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同离子效应英文名称:common ion effect ,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跟该电解质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可以降低弱电解质的电离度,这种叫做同离子效应。在弱酸溶液中加入该酸的可溶性盐(如在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醋酸钠),或在弱碱溶液中加入该碱的可溶性盐(如在氨水中加入氯化铵),都会发生同离子效应。发生同离子效应的原理主要是加入相同离子后,使原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向生成原电解质分子的方向移动,从而降低原电解质的电离度。在电解质饱和溶液中加入跟该电解质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从而降低原电解质的溶解度,这种现象也叫同离子效应。这是因为增加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使有关离子浓度的乘积超过原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使原电解质沉淀下来。
同离子效应有两种,一种是降低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另一种是降低原电解质的溶解度。即,在电解质1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和电解质1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2,因而降低电解质1的溶解度的效应叫同离子效应。这种效应对于微溶电解质特别显著,在化学分析中应用很广。
对此现象可以这样来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和沉淀是一种动态平衡,所以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的(某种!)乘积是一个常数--溶度积。例如[BiO+][Cl-]=Ksp=常数c,假定原来单纯的BiOCl的饱和溶液中,[BiO+]=[Cl-];加了NaCl后,[Cl-]大大增加,常数c不变,因为[BiO+]=Ksp / [Cl-],所以[BiO+]大大降低,它无处可去,只有沉淀![BiO+]降低就意味着BiOCl的溶解度下降了。从溶解平衡角度来解释,BiO+ + Cl- = BiOCl ↓ 当Cl-增加时,平衡被打破,反应向右进行。
上面提到的降低弱电解质的电离度的原理类推。
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含有与该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从而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朝着生成弱电解质分子的方向移动,弱电解质的解离度降低的效应称为同离子效应。
①使弱电解质电离度减小 例如,在醋酸溶液中加入醋酸钠,由于醋酸钠是强电解质、在水中全部电离成Na+和Ac-,溶液中Ac-浓度增大,大量的Ac-同H+结合成醋酸分子,使醋酸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
因此, 醋酸的电离度减小,溶液中H+浓度降低。在弱碱溶液中加入弱碱盐,例如,在氨水中加入氯化铵,也存在同离子效应。有同离子效应时计算氢离子浓度的一般公式为:
式中Kα为弱酸的电离常数,c为浓度。
同理可得:
式中Kb为弱碱的电离常数。
②使难溶盐溶解度降低 例如,硫酸钡饱和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在上述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钡,由于氯化钡完全电离,溶液中[Ba2+]突然增大,[Ba2+]>KSP,原来的平衡遭到破坏,>KSP时,[Ba2+]大于BaSO4溶解在纯水中的钡离子浓度,而平衡向左移动,析出BaSO4沉淀。当溶液中再次建立新的平衡,即[Ba2+]则小于BaSO4溶解在纯水中的硫酸根浓度,硫酸钡的溶解度可用新的平衡状态下的来量度。因此BaSO4在BaCl2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纯水中要小。即加入含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BaCl2使难溶盐BaSO4的溶解度降低。同离子效应也可以降低易溶电解质的溶解度。例如,在饱和的NaCl溶液中加入浓盐酸或通入氯化氢气体,也可以使NaCl晶体析出。
同离子效应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降低
在已经建立起溶解平衡的难溶电解质的溶液中,加入含有相同离子的另一强电解质溶液时,由于离子浓度的增加,会使平衡向着生成沉淀的方向进行移动,从而达到新的溶解平衡。可见相同离子效应会也使难容电解质的溶解度降低。
[用品] 试管、饱和硝酸银溶液、饱和醋酸银溶液、饱和醋酸钠溶液、饱和硝酸钾溶液、饱和氯化铅溶液、饱和氯化钠溶液、饱和硫酸钡溶液、硫酸。
1、硫酸对硫酸钡饱和溶液的作用。
取二支盛有硫酸钡饱和溶液的试管,在其中一试管中加入硫酸钡的饱和溶液,另一试管中加入硫酸,可以看到,只有在加入硫酸的试管中才有浑浊现象产生。
这是由于BaSO4(s)=Ba2+(aq)+SO42-(aq)
[Ba2+][SO42-]=KSP=1.8×10-10
在上述饱和溶液中加入相同离子SO42-,使离子浓度增大,平衡向着生成沉淀的方向即降低硫酸钡溶解度方向移动。
2.银离子对醋酸银溶解度的影响和醋酸根离子对醋酸银溶解度的影响。
取两支盛有醋酸银饱和溶液的试管,其中一支加入饱和的硝酸银溶液,一支加入饱和的醋酸钠溶液,边加边振荡试管,会发现两试管中都有白色沉淀析出。即银离子、醋酸根离子都与醋酸银有共同离子。其作用的结果是,在增大共同离子的浓度后,会使溶解平衡向着不溶的方向进行移动。
3.氯离子对氯化铅溶解度的影响。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饱和氯化铅溶液,用滴瓶滴入饱和氯化钠溶液,边滴边摇动,直到观察到有白色沉淀析出为止。
解离度可以理解为电离度、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跟该电解质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可以降低弱电解质的电离度,这种叫做同离子效应。在弱酸溶液中加入该酸的可溶性盐(如在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醋酸钠),或在弱碱溶...
可以搜搜离子溶出这几个关键词还有就是一般离子棒遇到溶液,都会形成原电池,这样较为活泼的金属就成了负极,失去电子,变成离子,进入溶液中。
钛的重要化合物主要包括氧化物、钛酸、偏钛酸及其盐,还有就是卤化物及含氧酸。氧化物: TiO2(自然界中称金红石,为红色或桃红色。纯净的TiO2称为钛白粉为白色) Ti2O3(紫色粉末,六方晶系结构...
锂离子电池铜箔简介
东 莞 轩 航 电 子 有 限 公 司 Dongguan ShineHong Electronics Co., LTD. ADD : 中国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长盛社区荟萃街 33号金秋楼 501 室 第 1 页 共 2 页 锂离子电池铜箔简介 锂离子电池用铜箔 所谓锂离子电池是指分别用二个能可逆地嵌入与 脱嵌锂离子的化合物作为正负极构成的二次电池,俗称“锂电” 。锂电池的 构造主要包括:正极、负极、电解质及其它辅助材料。 在 20 世纪的后半个世纪中 ,制造印刷线路板 ( PCB ) 几乎是电解铜箔 的唯一用途。近年来随着铜箔装备水平的提升和制造技术的进步,电解铜 箔的物理、化学、机械和冶金等性能得到大幅提高 , 再加上生产控制连续、 生产效率较高、价格相对便宜等优势 ,因此,采用高性能电解铜箔代替压延 铜箔已在锂电池实际生产中得以广泛应用。目前 ,国内外大部分锂离子电池 厂家都采用电解铜箔
等离子电视简介及原理(通俗易懂)
等离子电视简介及原理(通俗易懂)
对于影响难溶物质溶解度的因素,重点应掌握同离子效应和酸效应。
同离子效应是指在沉淀反应中有余难溶物质具有共同离子的电解质存在,使难溶物质的溶解度降低的现象。为了减少难溶物质的溶解损失,在沉淀时一般根据不同的情况需要加入不同过量数的沉淀剂,洗涤沉淀剂时也选择合适的洗涤剂。
酸效应主要是指沉淀反应中,除强酸形成的沉淀外,溶液酸度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这种效应可用于难溶物质的溶解或防止难溶物质的生成;对于要获得难溶物质的,就应注意控制溶液的酸度,以减少溶解损失。
第一篇 电镀工程师知识基础
第1章 电镀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1 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1.2 应具备的专业技能
1.3 电镀工程师的职责
第2章 电镀化学和电化学基本概念
2.1 电解质溶液
2.2 同离子效应
2.3 配合物(络合物)
2.4 溶度积
2.5 氧化"para" label-module="para">
2.6 pH值与缓冲溶液
2.7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2.8 原电池和电解池
2.9 电极、电极反应与电极电位
2.10 电流效率
2.11 电极的极化
2.12 表面活性粒子在电极与溶液界面的吸附
2.13 氢过电位
2.14 金属的阳极过程
第3章 电镀基本概念
3.1 电镀基础知识
3.2 电镀结晶过程
3.3 电流和金属在阴极上的分布
3.4 电镀溶液
3.5 电镀工艺条件及其对电镀质量的影响
3.6 合金电镀
3.7双电极现象及双电极电镀
第4章 电镀添加剂
4.1 镀镍添加剂
4.2 镀铜添加剂
4.3 镀锌添加剂
4.4 镀铬添加剂
4.5 光亮酸性镀锡添加剂
4.6 镀金添加剂
4.7 镀银添加剂
第5章 电镀设备的设计和选型
5.1 表面精整设备
5.2 槽体
5.3 溶液加热
5.4 溶液的冷却
5.5 溶液搅拌
5.6 过滤设备
5.7 滚镀设备
5.8 干燥和除氢设备
5.9 电镀电源设备
5.10 电镀挂具
第二篇 电镀工艺
第6章 镀前处理工艺
6.1 镀前机械处理
6.2 镀前除油
6.3 镀前浸蚀
6.4 电解抛光和化学抛光
6.5 金属材料的镀前金属化处理
6.6 非金属材料的金属化处理
6.7 金属材料的预镀
第7章 电镀单金属工艺
7.1 电镀锌
7.2 电镀镉
7.3 电镀铜
7.4 电镀镍
7.5 镀铬
7.6 镀锡
7.7 镀铅
7.8 镀铁
7.9 镀银
7.10 镀金
7.11 镀铂
7.12 镀铑及铑合金
7.13 镀钯、镀铟、镀铼、镀锇、镀钌、镀铱、镀锰、镀钴、镀锑和镀铋
7.14 镀砷和镀硒
第8章 合金电镀工艺
8.1 铜基合金电镀
8.2 锌基合金电镀
8.3 铅基合金电镀
8.4 锡基合金电镀
8.5 镉基合金电镀
8.6 铟基合金电镀
8.7 镍基合金电镀
8.8 钴基合金电镀
8.9 铁基合金电镀
8.10 铬基合金电镀
8.11 银基合金电镀
8.12 金基合金电镀
8.13 钯基合金电镀
8.14 非晶态合金电镀
8.15 电沉积纳米合金
第9章 复合电镀、电铸、脉冲电镀和化学镀工艺
9.1 复合电镀
9.2 电铸
9.3 脉冲电镀
9.4 化学镀
第10章 镀后处理工艺
10.1 镀层的除氢处理
10.2 镀层的钝化
10.3 电镀层的退除
第三篇 电镀工艺流程与操作
第11章 电镀工艺流程
11.1 钢铁件电镀工艺流程
11.2 铜及铜合金件电镀工艺流程
11.3 锌合金压铸件电镀工艺流程
11.4 铝及铝合金压铸件电镀工艺流程
11.5 镁及镁合金件电镀工艺流程
11.6 镍及镍基合金镀层上电镀工艺流程
11.7 铬镀层上镀铬工艺流程
11.8 钛及钛合金件电镀工艺流程
11.9 非金属材料电镀工艺流程
11.10 线路板电镀工艺流程
11.11 线材和带材电镀工艺流程
11.12 钢铁件的氧化工艺流程
11.13 钢铁件的磷化工艺流程
11.14 铝及其合金的氧化工艺流程
11.15 镁及其合金的氧化工艺流程
11.16 镀层"para" label-module="para">
第12章 电镀工艺流程看板
12.1 编制方法
12.2 钢铁件电镀工艺流程典型看板
12.3 锌合金压铸件电镀工艺流程典型看板
12.4 铝合金压铸件电镀工艺流程典型看板
12.5 塑料(ABS/PC ABS)电镀工艺流程典型看板
12.6 金属眼镜架电镀工艺流程典型看板
12.7 银首饰电镀工艺流程典型看板
第13章 电镀工艺控制、分析和槽液维护
13.1 镀液成分的控制
13.2 电镀工艺参数的控制
13.3 光亮剂的使用
13.4 化验室管理
13.5 槽液维护保养
第14章 电镀工艺档案管理
14.1 编制工艺档案的目的和意义
14.2 工艺档案编制方法
14.3 钢铁件电镀工艺档案
14.4 锌合金压铸件电镀工艺档案
14.5 铝合金压铸件电镀工艺档案
14.6 塑料件电镀工艺档案
14.7 贵金属电镀工艺档案
第15章 电镀标准作业指导书
15.1 标准作业指导书的编制
15.2 化验室标准作业指导书
15.3 电镀生产线附属设备标准作业指导书
15.4 电镀生产线电镀操作标准作业指导书
第四篇 电镀生产管理
第16章 基于电镀工艺流程的电镀设备配置
16.1 钢铁件电镀设备配置
16.2 锌合金压铸件电镀设备配置
16.3 铝合金压铸件电镀设备配置
16.4 塑料电镀设备配置
16.5 银首饰电镀贵金属设备配置
第17章 电镀生产计划管理
17.1 物料流程的设计及物料管理
17.2 电镀生产的产能分析、人力分析及周期分解
17.3 电镀生产计划的编制及相关统计报表
17.4 生产计划部门的日常管理制度
17.5 电镀生产现场的管理
第18章 电镀品质管理
18.1 概述
18.2 物料流程及质检岗位的设定
18.3 来料检验(IQC)管理
18.4 制程检验(IPQC)管理
18.5 完成品检验(FQC)管理
18.6 出货检验(OQC)的管理
18.7 电镀产品检验标准
18.8 品质异常管理
18.9 品质管理规定举例
第19章 电镀生产的成本计算
19.1 人力成本
19.2 电力成本
19.3 设备及办公生活用品成本
19.4 金属阳极材料成本
19.5 水的用量及耗用成本
19.6 化学材料成本
19.7 电镀企业的运营成本分析
第20章 电镀生产环境保护和清洁生产
20.1 清洁生产的概念与途径
20.2 电镀行业实行清洁生产的途径
20.3 电镀清洁生产审核
20.4 电镀三废治理及其综合利用
第21章 电镀故障的分析与诊断方法
21.1 电镀故障处理的基本原则
21.2 电镀故障产生的主要因素
21.3 电镀故障的诊断方法
21.4 镀液处理方法
21.5 电镀故障的预防与控制
附录
附录一 电镀常用的基础资料
1.数学方面资料
2.物理和化学方面资料
3.电镀及电化学方面资料
附录二 电镀设备设计与选型部分技术
参数
1.镀槽及其附件
2.滚镀、振镀设备及其附件
3.电源、过滤机、干燥设备及其附件
4.电镀厂房、车间建筑及其防腐蚀
5.供配电、照明、供热、pH计以及空气搅拌系统
6.通风、除尘以及废气处理设备系统
7.电镀车间的给水、排水、废水处理与综合利用系统
附录三 电镀常用化学材料和金属
阳极材料的质量标准
1.氧化物
2.酸类
3.碱类
4.盐类
5.络合剂及其他有机化合物
6.表面活性剂
7.金属阳极材料
附录四国家标准《工程用铬电镀层》
(GB/T11379—2008/ISO6158:2004)(摘要)
0.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向供方提供的资料
5.标识
6.要求
附录A 工程用铬电镀层的典型厚度
(资料性附录)
附录B 铬及其他金属镀层厚度的测量
方法(资料性附录)
附录C 铬电镀层的裂纹和孔隙的测量
(规范性附录)
附录五 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
一、前言
二、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
参考文献2100433B
01酸碱反应与缓冲溶液
1.1 实验介绍
1.2 基本操作
1.2.1 煤气灯操作
1.2.2 试管操作
1.2.3 试剂的取用
1.2.4 雷磁PHS-3C型pH计的使用
1.3 酸碱反应与缓冲溶液实验演示
1.3.1 同离子效应
1.3.2 Fe3 的水解
1.3.3 双水解反应
02配合物与沉淀溶解平衡
2.1 实验介绍
2.2 基本操作
2.2.1 试管操作
2.2.2 试剂的取用
2.3 配合物与沉淀溶解平衡实验演示
2.3.1 配合物的形成与颜色变化
2.3.2 配合物形成时溶液pH的改变
2.3.3 配合物形成时中心离子氧化还原性的改变
2.3.4 配合物形成时难溶物溶解度的改变
2.3.5 盐效应
2.3.6 同离子效应
2.3.7 分步沉淀
2.3.8 沉淀的转化
03氧化-还原反应
3.1 实验介绍
3.2 基本操作
3.2.1 煤气灯操作
3.2.2 试管操作
3.2.3 试剂的取用
3.3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演示
3.3.1 介质的酸碱性对氧化还原反应产物的影响
3.3.2 介质的酸碱性对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影响
3.3.3 浓度对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影响
3.3.4 温度对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影响
3.3.5 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04p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4.1 实验介绍
4.2 基本操作
4.2.1 煤气灯操作
4.2.2 试管操作
4.2.3 试剂的取用
4.2.4 离心机的使用
4.3 p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一)(硼、碳、硅、氮、磷)实验演示
4.3.1 硼砂的性质
4.3.2 美丽的“水中花园”和硅酸盐的性质
4.3.3 铵根离子的鉴定
4.3.4 硝酸的氧化性
4.3.5 亚硝酸及其盐的性质
4.3.6 硝酸根和亚硝酸根的鉴定
4.3.7 磷酸盐的性质
4.4 p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二)(锡、铅、锑、铋)实验演示
4.4.1 锡、铅、锑、铋氢氧化物的酸碱性
4.4.2 Sb(II)和Bi(III)盐的水解性
4.4.3 锡、铅、锑、铋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
4.4.4 锡、铅、锑、铋硫化物的生成与溶解
4.4.5 Pb(II)难溶盐的生成与溶解
4.5 p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三)(氧、硫、氯、溴、碘)实验演示
4.5.1 过氧化氢的氧化性
4.5.2 硫化氢的还原性和硫离子的鉴定
4.5.3 亚硫酸的性质和亚硫酸根的鉴定
4.5.4 硫代硫酸及其盐的性质
4.5.5 过硫酸盐的氧化性
4.5.6 卤化氢的还原性
4.5.7 氯、溴、碘含氧酸盐的氧化性
05d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5.1 实验介绍
5.2 基本操作
5.2.1 煤气灯操作
5.2.2 试管操作
5.2.3 试剂的取用
5.2.4 离心机的使用
5.3 d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一)(铬、锰、铁、钴、镍)实验演示
5.3.1 铬、锰、铁、钴、镍氢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5.3.2 Cr(III)的还原性和铬离子鉴定
5.3.3 铬酸根和重铬酸根的相互转化
5.3.4 重铬酸根、高锰酸根、铁离子的氧化性与亚铁离子的还原性
5.3.5 铬、锰、铁、钴、镍硫化物的性质
5.3.6 铁、钴、镍的配合物及铁、钴、镍离子的鉴定方法
5.4 d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二)(铜、银、锌、镉、汞)实验演示
5.4.1 铜、银、锌、镉、汞的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5.4.2 Cu(I)化合物的生成和性质
5.4.3 铜离子的鉴定
5.4.4 Ag(I)系列实验
5.4.5 银镜反应
5.4.6 铜、银、锌、镉、汞硫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5.4.7 铜、银、锌、镉、汞氨合物的生成
5.4.8 汞盐与KI的反应
5.4.9 锌离子的鉴定
06铬(III)配合物的制备和分裂能的测定
6.1 实验介绍
6.2 基本操作
6.2.1 煤气灯操作
6.2.2 电子天平的使用
6.2.3 试剂的取用
6.2.4 微型减压过滤
6.2.5 蒸发
6.2.6 721型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6.3 铬(III)配合物的制备和分裂能的测定实验演示
6.3.1 三草酸合铬(III)酸钾的合成
6.3.2 铬(III)配合物溶液的配制
6.3.3 配合物电子光谱的测定
6.3.4 数据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