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芜湖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1月14日,芜湖市市长潘朝晖在2014年1月14日在芜湖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发布了《芜湖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芜湖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基本信息

芜湖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相关报道

2014年1月16日,芜湖日报刊登了名为《——市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发言摘登 群策群力议发展 跃马扬鞭开新局》 和《人大代表继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预算报告》 。

同年1月17日和1月18日,又刊登了名为《市人大代表继续对《政府工作报告》建言献策》 和《芜湖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 。

查看详情

芜湖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政府办公内网防火墙

  • ZXSEC US1300
  • 中兴
  • 13%
  • 广州市壹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政府平台数字对接系统

  • 品种:政府平台数字对接系统;产品说明:规格定制;
  • YH
  • 13%
  • 四川雨禾源绿建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政府办公内网防火墙

  • ASA5520-K8 4个千兆端口
  • 思科
  • 13%
  • 广州市壹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旋转铜门政府铜门博物馆铜门

  • 1014
  • 上海如雅铜门
  • 13%
  • 上海雅饰窗实业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西海棠

  • Ф15公分
  • 西安海川
  • 13%
  • 西安海川苗木专业合作社
  • 2022-12-07
查看价格

高空工作

  • GTC14
  • 深圳市2005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高空工作

  • NKR55LLW
  • 深圳市2005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高空工作

  • BJ1041QC4S
  • 深圳市2005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高空工作

  • EQ1050T2
  • 深圳市2005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 (高度×冠幅)80×80cm 盆苗
  • 惠州市2022年9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政府工作汇报资料盒

  • A4
  • 106幅
  • 1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3-17
查看价格

泛光灯2014

  • (24w/220v)LED
  • 20套
  • 1
  • 东莞市百分百科技有限公司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7-02-10
查看价格

诊断报告工作

  • 在医生诊断端,部署诊断报告工作站軟件,支持多屏幕显示,提供影像快速调阅及影像处理工具,提供诊断报告模板,支持进行典型病案收藏,提供所见即所得的报告形式,可对病人历史诊断信息进行查询比较,提供多模式图像调阅
  • 1套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8-09-25
查看价格

8米单臂路灯(2014上半年)

  • 灯杆采用SS400钢板,钢板厚度4mm,单臂,灯杆底径 Ф195mm,锥度12:1000,高压钠灯光源功率150W, 灯杆底板400 mm ×400 mm,钢板厚度20mm
  • 8套
  • 2
  • 信和路灯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5-06-04
查看价格

河源1999建安工程平均成本

  • 多层混合结构住宅
  • 188m²
  • 1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0-12-28
查看价格

芜湖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内容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

2013年,在中共芜湖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按照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的总要求,科学谋划,主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结构优化、质量提升、后劲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90亿元(预计数,下同),比上年增长12%;财政收入381.7亿元,增长13.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40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7亿元,增长14%;进出口总额54.3亿美元,增长19.1%;城镇新增就业8万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078元,分别增长10%和14.5%。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快江北建设步伐。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江北新区建设指挥部,强力推进跨江发展。编制了江北新区概念规划和江北产业集中区总体规划,11座过江通道建设纳入国家规划。芜湖长江公路二桥、合福铁路长江公铁大桥公路桥接线、北沿江高速、江北和谐大道、无六路改造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合福铁路、合裕线航道整治等工程加快推进,商合杭铁路获批立项。裕溪口水道上段公用航道开通。江北水厂、裕溪口天然气输配站建成运行。江北产业集中区成为省直接调度开发区的“排头兵”,50多公里路网、公用码头一期基本建成,起步区基本实现“九通一平”,开工建设各类项目47个,总投资规模303亿元。江北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海创新型节能材料等项目开工建设,宝能组团、江北总部经济和金融服务区、双钱轮胎二期等项目加快推进。无为经济开发区扩区新设城东园区获批。二坝、汤沟镇划入市区,鸠江区级机关移至江北办公。市级投入和融资担保16亿元,支持无为县、鸠江区、江北产业集中区建设。从2014年起,皖B牌号7座以下小客车及公交车芜湖长江大桥通行费实行财政全额补贴。

(二)促进经济健康较快增长。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的经济环境,出台了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的42条意见,实行“一企一组一策”,兑付奖补资金49.8亿元,落实减免税58亿元。取消、降低涉企收费60项,减轻负担3.6亿元。对困难企业减缴、缓缴社会保险费6.7亿元,发放稳岗和促进就业补贴1.2亿元。实行市级重大项目十天一调度、县区重点项目一月一调度。东旭高端显示器件装备、格力商用空调、大陆电子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新兴铸管大型铸锻件、双汇食品、雅图视频、三花空调元器件、盾安制冷设备等项目竣工投产。充实了县区担保公司国有资本金,开展了产业与金融资本对接服务活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信义光能、海螺创业2家企业上市,宇业集团“借壳”上市。全市完成直接融资223亿元。

(三)推动产业扩张升级。坚持首位产业首位支持、支柱产业加速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汽车及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2200亿元,增长14%。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电线电缆四大支柱产业实现总产值3475亿元,增长15%。机器人、新型显示产业进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190亿元,增长23%。奇瑞建立了新的研发体系和品牌体系,艾瑞泽7、瑞虎5、观致3和迪凯挖掘机等新产品陆续上市。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通用航空产业园、铸锻产业园开工建设,新型平板显示、文化科技、新材料、凯翼汽车、海创总部基地、新能源等产业园建设正在推进。编制了服务业集聚区规划、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芜湖金融服务中心、伟星时代金融中心建成。各类股权投资企业认缴资金207亿元。社会融资总量4100亿元,较年初增加600亿元。南翔万商国际物流园初具规模。港口吞吐量突破9000万吨。文化创意产业园获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立了首个省级广告产业园区。服务外包执行金额3.3亿美元,增长52%。新华联、利海等文化旅游项目开工。希尔顿、悦圆方、天泰等酒店开业。新增旅行社4家。方特主题公园接待游客390万人次,全市接待游客2340万人次,增长15%。成功举办了中国体育文化"para" label-module="para">

(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以汇聚创新要素、培育创新型企业、支持高科技创业活动为重点,为产业升级提供科技支撑。出台了打造经济升级版的意见、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若干政策规定、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实施意见,制定了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管理等配套政策。筹资2亿元,设立了创新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市级安排自主创新配套资金8.5亿元。出台了建设人才特区的实施意见和“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新引进高端人才1860人,培育创新创业团队30个,引进国外人才项目17个。新入选“产业振兴千名人才计划”186人。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48个,其中院士工作站8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家,安得物流技术中心获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挂牌。国家特种电线电缆产品质检中心、省级机械通用零部件产品质检中心、汽车电子及关键零部件创业园、江北科技企业孵化器一期基本建成。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8家、创新型(试点)企业17家,分别占全省的11%和1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发明专利申请量5300件,专利授权量9000件,分别占全省的18%、20%;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6.7件。有效注册商标突破1万件。我市第六次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繁昌和无为、芜湖县分别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试点县。

(五)深化各项改革。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开展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扩围。出台了市级预算管理办法。准金融机构监管征信子系统中心平台开发建设基本完成。实施了模拟征迁试点,调整了土地和房屋征收安置办法,鼓励货币化补偿和现房安置,切实维护被征迁人合法权益。出台了市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办法,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组建了皖江城市建设投资公司,搭建城镇化建设融资平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市县16家公立医院继续实施药品“零加成”销售,并在全国率先扩大到高值医用耗材,直接让利1.1亿元;推进了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试点;8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了全科医生团队,新增2家国家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划生育工作跨入全省先进行列。居住证制度全面实施。出台了规范社会组织管理的意见。国家级社区服务规范化体系建设试点启动。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我市列为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国家信息消费试点、新一轮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试点,卫生、地理、城市污水管理等信息资源实行整合共享。制定了节约集约用地政策措施,开发复垦整理新增耕地2.1万亩,盘活工业用地7041亩,建成标准化厂房275万平方米。出台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55条意见,新登记企业5247户、个体工商户1.6万户,市场主体突破14万户。

(六)扩大对外开放。着力打造沿江开放高地,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调整了招商引资目标管理考核和奖励办法,开展专业招商、精准招商、借会招商、项目招商。实际利用内资2276亿元、外资16.2亿美元,新增2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来芜投资。中欧生物科技产业园、信义电子材料科技产业园、三花节能环保产业园、奈伦城市综合体、健坤国际城等重大项目签约。新增12家企业赴境外投资。长江大桥开发区调整区位、新芜经济开发区和南陵工业园区扩区获批。编制了芜马城市组群城镇体系规划。凤鸣湖路等城市道路与马鞍山市实现互通,两市银行本票实现互兑。我市成为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会员城市。亳州芜湖现代产业园区累计落户项目47个。三山港区设立了海关临时监管区,朱家桥外贸码头二期工程建设加快,芜湖港成为国家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芜湖口岸成为全国运行管理先进口岸。

(七)提升城市品质。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获批。编制了综合交通体系、轨道交通线网、市域给水工程、商业网点等一批专项规划方案和规划建筑设计导则。皖赣铁路扩能改造芜宣段(商合杭铁路共线段)、芜湖火车站改扩建、弋江路快速化改造、弋江桥改造等项目开工建设。宁安城际铁路、铜南宣高速、芜申运河等工程加快推进。弋江路北延线立交、峨山路东延立交、205国道改造示范、206省道改建、中江大道南延、中山北路改造、沧津桥等工程基本建成。赤铸山路下穿工程、利民路东延段、长江南路通车。调增国省道461公里,实现了县县有国道。雕塑公园三期建成开放,汀棠、大阳垾、芦花荡、莲花湖等公园加快建设,新增绿地450万平方米,建成绿道30公里;完成森林增长工程17.7万亩,建成森林长廊91公里。完成了22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7条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解决了17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我市列入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编制了中心村规划导则。整合美好乡村资金4.8亿元,27个重点示范村建设基本完成。8880户农村危房改造全部完工。实施了节能减排项目103个。淘汰水泥落后产能24万吨,关闭矿山23家。4个污水处理厂竣工,完成35个老旧小区雨污分流。信义光伏发电项目竣工,严桥风电场开工建设。开展了空气质量新标准自动监测。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实现零增长,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下降2.3%和4.5%。建立了数字化城管视频监控系统,完善信息化、网格化管理,我市在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中位居全省创建城市第一。

(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不断改善民生。实施40项民生工程,完成工程投资80亿元。超额完成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完成了71所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农村小学教学点改造。三山中学新校区开工,工业学校、无为一中新校区等工程投入使用。启动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建设。探索“名校 新校”的办学模式,安师大附外城东分校顺利开办。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新芜校区开工建设。安徽电子技术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实施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在线课堂”取得良好成效。实施创业富民工程,开展“科技创业年”活动,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3亿元,居全省首位。出台了21条优惠政策,扶持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完成就业技能培训1.7万人,培养高级工4800人、技师13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总数达219万人次,增长3.7%。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63万人,48万人享受养老待遇。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95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228万人,基本实现全覆盖。完善大病医疗补充保险制度和医疗救助费用“一站式”结算办法,大病患者报销比例提升6个百分点。提高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发放低保金5亿元,保障低保对象15.5万人。支出供养资金5470万元,保障五保供养对象1.4万人。建成7所敬老院和35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向1.3万户困难群众发放临时生活救助资金2400万元。住房公积金政策实现全覆盖。基本建成保障房2.5万套,改造棚户区1.3万户。市博物馆、规划馆基本建成。天主堂等5个单位新增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百年历史建筑复活计划一期项目完成。无为县、南陵县图书馆新馆获评国家一级馆。成功举办市第十二届运动会。启动第一次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第三次经济普查。国防动员、双拥优抚、兵役工作进一步加强。档案、地方志、民族、宗教、文学艺术、气象、外事、侨务、对台、妇女儿童、科普、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进步。“六五”普法持续推进,“律师进社区”实现全覆盖。开展开门大接访、干部下基层等活动,信访形势进一步好转。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实现网上公示制度全覆盖。安全生产死亡人数进一步下降。建立了金融、房地产及企业经营风险应对处置机制,基层应急处置的“南陵经验”在全省推广,社会治安稳定向好。

(九)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出台了市政府工作规则,坚持科学民主决策,规范决策执行,健全监督制度。制定了公务员行为规范实施细则,提升服务水平。开展市级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取消、调整232项。实施了行政审批流程再造,完善了审批电子监察系统,提高网上受理率和办事效率。推进国家级行政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3个试点单位均通过中期评估。建立了电子化政府采购系统,政府采购实现网上全流程操作。加强了政府负债管理,严控行政支出,严禁盲目铺摊子,压减过于超前的基建投资。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启动了应急场所建设。制定了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公开政务信息8万条。办理人大议案2件、建议203件和政协提案351件。办理回复网民咨询和市长信箱留言1.2万条。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市转变工作作风相关规定,深入开展机关联系基层、干部联系群众、民主评议科长、政风行风评议等活动,政风建设进一步加强。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及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强化审计监督,对腐败分子坚决处理。

一年来的实践探索,我们对推动芜湖发展的体会更加深刻:第一,坚持产业强市不放松。产业是立市之本、发展之基。必须把招商引资、产业培育、项目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面向全球配置资源,围绕首位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新经济增长点等领域招大引强、招高引新,以大项目、大产业带动经济转型升级。第二,坚持提升城市品质不停顿。城市是产业发展和要素集聚的载体。只有高品质的城市,才能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培育高水平的产业。必须树立城乡一体、组团发展、资源整合的理念,构建综合交通体系,提升教育、医疗、文化水平,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环境,提升城市能级。第三,坚持改革创新不畏难。创新是城市之魂,改革是不竭动力。必须打破惯性思维和自满心态,最大力度弘扬创新文化,最大范围释放改革红利,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成果转化为赢得新一轮区域竞争的强大动力。第四,坚持改善民生不止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实施好民生工程,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第五,坚持可持续发展不动摇。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既要发展好经济,更要保护好环境,才能保持城市持久活力和竞争力。必须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历史、群众检验的实实在在的业绩。第六,坚持真抓实干不懈怠。实干兴市,空谈误事。推动科学发展,靠的是全市上下尤其是各级干部能干事、敢担当、善落实。实现宏伟目标,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一时一刻不放松,一件一件抓落实,不容推诿扯皮,不容丝毫懈怠。

各位代表,去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中共芜湖市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人大代表充分行使职权、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奋力进取、各界人士同心同德、广大干部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芜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在芜湖的投资者、建设者,向关心支持芜湖发展的上级部门、驻芜单位和海内外友好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工作中还有一些不足,主要是:全市综合实力还不够强,经济外向度不高;产业结构还不够优,服务业发展不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仍然突出,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城市对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集聚能力还不够强,外在形象与内在品质亟待提升;公共服务与群众期待还有较大差距,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各项管理制度有待完善,政府效能有待提升,为民服务需要改进。受宏观环境、市场需求等多重影响,去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尽管高于全国、领先全省,但未能实现更好预期。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着力加以解决。

二、奋力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一轮改革大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制度安排,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必将释放出巨大的改革红利。芜湖区位、产业、政策、生态等方面优势突出,正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改革动向,积极抢抓宏观环境变化带来的重大机遇,着眼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超前谋划创新之举、应对之策,抢占新一轮区域竞争、产业升级制高点,集聚发展新能量,打造竞争新优势,不断提升芜湖在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的地位和影响力。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坚持提高发展质量与扩张经济总量并举,更加注重要素集聚和产业升级,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更加注重城市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生态文明,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勇当全省乃至中部地区非省会城市发展的“领跑者”。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在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1.5%,居民人均收入、财政收入同步增长,城镇新增就业7万人,节能减排完成省政府下达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跨江发展为重点,加快建设现代化大城市

坚持规划引领。加强城市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深化江北新区功能定位、产业布局与城市形象设计。完成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编制,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城市排水防涝、公交、内河岸线等专项规划编制。开展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工作。认真落实规划建筑设计导则,出台市政、园林设计和施工导则。按照主城区定位规划建设江北新区、三山区,启动无为撤县设市工作,按照中等城市标准推进南陵建设,加快芜湖县、繁昌县融入市区。

全面拉开江北建设框架。统筹开发江北新区,按照芜马城市组群中心区的标准加快建设沈巷片区,启动二坝、汤沟片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建设。增加过江通道,开工建设商合杭铁路芜湖长江公铁大桥,加快合福铁路、长江公路二桥等工程进度。构建江北骨干交通网,开工建设庐铜铁路、江北大道、江北纬八路、通江大道北延线及互通立交等工程,加快建设北沿江高速公路、和谐大道。推进宝能组团等重点开发地块建设。在项目、融资、用地等方面,积极支持无为经济开发区城东园区、高沟经济开发区加快建设。

优化提升江南城区建设。实行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建设、房屋征收、商品房供给有效联动。结合改造176万平方米棚户区,推进老城区有序更新,改善人居环境。推进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房建设试点。启动建设神山口商圈,打造若干特色街区。完善城东新区商贸、教育、卫生等配套功能。推进生态城区建设,提升城市道路和街头绿化水平,建成神山公园、汀棠公园综合改造一期,新增绿地面积400万平方米,新造林19.5万亩。实施城市出入口综合整治。优化公交线路,增加出租车运力。推进市区高层住宅供水一体化,启动备用水源建设,整治地下管网。

加快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完善立体交通网,力争芜宣机场早日开工,加快宁安城际铁路、皖赣铁路扩能改造、芜申运河等工程进度,完成火车站东站房改扩建、宁安城际铁路弋江站工程,加快国省道一级公路改造。优化老城区交通,开工建设中江桥改建、城南客运枢纽、黄山中路拓宽、钱桥立交等工程,完成弋江路北延线一期、九华路北延、仓津路、弋江桥改建、荆山桥改建工程,建成9座行人过街通道,建设一批社会公共停车场。开工建设裕溪河治理工程,加快青弋江分洪道、无为县万亩圩口达标、荆方排涝站、澛港闸(桥)等水利工程建设,确保城乡安全度汛。科学有序开展美好乡村建设。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规范房地产开发行为,推进住宅产业化,强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制定城市夜景亮化总体规划及管理办法,规范优化户外广告设置。规范摊点管理,综合整治市容市貌,创新渣土车管理方式。推广建筑节能,倡导绿色建筑。开展重点区域环境整治行动,继续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完善城市管理考核办法,发挥数字化城管平台作用。巩固提升文明创建成果,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二)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构筑体制机制新优势

大力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完成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深化市政、园林等事业单位改革。深化招标采购制度改革,做好顶层设计,健全制度体系,提高科学性、公平性,有效堵塞漏洞。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积极研究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财政管理制度,落实好市管县财政体制;调整优化财政专项支出,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和绩效评价;清理、优化财政扶持发展的各项政策;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扩围改革;探索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机制。着力防控债务风险,制定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办法,加强国有资产和政府融资平台的监督管理,规范举债审批程序,从源头上控制负债;各级财政建立偿债准备金,健全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债务问责。深化金融改革,支持大江银行等民营金融机构的申报设立;推动股权融资和发债工作,鼓励企业加快改制和境内外上市步伐,扩大“新三板”上市规模;构建市级平台牵头、覆盖县区的中小企业融资、投资、担保体系;筹建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积极利用保险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政府资产证券化,盘活资产;扩大联合征信系统覆盖面,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系,优化金融生态,防范金融风险。深化土地管理改革,做好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等工作,推进国家级开发区存量建设用地二次开发利用试点工作,争取开展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完善土地使用税征管工作,坚决纠正工业、住宅用地改变规划用途行为。探索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城区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学,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加快高中阶段学校结构性调整,探索综合高中办学模式;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深化产教合作,组建职教集团;支持在芜高校与国外大学、知名企业合作办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公立医院改革力度,完善医疗服务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机制;推进医疗保险付费制度改革;鼓励社会办医,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积极引进高端医疗资源;完善基层医疗体制机制,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推广全科医生制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行居住证制度,让进城农民享受城市居民的公共服务。

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改进招商方式方法,围绕首位产业、新兴产业、服务业、龙头企业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强化精准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做好跟踪服务,推动项目落地。大力引进和培育外向型企业,支持现有开发区扩区升级。提升出口加工区,申报综合保税区,谋划自由贸易区,健全长三角区域大通关协作机制,建成雨耕山公用型保税仓库,抓好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加快三山港区建设步伐,争取芜湖港吞吐量突破1亿吨,打造皖江航运枢纽。支持奇瑞、海螺等企业“走出去”,鼓励与国外企业合资合作。深化区域合作,加强与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接,推进芜湖港与上海港战略合作,把芜湖港建设成为上海港的主要喂给港;完善与长三角城市联动发展机制,积极参与南京都市圈活动;加快芜马同城化,推动芜亳合作共建。

(三)以产业和项目为根本,奋力打造经济升级版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强经济运行分析,落实好稳增长措施,坚决兑现降税减负和奖补政策,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社会服务等领域,鼓励发展民营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建立基于信息化、覆盖全市的中小企业呼叫中心,实现服务企业机制化、常态化。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小巨人”企业。

新上一批重大项目。全力引进和培育一批优质、高端的重大项目,支撑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扩张升级。坚持政府工作项目化、项目推进责任化、责任落实奖惩化,加大项目落实和推进力度。开工建设海创总部基地、钻石飞机及配套装备制造、科创生命健康产业城、古城一期等项目。加快埃夫特万台工业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等项目建设。建成中国非物质文化博览园、雨耕山文化创意产业园、星隆国际城、朱家桥外贸码头二期等项目。做好无为新材料产业园前期工作。推动繁昌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落地。

集聚发展首位产业和新兴产业。坚定不移把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作为首位产业重点突破,支持奇瑞、海螺等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推进企业重组和产业链重塑,增强龙头企业和产业竞争力。实施重大经济增长点培育工程,每年安排不少于10亿元资金,撬动500亿元项目投资,积极培育千亿元产业集群。明确各县区、开发区首位产业,建设产业关联度高、配套性强的产业集聚区。抓好机器人、新型显示2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机器人产业。深入实施“千百亿”企业培育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6122”工程。

大力发展服务业。以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检验检测、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健康养老、文化旅游、体育健身等生活性服务业。制定培育服务业大企业大集团的政策措施。支持镜湖区争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推进公铁水联运,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中心。支持三只松鼠等电商核心企业发展,建设电子商务集聚区,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加快“智慧芜湖”建设,启动政务云计算中心、“天网工程”等项目,完善人口、法人、房产等基础数据库,加快“一户一企一网页”建设。围绕欢乐城市目标,加快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提升旅游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办好第六届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完成都市型现代农业、现代林业发展规划修编。加快建设无为羽毛羽绒、繁昌食品、南陵食品3个省级农业产业园区。推动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引导优质工商资本投向现代农业,加快信义光伏发电与生态农业一体化等项目建设。深入开展地方种质资源保护,打造大米、江蟹等农产品品牌,办好芜湖农博会。支持奇瑞重工做大做强,打造国内外知名的农业装备产业集群。

(四)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目标,提升经济核心竞争力

大规模集聚创新资源。落实科技创新政策措施,推动国家创新型城市、知识产权示范市、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更加突出招才引智,用活人才特区政策,实施人才引进培育、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服务提升工程,面向全球导入优秀人才、创新团队。优化创新平台,推进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推动企业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交流合作。完善人才服务体系,营造全社会尊重人才、各类人才广泛集聚、人才资源效益充分发挥的生动局面。

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支持企业创建省级以上研发机构、产业技术研究院。支持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产品。鼓励发明创造,提高专利质量和专利成果转化率。实施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重点培育8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新增300家“智慧企业”。加快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建立有效的孵化机制和管理体制。深化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专利权质押贷款试点,完善科技融资担保等金融中介服务,拓宽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推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强节能预警监测,控制能源消费。实施严桥风电等项目。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引导水泥、电线电缆、汽车零部件、矿山等行业实施并购重组,推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推行土地管理信息化,实现“一张图”管理。健全用地指标与项目质量挂钩机制,开展县区单位生产总值建设用地耗地率、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评价,争取绿色矿业示范区建设试点,争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推动开发区循环化改造,支持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支持繁昌争创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县。实施老城区雨污分流,开工建设城南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工程。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建立重点减排项目和重要行业产量月调度、季督查制度。加强饮用水源地监管,实现水源保护全覆盖。落实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行动计划,实施机动车污染治理等工程。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五)以保障改善民生为着力点,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计划投入83.5亿元,实施33项民生工程。

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健全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制度,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推进就业援助,结合产业升级开发更多优质岗位,帮扶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加强创业服务载体建设,完善社区创业服务工作平台,加快形成创业带动就业良性机制。鼓励和引导青年、妇女创业就业。扶持科技创业实体,活跃高科技创业氛围。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给广大群众以稳定、可靠的民生保障预期。研究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办法。完善大病医疗补充保险制度,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实行医疗保险省内异地就医结算。农村低保人均补差标准提高10%。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加强基层救助能力建设,提升自然灾害救助水平。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引进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护理院。

打造教育名城和皖江医疗中心。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公正。通过名校办分校、委托式办学等方式,办好新建学校。开工建设宝能国际双语学校。依托在芜高校基础教育资源优势,培育一批名教师、名校长、名学校。保障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切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启动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升本工作。完成市一院新区儿童医学中心、皖南康复医院病房大楼项目,开工建设宝能、和天等民营医院,建设专科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集聚区。保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在98%以上。加快建立统一高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区域卫生协同服务模式,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落实国家生育政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口计生工作转型发展。

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开放市博物馆、规划馆,争创国家级档案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支持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发展,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做大做强,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办好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深化供销社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六五”普法、“律师进社区、进乡村”、法律援助活动。建成气象科普中心,启动交通气象、城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工程。完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工作,发展档案、地方志、人防、防灾减灾等事业。完成全国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积极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增强全民国防意识,支持驻芜部队建设,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开展双拥共建活动。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做好第九届村委会换届工作。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做实做强社区,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提升社区服务、管理能力。完善社区工作者激励保障机制。实施政社分开,完善社会组织培育、扶持政策。高标准推进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强化市场价格监管,稳定价格总水平。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品药品监管制度,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推进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创新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实行网上受理信访等制度,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完善安全生产监管模式,健全道路交通等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加强社会治理,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三、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强化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政府工作科学化水平,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服务政府、廉洁政府,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一)严格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落实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要求,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行政能力。严格执行市政府工作规则,依法用权履职。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重大决策出台前向人大报告。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监督。建立健全协商制度,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意见。高度重视社会公众和舆论监督。严格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创建一批依法行政示范单位。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完善政务和办事公开制度,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及时主动公开涉及公众利益的信息。

(二)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创新政府。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与社会的关系,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简政放权,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探索实行政府及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减少对微观经济干预。强化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治理、环境保护等职责,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咨询机构合作,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咨询机制。规范政府合同管理,严格履约监管。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

(三)坚持高效便捷,建设服务政府。强化公仆意识和服务理念,带头践行开放、诚信、务实、创新的城市精神,落实公务员行为规范实施细则。健全“机关联系基层、干部联系群众”长效机制,在政府部门、服务窗口、基层站所推行“亲切服务”,寓管理于服务、帮扶之中。优化工作流程,改进服务方式,打造更好发展环境,提供更优公共服务。引入现代管理制度,坚决整治“庸懒散”,调动每个工作人员积极性。发挥市民心声网等平台的桥梁纽带作用,强化政民互动,办理并及时回复群众的合理意见和建议。继续开展民主评议百名科长、万人千企评议政风行风等活动。创新政府工作人员考核办法,开发网上考评系统。

(四)强化制度约束,建设廉洁政府。加强对转变工作作风相关规定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廉政责任制。健全各项制度,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加强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贯彻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做到财政供养人员、“三公经费”只减不增,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停建,一般性支出预算压减5%。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加大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

各位代表!芜湖发展正处于蓄势突破的关键阶段。我们既要登高望远,精谋良策,更要扑下身子,苦干实干。让我们在中共芜湖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拼搏,奋勇争先,谱写好中国梦的芜湖篇章,在建设创新、优美、和谐、幸福新芜湖的征程中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查看详情

芜湖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芜湖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文献

2014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4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4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格式:pdf

大小:621KB

页数: 17页

军转干考试 2014 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 (全文 ) —— 2014 年 1 月 16 日在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北京市市长 王安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 出意见。 一、过去一年工作回顾 2013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伟大中国梦激起全市人民团结奋 斗的无比信心和力量。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凸显的复杂形势, 在党中 央、国务院和中共北京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同心同德、脚踏实地、迎难而上,经济 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实现了良好开局。初步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 7.6% 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3661.1亿元,增长 1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 4 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超过 1.8万元,分别实际增长 7.1%左右和 7.5%以上;万元

桂林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桂林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桂林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格式:pdf

大小:621KB

页数: 26页

2009年桂林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 2 月 4日在桂林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市长李志刚 各位代表 : 现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请予审议 ,并请各位政协委员 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 2008年工作回顾 2008 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和来自多方面的严峻挑战 , 我们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 ,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 ,全面落实科 学发展观 ,以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为动力 ,把加快发展作为最大的政治、最 硬的道理、最紧迫的任务 ,制定和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 ,团结带领全市人民 ,克 难攻坚 ,奋力拼搏 ,较好地完成了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全 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883.02 亿元 ,增长 12.9%;财政收入 85.55 亿元 ,增长 1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485.96 亿元 ,增长 20.

芜湖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简介

基本简介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在中共芜湖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发展机遇,积极应对环境变化,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经过五年发展,全市生产总值由254亿元增加到580亿元(预计数,下同),年均增长15.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300美元,年均增长14.3%。财政收入由36.2亿元增加到105亿元,年均增长2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80.1亿元增加到164亿元,年均增长15.4%。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由184亿元增加到452亿元,年均增长19.7%。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51亿元,年均增长34.5%。建成了奇瑞汽车改扩建、海螺水泥熟料、芜宣高速、芜马高速、沿江高速芜铜段、华强旅游城方特欢乐世界等一批事关全局发展的重大项目。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次产业比重由9.6:49.6:40.8调整为5.7:58.1:36.2。都市型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服务业发展水平得到提升,工业经济主导地位进一步确立。

(二)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方式明显转变

产业集群化趋势明显,企业核心竞争力普遍增强。2007年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产业完成产值740亿元,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81%。新建了5个省级开发区。2007年园区工业实现总产值65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8.5%。五年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5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18%上升到44%。奇瑞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第一个乘用车产销量突破百万辆的自主品牌。全市35%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五年建成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企业技术中心22家、重点实验室3个,获得驰名商标2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7%。查处关闭了一批违法排污企业,建设了一批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加强了生态环境建设,实现了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城市空气、供水质量位居全国前列,经济增长向低能耗、低排放、高产出、高效益加快转变。

(三)统筹城乡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

按照城乡产业发展、规划管理、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就业和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的要求,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成市县快速通道芜繁路、芜屯路,建设农村公路2200公里。完成了长江干堤除险加固工程。实施了万亩以上圩口堤防达标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3亿元。开展全国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试点。改进农村公共服务,加快了村庄整治步伐。对城市行政区划进行了重大调整,市区面积由230平方公里扩大到72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由68平方公里扩展到117平方公里。新建、改造了九华北路、银湖路等16条城市主干道,实施了滨江公园、九莲塘公园等一批城建项目。五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288亿元,是前五年的3倍。

(四)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发展动力明显增强

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完成,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基本建立。深化市、区财政体制改革,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构建了公共财政体系的基本框架。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市级国有经营性资产由五年前的40亿元增加到131亿元。基本完成国有和集体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五年新增私营企业8700户,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60%以上。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成立了中部地区首家农村商业银行——芜湖扬子农村商业银行,初步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五年实际利用外资14.4亿美元、省外资金76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30.9%、43.3%。2007年进出口总额达16.5亿美元,年均增长42.9%。港口年吞吐量由1730万吨增加到4600万吨,年均增长21.6%。经济外向度由9%提升到20%以上。

(五)民生工作扎实开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五年累计新增就业岗位23.9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全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30.3万人,年均增加1.5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每月由492元提高到868元。失业保险参保22万人,失业金每人每月由223元提高到340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32.8万人,医药费个人负担比例由33.5%下降到19.9%。建立了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参保人员分别达16万人、10.1万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城市、农村低保标准分别由每月192元、60元提高到252元、80元。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和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由15.6平方米、27.2平方米分别提高到18.4平方米、34平方米。全市私人汽车保有量由4700辆增加到18900辆。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493元增加到13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853元增加到5050元,年均分别增长14.9%和12.1%。

(六)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建设明显加强

组织开展了“创新文化”、“坚持科学发展、打造五大优势”等解放思想大讨论,推进“诚信芜湖”建设,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明显成效。率先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中小学均衡发展,中小学布局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两基”成果得到巩固,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成立了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芜湖技师学院。高教园区基本建成。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进入国家重点建设示范高职院校行列。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了科技馆等一批重点项目,新增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深化疾病预防和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城乡卫生服务网络。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扎实推进,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完成了第六届村委会、第五届居委会换届选举,社区建设进一步加强。开展了第一次经济普查、第二次农业普查。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和人防建设。我市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档案、地方志、民族、宗教、气象、外事、侨务、对台、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七)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

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和采纳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五年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417件,政协建议案、委员提案和建议2113件,办复率达100%。完善用人、用钱、用地、用权制度,推进“四用”制度向县区、镇村延伸,向其它领域拓展,政府工作效能进一步提高。对行政审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进行了多次清理,减少审批项目40%。完善行政服务中心运行机制,单个项目平均办结周期由15.1个工作日减少到2.3个工作日。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级招标采购中心,累计办理招标项目4700多个。建立健全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开通了“市民心声”网站,增强了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加大对商业贿赂等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的治理力度,严肃查处了一批案件。

2007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一年来,我们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市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全市生产总值净增1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净增140亿元,工业企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预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7%;财政收入增长2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5%;进出口总额增长89.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20%和11.9%;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以内。重点抓了以下七个方面的

一是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年市级调度资金21.8亿元,支持县区发展。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积极实施各项富民工程,都市型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6.5亿元,增长3.8%。粮食总产量达83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3个、绿色食品认证18个、有机食品1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18个,带动农户10.4万户。启动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强了长江及内河河道黄砂管理。继续推进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制定了新型农村社区居民点布点规划。芜南路快速通道三期和芜南供水项目已进场施工。万亩以上圩口堤防达标工程完成投资5000万元。新建水泥路406公里,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目标。全市村通公交班车率达86%。加快三县天然气工程建设,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查看详情

芜湖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简介

一、2008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喜事多,胡锦涛总书记年初亲临芜湖视察,为芜湖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我市被列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开拓成功发展之路的全国18个典型地区。这一年难事多,罕见冰雪灾害突如其来,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一年来,在中共芜湖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全面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国民经济呈现增长较快、效益较好、物价回稳、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45亿元(预计数,下同),比上年增长16%,为10年来第二个高增长年,一、二、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5.8∶57∶37.2调整为5.1∶60.7∶34.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5亿元,增长41.1%。财政收入123.85亿元,增长17.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3亿元,增长20.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80元,增长10.9%;农民人均纯收入5800元,增长11.4%。城镇新增就业岗位5.49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5%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5%,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分别减排1.5%和1%。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九个方面工作:

第一,着力加强经济运行调节。过去一年,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运行形成巨大冲击。为力保经济增长,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密结合芜湖实际,见事早,判断准,行动快,及时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加强价格调控。面对年初物价过快上涨等问题,我们加强市场监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落实城市公交、出租车油价、农村客运和供水价格补贴共计6871万元,建立粮油等重要商品储备制度,物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二是稳定房地产市场。我们在全国较早出台了《关于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财政安排补贴资金4000万元,改善低收入人群住房条件,增强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43亿元,增长60.9%;市区商品房批准销售200万平方米,增长42.6%;市区商品住宅销售全年均价每平方米4050元,比上年回落4.2%;安置房开工268万平方米、竣工161万平方米。三是增强企业竞争力。年初我们以1号文件形式出台了《关于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若干意见》及28项配套措施,财政安排4.8亿元,推动企业提高研发能力。进入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市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我们超前谋划,积极应对,9月份制定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财政安排2.9亿元,鼓励中小企业加快发展上台阶。四是强化政府服务。成立了经济运行调度领导小组,建立了市领导联系企业制度,组成多个工作组分赴企业,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建立了中小企业担保保费补贴和担保机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财政安排8500万元支持担保体系建设。通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创新金融产品等方式,帮助企业解决融资困难,签订授信合作协议金额达230亿元。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取消、暂停收费项目和降低收费标准85项,年减轻社会负担1.43亿元;下调部分社会保险缴费费率,年减轻社会负担1.5亿元。五是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奇瑞轿车三厂、瑞江改装车二期、荻港海螺水泥三期、新兴铸管锻造坯料生产线、华电芜湖电厂一期、海螺余热发电设备等项目建成投产,中达电子、响水涧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奇瑞轿车五厂、芜湖电厂五期、信义环保特种玻璃、宝成鞋业、芜雁高速、芜申运河、宁安城际铁路等项目开工建设。六是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了上级专项资金21亿元,同比增长45%。谋划新上了一批增强发展后劲的重大项目,核电项目取得重大进展,京福、合芜杭、皖赣客运专线,皖赣、淮南、宁铜线铁路电气化改造和芜湖火车站扩建项目列入铁道部建设计划。通过不懈努力,全市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71亿元,增长21.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48户,净增274户。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三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壮大,实现总产值930亿元,增长24%;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127亿元,增长80%,成为我市工业第四个超百亿元的产业。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00亿元,达204亿元,增长23%,增幅创近10年来新高,出现了农村消费增长快于城市的良好局面。

第二,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启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制定了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芜湖汽车电子及关键零部件企业孵化器1号中试厂房投入使用,国家汽车零部件产品质检中心基本建成,奇瑞公司汽车节能环保国家工程实验室开工建设,新建科技企业孵化器6万平方米。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争取国家、省科技项目75个。145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评审,奇瑞公司成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我市11个产品获省名牌称号,申请专利2500件,授权专利1000件,被批准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开发复垦整理土地9550亩,耕地总量保持动态平衡。出台了国有划拨土地有偿使用办法,出让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679.3公顷。对市区1999年以来出让的经营性用地进行了全面清查,依法处置闲置土地138.4公顷。南陵县成为全省首批国土资源执法模范县。启动了省节能装备制造基地建设,海螺余热发电等32个节能、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实施了63个减排项目,关停了13家小水泥企业。市区3个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三县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和烟尘治理,清除珍珠养殖水面近3万亩。推进南陵县、芜湖县、弋江区三个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完成了全市污染源普查和“百镇千村万户生态示范工程”目标任务。

第三,着力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奇瑞汽车滚装码头、海螺万吨级件杂货码头、港储10万标箱集装箱码头基本建成,安得物流中心等一批物流项目进展顺利。欧尚超市建成开业,联盛商业广场、美食街二期、小九华商业街、果品冻品海鲜批发市场、小商品批发市场等一批大型商贸项目正积极推进。弋江区禹王宫社区被评为全国商业示范社区。方特欢乐世界主题公园成为长三角旅游新热点,全年接待游客185万人次,有力拉动了相关服务业发展;侨鸿酒店建成开业,碧桂园、新百、阳光半岛等星级酒店建设加快;我市被列入省旅游发展三大中心城市,全年旅游总收入49亿元,增长28%,增幅为5年来最高。成功举办了科博会、汽博会、房博会等24个会展,会展经济效应进一步显现。金融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成立了邮政储蓄银行芜湖市分行,招商银行和6家域外保险机构来芜设立分支机构,浦发行芜湖支行升格为一级分行,扬子农村商业银行在三县布点。妥善处置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不良资产2.3亿元,繁昌、芜湖县农村合作银行组建工作进展顺利。完成了金财典当行增资扩股,成立了民强担保公司,全市中小企业担保、典当机构分别达103家、10家,分别新增13家、3家。批准组建小额贷款公司6家。安徽高新技术企业产权交易所挂牌营业。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693亿元、563亿元,分别比年初新增99.4亿元、107亿元,分别增长23.7%、24.8%,占全省的比重分别达6.8%、10.4%。域外金融机构在我市贷款余额106亿元,净增22亿元。公用企事业缴费平台基本建成,有效缓解了群众缴费难问题。

第四,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农业生产全面丰收,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8亿元,增长4.5%。全年粮食总产近80万吨,连续五年增产。袁隆平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实施面积20.9万亩,平均亩产625公斤,每亩增收170元。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7个、绿色食品认证30个,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285个。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全年发放涉农补贴资金1.66亿元。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农民1.5万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覆盖成效明显,我市被列入省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探索建立城乡接轨的养老、医疗保障制度。投入2530万元加强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南陵一中新校区项目开工。建成了83个村农家书屋,镇、街道文化站建设达标率达40%,在全省率先实现“电影放映村村通”。新增31个行政村通公交班车,基本实现全市村村通公交班车。新增出租车474辆,更换公交车137辆,三山区公交车班线开通,城乡老年人免费在市区乘坐公交车实现同城同待遇,有效缓解了居民出行难问题。芜南路拓宽改造、芜屯路快速通道雨污水管和慢车道工程基本建成,新建农村公路118公里。芜南供水工程进展顺利。1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482公里万亩以上圩口堤防达标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市级财政调度资金20.5亿元,有力支持了县区发展。

查看详情

芜湖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简介

报告内容

一、2009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我市发展形势极为复杂、极为严峻的一年,也是全市人民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一年。一年来,在中共芜湖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同心同德,砥砺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后劲增强、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态势。

初步统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900亿元,比上年增长16.2%;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63亿元,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92亿元,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亿元,增长18.8%;财政收入147.8亿元,增长19.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9.4亿元,增长27.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00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6690元,增长9%;城镇新增就业岗位4.8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出生率7.32‰。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我们准确把握形势,果断决策,主动作为。一是强化战略谋划。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定信心不动摇,提出了GDP人均赶合肥、总量超湖州的奋斗目标。抢抓国家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重大历史机遇,积极对接争取,芜湖核心城市的战略定位、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要产业布局以及更加优惠的发展政策都被纳入初步规划,为芜湖当前及长远发展赢得了难得的有利条件。及时出台了推进工业强市、三产兴市、城乡统筹的一系列重大发展政策,明确任务,强化措施,着力推动三次产业联动发展。二是全力以赴保企业。牢固树立保企业就是保增长的发展理念,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坚持市县区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深入企业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出台了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多产多销和扩大技改投入。全面清理和取消了一批行政事业性和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降低企业运行成本1.4亿元。下调社保费率,缓缴困难企业社保费,发放社保补贴、就业岗位补贴,减轻企业负担2.4亿元。三是全面落实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争取国债项目资金4.5亿元、中央和省专项补助24.2亿元、外国政府贷款2879万美元,兑现财税政策资金28亿元。全市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3.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3个百分点。鑫龙电器成功上市,神剑新材料通过上市审核,长信科技等2家企业完成上市申报,奇瑞私募筹资29.8亿元,海螺集团发行中期票据30亿元,市建投发债10亿元。四是狠抓项目建设。实行市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加强调度,强化服务,信义玻璃一期、宝成鞋业一期、富鑫钢铁等项目建成投产,奇瑞轿车五厂、美的日用家电、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加快,芜湖海螺三期、新兴铸管三山工业园、集瑞联合重工、玉柴联合动力、新联造船新厂、德豪润达光电等项目开工建设。核电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五是着力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充分利用国家实施扩内需的一揽子计划,上了一批我们一直想上而没有条件上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为芜湖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宁安城际铁路、芜雁高速、芜申运河工程施工进展顺利,合福客运专线开工建设,青弋江分洪道项目获准立项。合芜杭客运专线、皖赣铁路新建双线、5万平方米的芜湖火车站改扩建、四条铁路既有线电气化改造、长江公路二桥前期工作全面启动。项目建成后,芜湖将成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六是积极扩大消费需求。认真落实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消费政策,财政补贴3011万元,拉动了城乡消费。及时调整房地产政策,增加市场供给,增强消费信心。发放补贴1982万元,鼓励普通商品房消费,对9210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行应保尽保。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10亿元,增长39.8%;销售商品房266万平方米,增长50%,价格保持基本稳定。安置房开工286万平方米、竣工111万平方米,廉租房开工43.5万平方米、竣工22.6万平方米。

(二)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紧紧把握省委、省政府设立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机遇,全面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一是出台了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财政安排7.2亿元,积极推进试验区建设。制定了“小巨人”企业培育办法,将连续五年每年安排1亿元,着力扶持一批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中小企业加速发展。实施了51个国家和省级重点科技项目,12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1家、高新技术产品80个,新增安徽省名牌产品12个。专利申请量3750件、授权量2196件,均居全省第一。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600亿元,增长30%。二是加强创新投入体系建设。设立了规模2亿元的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和2.5亿元的瑞建汽车电子及关键零部件创业投资基金;成立了国富产业投资等3家创业投资公司,注册资金合计17.3亿元。三是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国家级汽车节能环保工程实验室、现代显示技术研究中心、汽车电子及关键零部件企业孵化器建设进展顺利。我市被国家确定为节能环保汽车及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五七二О厂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省级实验室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家。与中国科技大学共建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园,与复旦、合肥工业大学共建技术转移中心。四是大力引进人才。制定了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若干意见,强化政策措施,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和开发机制,新增中高级人才6000多人。我市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繁昌县、芜湖县、弋江区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奇瑞公司成为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全国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三)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编制了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8个重点产业规划,实施了一批重大工业项目。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三大支柱产业实现总产值1140亿元,增长21%。汽车产量突破50万辆,水泥产量超过1000万吨,均创历史新高。新兴产业迅速成长,装备制造产业产值160亿元,增长22%;电子信息、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分别增长30%、50%。通过实施一批技术改造项目,传统产业加速升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467户,比上年净增319户。制定了大力推进三产兴市战略的实施意见,确定了发展目标和任务,出台了8个政策性文件,编制了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产业规划。商品交易博览城、果品冻品水产批发市场、联盛商业广场等一批大市场建设进展顺利,红星美凯龙家居市场、邮政物流、安得物流等项目开工建设。新建、改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200家。金融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招商、中信、光大银行芜湖分行和繁昌、芜湖县农村合作银行挂牌营业。3家保险公司、1家期货公司、1家证券公司来芜设立分支机构。全国首家中资汽车金融公司——奇瑞徽银汽车金融公司正式运营。15家小额贷款公司获批开业。新增注册资金5000万元以上的担保公司10家,新增典当公司2家。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971.2亿元、809.9亿元,分别比年初新增241亿元、245.9亿元,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新建、改建3家四星级酒店,7家按四星级以上标准建设的酒店项目进展顺利。创建了3个4A级、2个3A级景区,全年接待游客6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0亿元,增长20%。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国际动漫创意产业交易会、第八届中国旅游商品博览交易会等16个会展,会展经济效应进一步显现。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组建农业企业行业协会8个,新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83个,新增有机食品认证14个、绿色食品标志37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7个。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发放涉农补贴资金2.7亿元。推广35万亩超级稻丰产工程取得显著成效。粮食总产达84.9万吨,连续六年增产。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