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要求崩落矿石在覆盖岩层下进行出矿,因此必须首先形成覆盖岩层。其原因是:
1、没有覆盖岩层就不能形成挤压爆破条件,爆下的矿石崩入空场,在本分段大部分放不出来。
2、没有覆盖岩层做缓冲层时,如围岩大量崩落将造成严重安全事故。在开采中,若没有覆盖层作缓冲,边坡失稳将直接造成地下开采的冲击,影响作业安全。
3、有足够厚度的覆盖岩层,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大气降雨迅速涌入井下的时间,给井下排水较为宽裕的时间准备。
1、充分利用好采场现有的条件。
2、初期进行强制放顶,使覆盖层厚度满足安全规范要求。
3、对于初期的强制落顶,应针对矿体的具体情况,开采情况,装备及技术力量,生产持续与衔接等因素,因地制宜、具体对待。
至于覆盖岩层的厚度,安全规程规定:回采工作面的上方,应有大于分段高度的覆盖岩层,以保证回采工作的安全;若上盘不能自行冒落或冒落的岩石量达不到所规定的厚度,必须及时强制放顶,使覆盖岩层厚度达到分段高度的二倍左右。
若采场围岩较稳固,如完全采用自行冒落形成盖层,由于边坡垮落具有突发 性特征,这样会对地下开采产生冲击危害;但如完全用强制放顶方式,放顶所需井巷工程及深孔量大、费用高。在盖层形成技术研究中,可充分考虑断层及节理发育特点,可采用强制崩落围岩与自然崩落相结合的方法,即在生产初期需采用强制放顶方式崩落边坡围岩及两层矿体之间夹层形成覆盖层,当盖层达到所规定厚度后,利用已形成的采切工程,通过少量的药室爆破或在巷道内深孔爆破,诱导崩落边坡形成盖层。
覆盖岩层的厚度,既与回采工作的安全性有关,还与放出体形态及大小有关,并直接影响贫损指标。
基岩滑坡没滑前基岩,滑后覆盖层,土滑坡前后均是覆盖层,覆盖层一般指土、砂、砾等第四系,与基岩相对应!
多看规范,同时看正文的时候要参照规范的条文说明;对岩石,岩性的性质要有准确的划分,强风化,中等风化的岩石怎么算?报告多做一些自然就知道了,勘察足够你穷其一生去研究了……
朋友这是我从网络里找的相关问题,希望对你帮助 C和R分类系统相同之处也是根据镜面系数进行分类,不同之处是C系统分得比较粗,只把路面分成2类,而R则分了4类。其他的也应该是由不同组织定义的!国内目前好象...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中的覆盖岩层,不但起着缓冲围岩冒落时冲击气浪的危害作用,而且也提供挤压爆破条件防止矿石抛散在采空区,保证正常出矿。具有足够厚度的覆盖岩层后,既可预防边坡突然失稳导致冲击地压,影响井下采矿安全,又可延缓暴雨时井下突然大量涌水的时间,利于井下排水系统的调节。
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在武钢地下铁矿中的应用实践
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在武钢地下铁矿中的应用实践
硬岩无底柱开采覆盖层形成新技术
对于无底柱开采的矿山而言,覆盖层形成是其建设资金投入的一大方面,并且该投入仅仅是为了该采矿法安全服务的一个保障,不产生直接的生产效益,同时,该形成过程需要投入很大的工程进行准备,延长了基建矿山的基建期,本文针对无底柱开采及顶板岩层覆盖层的形成特点及功能,提出无底柱无岩覆盖层组合开采技术的原理,以谋求达到减少开采投资、降低采矿成本。该技术以基础工程地质调查及岩石顶板可崩性评价为基础,结合低贫化出矿工艺特点,不需要再强制放顶的覆盖层形成方法,在相关监测手段的保证下实现无底柱矿山的安全开采。
有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是指用中深孔或深孔在分段凿岩巷道中落矿。从分段底部的出矿巷道中出矿的分段崩落采矿法,出矿巷道包括漏斗、斗颈、斗穿和耙矿巷道等。根据矿体倾角大小,分段底部的出矿巷道分别位于矿体或下盘岩石中。按回采中崩落方向不同,有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可分为水平层落矿有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和垂直层落矿有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前者用自由空间爆破落矿或用小补偿空间挤压爆破落矿。后者用小补偿空间挤压爆破落矿或用侧向挤压爆破落矿 。
基本特征
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是分段下部没有底部结构,分段的凿岩、崩矿和出矿都在回采巷道中进行。因此,大大简化了采场结构,为使用无轨自行设备创造了有利条件。
布置
1、常用的分段高度为12~15m,通过斜坡道、设备井、电梯井与各分段的联络巷道相联系。
2、分段联络巷道一般位于矿体下盘,通常每隔20m左右掘进一条回采进路,上下分段的回采进路采用菱形布置。
3、在进路的端部开切割槽,以切割槽为自由面用中深孔或深孔挤压爆破,后退回采,每次爆破1~2排炮孔,崩落矿石在崩落的覆盖岩石下,从进路的端部用铲运机、装岩机等出矿设备运到放矿溜井。
4、在上一分段退采到一定距离后,便可开始进行下一分段的回采。
5、此方法掘进回采进路、钻凿炮孔、出矿可以在同一矿块的不同分段同时进行。
矿块结构参数
1、阶段高度:阶段高度一般为50~70m(中等稳固以上的急倾斜矿体),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与阶段高度的制约关系不太大,在实际开采中可按一般的开采原则。
2、分段高度:分段高度主要受设备能力的限制,国内的分段高度一般采用12~15m,为了减少采准工程量,在凿岩设备能力允许的条件下,可适当加大分段高度。
3、进路间距:在分段高度确定后,便可根据放矿理论,使其损失、贫化指标最佳的原则来确定进路间距。
4、进路的规格和形状:回采进路的规格和形状对出矿工作有很大影响,在保证巷道顶板和眉线稳固的条件下,需从以下方面加以考虑:
a.进路宽度应尽可能大,以增大放出体的宽度,提高矿石回收率和便于出矿设备运行。
b.进路的高度在满足凿岩设备及通风管道布置的要求时,应尽可能低,以减少残留在进路正面的矿石损失。
c.进路的顶板以平顶为好,以便矿石能均匀地在全宽上放出,若顶板呈拱形,矿石将集中在拱顶部放出,容易造成废石提前流出。
d.国内常用的进路宽度为3~4m, 高度为3m。
适用条件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适用条件,除崩落法的一般适用条件外还须考虑下列条件:
a.矿石要有一定的稳固性,进路一般不需要大量维护,爆破后眉线不易冒落,炮孔不易变形,能保证正常的装药爆破工作。
b.围岩最好能成大块自然崩落,也可以采用强制崩落。 c.此法适用于急倾斜中厚以上的矿体,以及倾斜的、缓倾斜的极厚矿体。由于分段之间进路采用菱形布置,上分段进路之间的一部分矿石要在下分段回收,如果矿体厚度在垂直方向不能重合地布置3~5个分段,因而会造成矿石损失量太大故不宜采用此法。
d.矿石不太贵重,围岩含品位,可选性好有利于使用本法。
优点:
a.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没有复杂的底部结构,采准和回采工艺简单,便于采用大型无轨设备,实现高度机械化。此方法的各回采步骤几乎可以标准化重复进行,有利于作业的专业化和机械化。
b.回采工作以进路为单位,掘进回采进路、钻凿深孔、出矿等作业可以在同一矿块上下分段的不同进路中同时进行,作业集中互不干扰,易于管理,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并能较快地投入生产。
c.生产能力大,劳动生产率高。
d.工人在断面不大的进路中作业,安全性好。此外,在进路端部出矿,没有狭窄的放矿口,不以堵塞,发生堵塞时处理也比较方便。
e.在进路中以小步距后退回采,有利于分采分运、剔除夹石。
缺点 :
a.在覆盖岩石下放矿,且每次崩矿的矿石都是在多个废石接触面下放出,故矿石贫化率大。
b.回采工作在独头巷道中进行,通风条件差。
与垂直层落矿有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相比,水平层落矿有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的优点是:所需的水平拉底巷道容易掘进,水平炮孔容易装药。其缺点是:凿岩硐室由于尺寸大,容易失稳;进行回采凿岩爆破时沿凿岩天井行人、升降设备和运送炸药都不方便,回采爆破载荷影响底柱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