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段。
书法艺术,同样讲究和强调线的表现力。它在艺术特征方面,与陶瓷艺术的联系,初看似乎不相关。实际上,两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首先,从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来看,它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再现与表现、状物与抒情相统一的艺术。它无色而具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来自自然形象而又远离了自然形象。人们将自己的精神意蕴、生命情丝、审美趣味化为或纵或收、或枯或润、或粗或细、或刚或柔的线条,并通过这些笔墨线条的枯润、浓淡的个性因素,反映出人的审美经验。"在造型过程中,作者的感情就一起和笔力融合在一起活动着,笔所到处,无论是长线短线,是短到极短的点和由点扩大的块,都成为感情活动的痕迹"。中国古代美学家对书法的这种特性早有精辟的论述。汉代的扬雄在《法言》中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蔡邕在《笔论》中言:"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唐代孙过庭认为书法艺术可以见出书法艺术家的情感,即"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怪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清代刘熙载更是一语破的:"写字者,写志也"、"书法,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而已"。
另外,绘画艺术、书法艺术和陶瓷艺术还有一个共同特征:它们都不适宜于表现持续性的情节性的事件,而长于表现一动作瞬间,并在动作瞬间内创造出颇富生命力和表现力以及想象力的艺术形象。黑格尔曾经指出:绘画"只能抓住某一顷刻",把"正要过去的和正要到来的东西都凝聚在这一点上。"莱辛说得更加具体和明确,他说:"绘画在它同时并列的构图里,只能运用动作中的某一顷刻,所以就要选择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刻记得上,使得前前后后都可以从这一顷刻中得到清楚的理解。"这虽然说的是绘画,但适用于陶瓷艺术和书法艺术,而且,这正是这两种艺术的特征之一,书法艺术表现得更甚,尽管书法要求"每为一字,各象其形,"要"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站,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尽管要求书法艺术要有如"悬针垂露之异,奔雷附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岩身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但它毕竟是一种抽象性、表现性、虚拟性的艺术。
陶瓷艺术家们,或许从这种比较中,获得对陶瓷艺术特征的更深入、更完整的理解,以加强陶瓷的表现性和抒情性,创作出更加有审美力度和审美价值的作用。
补充一下,还有薄胎瓷,厚度不到1毫米,做工非常精细,小巧玲珑深受多数人的喜爱。
钨钢鉴别方法
钨钢鉴别方法 针对目前公司所用刀具 W18Cr4V(简称 W18)、W6Mo5Cr4V2(简称 W6或 6542),W18价 格低廉,使用寿命短; 6542为通用型刀具用钢,具有优异的性能和性价比。为对其材质成分进 行区分,分类总结如下鉴别方法,以供参考。 表 1 HSS W18和 6542 的鉴别方法 W18Cr4V 6542 特点 火花法 (砂轮打磨) 1. 花束数量少 2. 花束成团状 3. 花束为暗红色 4. 花束不发叉或发叉极 少,且在尾部 1. 花束数量多 2. 花束成条状 3. 花色为橙红色 4. 花束发叉较多,中 部和尾部都有 可快速鉴别,适合 批量产品的鉴定, 但对刀具造成少量 破坏,且要求操作 人员有一定的鉴别 能力。 化学法 (3mL浓 HNO3+27mL 浓 HCl+45mL蒸馏水) 将刀具表面用汽油擦 拭干净,用滴管将比 色液滴定到材料表面 滴定点溶液不变色,仅基
特种陶瓷是在现代化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推动和培育下,它们"繁殖"得非常快,尤其在近二、三十年,新品种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按照化学组成划分有:
①氧化物陶瓷: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铍、氧化锌、氧化钇、二氧化钛、二氧化钍、三氧化铀等。
②氮化物陶瓷:氮化硅、氮化铝、氮化硼、氮化铀等。
③碳化物陶瓷:碳化硅、碳化硼、碳化铀等。
④硼化物陶瓷:硼化锆、硼化镧等。
⑤硅化物陶瓷:二硅化钼等。
⑥氟化物陶瓷:氟化镁、氟化钙、三氟化镧等。
陶瓷釉是覆盖在陶瓷制品表面的无色或有色的玻璃态薄层。是一种硅酸盐,陶瓷器上所施的釉一般以石英、长石、粘土为原料,经研磨、加水调制后,涂敷于坯体表面,经一定温度的焙烧而熔融,温度下降时,形成陶瓷表面的玻璃质薄层。它使陶瓷器增加机械强度、热稳定性、介电强度和防止液体、气体的侵蚀。釉还有增加瓷器美观和便于洗拭、不被尘土粘染等作用。釉的种类繁多,按配料组成可分为石灰釉、长石釉、铅釉、无铅釉、硼釉、铅硼釉、食盐釉;按配制方法可分为生料釉、熔块釉;按烧成温度可分为高温釉、低温釉;按外观特征可分为透明釉、乳浊釉、颜色釉、结晶釉、变色釉、裂纹釉等;按坯体种类可分为瓷器釉、陶器釉、炻器釉等。我国陶瓷生产中所用的主要有长石釉和石灰釉两大类。由于釉中所含氧化金属物的不同以及烧成气氛各异,釉色有青、黑、绿、黄、红、蓝、紫等。古代的白瓷是接近无色的透明釉。陶瓷釉大致上有这么几种:
彩釉:唐三彩盛行于唐,系素烧胎体涂白、绿、褐、蓝色釉、800度窑温烘烤,当时多用做陪葬品。
釉上彩:就是先烧成白釉瓷器,在白釉上进行彩绘后,再入窑经摄氏600度至900度温度烘烤而成。釉上五彩,粉彩、珐琅彩都是釉上彩。
釉下彩: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入窑高温(1200.1400℃)一次烧成。烧成后的图案被一
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显得晶莹透亮。它的特点是色彩保存完好,经久不退。我们通常看到的青花瓷、釉里红瓷、釉下三彩瓷、釉下五彩瓷等等就是釉下彩瓷的细分类。
釉里红:釉里红即釉下的红色。它以氧化铜在瓷坯上绘画图案,然后施透明釉,高温还原焰烧成。
斗彩:.斗彩.是在青花加彩工艺的基础上逐渐衍生出来
的一种新的装饰方法,先放在窑内用高温烧成青花,然后填上
彩料,再由烘炉低温烘烧制成。它由淡描青花与釉上彩绘相结合组成画面,釉下青花与釉上彩争奇斗艳,使斗彩堪称瓷器中的绝化精品。
开片:即冰裂纹,釉面裂纹型同冰裂,因胎釉膨胀系数不同,过早出窑遇冷空气产生,宋代哥窑以此为主要特征。
青花:釉下彩品种之一,以氧化钴为色剂,在坯胎上作画,罩以透明釉,经1300度高温烧成,蓝白相映,明清两代主打瓷器。
结晶釉:釉烧后,在釉层中出现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晶体。这种以结晶为特征的釉称结晶釉。釉的底色与晶花颜色不同者称复色结晶釉。也可采用施底釉和面釉来制造复色。结晶釉成因是产品烧成过程中釉内的结晶物质熔融后处于饱和状态,在缓冷过程中产生析晶,从而析出美丽花纹的结晶。此类釉具有独特的艺术韵味,颇受人们喜爱与赞赏。(洪流)
陶瓷品牌能强陶瓷是广东能强陶瓷有限公司旗下的瓷砖品牌,广东能强陶瓷有限公司位于中国著名的建陶基地——广东佛山。是专业生产“玻化抛光砖”、“通体瓷质仿古砖”、 “不透水精品瓷片”、 “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 和“原生木瓷砖”的大规模建陶厂家。公司引进了多台意大利萨克米压机,生产大规格瓷砖的全温控自动窑炉,先进的抛光线及多套高性能检测设备,硬件设施走在中国建陶行业的前列,使能强产品质量在同行中有着很高的美誉度,成为行业中的“质量代表”。能强公司率先研发并实施“窑炉脱硫除尘”技术,大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斥巨资“治理污染、节能降耗”,突出的表现得到政府的高度认可,成为陶瓷行业典型样板窗口,更成为行业龙头企业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