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分析,实质上就是寻求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对区域资源环境进行深入研究,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表征区域资源环境系统对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目前人类所依存的有两个系统,一个是资源系统,一个是环境系统,资源环境承载力就是这两种系统的复合承载力。
目前,根据各种实际情况和研究对象,研究人员提出了各种各样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和内涵,可以说,各种类型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形成了一个环境承载力集合,从而丰富和发展了环境承载力理论。总结一下,目前最重要的承载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区域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不发生质的改变,区域环境功能不朝恶性方向转变的条件下,区域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它可看作是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与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适宜程度的一种表示。
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可由一系列相互制约又相互对应的发展变量和制约变量构成。①自然资源变量: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的种类、数量和开发量;②社会条件变量:工业产值、能源、人口、交通、通讯等;③环境资源变量:水、气、土壤的自净能力。计算资源与环境综合承载力时可采用专家咨询法针对5个要素:大气、水质、生物、水资源、土地资源分别选取了发展变量和制约变量组成发展变量集和制约变量集,然后将发展变量集的单要素与相对应的制约变量集中的单要素相比较,得到单要素环境承载力,再将各要素进行加权平均,即得到资源与环境综合承载力值。
从要素构成的角度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分析,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入手,即资源承载力要素系统和环境承载力要素系统。其中,资源承载力要素系统和环境承载力要素系统又是由各个要素子系统组成的。目前,关于资源承载力要素系统的研究有:土地资源承载力、矿产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等;关于环境承载力要素系统的研究有:大气环境承载力、水环境承载力、旅游环境承载力等。
环境承载力定量化评价主要是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的具体数值,采用统计学方法、系统动力学方法等对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分析.概括起来,目前主要有指数评价法、承载率评价法、系统动力学方法和多目标模型最优化方法 。2100433B
长6000mm、宽1500mm、厚150mm的槽型预制板上面能承载多厚的虚土?能承载多厚的实土? 这是要经过计算的,需要知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配镜情况等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够计算;
1.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承担荷载的能力。 在荷载作用下,地基要产生变形。随着荷载的增大,地基变形逐渐增大,初始阶段地基土中应力处在弹性平衡状态,具有安全承载能力。2.地基容许承载力:保证满足地基稳定性的...
基础工程在开挖后都有一个验槽的过程,主要由勘察设计单位对地基的土质情况进行观察和判断,一般可以根据现场土质的表观现象推断地基承载力是不是与地质勘察报告一致,从而确定地基承载力能否满足设计要求。...
云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
在建立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运用信息熵法对云南省各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提出了提升云南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对策。
中国区域发展潜力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空间关系分析
第 31卷 第 8期 2009年 8月 2009,31(8):1328-1334 ResourcesScience Vol.31,No.8 Aug.,2009 http://www.resci.cn 1 引言 目前,对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热点和重点正逐渐 由一般性理论模式探讨为主, 进入以解决人类面临 的实际问题为主的新时期, 重要的任务是对区域可 持续发展水平与状态进行评价。中国科学院的 《中 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中把区域可持续发展 能力解析为内部具有严格逻辑关系的 “五大支持系 统”(子系统)能力贡献和总和 [1]。其中,发展支持系 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牵引, 环境支持系统是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约束限制 [2]。区域发展潜力是指 区域复合系统在维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 其支撑 体系所具有的潜在能力 [3]。资源环境承载力则是生 态系统所提供的资源和环境对人类社会系统良性 发展的一
本项目主要形成5项成果:一是提出了分级-分区-分层次评价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技术体系,系统编制了《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技术与方法指南》。二是开展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2个典型地区实践研究,提出了经济区资源利用与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并编制了典型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成果图集。三是全面分析全国国土资源环境禀赋条件和开发利用现状,对国土开发利用规模、结构、布局、强度和时序的科学合理性进行了系统评价,明确了全国9大区域的主要限制性因素、风险隐患并提出防范建议。四是开展了区域国土开发利用风险理论研究,首次提出了国土开发风险的内涵、理论基础和模型方法,并深化开展了风险评估实证研究,为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奠定了理论基础。五是构建了区域国土开发数据库系统,开发实现了数据管理、评价计算和结果展示等功能。研究成果转化应用效果良好,相关成果被全国国土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国土规划转化应用,为本项目的其它子项目研究提供了技术指导。 2100433B
成果登记号 |
20170279 |
成果名称 |
典型资源型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与区划 |
第一完成单位 |
山西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 |
主要完成人 |
曹金亮、樊燕、张建萍、郑丽媛、侯峰斌、段丽军、宜慧 |
研究起始日期 |
2013-01-01 |
研究终止日期 |
2015-12-01 |
主题词 |
典型资源型地区 资源环境承载力 评价指标体系 资源优先开发区、资源优化开发区、资源控制开发区 |
本项目首先论述了山西省的资源环境状况,分析了山西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方式及程度,并确定了相对适合山西省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建立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地质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等七个方面)。 采用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山西省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地质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生态环境等单要素评价,将评价结果划分为高、较高、中等、较低、低五个级别。在单要素评价基础上进行了综合评价,总体看,全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整体呈中等偏低水平。利用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结果,研究了山西省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建设的合理模式,并将山西省划分为资源优先开发区、资源优化开发区、资源控制开发区的资源环境管理分区。并分别对其提出了优先开发、兼顾保护,优化开发、重点保护,控制开发、加强治理的资源开发管理策略与环境保护措施。初步提出了典型资源型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为国土资源合理开发、促进资源型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本项目首先论述了山西省的资源环境状况,分析了山西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方式及程度,并确定了相对适合山西省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建立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地质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等七个方面)。 采用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山西省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地质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生态环境等单要素评价,将评价结果划分为高、较高、中等、较低、低五个级别。在单要素评价基础上进行了综合评价,总体看,全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整体呈中等偏低水平。利用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结果,研究了山西省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建设的合理模式,并将山西省划分为资源优先开发区、资源优化开发区、资源控制开发区的资源环境管理分区。并分别对其提出了优先开发、兼顾保护,优化开发、重点保护,控制开发、加强治理的资源开发管理策略与环境保护措施。初步提出了典型资源型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为国土资源合理开发、促进资源型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