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1.同级审的指导思想没有真正到位。表现为总体上还没有跳出原财务收支审计的框框,注意微观方面的问题较多,反映宏观方面的问题相对较少,提出纠正性措施较多。建设性意见相对较少,缺乏整体性和宏观性。没有真正确立起核实收支,摸清家底,把真实性放到第一位的思想观念;没有真正确立起抓重点部位,评内控制度的思想观念;没有真正确立起注意大宗资金走向,分析合法、效益情况的思想观念;没有真正确立起运用审计监督促进财政管理的思想观念,偏重于查几个违纪问题。
2.执法力度不够。在实施“同级审”过程中,一些地区还存在着对一些重点项目、重点资金、重点单位的审计深度不够,揭露的问题不多,或者虽查出一些问题,但却是表面性的问题,隐性的、深层次的问题没能看到。
3.同级审制度建设明显滞后。主要表现在:二是同级审制度建设落后于其他审计。对同级审的准则和标准、审计人员应承担的审计责任以及如何防范审计风险等方面都没有很好的制度加以规范;二是《审计法》规定的同级审和实际操作存在矛盾。从理论上看,同级审应包括本级财政的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收入方面的资料不全面。地方财政收入中有一块与国税系统业务有关,增值税属地方财政收入为25%部分,其征收和理由国税系统负责,而审计机关不能对本级国家税务机关进行审计。国税入库、提退代征手续费等情况无法审计核实,成为监督的盲区,造成同级审的资料和审计结果不完整。目前税收等财政收入审计,更多采用专项审计调查方式,主要揭露征管部门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深化征管体制改革。
4.政府行为与财政部门行为难以界定。《预算法》规定,各级预算由本级政府组织执行,具体工作由本级财政部门负责。但财政是政府的财政,预算执行得好坏是考核政府政绩的主要方面。目前,相当一部分违规问题是政府行为,审计机关又在政府领导之下,这就使得对本级财政的审计受到局限。同级审中发现的地方财政行为不规范和违纪问题,往往与本级政府的财政意志、政府行为、地方利益有关,地方审计机关要体现独立审计监督权确实很难。审计难,处理更难,根据现行审计程序要求,同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所形成的报告,一般要经同级政府行政首长认可,并尊重财税部门的意见,而财政部门的行为大多以政府授意为托词,致使审计实践中难以区分是政府行为还是财政部门行为。事实上即使是财税部门的自身行为,只要符合地方利益,审计也很难纠正,其至无法做到如实向上级审计机关反映。因而,财政部门越权行为得不到充分揭露,审计的监督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
5.传统审计内容未能适应财税制度改革的变化。审计仍停留在手工查帐的水平,这将越来越严重地制约着“同级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一步深化,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审计信息化建设,尽快实现审计方法由传统型向现代技术型转变是当务之急。
1.处理好“四个关系”,是“同级审”顺利开展的前提。一是处理好审计与政府的关系,始终不渝地在政府领导下开展“同级审”工作。二是处理好审计与人大的关系,主动汇报,多听意见。三是处理好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争取有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各级审计机关以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向被审计单位讲明审计的法律依据和工作安排,征求他们的意见;四是处理好审计机关内部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工作的积极性。政府部门认真采纳审计建议后,应该确保审计处理决定落到了实处,例如未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的单位,应如实上缴;超标准发放的各种奖金、补贴、加班费等违规问题能得到切实纠正;追回多支付的征地补偿费等。对违法乱纪人员应移交司法和纪检监察机关查处,对被查出有私设“小金库”等严重违纪行为的单位,对其相关责任人进行党纪政纪的处分等,严肃法纪,使审计结果落到实处。
2.积极探索同级审工作的新取向。
同级审不仅要着眼于查处预算收支中的违法违纪问题,更要着眼于执行国家财政政策情况,关注预算分配是否体现公平与效率原则,抓住财政支出、内控制度的审计重点,转向在审计真实合法性的基础上,着重审计财政和预算执行单位是否按公共财政要求优化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讲究财政投资绩效;从注重具体收支活动审计,转向着重审计有否建立健全严格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审计有否逐步将非税性收入纳入预算管理,有否按部门预算管理原则设计预算科目,有否真正推行政府采购和招标制度等,将体现政府职能的收支统一纳入预算管理;从注重经常性预算审计转向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审计并重,从经济、效率、效果的角度审计建设性预算支出是否依法执行预算,有无重复建设,分析其对发展经济的作用。
3.扩大同步审计范围。
继续抓好已开展的专项资金同步审计,反映专项资金的筹集、分配和到位情况,揭露具体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对预算分配资金逐块进行周期性同步审计,对每块资金分配、使用情况进行评价,提出预算资金分配合理和绩效的意见。 2100433B
只能暂定,结算是据实结算,在预算评审说明中写清楚
水利部预算执行中心,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水利部预算执行中心更多信息和资讯。
在第七册消防定额里有如下规定,对于大部分管道还是需要执行本册定额的,对于如下需要特殊处理:1.电缆敷设、桥架安装、配管配线、接线盒、动力、应急照明控制设备、应急照明器具、电动机检查接线、防雷接地装置等...
深化同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
随着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公共财政体系不断健全.财政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同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出现了不少新问题。为此,市县审计局必须进一步深化同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
深化同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思考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建立,以及新的财税管理模式和管理内容的出现,审计对象、环境的变化,对财政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财政审计内容、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审计工作需要。为此,本文拟就如何深化同级财政审计问题谈些看法。
据媒体报道,四川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近日顺利召开,省审计厅在会议上作了《关于2012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下面简称《报告》)。
《报告》里指出,经审计发现,相关部门、单位的会议经费管理不规范,存在超标准超范围列支等问题。其中,17个单位的140个会议存在超定额标准列支问题,占抽查总数的22.65%,共超支290万元。16个单位的347个会议的支出报账手续不符合规定,其中无会议通知的有178个。7个单位虚列会议费、超范围支出196万元。
《报告》中有数据显示,在2012年一整年以来,该省审计厅共审计(调查) 130个相关单位,查出83.23亿元的工程造价等方面的违纪违规问题金额,审计后增加15亿元财政收入。另外,审计厅还向纪检监察机关和有关部门移送22件经济案件线索,而目前已经查办了12件,20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提出的审计整改建议被采纳325条。
另外,《报告》中还提到,在“三公”经费管理上存在公务接待的预算管理、接待标准等制度不健全,核算不准确,控制不严格等一些问题。
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指的是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是否积极组织收入、是否及时合理地拨付资金并不断地组织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审计。
审计的主要内容是:(1)审查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的合理性、真实性;(2)审查预算收入的完成进度是否达到计划要求,分析预算收入大幅度增减的原因;(3)审查预算支出是否严格按照国家预算执行,进度是否与计划一致。审查预算支出超支或未完成计划的原因;(4)审查并评价被审单位组织预算收支平衡的措施是否切实可行及其实施效果;(5)查核动用预备费是否适当,手续是否完备;(6)查核救灾款的支出有无虚报冒领、挪用、侵占现象;(7)审查财政结余资金是否真实、正确,是否做到了收支平衡;财政结算资金是否按规定进行结转,往来资金是否合理。(8)审查预算外资金是否有健全的管理和监督制度;来源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政策规定;有无滥支滥用,违反财经纪律现象,有无利用预算外资金搞违法经济活动的情况。
(一)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体制,夯实预算执行审计的基础工作
结合效益审计进一步细化部门预算执行中资金项目的使用情况,促进其强化效益观念,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突出各预算部门全部财政收支和财务状况的重点审计,注重围绕财政资金流向的延伸审计,及时查处和纠正各种违纪行为;建立预算执行审计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预算执行审计范围的深度,使预算执行审计结论建立在高质量的审计基础上,有效降低审计风险。
加大对政府采购审计的力度。根据政府采购的特点和审计机关现实工作情况,有重点地开展对提出采购需求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对政府采购中心的审计。
促进转移支付向规范化发展。加大对转移支付的审计力度,加强财政转移支付的资金审计,促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财政资金转移到那,预算执行审计就审到那,注重转移支付审计的合理性和透明度,提高审计系统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审计能力;在对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情况审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转移支付审计过程中数据和信息的真实准确性以及专项资金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规范转移支付资金达到预期使用效果的重要事项。
(二)提高预算执行审计的独立性
1.增加“上审下” 的预算执行审计力度。目前预算执行审计基本上是按照审计权限划分,实行的是对同级财政预算执行进行审计。针对审计机关目前现状,适当地在审计机构中增加垂直管理机构,扩大“上审下” 的审计面。“上审下” 的审计机构无论在人员、经费、机构都独立于被审计单位,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审计受干扰少,审计质量较高,能较好地控制预算执行审计风险。
2,以立法的形式保障预算执行审计经费。以云南省预算执行审计的情况看,预算执行审计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了“一体化的”审计模式。预算执行审计方案的统一和审计人员在全省范围内统筹调度,同时也获得了预算执行审计的专项经费,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预算执行审计经费足额到位和预算执行审计经费相对独立。但从发展的眼光看,预算执行审计经费的独立只有以立法的方式保障,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预算执行审计的客观、公正。必须改变现有的经费来源方式,可以考虑实行中央财政预算单列垂直管理的经费保障体制。中央与地方各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机关的审计经费统-N人中央财政预算,并单独列报。取消预算执行审计经费与预算执行审计收缴款挂钩的预算管理模式,由全国人大内设的审计委员会,对全国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机关的经费预算进行审核与管理。
3.实行预算执行审计人员岗位定期轮换制,提高预算执行审计人员的独立性。现在预算执行审计人员岗位没有实行定期轮换制,有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人员在一个工作岗位上一干多年甚至十多年,难免与被审计单位某些人员的关系密切起来,很可能会影响其独立性,而导致审计风险。因此,我国应该借鉴外国的相关经验,实行预算执行审计人员岗位定期轮换制。对预算执行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的签发人和审计组组长要明确轮换期限,最好每3—5年上述人员任职岗位轮换一次,以提高预算执行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以降低预算执行审计风险。
(三)建立健全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公开的制度保障
根据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要求,对现行的《预算法》等进行修改和补充,以更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以法律的形式强化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公开的制度规定,明确预算执行审计风险实现时相关责任的确认和处理,把预算执行审计风险控制作为核心内容,保证预算执行审计工作质量。
1.建立预算执行审计项目公开和预算执行审计
结果公开的制度。首先,通过有关网络、媒体将下一年的预算执行审计项目公示,审计机关在收集整理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邀请关于部分单位座谈,进一步征求对预算执行审计计划和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建议。然后,根据项目的重要性和受关注的程度,有选择地将其纳入年度预算执行审计项目计划,并召开全省预算执行审计计划工作会议进行讨论和确定,下年初这些民选预算执行审计项目将与其他预算执行审计项目一起在年度预算执行审计项目计划中正式对外公告;第二,对于其他受关注程度较高的项目,将列入审计机关的预算执行审计项目库或滚动项目计划,逐年安排进行预算执行审计。第三,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公开后,审计机关通过各种渠道及时收集社会公众对公告的反映,了解民意,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及时处理信息反馈结果,努力改进工作方法,树立创新意识,积极推行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公开制度,使之日臻完善。
2.建立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公开的风险防范机制。
第一,建立预算执行审计公开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公开质量标准及审计结果公开质量检查、考评制度等。第二,建立预算执行审计公开风险预警机制及补救机制,对预算执行审计公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预算执行审计公开的风险。第三,明确各级机关预算执行审计人员在相应环节上的质量责任,实行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公开责任追究制度。
(四)健全和完善预算执行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健全和完善的预算执行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是防范预算执行审计风险的保障。预算执行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从以下方面着手:
1.预算执行审计工作计划控制。
预算审计工作计划控制是审计机关根据预算执行审计人员组成和规模、专业背景和水平等情况合理确定当年度预算执行审计项目的难度、数量,合理配置预算执行审计人员和时间。预算执行审计计划控制,应当先建立预算执行审计对象和预算执行审计人员的动态数据库,在充分考虑预算执行审计人员休假、培训和轮岗等多种因素下对当年度的预算执行审计项目做好详细的人员和时间安排。通过科学的预算执行审计计划安排,量力而行,合理确定预算执行审计的覆盖面,有效地防范预算执行审计风险的产生。
2.预算执行审计对象风险控制。
建立预算执行审计对象风险数据库,对预算执行审计对象的风险进行控制。预算执行审计对象风险控制的具体办法:第一, 审计机关应当对所有管辖范围内的预算执行审计对象进行分析,根据已掌握材料初步确定其风险状态;其次,在年度预算执行计划确定后,再一次审核初步风险的合理性,根据风险状态确定预算执行审计人员的组成;第三,在小组审计准备阶段根据调查情况对预算执行审计风险进行调整或确认;最后,在小组审计终结阶段应当重新对预算执行审计风险做出最后一次评估,以确认本次预算执行审计之初风险确定的合理性,将最后评估结论更新预算执行审计对象数据库的风险评价数据,对预算执行审计对象的风险进行动态反映。通过这种做法以有限防止风险评估失误而导致出具不恰当的预算执行审计结论,从而引发预算执行审计风险。
3.预算执行审计质量检查复核控制。
审计机关应成立专门机构负责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检查和复核,检查复核工作应当由独立于预算执行审计组,并且由具有专业胜任能力且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该机构的主要任务,是对预算执行审计中的重大问题、重大审计调整事项、预算执行审计意见及处理决定等进行最后复核。复核人员应该编制关于检查复核情况及其结果的书面报告。在检查复核过程中,复核人员应当与被复核部门对复核结果进行详细讨论。同时审计机关应当建立相关机制和程序,来解决复核人员与被复核部门之间的争议。
4.预算执行审计责任追究控制。
审计机关应当成立预算执行审计责任追究机构并建立相应的制度,明确违反预算执行审计质量控制的具体行为应承担的责任以及和责任处理方式。通过责任追究将使预算执行审计人员的个人目标和审计机关的组织目标有效地联系在一起。
(五)改进预算执行审计方法和手段以控制预算执行审计风险
先进的预算执行审计技术与方法是保证审计质量的根本措施。根据预算执行审计目标和审计对象,以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作为基础,用风险控制意识贯穿整个预算执行审计过程,在预算执行审计中采用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将这些方法结合起来综合运用,达到最终的预算执行审计目的,以降低预算执行审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