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一、校园卡管理
1、该校教职工及正式入学注册的学生,由校财务处统一发放“校园卡”。持“校园卡”可入馆借阅。
2、校园卡丢失后,应立即到校“卡中心”办理挂失并补办。
二、该校离退休人员借书证管理
1、离退休人员办理借书证,需凭相关部门证明,交纳一寸照片1张。有效期为一年。
2、离退休人员凭证借阅图书,最大借阅量为5册。超期及丢失图书按本馆有关规定办理。
三、江苏省通用借书证管理
1、办证对象:该校教职工及在校学生。
2、办证时间:每年5月、11月两次办理。有效期一年。
3、办证方式:办证时须交一寸照片1张,同时提供本人身份证号码、电子邮箱、联系电话及校园卡号。学生需交押金100元。
4:借阅方法:该校办理通用证的读者可持证到除该校馆外的全省各普通高校图书馆阅览或借阅图书,借阅时需提供本人工作证或身份证。并按文献提供馆的有关规定,享受阅览、借阅服务。如发生图书文献丢失、损坏或过期,均按文献提供馆有关规定执行。
四、江苏省通用借书证本馆借阅规定
1、持有通用借书证的读者(非该校师生),每证一次在馆借阅文献不超过2册,年最大借阅册数不超过50册。
2、持有通用借书证的读者(非该校师生),在本馆借阅文献的期限为一个月,不续借,超期罚款按0.5元/天计。
3、单册超过100元的文献不外借。
4、破损、丢失按持该校借阅证的对应规定办理。
五、校外读者借阅证的办理,
校外读者借阅证从2008年起暂不对外办理。以前已办理借阅证的读者,须交纳年管理费20元,可继续使用。
图书馆现有纸质文献183.36万册、数据库45个(自建数据库5个)。已形成了包括中外文图书、期刊和报纸合订本、音像制品以及计算机文档等在内的多种类型、多种载体的综合性馆藏体系。
“淮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信息中心”设在图书馆,负责维护相关网站。
拥有良好的网络应用环境。普通阅览室配备网络端口,公共区域可以无线上网,读者可以方便地查询馆藏信息、使用各类专业数据库。每天24小时不间断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学校师生可以在校园网上的任意客户端自由访问各种数据库资源或自行预约和续借图书。
自1995开设信息检索教育课程。设有“文献检索”教研室,有10位教师兼职开课。实行学科联系人制度,为学校师生提供电子资源使用培训,承办课题查新、论文咨询、代检代查等服务。
一、借阅证的办理和发放:
1、该校正式在编的教职员工和经正式入学注册的全日制学生,凭校财务处所发的校园卡借阅。
2、学校聘请的外教凭所在部门负责人签字的介绍信办理借阅证。
3、其他各类人员的发证事宜,各按有关办法另行办理。
二、借阅证的使用:
1、借阅证仅限本人使用,不得转借。
2、借阅证应妥加爱护。
3、离校前须办理离校手续,本馆签章。
三、借阅证的挂失和补发:
如借阅证确已丢失,请立即到“卡中心”挂失。按照其规定补办。因证件丢失所带来的所有损失由本人负责。
四、读者借阅册次规定:
读者类型 |
开放库室 |
最大出借册数 |
|
本 院 学 生 |
专科 |
全部开放 |
12 |
本科 |
全部开放 |
12 |
|
成教院 |
全部开放 |
3 |
|
成教院远程教育 |
全部开放 |
5 |
|
教 职 工 |
教师 |
全部开放 |
15 |
教授 |
全部开放 |
40 |
|
职工 |
全部开放 |
10 |
|
退休教职工 |
全部开放 |
5 |
|
其他读者 |
按对应规定执行。 |
五、文献赔罚办法(附:窃书处理办法)
(一)丢失文献的赔罚:
1、丢失本馆文献,应以同版同一印刷年、载体形态完全一致的文献抵赔,并缴付文献加工手续费1元。
2、无法以新书抵赔,报失已超过一个月仍未找到,可办理赔罚手续。赔罚款以原书价的倍数计算。具体如下:
类型 |
版本 |
倍数 |
附则 |
|
中文图书 |
红书标 |
1990年以前版(含) |
5 |
1、新书的第一读者赔书另加0.5倍。 2、多卷书丢失其中一卷(册),以该卷(册)的原价或以全卷总价折算的单价倍数计赔,重要文献以全卷的倍数计赔。 |
1991年以后版(含) |
2 |
|||
蓝书标 |
1990年以前版(含) |
8 |
||
1991年以后版(含) |
5 |
|||
港澳台版书 |
8 |
|||
工具书、标准、图集 |
10 |
|||
中文合刊 |
1990年以前版(含) |
5 |
||
1991年以后版(含) |
2 |
|||
外文文献 |
影印版 |
5 |
||
原版 |
3 |
3、读者丢失文献需立即在到馆挂失。
4、读者如找到已赔偿的原书,可在一个月内持收据办理还书退款手续。办理还书退款手续需缴逾期费和手续费5元。过期不再办理退款。已用新书抵赔的不能退还。
(二)污损文献的赔罚:
1、有划线、写字、撕破、污渍等,5页以下罚款2元,以被污损文献的原价为上限。可以揩擦的由污损者揩擦复原后减半罚款。
2、撕割图书等破坏行为(含误破),每1张罚款2元,没有上限,并如数赔偿复印费和装订费(平装1元,精装3元)。情节严重者,除作检讨外,将向有关部门报告。
3、污损、撕割原版图书、画册、图册或工具书,以上述两条的规定处以5倍的罚款和复印费,没有上限,且加赔装订费。情节严重者,除作检讨外,将向有关部门报 告。
4、污损、撕毁等破坏条形码(计算机识别码)者,每条罚款5元。
5、自行拆除文献磁条者,每条罚款10元。
(三)因教学需要须借用本馆图书拆开扫描复制,须经馆领导同意,用毕按原规格重新装订归还,并向本馆提供复制品三册。
附:窃书处理办法
(一)未办借阅手续而将文献带出库室外,或在库室内将文献藏匿于身上或转移到库室外,一经发现,即作窃书论处。
(二)下列情况原则上以窃书论处:
1、盗用或持用他人借阅证借书,将图书据为己有。
2、“调包”还书,以废换好,以及诸如此类的一切借书和还书的作弊行为。
(三)对窃书者作如下处理:
1、严肃批评,责令其写出书面检查。
2、处以被窃图书总价10倍的罚款,偷盗单本书库的书以20倍罚款。
3、报告所在单位领导。
4、情节严重或态度恶劣者,由本馆公开通报批评。
5、必要时报告安全保卫部门查处。
相当不错,在全江苏乃至全国都算说的过去,我们学校就那玩意儿拿得出手了。。。
打开无线网络设置;选择连接的网络名称;输入密码,即可连接。注:建议不要用设置向导,输入密码后可能要花比较长的时间才能连接成功。
求华南理工设计的南京工程学院图书馆的平面图,最好带CAD,谢谢
没有这个学校学院的图书馆平面,只能去实地测绘了,可以给你放个其他的图书馆的图看看能不能掺考一下
城 南 校 区 馆 |
库室名称 |
位置 |
服务方式 |
开馆时间 |
社科借阅室 |
一层西南 |
外借 阅览 |
周一至周日 8:00—21:40 |
|
教学参考书 借阅室 |
一层东南 |
外借 阅览 |
周一至周日 8:00—21:40 |
|
密集书库 |
||||
现刊阅览室 |
二层东南 |
阅览 |
周一至周日 8:00—21:40 |
|
综合图书借阅室 |
二层西南 |
外借 阅览 |
周一至周日 8:00—21:40 |
|
淮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研究中心 |
二层东北 |
阅览 |
周一至周五 上午 8:00—11:30 下午 14:00—17:10 |
|
科技图书借阅室 |
三层东南 |
外借 阅览 |
周一至周五 上午 8:00—11:30 下午 14:00—17:10 |
|
工具书借阅室 |
||||
外文/过刊 借阅室 |
三层西南 |
外借 阅览 |
周一至周五 上午 8:00—11:30 下午 14:00—17:10 |
|
电子阅览室 |
三层东北 |
上机 培训 复印 |
周一至周日 8:00—21:40 |
|
中 心 校 区 馆 |
图书借阅室 |
教2楼地下室 |
外借、阅览 |
周一至周日 8:00—21:00 |
第一报刊阅览室 |
教1楼地下室 |
阅览 |
周一至周日 8:00—21:00 |
|
第二报刊阅览室 |
教3楼地下室 |
周一至周日 8:00—21:00 |
||
第一电子阅览室 |
教1楼地下室 |
上机、考试等 |
周一至周日 8:00—21:00 |
|
第二电子阅览室 |
教3楼地下室 |
周一至周日 8:00—21:00 |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南三环310国道 (城南校区)
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富春路(中心校区)徐州工程学院-图书馆
河南工程学院图书馆简介
河南工程学院图书馆由中心图书馆、桐柏校区图书馆、南校区图书馆、南阳路校区图书馆四部分组成,建筑面积3.76万平方米。馆藏适用纸质图书152万册;中外文期刊3200种;报纸220多份。拥有\"中国数字图书馆\"和\"超星\"电子图书41万种(册);购买了SpringerLink、EBSCO、SpecialSciDBS等外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
论图书馆建筑传统与现代理念的融合——以湖北工程学院图书馆为例
以湖北工程学院图书馆为例,对其古今融合的建筑理念:馆人合一、地域特色、以人为本、开放式空间、现代的人文设施、绿色生态模式进行了详尽的剖析介绍。
福建工程学院图书馆由鳝溪校区图书馆、仓山校区图书馆,浦东校区图书馆和旗山校区图书馆四部分组成,不含旗山校区图书馆,现有面积约1.58万平方米,馆藏文献资源丰富、涵盖面广。馆藏纸质图书168.56万册,电子图书8276GB(折合)192.38万册,纸质期刊1100余种,馆藏文献内容与本校学科专业紧密结合,基本形成了以建筑、机械、电子为特色,以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材料等高新技术学科为重点并兼顾基础学科的工、理、管、文相结合的多学科藏书体系。学院图书馆网络通畅、技术装备、自动化管理系统和镜像站点、电子阅览室等不断加强和完善。
女,1956年4月出生,工学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徐州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副调研员,江苏省第十届政协委员,徐州工程学院教学名师。近几年,共完成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煤炭部、辽宁省科技厅、教育厅、江苏省科技厅、教育厅、徐州市科技局下达的包括省自然基金项目及企业委托等二十余项纵向横向科研项目。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煤炭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科研成果A类奖、阜新市科学进步一等奖各一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男,1966年2月生,江苏姜堰人,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现任徐州工程学院科研处副处长。主持完成江苏省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地方政府及企业委托科研项目10余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获徐州市科技进步奖2项,徐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2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2007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男,辽宁省阜新人,九三学社社员,教授,硕士生导师。1982年7月毕业于原阜新矿业学院,1991年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获硕士学位,1982年至2006年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任教,现任徐州工程学院机电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矿山机械设计,机械电子工程,无损检测与控制等学科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和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20余项,编写出版统编教材和专著2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女,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1981年12月毕业于郑州大学工学院机械制造专业,长期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完成了省级、校级多项教学改革项目并获奖,主持建设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主持完成了省级科研项目“螺杆铣刀数字化设计与加工仿真系统研究”“大型覆盖件模具的数字化敏捷开发”等8项,“单层钎焊金刚石成型砂轮的研究”项目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优秀奖。编写出版教材《机械制造基础》等4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曾获得省文明教师、市师德先进个人和学校“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
男,满族,黑龙江佳木斯人,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注册自动化系统工程师(注册ASE)。现任徐州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1990年7月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获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及自动化,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EI收录1篇;出版教材等4部,其中3部任主编;主持省级教研课题3项,其中两项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省市科研课题各1项。
女,汉族,教授,硕士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硕士。近几年主持、完成河南省省级科研项目11项,省级鉴定均达国内领先以上水平,获河南省省、厅级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主持完成省、部级重点教改项目2项,其中国家纺织总会重点教改项目“热加工专业建设综合改革与实践”获国家纺织工业局部级教改项目二等奖,河南省省级重点教改项目“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建设综合改革与实践”,获河南省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著书4部。共在“焊接学报”、“中国造纸”、“东华大学学报”、“金属热处理”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2篇,其中EI收录4篇。
男,汉族,河南偃师人,教授,徐州市政协委员,1983年毕业于大连铁道学院,现任徐州工程学院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江苏省金工教学研究会理事。多年来主要从事化学热处理方面的研究,承担和参加了省部级项目3项,市级项目4项,申报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徐州市科技进步四等奖1项,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2篇论文获徐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1篇论文获徐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编写教材2部,出版专著1部,2001年和2003年被评为徐州市优秀专家。
男,1970年生,工学博士,教授,徐州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徐州市高校科学技术协会机电一体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徐州工程机械专用车辆制造工业协会副会长。主持/参与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5项,市级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34篇,其中SCI、EI收录9篇,获得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各1项,获教育部国家提名科学技术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徐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奖项多项。
男,1970年7月生,教授,工学博士。主讲《金属学》、《专业英语》、《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等课程。另外,多年来一直从事轧制成形过程中的组织性能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在高强度管线钢DWTT断裂理论,低碳贝氏体钢强韧性机制,有限元模拟,高层建筑用耐的抗震、耐火方面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并且结合科研工作发表论文40余篇。
男,1964年10月出生,工学博士,副教授。1986年湖北工学院(现湖北工业大学)机械系农业机械化专业毕业,毕业后在湖北恩施轴承厂工作。1992年—2007年先后在武汉交通科技大学(现武汉理工大学)工程机械专业,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机械设计与理论专业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1995年到武汉工程大学机电学院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2002年评为副教授。2009年至今在徐州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工作。任本职以来在在国内外各种刊物上共发表文章21余篇,其中EI收录14篇。以第一作者发表8篇,其中5篇EI收录。发明了机筒成型法技术,以发明人排序第一授权、受理机筒成型法相关发明专利5件,实用新型专利1件。
男,1969年生,山东费县人,中共党员,工学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精密机械制造与测试。1990年7月,毕业于北京装甲兵工程学院装甲车辆与发动机工程专业。毕业后一直在济南军区某部从事装甲车辆维修管理工作。2002年至2008年,先后在大连理工大学、山东大学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先后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技术革新等项目4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12篇,其中SCI收录1篇,EI收录4篇。
男,1973年生,中共党员,山东曹县人,工学博士,副教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2008年1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加工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焊缝无损检测、图像处理、缺陷分割与识别、缺陷定位、可视化以及堆焊材料的优化等。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国家级项目2项,主持的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结题1项,参与的江苏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结题1项,徐州市课题结题2项,在研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及校培育项目各1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EI检索10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2010年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高校“青蓝工程”青年优秀骨干教师。2010年12月入选徐州市首批科技镇长团,2011年3月-2012年8月挂职担任江苏省睢宁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2012年8月获徐州市首批科技镇长团优秀成员称号。
徐州工程学院食品(生物)工程学院始建于1985年。食品科学与工程(分为食品工程和食品营养2个方向)、生物工程、食品质量安全3个本科专业。我院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我院与30余家企事业单位长期合作,建立了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现有26个班级,学生1300多人多数毕业生在企事业单位已成为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