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剪切弹性模数G,简称剪切模数,它是剪应力τ与剪应变γ之比。
积变模数K,又称体积弹性模数,为平均正应力(静液压力)与体积应变之比。
在E、G、K、μ四个参数中,已知任意两个,就可查表得知另外两个参数。(见下表)
E,μ |
G,μ |
E,G |
E,K |
G,K |
|
E |
E |
2(1 μ)G |
E |
E |
9KG/(3K G) |
G |
E/2(1 μ) |
G |
G |
3EK/(9K-E) |
G |
K |
E/3(1-2μ) |
2(1 γ)G/3(1-2γ) |
EG/3(G-E) |
K |
K |
μ |
μ |
μ |
(E-2G)/2G |
(3K-E)/6K |
(3K-2G)/3(2K G) |
引入泊松比,又称泊松系数μ,它是侧向应变(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的比值(
应用广义胡克定理,可得三向应力应变分量:
纵向弹性模数,又称扬氏模数或弹性模量、弹性模数。即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应力与应变之比),服从胡克定律呈直线的关系。
超高弹性模数玻璃更薄更结实
2015年10月16日,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小组宣布,他们已经成功研发出一种拥有氧化物玻璃系中最高弹性模数(elastic modulus)的玻璃。这种玻璃是使用氧化铝(Al2O3)和五氧化二钽(Ta2O5)合成的新型材料。
超高弹性模数玻璃更薄更结实
2015年10月16日,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小组宣布,他们已经成功研发出一种拥有氧化物玻璃系中最高弹性模数(elastic modulus)的玻璃。这种玻璃是使用氧化铝(Al2O3)和五氧化二钽(Ta2O5)合成的新型材料。
弹性模数是弹性应变为1时的弹性应力。这样的定义从数学关系来看是正确的,但就实际金属来说,因其本身弹性应变极小(一般不超过0.5%),此定义却显得没有意义,也无法按照这种定义去测定。因此,金属弹性模数只能理解为应力应变的比值,表征金属对弹性变形的抗力。其值的大小反映了金属弹性变形的难易程度。
从原子间相互作用力来看,弹性模数也是表征原子间结合力的一个参量,其值反映了原子间结合力的大小。
在工程上往往将构件产生弹性变形的难易程度叫做构件刚度。拉伸件的刚度常用F0E(E是弹性模数的字母表示)表示,F0E越大,拉伸件弹性变形越小。因此,E是决定构件刚度的材料性能,叫做材料刚度。这就是弹性模数的技术意义。
一般机器零件大都在弹性状态下工作,均有一定的刚度要求。如镗床的镗杆,若刚度不足,加工出的内孔就会有锥度而影响加工精度。所以在设计,选材时,除了设计足够的截面F0外,还应选用弹性模数高的钢铁材料。
弹性模数主要取决于金属本性,与晶格类型和原子间距有密 切关系。室温下金属弹性模数E是原子序数的周期函数。同一周期的元素如Na、Mg、A1、Si等,E值随原子序数增加而增大,这与元素价电子增多及原子半径减小有关。同一族的元素,如Be、Mg、Ca、Sr、Ba等,E值随原子序数增加而减小,这与原子半径增大有关。但是对于过渡金属来说并不适用。由图1可知,过渡族金属的弹性模数最高,这可能和它们的d层电子未被填满而引起的原子间结合力增大有关。常用的过渡族金属,如Fe、Ni、Mo、Mn、Co等,其弹性模数都很大,显然这也是这些金属被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
合金中固溶溶质元素虽可改变合金的晶格常数,但对于常用钢铁合金来说,合金化对其晶格常数改变不大,因而对弹性模数影响很小。例如各种低合金钢和碳钢相比,其E值相当接近。所以若仅考虑构件刚度问题时,选用碳钢可以满足要求。
热处理是改变组织的强化工艺,但对弹性模数却影响不大。如晶粒大小对E值无影响,第二相大小和分布对E值影响也很小,淬火后稿有下降,但回火后又恢复至退火状态的E值。
冷塑性变形使E值稍有降低,一般降低4~6%,但当变形量很大时,因形变织构而使其出现各向异性,沿变形方向E值最大。
温度升高原予间距增大,使E值降低。钢每加热100℃,下降3~5%。但在-50℃至50℃范围内,钢的E值变化不大,可以不考虑温度的影响。
加载速度对弹性模数也无大影响。这是因为弹性变形极快,声波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远高于一般加载速度。
总之,弹性模数是一个对组织不敏感的机械性能指标,其大小主要决定于金属本性和晶体结构,而和显微组织关系不大。因此,热处理、合金化和冷变形等三大金属强化手段对其作用均很小。
对于韧性材料,有弹性和塑性两个阶段。
弹性阶段的力学性能有:
①比例极限。应力与应变保持成正比关系的应力最高限。当应力小于或等于比例极限时,应力与应变满足胡克定律,即应力与应变成正比。
②弹性极限。弹性阶段的应力最高限。在弹性阶段内,载荷除去后,变形全部消失。这一阶段内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绝大多数工程材料的比例极限与弹性极限极为接近,因而可近似认为在全部弹性阶段内应力和应变均满足胡克定律。
③弹性模量:弹性阶段内,法应力与线应变的比例常数(E );剪切弹性模量:弹性阶段内,剪应力与剪应变的比例常数(G );泊松比:垂直于加载方向的线应变与沿加载方向线应变之比(ν)。上述3种弹性常数之间满足
塑性阶段的力学性能有:
①屈服强度。材料发生屈服时的应力值。又称屈服极限。屈服时应力不增加但应变会继续增加。
②条件屈服强度。某些无明显屈服阶段的材料,规定产生一定塑性应变量(例如 0.2%)时的应力值 ,作为条件屈服强度。应力超过屈服强度后再卸载,弹性变形将全部消失,但仍残留部分不可消失的变形,称为永久变形或塑性变形。
③强化与强度极限。应力超过屈服强度后,材料由于塑性变形而产生应变强化 ,即增加应变需继续增加应力。这一阶段称为应变强化阶段。强化阶段的应力最高限,即为强度极限。应力达到强度极限后,试样会产生局部收缩变形,称为颈缩。
④延伸率(δ )与截面收缩率(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