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王毅,1954年生,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兼文学所《文学遗产》特约编审,曾发表中国哲学、文学、史学、民间宗教、古典园林、造型艺术、“文化大革命”研究等方面的著述数百万字。近年来主要从事对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制度形态的研究,已经发表的一系列相关论著,内容包括对下列问题的说明:中国传统社会的法律制度、法权关系、法哲学、行政权力运行体制、制度结构的演变机理、国民政治诉求模式和社会行为模式、“权力经济形态”及其法理基础、赋税体系的运行机制及其演变方向,等等;尤其注重说明:中国传统政体与宪政政体的制度分野。
总序 幽雅阅读 吴志攀 iii
引言 1
一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7
体象天地,包蕴山海
—— 中国传统的皇权国家与中国古典皇家园林 8
心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中国文人园林的形成原因和文化内涵 29
儒道虽异门,云林颇同调
——中国古典园林的其他类型及各类园林间的影响借鉴 58
二 人力至极 天工乃见 78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中国古典园林的功能及艺术特点 78
屋宇虽多不碍山
—— 中国古典园林的诸多景观要素 88
三 玉亭争景 画桥对起 167
花间隐榭,水际安亭
—— 园林景观和园林空间的组织结构艺术 168
台亭随高下,敞豁当清川
——建构精致而富有韵律的园林空间序列和园林景观序列 190
四 能供水石三秋兴 不负江湖万里心 232
埋盆作小池,便有江湖适
——“写意”在中国古典艺术中的涵义 233
小山丛桂晚萧萧,几时容我夜吹箫
——园林“写意”手法与中国古典文化艺术中经典意象的作用 257
五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远山皆有情 274
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古典文学
—— 园林之中无处不在的文华绮秀之美 275
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古典书画艺术
—— 造型艺术之间的辉映与融通 294
赏心乐事谁家院
—— 园林作为文化艺术综合载体的广泛包容性 324
逸思入微茫
——构建园林艺术深致的哲学向度 337
结语 门前红叶地 不扫待知音 358
“幽雅阅读”丛书策划人语 362 2100433B
《翳然林水:栖心中国园林之境》内容大体上是围绕着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艺术方法,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文化艺术之间究竟如何相辅相成,以及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神境界这样三个大的方面而展开的。《翳然林水:栖心中国园林之境》用许多有代表性的图例来说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在图片下面用尽量简明清晰的文字说明,直接解析图例中所标示每一处园林作品的艺术特点、结构原理、空间原则等等问题。相信通过这样一些十分具体的解析,读者在众多初看时可能是满眼浑沌一体、难辨泾渭的园景画面中,发现诸如“一山一水的对应关系”、“一处小景中含蕴的多层空间结构”、“几个院落之间的尺度比例和转折方式”等等无数很细致的园林艺术方法。
1.模山范水的景观类型 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乡土植物等自然资源构成的乡土景观类型,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空间主体和构成要素。乡土材料的精工细作,园林景观的意境表现,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主要特色之一。中国园林强调...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单位: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北京林业大学主编:王向荣ISSN:1673-1530CN:11-5366/S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滨河路爱地大厦西座25C邮政编码:518045
园林绿地的几种形式园林绿地的形式,可以分为三大类: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一、规则式园林又称整形式、建筑式、图案式或几何式园林。西方园林,从埃及、希腊、罗马起到18世纪英国风景式园林产生以前,基本上以...
《中国园林假山》
中国园林假山 名山名园:环秀山庄、耦园黄石假山、避暑山庄的“白日赏月” 、个园四季假山(春山、夏 山、秋山、冬山) 、半亩园、 石隐园、 名石:拜月石(诸葛拜北斗) 、珊瑚石(分为“四射珊瑚” 、“六射珊瑚”、“床板珊瑚”、“日 射珊瑚”)、海参石、云盆(石鱼池) 、“齐天大圣”、邹云峰、青莲朵、青云片、青芝岫、绘 月石、萃锦园的“独乐峰” 、怡园的“二老石”和“拜石轩” 、云起石峰(云屏) 、冠云峰、 瑞云峰、玉玲珑、颐和园寿星石、七音石(响石) 岩石园:以岩石、岩生植物和高山植物为主,结合地形表现高山草甸、牧场、碎石陡坡、峰 峦溪流、沼泽等自然景观组成的庭院。 现用于堆山置石的主要山石品类: 1、 太湖石(南太湖石) :以洞庭湖西山消夏湾一带出产的湖石最著名。视太湖石为珍 品,以透、漏、瘦、皱、丑为品评湖石的标准。透:此通于彼,彼通于此,若有道 路可行;漏:石上有眼,四面玲珑;瘦:壁立
中国园林建筑
1 绪 论 一、 园林建筑的发展 园林组成的四大要素:山、水、植物、建筑。 中国古代苑囿出现于殷、 周时代。囿是指从天然地域中截取的一块用地, 在 其内挖地筑台、狩猎游乐,是最古老、朴素的园林形态。 秦朝开始修建规模宏大的宫苑建筑群, 建筑风格日渐成熟, 建筑技术有了空 前的提高。 至西汉,开始修复扩建秦时的上林苑,形成规模极为宏大的皇家园林。 汉代后期,私家园林开始发展起来,园林建筑已不拘泥于对称均衡的格局, 而有参差错落的变化, 依势随形而筑。在建筑造型上汉代有木构件而形成的屋顶 已具有庑殿、悬山、囤顶、攒尖和歇山这五种基本形式, 同时还出现了重檐屋顶。 魏晋南北朝时审美转向自然风景、山水花鸟,开始模拟自然景色开池筑山, 结合地形进行植物造景, 因景而设园林建筑。 另外寺庙园林作为园林的一中独立 类型开始出现。 隋炀帝的别苑以西苑最宏丽, 建筑按景区形成独立的组团, 组团之间为绿化 及
内容简介
《翳然林水:栖心中国园林之境》内容大体上是围绕着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艺术方法,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文化艺术之间究竟如何相辅相成,以及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神境界这样三个大的方面而展开的。《翳然林水:栖心中国园林之境》用许多有代表性的图例来说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在图片下面用尽量简明清晰的文字说明,直接解析图例中所标示每一处园林作品的艺术特点、结构原理、空间原则等等问题。相信通过这样一些十分具体的解析,读者在众多初看时可能是满眼浑沌一体、难辨泾渭的园景画面中,发现诸如“一山一水的对应关系”、“一处小景中含蕴的多层空间结构”、“几个院落之间的尺度比例和转折方式”等等无数很细致的园林艺术方法。2100433B
园林或许可视为中国古代建筑文化里最精妙的一种。遗憾的是,较之城市宫殿、寺庙陵墓,园林在中国建筑里又最为脆弱。究其缘由,一是园中屋宇多为轻盈的木构,较之宫殿寺庙更容易朽坏;二是园林的精髓在于山水的经营,一旦园主过世或家道中落,便常常易主改造,或因疏于照料而荒废倾颓,以至湮灭无形。因此今天能够看到的园林,大多是近百年、甚至近几十年改建或复建的。幸而较之物质实体的易朽,中国文化里还有更难磨灭的部分,曰诗、曰画、曰文章。
可能是出于对园林中画意的重视,古代的造园家往往兼具画家的身份或修养。唐代王维在诗中自称“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认为自己并非世间称许的诗人,而是更像一名画家。他在长安郊外建造的辋川别业,令无数文人墨客心驰神往。后世许多人并没有机会亲临现场,辋川的形象更多是借助王维的辋川诗和《辋川图》,活现在后人的眼前心上。
唐宋的这一传统在明清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研习绘画成为练习造园的必由之径,明代的四大造园家无不擅长绘画。第一位是张南阳,他设计了“冠绝江南”的两大名园——弇山园和豫园。第二位是周秉忠,他会烧瓷器,能作漆器,更精于绘画,堪称全才。今日声名最响亮的明代造园家是计成,他完成了中国第一部造园专著——《园冶》。晚明最受欢迎、造园最多的张南垣,同样是从小学画,后来以山水画意通于垒石叠山,他的作品具有“荆浩之自然,关仝之古淡,元章之变化,云林之萧疏”,集众家之所长,游人置身园中,有如行走在图画里。
明代的园林与绘画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地。造园家以画境为灵感叠山开池,画家则以园林为对象描摹创作。明代园林与绘画的融通,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一是细部的刻画,二是整体的构图。绘画推动着造园的变革,造园则影响到绘画的模式,两者呈现为一种良性的互动。细部刻画体现在笔墨,也就是皴法与叠山技法的相通,两者都是对自然山水的提炼。
在明代,园林绘画作为一种类型,画意指导造园作为一种原则,真正得以成立。对于当时的画家和造园家来说,园林和绘画成为他们汲取不尽灵感的源泉,他们自在穿行于两种艺术之间,“各竭其才智,竞造胜境”,创造出一大批园林与绘画的上乘之作。对于园主和后世观者而言,这些绘画则成为园林的恒久影像,为园中胜景留下一份不朽的纪念。
弘,
大也,
五行属水,
具水的智慧与灵性,
它阐述的是灵活随性,
善于变通的智慧,
它显现的是可刚可柔,
柔中带刚,刚中有柔的灵性,
它如禅的静心,
似道的自然,亦若太极的阴阳,
它描述的是一种
自如随心而又恢弘静雅的致美之境。
(檀颂·弘·时尚中式家具系列)
人生路漫漫,
以学识充盈思想,成就自己的坦然自信,
让阅历丰盈内心,练就自己的静心豁达,
(檀颂·弘·时尚中式家具系列)
自如于沉重与轻盈之间,
可乐享远山深谷的静谧清幽,
亦可享闹市街头的拥挤繁华,
在刚强与柔软之间自如切换,
在绚烂与黑白之间游刃有余,
自如随心,寻找人生的弘美之境。
檀颂·弘·轻奢家具、时尚中式家具系列
以东方美学装点生活,
以中华文化赋予空间灵魂,
卸下不成熟的高调,
碾碎循规蹈矩的镣铐,
模糊悠闲与严谨的界限,
打造时尚雅致而又恢弘静美的居家空间,
邀您一起自如随心探寻人生路上的弘美之境。
(檀颂·弘·时尚中式家具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