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序
前言
第1章 通风廊道概述
1.1 相关概念与理论
1.2 国内外通风廊道的实践与探索
1.3 小结
第2章 成都市大气环境特征及构建通风廊道的现实意义
2.1 成都市大气环境特征
2.2 成都大气污染特征及成因
2.3 成都市构建通风廊道的现实意义
第3章 成都市通风廊道规划的探索历程与总体思路
3.1 成都市通风廊道规划探索历程
3.2 成都市通风廊道规划的总体思路
3.3 成都市通风廊道规划的研究成果及应用实践
第4章 风源空间分布评估模型构建
4.1 研究背景与目的
4.2 相关软件及技术介绍
4.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4.4 成都实践
4.5 风源空间分布评估模型的应用解析
第5章 冷热源空间分布评估模型构建
5.1 研究背景与目的
5.2 相关概念解析
5.3 相关案例与技术总结
5.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5.5 成都实践
第6章 通风廊道体系划定方法
6.1 通风廊道体系划定的目的
6.2 通风廊道划定的相关要求
6.3 旧城通风廊道的识别与划定研究
6.4 新区通风廊道的识别与划定
第7章 通风廊道研究成果在城乡规划中的实践应用
7.1 总论
7.2 将风环境作为构建生态格局的重要评估要素
7.3 将风环境作为城镇开发边界划定与调整的重要评估要素
7.4 从提升大气环境质量角度优化工业集中发展区布局
7.5 指导通风廊道内镇村规划及项目选址
7.6 从改善风环境角度指导旧城更新
7.7 风环境研究指导城市设计的实践应用
第8章 环境科学技术的跨界支撑
8.1 研究目的
8.2 技术路线
8.3 区域气象特征再现技术
8.4 气流轨迹模拟技术
8.5 通风特征综合分析技术
参考文献2100433B
本书以成都市通风廊道规划探索与研究为基础,运用气象学技术、环境科学技术、空间分析等定量研究方法,创新构建风源空间分布评估模型、冷热源空间分布评估模型,实现大气环境特征与地理空间的精准关联,其中风源空间评估核心技术方法属国内首创。本书在城市风道系统构建与规划建设管控方面形成突破性创新成果,在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实践中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可为其他城市通风廊道规划与实践提供方法与案例借鉴。
本书研究内容总体基于“成都市风道系统构建与规划建设管控研究”形成,该项目获得2019年度全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二等奖。
第2版前言第1版前言第1章 土方工程1.1 土的分类与工程性质1.2 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与土方调配1.3 基坑土方开挖准备与降排水1.4 基坑边坡与坑壁支护1.5 土方工程的机械化施工复习思考题第2...
第一篇 综合篇第一章 绿色建筑的理念与实践第二章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总体情况第三章 发挥“资源”优势,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第四章 绿色建筑委员会国际合作情况第五章 上海世博会园区生态规划设计的研究与实践第六...
前言第一章 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现代设计的发展现代设计教育第二章 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工艺美术”运动工业革命初期的设计发展状况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第三章 “新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的背景法国的“新艺...
电厂图书目录
柜号 序号 G1 1 G1 2 G1 3 G2 4 G2 5 G2 6 G2 7 G2 8 G2 9 G1 10 G2 11 G2 12 G2 13 G2 14 G1 15 G1 16 G1 17 G2 18 G2 19 G2 20 G1 21 G3 22 G3 23 G3 24 G3 25 G3 26 G3 27 G1 28 G1 29 G3 30 G3 31 G2 32 G2 33 G2 34 G2 35 G2 36 G2 37 G2 38 下右 39 下右 40 下右 41 下右 42 下右 43 下右 44 下右 45 下右 46 下右 47 下右 48 下右 49 下右 50 下右 51 下右 52 下右 53 下左 54 下左 55 下左 56 下左 57 下左 58 下左 59 下左 60 下左 61 下左 62 下左 63 下左 64 下左 65 下左 66 下左 67 下
工程常用图书目录
1 工程常用图书目录(电气、给排水、暖通、结构、建筑) 序号 图书编号 图书名称 价格(元) 备注 JTJ-工程 -24 2009JSCS-5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 128 JTJ-工程 -25 2009JSCS-3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 136 JTJ-工程 -26 2009JSCS-4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 ?动力 98 JTJ-工程 -27 2009JSCS-2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结构体系) 48 JTJ-工程 -28 2007JSCS-KR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节能专篇-暖通空调 ?动力 54 JTJ-工程 -29 11G101-1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 -剪力墙、框 支剪力墙结构、现浇混凝土楼面与屋面板) 69 代替 00G101
“城市通风廊道(即风道)”一词源自德语的“ventilationsbahn”, 由“Ventilations”和“Bahn”组成,分别是“通风”和“廊道”的意思。我国传统的城市规划实践中,很少提及这一概念,相近似的说法有:“通风走廊”、“绿色风廊”、“楔形绿地”、“绿色廊道”等。
城市通风廊道的构建是提升城市空气流通能力、 缓解城市热岛、 改善人体舒适度、降低建筑物能耗的有效措施, 对局地气候环境的改善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HongKong Planning Standard and Guideline)》中的《第十一章:城市设计指引》于2006年首次在城市规划中列明城市通风廊道(风道)的定义及功能:“通风廊应以大型空旷地带连成,例如主要道路、相连的休憩用地、美化市容地带、非建筑用地、建筑线后移地带及低矮楼宇群;贯穿高楼大厦密集的城市结构。通风廊应沿盛行风的方向伸展;在可行的情况下,应保持或引导其他天然气流,包括海洋、陆地和山谷的风,吹向已发展地区”。
北京将构建5条宽度500米以上的一级通风廊道,多条宽度80米以上的二级通风廊道,未来形成通风廊道网络系统。划入通风廊道的区域严控建设规模,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打通阻碍廊道连通的关键节点。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