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育苗方法:采用斜埋法,母竹秆与苗床成15度倾斜,仅露出母竹竹秆上部1-2个节在外即可,每个苗床中埋秆两株,竹秆首尾交错,放母竹时务使竹蔸的秆柄向下,秆节芽向两侧,竹蔸部复土10-15厘米,竹秆部6-10厘米。淋定根水时,整条母竹都要淋透,然后盖一层草,以防水分蒸发、土壤板结。育苗均在3月中、下旬进行,最迟在清明节前结束。
分布于中国四川。适生环境为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无霜期长,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8.3℃,年均降雨量1141.7毫米,日照时数987.6小时,无霜期357天左右。土壤主要为紫色土,肥力中等。
佯黄竹近似硬头黄竹(Bambusa rigida Keng et Keng f.),不同之处在于新种秆高大,高达19.5米,直径10厘米;笋初时为墨绿色,后密被白粉,并具淡绿色环带,无黄白色纵条纹;箨鞘较长,约为节间长度的2/3,箨耳较小,箨片背面无毛,腹面仅基部具棕色贴生小刺毛;叶鞘口无燧毛,叶柄无毛,叶片较大,长达29(32)厘米,宽达3(3.6)厘米,背面淡绿色,次脉多达10(12)对,容易区别。
地下茎合轴丛生亚型。秆高10-15(19.5)米,直径6-8(10)厘米,梢端直立;全秆共41-53节,节间长(15)35-45(60)厘米,圆筒形,有时在具芽或分枝处具极短凹槽,深绿色,无毛,平滑,幼时被厚白粉,秆壁厚0.5-1.1(2.5)厘米,髓屑状;箨环隆起,初时绿色或紫色,有光泽,无毛;秆环平;节内长1-1.5厘米,无毛,幼时无白粉。秆芽1枚,扁桃形,光亮,上部边缘具缘毛。
秆第15-20节(高6-8米)开始分枝,每节具多数枝条,斜展,长80-160(300)厘米,直径(0.2)0.5-1.5厘米。箨鞘早落,长度约为节间长度的2/3,革质,先端宽弧形,有时稍不对称,背面基底常具棕色贴生刺毛,内面光亮,边缘上部初时具灰色或棕色纤毛;箨耳不等大,长圆形,紫色,大的一枚约比小者大1倍,长约1.5厘米,宽约0.7厘米,边缘繸毛密生,弯曲,长7-15毫米;箨舌稍弧形,无毛,高4-6毫米,边缘繸毛长2-3毫米;箨片直立,绿色,三角形,基部宽度约为箨鞘先端的3/4,背面无毛,腹面基部具稀疏棕色贴生小刺毛,无缘毛。小枝具叶(4)6-8(9)枚;叶鞘长7-10厘米,绿色,无毛,纵脉纹及上部纵脊明显,无缘毛;叶耳及鞘口繸毛缺失;叶舌截平形,紫色,高约1毫米,边缘有时具缘毛;叶柄长3-5毫米,淡绿色,无毛;叶片线状披针形,纸质,长(16)20-29(32)厘米,宽(1.8)2.4-3(3.6)厘米,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先端长渐尖,基部阔楔形,不对称,次脉7-10对,小横脉模糊,边缘具小锯齿。花枝未见。笋墨绿色,笋箨基部常被黄褐色贴生刺毛;笋期8-9月。
竹苗栽植7-14天,母竹根系恢复生长,注意保持土壤湿润,特别是母竹蔸部,必须经常浇溉,使母竹迅速恢复根系生长,促进节芽萌发。栽植30天后,第1代幼苗出土,此时幼苗未生根,抵抗干旱的能力弱,首先要注意淋水防旱,保持原来盖草;可以从母竹蔸部追肥,以提高出苗率和促进竹苗生长;同时要拔除苗床上的杂草,但要注意不能触动母竹和碰伤幼苗。从7月到11月,为幼苗分蘖期,在这个时期,首先加强追肥和灌溉,每2-3周追肥1次,其次是松土除草,以免杂草和苗争夺养料,发现有竹蔸裸露的竹苗,应即时培土。注意打顶整枝,当第一批幼苗长高1.5米以上时,不等侧枝抽出,在1.5米处用枝剪剪去顶梢(即“打顶”)。从12月中旬幼苗开始进入休眠,到第2年2月上旬幼苗恢复生长为幼苗休眠期。此时幼苗休眠,又是起苗造林前夕,一般不采取抚育措施。
佯黄竹育苗时重点是对竹蚜虫和竹螟的防治,可用50%辛硫磷2000倍液喷杀幼虫,发现有笋腐病的,应及早喷施波尔多液。
佯黄竹笋味甜,较细嫩,供鲜食或作笋干。竹材产量高,供造纸和编织竹器,也是竹材胶合板等的重要原料,还可作观赏竹培育。 2100433B
高空压条繁殖方法
高空压条繁殖方法 高空压条压条繁殖, 相对扦插繁殖的优点 在于: 1、可以直接繁殖更粗的枝条 ;2、保 险系数高,即使没有成功发根,枝条也不会 死掉。 5月 21日高压, 6月 4日 已经发现 一条根生出来了, 里面还有没有其它的根还 不得知。 一、选取你相中的枝条,可以是需要修 剪掉的多余部分, 也可以是你喜欢的适合做 盆景的曲折枝条; 二、在枝条下用锋利小刀环状刻皮,然 后环剥掉树皮,宽度在 1-2 厘米; 三、用饮料瓶做成漏斗状,中间剪开, 套在环剥处,用金属线捆好; 四、饮料瓶里面放好沙子苔藓或或培养 土等保水植料,外面用塑料布缠好,尽量做 到不漏水、不露土; 五、浇水,再用塑料布团成团,把漏斗 顶部露出的植料给塞上,以防止蒸发过快 (如果是像筷子一样直来直去的枝条,就简 单多了,塑料布两头一扎就可以 )! 以后隔几天补点水,保持湿度,耐心等吧。 成了,把需要的枝条锯
香樟树繁殖方法
香樟树繁殖方法 香樟树繁殖方法时间: 2009-05-24 播种繁殖,扦插繁殖。 果实成熟时自行脱落,有鸟类啄食。用种子繁殖,应随 采随播,每公斤种子 7,200-8 ,000 粒,发芽率 70-80% , 每亩播种量 10-15 公斤。植树造林,也可萌芽更新。有白粉 病、黑斑病、樟叶蜂、樟稍卷叶蛾、樟巢螟、樟天牛等病虫 为害。 樟树育苗技术 一、简介 :樟树材质优良,有香气,是上等的建筑、 家具、工艺的良材, 樟树的樟脑和樟油广泛用于工艺、 代工、 医药和国防工业,此外樟树还是“四化”中绿化的优良树种。 樟树是常绿乔木, 喜光,主根强大, 根系发达,喜温湿气候, 适应性强,生长较快,寿命较长,在土层深厚、肥沃的平地 四旁,河滩冲积生长最好。 二、育苗 1.时间。每年十至十二月,将已成熟的种子 采下,然后混沙贮藏,三月初即可催芽播种。 2.整地。在 冬初进行第一次耕耙, 播种前进行第二次耕
黄竹其株形紧凑,秀雅翠绿,姿态潇洒,是园林绿化,庭园美化以及工业原料林的优良材料。黄竹竹秆通直,节平而疏,纤维长,材质坚厚强韧,篾性良好,皮可入药。黄竹通常用来编织农具和各种生活用具以及工艺品,竹麻为造船填缝重要原料。黄竹地下茎纵横盘结,具有很强的固土、保水、护坡作用。黄竹还可作优良造纸原料,竹根艺术盆景。 2100433B
毛竿黄竹(变型)
该变型与黄竹原变型的区别在于竿的节间被黄褐色贴生小刺毛。产云南西双版纳。
花竿黄竹(变型)
该变型与黄竹原变型的区别在于竿节间具黄色纵条纹,又箨鞘有时短于其节间,箨舌先端呈流苏状。产云南西双版纳。
流苏黄竹(变型)
该变型与黄竹原变型的区别在于箨鞘短于其节间,箨舌先端深裂作流苏状,其上的繸毛长5-10毫米。产云南西双版纳。
牡竹属乔木状竹类植物。地下茎合轴型。 竿高8-15米(原记载为20-23米),直径7-10厘米,梢端略弯曲,基部第一至第三节环列气根;节间长34-42厘米,幼时被白粉;竿环平;箨环强隆起;节内长8毫米;主枝3枝,其余枝条较细,在竿上部者可下垂。
箨鞘早落性,厚纸质至革质,通常较其所在的节间为长(变型花竿黄竹和流苏黄竹的可较短于节间),背面有白粉及易落的黑褐色小刺毛;箨耳长5毫米,宽1毫米其上生有长为0.5-1厘米的继毛数条;箨舌高0.8-1厘米,腹面多毛茸,边缘具粗锯齿;箨片外翻,窄长形,长30-40厘米,宽约2.5厘米,占鞘口之1/2-1/3两面均被棕色小硬毛,尤以腹面的基部处为多。
末级小枝具3-6叶;叶鞘具纵肋;叶耳镰形,其上具紫色缝毛数条;叶舌不明显,高仅1毫米,腹面具毛,先端波状浅裂;叶片披针形,质薄,长12.5-25厘米,宽1.2-2厘米,基部宽楔形至圆形,先端渐窄,最后扭转并具粗糙的长尖头,两面均具柔毛,叶缘具向下的小锯齿而粗糙,次脉4-7对,再次脉7-9条。
花枝有大型呈圆锥花序状的分枝,节间长2.5-5厘米,无毛,或上部常具白粉,节上密集丛生多枚假小穗,形成球形的簇团,其直径为2.-5厘米(原记载则是1.7-2.5厘米);小穗微扁,近于无毛而有光泽,长1-1.3厘米,宽2.5-3毫米,初为黄绿色,干燥后为枯草色,质地较软,含成熟小花2-5朵;颖2片,卵形,先端钝圆或尖锐;外稃与颖相类似而较大,长8-9毫米,宽5-8毫米,质地薄;近于膜质,无毛,惟常在边缘生纤毛,先端具1短芒刺状小尖头,其长约1毫米;内稃亦为膜质,长7-8毫米,宽1.4毫米,下部小花者背部具2脊,脊上生纤毛,脊间3脉,先端钝或为凹头,最上部的小花内稃圆卷而无2脊,或亦具2脊,则脊上无毛;雄蕊成熟后伸出花外,花丝细而长;花药黄色至紫色,长4毫米,先端具短的小尖头;子房卵形,较细长,上部生毛而下:部无毛;花柱长5-6毫米,全体被微毛,柱头1,紫色,羽毛状。
果实广卵形,基部圆,长5-7.5毫米,一侧具沟槽或微扁,先端具长喙,胚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