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淤灌

用含细颗粒泥沙的河水进行灌溉,既浸润土壤又沉积泥沙,以改造低洼易涝地或盐碱地。利用天然河流中含泥沙的水或山洪水进行淤地改土或肥田浇灌作物的灌溉方法。

引用高含沙水流,淤填低洼荒地,或对低产土地进行的灌溉不仅能够形成新土层和冲洗盐碱,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增加土壤养分,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且由于减少了洪水流量,对防洪及减少河床淤积也有一定作用。

淤灌基本信息

淤灌工程

由灌排渠系、畦埂围堤、进泄水建筑物等构成。淤区面积和布置形式应根据地形、引水流量、土地利用状况及行政区划而定。一般多采用中、小型淤区,面积200~2000亩不等。引洪漫地的引洪渠同一般灌区引用高含沙水流的渠道不同,由于洪水历时短,来势猛,需要在较短时段内引用洪水,因此引洪渠的渠线短、比降大、级数少、断面宽且浅。

查看详情

淤灌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淤灌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淤灌文献

额敏灌区滴灌与喷灌、地面灌效益分斩 额敏灌区滴灌与喷灌、地面灌效益分斩

额敏灌区滴灌与喷灌、地面灌效益分斩

格式:pdf

大小:114KB

页数: 未知

一、不同灌溉方式工程模式1.滴灌用干管和滴灌管网输水,田间灌水模式采用支管轮灌。2.喷灌用干管和喷灌管网输水,田间工程采用半固定人工移管式。3.地面灌用传统干、支、斗、农、毛五级渠网输水。其中干支斗农四级为固定砼防渗渠道,毛渠为每年建、平的临时土渠,采用沟畦灌方式灌水。

某灌区灌水率的计算 某灌区灌水率的计算

某灌区灌水率的计算

格式:pdf

大小:114KB

页数: 5页

709 冬椒 198 甘蔗定额 520 (m3/亩 ) (m3/亩) (m3/亩) (m3/亩) 上旬 7.60 0.00 10.50 53.88 0.00 54.60 54.33 中旬 4.50 0.00 0.00 31.91 0.00 0.00 12.00 下旬 4.10 0.00 0.00 29.07 0.00 0.00 10.94 上旬 6.80 0.00 20.10 48.21 0.00 104.52 83.34 中旬 4.30 0.00 0.00 30.49 0.00 0.00 11.47 下旬 4.30 0.00 0.00 30.49 0.00 0.00 11.47 上旬 2.70 0.00 13.20 19.14 0.00 68.64 50.02 中旬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下旬 10.40 0.00 0.00 73.74 0

引洪淤灌简介

中国北方黄土高原及土石山区,雨量少,气候干旱,植被差,但7、8月间多暴雨,产生的地面径流挟带大量泥沙,汇集于沟道、河流,形成高含沙洪水,含沙量常达到数十至数百公斤每立方米。洪水中所含泥沙以粉粒和粘粒为主,并有比较丰富的有机质和氮、磷、钾等营养成分。引用这种洪水浇地,有抗旱保墒、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等多种效益。对于地势低洼的盐碱地和沼泽地,引洪淤灌可垫高地面和淋洗土壤盐分,有显著的土壤良效果。引洪淤灌不仅对农业生产有利,而且对削减中小河流的洪峰流量,减少河道输沙量也有好处。引洪淤灌在甘肃、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山东,以及辽宁等省、自治区的许多地方被广泛采用。

引洪淤灌在中国有悠久历史,公元前5~前4世纪时,魏国引漳河浑水灌溉邺(今河北临漳县)田,改良盐碱地,农民大得其利(见引漳十二渠)。《汉书·沟洫志》记载,汉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白公引泾水灌田4500多顷,故名白渠,民众赞颂道:“……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粪即淤的意思。据《梦溪笔谈》记载,唐、宋两代在安徽宿州及河北深州、冀州、沧州和瀛州等地区,引用汴水及黄河、滹沱河、漳河水淤田改土效益很显著。

利用山溪及中小河流洪水淤灌山前洪积冲积扇区的农田和滩地,由于土地坡度较陡,土质较粗,地下水含水层多为砂砾石,天然排水条件良好,再加当地降雨量小,所以引洪淤灌虽在雨季进行,却不会产生渍涝灾害,也不会产生土壤盐碱化。在平原地区引河道洪水淤灌,需要进行灌排渠系规划,特别是要有排水出路,以防地面积涝和地下水位抬高,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淤灌结合种稻是改良利用低洼盐碱地的有效措施。近年来,由于渠系高含沙输水的研究取得了进展,有些大型灌区也开始引取高含沙洪水进行淤灌。陕西省的泾惠渠灌区和洛惠渠灌区,过去规定当河水含沙量超过15kg/m时停止引水,现在引用比这个数值高出数倍的含沙洪水灌溉获得成功。

查看详情

引洪淤灌特点

北方河流的洪水一般都有暴涨暴落的特点,一次洪水长则三五日,短则数小时,平时基流甚少,有时断流;上、中游洪水水流湍急,常挟带一部分滚石和沙砾。基于这些特点,所以引洪淤灌工程在技术上与通常引河道基流的自流灌区有许多不同:①在河道上多口分散引水,以适应洪峰流量大、历时短的特点,争取在短时间内多引快灌。②一般在河道引水处(渠首)修筑导流堤,当河道来水少时,拦截水流,抬高水位,增加引水量;但在平原河道中修筑导流堤,要注意河道的防洪安全。③渠道引水口底坎高于河底,并在引水口前的导流堤上留冲沙槽,使引水渠只引取表层水,而底层挟带滚石、砂砾的水流则顺河而下。④干渠沿地面较高部位布置,采取较大比降和宽浅断面,以防渠道被淤塞并增加边坡的稳定性。⑤采取格田淤灌,适当抬高出水口水位,缓流澄泥,并且每次灌水要变换进口位置,使落淤比较均匀。

查看详情

土地利用工程发展历史

中国甲骨文“”即田字,可说明中国在夏商时期已将农田整理成相连的方块田,并在田间开挖灌溉排水沟道,进行灌溉。《周礼·地官》把土地利用工程称为“土宜之法”。春秋战国时期,楚"_blank" href="/item/垦荒">垦荒的政策,创造了在山坡塘堰旁修建梯田、种植水稻、采用引黄淤灌压盐的方法,后发展成为排、灌、放淤、种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则农田水利事业兴盛,发展了围湖造田,并采用了用地养地种植绿肥的耕作方法。宋、元、明、清时期进行了大量开荒造地、与水争田的工程,当时称为“治地”,但由于不重视土地的合理利用、综合治理,引起了水土流失,湖面缩小,影响了淡水养殖和湖泊的蓄洪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进行了多次专业性或综合性的土地调查勘测和大规模的土地规划工作;在总结以中、小流域为单位的综合治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黄河、淮河和海河的大规模治理工程,并全面开展了农田基本建设以及农田水利、水土保持的工程建设和荒地开垦,对中国农业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见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规划、土地治理)。

世界各国也重视土地利用工程。如美国国会在30年代通过了《水土保持法案》,展开了适应农业机械化的农田整治工程,进行了以小流域为单位的土地改造,经过40多年的建设,基本改善了田纳西流域的面貌。日本在1949年制订土地改良法,使土地改良工作走上综合发展的道路;各级政府部门都设有耕地建设、耕地整治和土地改良机构,负责土地利用工程方面的工作。朝鲜颁布的土地法特别强调国土建设总体规划,并对国土整治、土地保护、土地建设列有专门条款。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