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1章 概述
1.1 基本概念
1.1.1 质量
1.1.2 质量特性
1.1.3 质量工程
1.1.4 质量工程技术
1.1.5 质量技术系统
1.2 质量管理的系统化理论
1.2.1 质量观的系统化
1.2.2 质量过程的系统化
1.2.3 系统化质量管理的技术需求
1.3 质量工程技术体系构建理论
1.3.1 质量工程技术特征
1.3.2 质量工程技术体系化需求
参考文献
第2章 质量工程技术体系
2.1 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框架
2.2 质量技术系统模型
2.2.1 质量技术系统作用
2.2.2 质量技术系统结构
2.2.3 质量技术系统运行机制
2.3 质量工程技术体系框架
2.3.1 质量工程技术的分类
2.3.2 技术体系构建原则
2.3.3 质量工程技术体系框架
参考文献
第3章 质量管理技术
3.1 质量管理任务及技术需求
3.1.1 质量策划与设计技术需求
3.1.2 质量控制技术需求
3.1.3 质量评价技术需求
3.1.4 质量改进技术需求
3.2 质量管理技术框架
3.2.1 框架概述
3.2.2 基础理论
3.2.3 基础技术
3.2.4 应用技术
3.3 质量策划与设计技术
3.3.1 质量配置工具
3.3.2 质量特性设计工具
3.3.3 质量设计方法
3.4 质量控制技术
3.4.1 质量控制工具
3.4.2 质量控制方法
3.5 质量评价技术
3.5.1 质量评价工具
3.5.2 质量评价方法
3.6 质量改进技术
3.6.1 质量改进工具
3.6.2 精益六西格玛技术
3.6.3 质量改进方法
参考文献
第4章 质量形成技术
4.1 质量形成任务及技术特点
4.2 质量形成技术框架
4.2.1 框架概述
4.2.2 基础理论
4.2.3 基础技术
4.2.4 应用技术
4.3 可靠性技术
4.3.1 概述
4.3.2 可靠性要求论证
4.3.3 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4.3.4 可靠性试验与评价
4.3.5 工艺可靠性技术
4.4 维修性技术
4.4.1 概述
4.4.2 维修性要求
4.4.3 维修性设计与分析
4.4.4 维修性试验与评价
4.5 保障性技术
4.5.1 概述
4.5.2 保障性要求
4.5.3 保障性设计和分析
4.5.4 保障性试验与评价
4.6 测试性技术
4.6.1 概述
4.6.2 测试性要求
4.6.3 测试性设计与分析
4.6.4 测试性试验与评定
4.7 安全性技术
4.7.1 安全性概述
4.7.2 安全性要求
4.7.3 安全性设计与分析
4.7.4 安全性验证
4.7.5 安全性评价
参考文献
第5章 质量检测技术
5.1 质量检测任务及技术特点
5.2 质量检测技术框架
5.2.1 框架概述
5.2.2 基础理论
5.2.3 基础技术
5.2.4 应用技术
5.3 质量检测基础技术
5.3.1 无损检测
5.3.2 理化检测技术
5.3.3 电子测量技术
5.4 软件质量检测
5.4.1 软件质量内涵
5.4.2 软件测试技术
5.4.3 软件开发过程质量评价
5.5 元器件质量检测
5.5.1 质量一致性检验
5.5.2 元器件周期检验技术
5.5.3 筛选技术
5.5.4 破坏性物理分析技术
5.5.5 失效分析技术
5.6 工艺质量检测
5.6.1 原材料检测技术
5.6.2 加工精度检测技术
5.6.3 在线质量检测技术
参考文献
第6章 质量工程技术体系发展展望
6.1 制造质量强国战略的技术需求
6.1.1 “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质量为先需求
6.1.2 国产装备质量提升工程技术需求
6.2 知识管理学原理
6.2.1 知识管理学概念
6.2.2 知识系统工程框架
6.2.3 知识进化与知识创新
6.3 质量工程技术体系发展思路与目标
6.4 质量工程技术体系发展方向与重点
6.4.1 发展方向
6.4.2 发展重点
参考文献 2100433B
广义的产品质量工程技术包括产品的全特性、全系统、全过程,《质量工程技术体系与内涵》着重阐述广义质量工程技术体系的框架及内涵。首先明确了质量管理的系统化、质量技术系统、质量工程技术的基本概念;然后介绍了质量工程技术体系的构建原则、框架、分类及内涵;接着阐述了质量管理技术、质量形成技术、质量检测技术等质量工程技术体系的主要构成技术;最后简述了质量工程技术体系发展与应用。
《质量工程技术体系与内涵》的主要使用对象是质量与可靠性工程专业的研究人员、工程管理与应用人员,各类设计与生产技术人员也可参考。
前言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互换性概述第二节 加工误差和公差第三节 极限与配合标准第四节 技术测量概念第五节 本课程的性质、任务与基本要求思考题与习题第二章 光滑孔、轴尺寸的公差与配合第一节 公差与配合的...
第2版前言第1版前言第1章 土方工程1.1 土的分类与工程性质1.2 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与土方调配1.3 基坑土方开挖准备与降排水1.4 基坑边坡与坑壁支护1.5 土方工程的机械化施工复习思考题第2...
第一篇 综合篇第一章 绿色建筑的理念与实践第二章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总体情况第三章 发挥“资源”优势,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第四章 绿色建筑委员会国际合作情况第五章 上海世博会园区生态规划设计的研究与实践第六...
工程常用图书目录
1 工程常用图书目录(电气、给排水、暖通、结构、建筑) 序号 图书编号 图书名称 价格(元) 备注 JTJ-工程 -24 2009JSCS-5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 128 JTJ-工程 -25 2009JSCS-3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 136 JTJ-工程 -26 2009JSCS-4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 ?动力 98 JTJ-工程 -27 2009JSCS-2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结构体系) 48 JTJ-工程 -28 2007JSCS-KR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节能专篇-暖通空调 ?动力 54 JTJ-工程 -29 11G101-1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 -剪力墙、框 支剪力墙结构、现浇混凝土楼面与屋面板) 69 代替 00G101
电厂图书目录
柜号 序号 G1 1 G1 2 G1 3 G2 4 G2 5 G2 6 G2 7 G2 8 G2 9 G1 10 G2 11 G2 12 G2 13 G2 14 G1 15 G1 16 G1 17 G2 18 G2 19 G2 20 G1 21 G3 22 G3 23 G3 24 G3 25 G3 26 G3 27 G1 28 G1 29 G3 30 G3 31 G2 32 G2 33 G2 34 G2 35 G2 36 G2 37 G2 38 下右 39 下右 40 下右 41 下右 42 下右 43 下右 44 下右 45 下右 46 下右 47 下右 48 下右 49 下右 50 下右 51 下右 52 下右 53 下左 54 下左 55 下左 56 下左 57 下左 58 下左 59 下左 60 下左 61 下左 62 下左 63 下左 64 下左 65 下左 66 下左 67 下
装备技术体系是武器装备体系的重要补充和完善,装备技术体系研究是体系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装备技术体系设计与评估》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装备技术体系设计与评估的相关问题,主要内容涉及装备技术体系的生成、描述、技术贡献度评估、面向不完备信息的装备技术体系成熟度评估和面向主观信息与客观信息的装备技术体系满足度评估问题。
前言
第1章 绪论 1
1.1 武器装备体系与装备技术体系 1
1.1.1 武器装备体系基本概念 1
1.1.2 装备技术体系基本概念 2
1.1.3 装备技术体系与武器装备体系的关系 4
1.2 美国国防部体系结构框架 5
1.2.1 发展历程与主要内容 5
1.2.2 体系结构框架理论中的技术视图 7
1.3 装备技术体系设计与评估中的关键问题 9
1.3.1 装备技术体系生成 9
1.3.2 装备技术体系描述 10
1.3.3 装备技术体系贡献度评估 11
1.3.4 装备技术体系成熟度评估 12
1.3.5 装备技术体系满足度评估 16
1.4 装备技术体系设计与评估的意义 18
参考文献 19
第2章 装备技术体系的生成与描述 24
2.1 装备技术体系生成方法 24
2.1.1 传统装备技术体系生成方法 24
2.1.2 装备技术体系中技术的特点 25
2.1.3 装备技术体系生成 27
2.2 装备技术体系描述方法 29
2.2.1 多视图描述方法与现有技术视图 29
2.2.2 装备技术体系相关元素 29
2.2.3 装备技术体系多视图描述 33
2.3 装备技术体系生成与描述示例 35
2.3.1 装备技术体系的生成 35
2.3.2 装备技术体系的描述 37
2.4 小结 40
参考文献 40
第3章 技术贡献度评估 41
3.1 技术贡献度相关概念及分析思路 41
3.1.1 系统军事价值、技术支持度和技术贡献度概念 41
3.1.2 系统军事价值与技术支持度分析思路比较 43
3.2 技术贡献度评估框架 44
3.3 技术对系统支持度分析 46
3.3.1 技术对系统支持度求解框架及步骤 46
3.3.2 灰靶分析原理及计算步骤 51
3.3.3 灰靶分析中标准模式改进 57
3.3.4 灰靶分析的数理分析 58
3.4 技术对体系贡献度分析 61
3.4.1 系统军事价值分析 61
3.4.2 系统到技术的映射矩阵 68
3.4.3 技术贡献度的计算 71
3.4.4 技术贡献度可比性分析 72
3.5 示例分析 73
3.5.1 各项技术对主战坦克的支持度计算 73
3.5.2 主战坦克军事价值分析 81
3.5.3 系统到技术的映射矩阵 85
3.5.4 技术对体系贡献度计算结果及讨论 87
3.6 小结 88
参考文献 88
第4章 装备技术体系成熟度评估 90
4.1 系统成熟度评估问题 90
4.1.1 Sauser的系统成熟度评估方法 91
4.1.2 Tan的系统成熟度评估方法 92
4.1.3 现有系统成熟度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93
4.2 基于证据推理算法的成熟度评估方法 94
4.2.1 模型假设与评估步骤 94
4.2.2 ISRL的计算 96
4.2.3 证据推理算法 98
4.3 装备技术体系成熟度评估示例 99
4.3.1 无人机技术组合成熟度评估 99
4.3.2 某简化技术组合成熟度评估 102
4.3.3 哈勃望远镜修复技术组合成熟度评估 106
4.3.4 与传统系统成熟度的比较分析 110
4.4 装备技术体系评估中不完备信息影响因素分析 110
4.4.1 两条规则融合时模型 110
4.4.2 不完备信息的取值范围 111
4.4.3 不完备信息的灵敏度分析 114
4.4.4 规则一致性的含义 115
4.4.5 讨论 117
4.5 小结 118
参考文献 118
第5章 面向主观信息的装备技术体系满足度评估 120
5.1 面向主观信息的装备技术体系满足度评估问题分析 120
5.2 基于证据推理的装备技术体系满足度评估方法 122
5.2.1 D-S证据理论简介 122
5.2.2 证据推理方法与置信规则库学习 126
5.2.3 置信规则库的构造 128
5.2.4 激活规则的权重及信度分布的调整 128
5.2.5 存在的主要问题 129
5.3 置信规则库的结构学习方法 130
5.3.1 主成分分析 130
5.3.2 多尺度分析 131
5.3.3 Isomap 132
5.3.4 灰靶分析 133
5.3.5 结构学习方法 133
5.4 无人机技术满足度评估 134
5.4.1 问题建模 135
5.4.2 使用证据推理方法进行满足度评估 135
5.4.3 主成分分析/多尺度分析/Isomap/灰靶分析的输入 137
5.4.4 不同方法选择的关键技术 137
5.4.5 不同方法的结果对比分析 142
5.4.6 PCA-RIMER的鲁棒性分析 147
5.4.7 讨论 149
5.5 小结 150
参考文献 150
第6章 面向客观信息的装备技术体系满足度评估 155
6.1 面向客观信息的装备技术体系满足度评估问题分析 155
6.2 基于置信规则库参数学习的装备技术体系满足度评估方法 157
6.2.1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57
6.2.2 置信规则库的参数学习方法 158
6.2.3 待估计的参数 159
6.2.4 优化模型 160
6.3 基于差分进化的求解算法 161
6.4 无人机燃油输送能力需求满足度评估 164
6.4.1 背景介绍 164
6.4.2 场景I:基于完全数据集 166
6.4.3 场景II:基于特定数据集 167
6.4.4 讨论 170
6.5 小结 172
参考文献 172
附录A 装备技术体系生成示例 175
附录B 成熟度评估中不完备信息βD的推导 176
附录C 成熟度评估中不完备信息βD取值范围的证明 177
附录D 成熟度评估中不完备信息影响因素对评估结果的灵敏度分析证明 181
附录E 面向主观信息满足度评估示例中的置信规则库 183
2100433B
产品质量工程 (代码:110107S)属于管理学大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有关产品质量工程方面的机械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管理基础理论、市场营销和开发、质量管理、统计方法、质量检验、测量与质量控制的基础理论和有关质量管理体系设计的方法,受到现代管理原理、技术和方法在质量领域应用的训练,具有本专业质量工程及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应用的能力。
本专业培养具备机电工程和质量工程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对产品质量尤其是对机械、电子电器产品质量进行分析、策划、评价、设计与创新,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质量工程高级专门人才。
通过学习,将具备了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范围的管理和技术理论基础知识,具有本专业1—2个专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
3、掌握计算机、控制技术、测试技术和现代质量管理科学相结合的当代工程技术和管理系统开发、研究能力,具有从事研究、开发、设计管理系统及与当代控制技术、计算机相结合的综合策划和应用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水平;
5、具有从事质量技术监督实际工作及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和一定的适应相近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7、通过学习让学生具有标准意识、计量能力和质量意识。
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电路与电子技术、质量工程导论、互换性与测量基础、质量统计技术(双语)、标准化与计量管理、检测技术、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抽样与检验(双语)、机械产品质检技术、质量分析与改进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军事理论与训练、专业见习、实验实训、技能竞赛、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第二课堂素质拓展等。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机械、电子领域从事质量设计、质量检测、质量数据统计分析、质量改进等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