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竹苗栽植7-14天,母竹根系恢复生长,注意保持土壤湿润,特别是母竹蔸部,必须经常浇溉,使母竹迅速恢复根系生长,促进节芽萌发。栽植30天后,第1代幼苗出土,此时幼苗未生根,抵抗干旱的能力弱,首先要注意淋水防旱,保持原来盖草;可以从母竹蔸部追肥,以提高出苗率和促进竹苗生长;同时要拔除苗床上的杂草,但要注意不能触动母竹和碰伤幼苗。从7月到11月,为幼苗分蘖期,在这个时期,首先加强追肥和灌溉,每2-3周追肥1次,其次是松土除草,以免杂草和苗争夺养料,发现有竹蔸裸露的竹苗,应即时培土。注意打顶整枝,当第一批幼苗长高1.5米以上时,不等侧枝抽出,在1.5米处用枝剪剪去顶梢(即“打顶”)。从12月中旬幼苗开始进入休眠,到第2年2月上旬幼苗恢复生长为幼苗休眠期。此时幼苗休眠,又是起苗造林前夕,一般不采取抚育措施。
育苗方法:采用斜埋法,母竹秆与苗床成15度倾斜,仅露出母竹竹秆上部1-2个节在外即可,每个苗床中埋秆两株,竹秆首尾交错,放母竹时务使竹蔸的秆柄向下,秆节芽向两侧,竹蔸部复土10-15厘米,竹秆部6-10厘米。淋定根水时,整条母竹都要淋透,然后盖一层草,以防水分蒸发、土壤板结。育苗均在3月中、下旬进行,最迟在清明节前结束。
分布于中国四川。适生环境为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无霜期长,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8.3℃,年均降雨量1141.7毫米,日照时数987.6小时,无霜期357天左右。土壤主要为紫色土,肥力中等。
选择保温保湿,通风良好、光线适量、排水通畅、管理方便的灵芝大棚,棚内要求地面清洁,墙壁光洁,耐潮湿。灵芝棚的大小视培养料的多少而定,一般建在树林、房前屋后林阴处,靠近水源的位置最合适。培养料入棚前菇棚...
(1)圃地选择慈竹的育苗圃地要求土层厚度60cm以上,壤土或砂壤土,pH值5.0-7.5,排灌条件良好,肥力中等水平以上,土壤结构良好,地形平坦或坡度在10°以内的均匀坡地。四川地区的红壤、姜石黄壤由...
造林地的选择:海拔800米以下的山地、丘陵都可以营造毛竹林。整地:熟地植竹只需在栽植点上掘挖栽植栽竹密度:毛竹造林密度应根据母竹来源,交通难易,搬运距离,劳力条件及要求成林快慢年限等情况决定。栽竹季节...
佯黄竹近似硬头黄竹(Bambusa rigida Keng et Keng f.),不同之处在于新种秆高大,高达19.5米,直径10厘米;笋初时为墨绿色,后密被白粉,并具淡绿色环带,无黄白色纵条纹;箨鞘较长,约为节间长度的2/3,箨耳较小,箨片背面无毛,腹面仅基部具棕色贴生小刺毛;叶鞘口无燧毛,叶柄无毛,叶片较大,长达29(32)厘米,宽达3(3.6)厘米,背面淡绿色,次脉多达10(12)对,容易区别。
地下茎合轴丛生亚型。秆高10-15(19.5)米,直径6-8(10)厘米,梢端直立;全秆共41-53节,节间长(15)35-45(60)厘米,圆筒形,有时在具芽或分枝处具极短凹槽,深绿色,无毛,平滑,幼时被厚白粉,秆壁厚0.5-1.1(2.5)厘米,髓屑状;箨环隆起,初时绿色或紫色,有光泽,无毛;秆环平;节内长1-1.5厘米,无毛,幼时无白粉。秆芽1枚,扁桃形,光亮,上部边缘具缘毛。
秆第15-20节(高6-8米)开始分枝,每节具多数枝条,斜展,长80-160(300)厘米,直径(0.2)0.5-1.5厘米。箨鞘早落,长度约为节间长度的2/3,革质,先端宽弧形,有时稍不对称,背面基底常具棕色贴生刺毛,内面光亮,边缘上部初时具灰色或棕色纤毛;箨耳不等大,长圆形,紫色,大的一枚约比小者大1倍,长约1.5厘米,宽约0.7厘米,边缘繸毛密生,弯曲,长7-15毫米;箨舌稍弧形,无毛,高4-6毫米,边缘繸毛长2-3毫米;箨片直立,绿色,三角形,基部宽度约为箨鞘先端的3/4,背面无毛,腹面基部具稀疏棕色贴生小刺毛,无缘毛。小枝具叶(4)6-8(9)枚;叶鞘长7-10厘米,绿色,无毛,纵脉纹及上部纵脊明显,无缘毛;叶耳及鞘口繸毛缺失;叶舌截平形,紫色,高约1毫米,边缘有时具缘毛;叶柄长3-5毫米,淡绿色,无毛;叶片线状披针形,纸质,长(16)20-29(32)厘米,宽(1.8)2.4-3(3.6)厘米,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先端长渐尖,基部阔楔形,不对称,次脉7-10对,小横脉模糊,边缘具小锯齿。花枝未见。笋墨绿色,笋箨基部常被黄褐色贴生刺毛;笋期8-9月。
佯黄竹育苗时重点是对竹蚜虫和竹螟的防治,可用50%辛硫磷2000倍液喷杀幼虫,发现有笋腐病的,应及早喷施波尔多液。
佯黄竹笋味甜,较细嫩,供鲜食或作笋干。竹材产量高,供造纸和编织竹器,也是竹材胶合板等的重要原料,还可作观赏竹培育。 2100433B
北方室内文竹的栽培技术
文竹原产于非洲南部,属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常绿攀缘观叶草本植物,因其枝干有节似竹,且姿态文雅潇洒,故名文竹,又名云竹、云片竹、松叶草和刺天冬。文竹性喜温暖湿润、耐半荫,怕强光和低温,忌积水,土壤以疏松肥沃的腐殖质土最为合适,适宜生长温度为15~25℃。在我国华北、东北地区多作盆栽,其体态优美,叶状枝纤细秀丽,密生如羽毛状,常年翠绿,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室内盆栽花卉之一,可以净化室内空气,吸收室内有害气体[1]。
木棉的栽培技术
木棉的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选向阳的、土层深厚肥沃的微酸性和中性土壤。 2. 繁殖方法 木棉主要用种子繁殖。每年 10月,果实成串聚生,采回堆放在阴凉处。过 数天,摊开晾晒,果裂种脱,除去絮毛杂物,阴干后贮存。早春 2-3 月间播种,播前催芽, 用条播或撒播均可。每公顷用种量 45-60kg。播后按一般育苗的措施,加强管理,待幼苗长 至 5-6cm时,可进行移栽分床培育。 一年生的苗木高达 50cm以上,秋后或次年春季出圃定植。 每年 3-4月份先开花,后长叶。花冠五瓣,橙黄或橙红色。花萼黑褐色,革质。花后结椭圆 形硕果,内为卵圆形的种子和白色的棉絮。 栽培技术 用播种、 扦插和分株繁殖。蒴果未开裂前采集, 种子发芽力保存期短,故多随采随播,也可用湿沙短期贮藏,条播,覆土 2cm,平均气 温 20℃以上,一般 4-5d 可出齐苗;扦插多在 2-3 月或雨季进行, 用长 80-10
黄竹其株形紧凑,秀雅翠绿,姿态潇洒,是园林绿化,庭园美化以及工业原料林的优良材料。黄竹竹秆通直,节平而疏,纤维长,材质坚厚强韧,篾性良好,皮可入药。黄竹通常用来编织农具和各种生活用具以及工艺品,竹麻为造船填缝重要原料。黄竹地下茎纵横盘结,具有很强的固土、保水、护坡作用。黄竹还可作优良造纸原料,竹根艺术盆景。 2100433B
毛竿黄竹(变型)
该变型与黄竹原变型的区别在于竿的节间被黄褐色贴生小刺毛。产云南西双版纳。
花竿黄竹(变型)
该变型与黄竹原变型的区别在于竿节间具黄色纵条纹,又箨鞘有时短于其节间,箨舌先端呈流苏状。产云南西双版纳。
流苏黄竹(变型)
该变型与黄竹原变型的区别在于箨鞘短于其节间,箨舌先端深裂作流苏状,其上的繸毛长5-10毫米。产云南西双版纳。
牡竹属乔木状竹类植物。地下茎合轴型。 竿高8-15米(原记载为20-23米),直径7-10厘米,梢端略弯曲,基部第一至第三节环列气根;节间长34-42厘米,幼时被白粉;竿环平;箨环强隆起;节内长8毫米;主枝3枝,其余枝条较细,在竿上部者可下垂。
箨鞘早落性,厚纸质至革质,通常较其所在的节间为长(变型花竿黄竹和流苏黄竹的可较短于节间),背面有白粉及易落的黑褐色小刺毛;箨耳长5毫米,宽1毫米其上生有长为0.5-1厘米的继毛数条;箨舌高0.8-1厘米,腹面多毛茸,边缘具粗锯齿;箨片外翻,窄长形,长30-40厘米,宽约2.5厘米,占鞘口之1/2-1/3两面均被棕色小硬毛,尤以腹面的基部处为多。
末级小枝具3-6叶;叶鞘具纵肋;叶耳镰形,其上具紫色缝毛数条;叶舌不明显,高仅1毫米,腹面具毛,先端波状浅裂;叶片披针形,质薄,长12.5-25厘米,宽1.2-2厘米,基部宽楔形至圆形,先端渐窄,最后扭转并具粗糙的长尖头,两面均具柔毛,叶缘具向下的小锯齿而粗糙,次脉4-7对,再次脉7-9条。
花枝有大型呈圆锥花序状的分枝,节间长2.5-5厘米,无毛,或上部常具白粉,节上密集丛生多枚假小穗,形成球形的簇团,其直径为2.-5厘米(原记载则是1.7-2.5厘米);小穗微扁,近于无毛而有光泽,长1-1.3厘米,宽2.5-3毫米,初为黄绿色,干燥后为枯草色,质地较软,含成熟小花2-5朵;颖2片,卵形,先端钝圆或尖锐;外稃与颖相类似而较大,长8-9毫米,宽5-8毫米,质地薄;近于膜质,无毛,惟常在边缘生纤毛,先端具1短芒刺状小尖头,其长约1毫米;内稃亦为膜质,长7-8毫米,宽1.4毫米,下部小花者背部具2脊,脊上生纤毛,脊间3脉,先端钝或为凹头,最上部的小花内稃圆卷而无2脊,或亦具2脊,则脊上无毛;雄蕊成熟后伸出花外,花丝细而长;花药黄色至紫色,长4毫米,先端具短的小尖头;子房卵形,较细长,上部生毛而下:部无毛;花柱长5-6毫米,全体被微毛,柱头1,紫色,羽毛状。
果实广卵形,基部圆,长5-7.5毫米,一侧具沟槽或微扁,先端具长喙,胚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