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一章 几保命题的直接证法
第一节 综合法
第二节 分析法
第三节 分析法与综合法的联保使用
第二章 添加辅助线的目的和原则
第三章 综合法证题添加辅助线的方法
第一节 与三角形有关的辅助线
第二节 与梯形有关的辅助线
……
第四章 分析法证题添加辅助线的方法
第一节 证明线段相等
第二节 证明两角相等
……
第五章 解计算题时常用的辅助线
第一节 有关线段,角度的计算题
第二节 关于面积的计算题
平面几何是初中教学的一门重要课程,它的基础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又是继续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基础,但对不少初中学生来说,平面几何也是一门难度较大的学科。
解数学题的一个基本思路是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较为熟悉的或已经掌握的问题。不少平面几何问题都需要进行这种转化,添加适当的辅助线就是实现这种转化的一种重要手段。
要系统地掌握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并非易事。本书试图探讨
免费!!!高中数学竞赛平面几何定理证明大全
letters and calls, a nd do pra ctical thi ngs for the ma sses combi ne good, effective thr oug h reaching people at the service of the "last mile". Third, foster t he devel opme nt of new e nergy, new General Se cretary XI Jinping stresse d devel opme nt of innovation forest restr uct uring, revitalizati on of the ol d industrial bases i n Northeast China is the State's major strategy, Ce ntral ha
几何变换思想
几何变换思想 变换是数学中一个带有普遍性的概念, 代数中有数与式的恒等变换、 几何中 有图形的变换。 在初等几何中, 图形变换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它以运动变化 的观点来处理孤立静止的几何问题, 往往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收到意想不到 的效果。 1. 初等几何变换的概念。 初等几何变换是关于平面图形在同一个平面内的变换, 在中小学教材中出现 的相似变换、合同变换等都属于初等几何变换。合同变换实际上就是相似比为 1 的相似变换,是特殊的相似变换。合同变换也叫保距变换,分为平移、旋转和反 射 (轴对称 )变换等。 (1) 平移变换。 将平面上任一点 P变换到 P′,使得: (1) 射线 PP′的方向一定; (2) 线段 PP′的长度一定,则称这种变换为平移变换。也就是说一个图形与经 过平移变换后的图形上的任意一对对应点的连线相互平行且相等。 平移变换有以下一些性质: ①把图形变为与之全等的图
我和平面几何的50年感情
——另类回忆录,朝花夕拾其乐融融!/6531刘卓
说来好笑,我和平面几何的50年感情,是从一道数学题卡壳开始的。那是1962年夏天的中考,数学试卷的最后一题是几何作图: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直角边,另一直角边和斜边之和,求作这个直角三角形。当时我无论如何想不出来怎么做,绞尽脑汁,就是不知道怎么下手,只好坐在那里发呆,手心还有点冒汗。走出考场一问,原来十分简单。先用已知的直角边,另一直角边和斜边之和作一个过渡的直角三角形,再在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作中垂线,交大直角边于一点,连接这一点和底边的顶点,即得所求的直角三角形。(见图1)
这事对我刺激很大,因为在这之前,好像还没有发生过有什么题完全不会做的(井底之蛙,不知道外面世界的深浅!)。追究起来,初中母校也没有什么可以责备的地方,因为那时候全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饭都吃不饱,处处讲究劳逸结合,各种课程当中,能够精简的就省略不讲了,连课本都是用回收纸印刷的,呈一种淡淡的灰黑色。我记得几何书就特别简单,一看就懂,没有复杂难做的题目。
进入高中以后就想,这样不行呀,万一今后高考出一道平面几何题,怎么办?于是在1962年冬天,咬咬牙,花9毛钱到交通路旧书店,淘到一本严济慈编的《几何证题法》。9毛钱当时可是一笔大钱,要知道香喷喷的烧饼才3分钱一个,大烧饼5分钱一个。并且手头只有唯一的这一本参考书,于是从头啃到尾,一字不漏,所有习题统统做光。学习几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做题,通过书里面各种各样的杂题,使你从不同的角度,对每个定理有了透彻的理解。所谓“熟读唐诗300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慢慢的,我对做几何题,也有两刷子了。这里面还有一个难忘的回忆:做题的草稿纸极其稀缺。每学期开学的时候,只能从家里拿到1角4分钱,到长江日报的红旗大楼边门,在那里买1斤印刷厂的边角余料,当草稿纸,这1斤草稿纸数理化都要用,并且要一直用到本学期结束。所有的空白地方都要写满,舍不得浪费!
当时我们1班的男生,大部分坐在后排,偶尔偷偷的互相递纸条,求解数学难题。有一天,一位学友突然递给我一道题:求作一个三角形,使与已知三角形相似,并且3个顶点分别在3个同心圆的圆周上。大概用了二十来分钟,我就把做法写出来了。思路是:先画图,假设已经作出,这个题的关键点是同心圆的圆心,把圆心分别连接到三角形的3个顶点,关系就看出来了。因为这3条连线的长度分别是3个半径R1,R2,R3, 所以圆心到3个三角形顶点的距离之比分别是R1/R2, R2/R3, R3/R1,这样作法就出来了:对已知三角形ABC的两条边,作比值为R1/R2, R2/R3的两个阿氏圆,它们相交于P点,连接PA, PB, PC, 得到角1和角2,再以同心圆的圆心为顶点,画出角1和角2,它们的3条边与3个圆周交于D, E, F, 三角形DEF即为所求。(见图2)
做出来以后,我的心情好极了。这证明我也可以做难题,不比别人差。慢慢的,别人也会对你刮目相看了!后来我打听到,上面的题目,是上海市数学会编的《高中数学复习资料》里面的一道题,没有具体答案。(该书只有计算题才有答案。)自此以后,对几何题愈发勤奋起来,每天做,一步一步越来越投入,好像上了瘾。虽然高二,高三的课程内容和平面几何渐行渐远,越来越搭不上关系,但每天晚上临睡以前还是要看一,二页几何,放松一下子。几何图形的精美和纯粹的逻辑思维,令人陶醉。不过对于考试来讲,后来的高考没有出现过平面几何题,往后的一辈子,也没有用过什么复杂的几何图形。它实际上是个花瓶子,好看而不实用(工程技术中用途不大)。
1965年离开一中后,在军校军训、学习了一年,就开始搞文化大革命,到处都是大字报。但我对“造反”,还是“保皇”,始终没有什么兴趣。既不想关心“国家大事”,也不想“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好在学校图书馆那几年管理松懈,几乎无人问津。这样我就隔三差五的跑到书库里面,“窃”几本书,看完以后偷偷送回去,接着再“窃”几本。3年中间看了许多好书。至今还记得的,有郭沫若的《中国史稿》,商务印书馆编辑的《四角号码新词典》,日本长泽龟之助的《几何学词典》。其中《几何学词典》洋洋大观,有1寸半厚,1千多页,题目上万,全部分门别类,详列解法,并配精美图形。令你不得不对这位老先生肃然起敬。记得该书的译者叫薛德炯,吴载耀,他们在前言中说:(30年代的中国)“文艺小说,车载斗量,科学作品,寥若晨星”。这话我到现在都记得,因为它说出了中国社会的特点,切中时弊。当然到现在,文艺小说已经不看了,大家都玩手机,这在地铁里面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到了七、八十年代,比较好的几何书有香港秦元勲的几何学概论,该书用东亚人特有的简洁手法(不谈严谨),介绍平面几何中一些最重要定理的证明路径,特别适合业余爱好者的胃口。我国数学老前辈李儼先生的《近世几何学初编》,以及德国希尔伯特《直观几何》,从不同的视角,全方位地介绍平面几何在数学中的地位(和其他分支的关系),读来令人振奋。
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帕斯卡定理,叙述如下:圆内接六边形3双对边的交点共线。当我仔细看完证明以后,不禁拍案叫好,这个定理太漂亮了,你看,只要圆上有6个任意点,就可以形成3双对边,就有3个交点,这3点就一定在一条直线上!这是一个精确的函数关系:前提是圆(也包括椭圆),结论是3点共线。证明中间,4次使用同一个预备定理,并不复杂,关键要会看图。这个定理是帕斯卡300多年以前发现的,当时他才16岁,后来他终身未娶,只活了30多岁,晚年放弃科学,专心研究神学。这使我怀疑,真正的数学天才,都是上帝派他们下凡的,向人间泄漏了一些天机以后,又匆匆把他们召回天上。像伽罗华,阿贝尔都有类似的经历,都是英年早逝。与帕斯卡定理互为对称的,有布利安桑定理,也很漂亮:圆外切六边形3双顶点的连线共点。你看,只要把两个定理中间的“内接—外切”,“点—线”互换位置,句型不变,就变成了和它对偶的定理。这符合数学美的基本要求:简单,对称,精准。我个人认为,这两个定理是平面几何中间,最精致、最完美的定理。它把点、直线、圆的关系镶嵌得天衣无缝。(见图3)
2001年4月5日,武汉晚报第3版,刊登一则数学题的征解结果。它是当时的国家领导人访问澳门的时候,对中学生出的一道平面几何题:“任意五角星,分别作5个角的外接圆,得5个外接圆的5个交点,求証这5点共圆。”我在翻报纸的时候,看到这个题,觉得有些趣味。再仔细看了一下,想起它在法国数学家阿达玛的《几何学教程》中间出现过,赶紧拿书一翻,果然有,于是照抄以后,向武汉晚报投稿。结果在4月5日的征解结果里面,竟然有我的大名,是15个正确解答者之一,不过是排在最后一名。奖品是2支精装圆珠笔,尽管微乎其微,我还是很高兴。要知道,它是我这辈子学习平面几何唯一的物质奖励呀!(见图4和武汉晚报的照片)
等到2006年正式退休前后,因为无事可做,闲得慌,又看了两本比较好的几何书,一本是日本林鹤一先生所著《初等几何学作图不能问题》,(1935年版),另一本是美国约翰逊著《近代欧氏几何学》。特别前一本书,很值得一看。虽然文言文甚为拗口,并且许多数学名词的翻译与现代相差太远,但是内容十分精彩,可读性很高。除了我们熟悉的古典三大不可能问题(化圆为方,立方倍积,三等分角)以外,对所有仅用圆规直尺不可能作出的几何图形,分门别类进行了归纳和分析,上升到理论高度,使人不留悬念。最为精彩的是等分圆周这一章。我们在中学里已经知道怎么样3等分圆周,5等分圆周。再往上,7等分?11等分?13等分?……因为人的大脑有限,已经搞糊涂了,所以从古希腊到现在,没有人再前进一步。直到1777年高斯诞生,他在18岁时一举解决了这个问题,指出下一个可以等分的圆周,是17等分,并且以后在他的墓碑上面,画的就是一个正17边形。高斯证明,只有当边数为费马数时,(即2的2的n次方加1,像3,5,17,257,
65537…)正多边形才可能用圆规直尺作出来。
具体讲,有人根据他的理论,采用代数方法在单位圆上,对17边形每个顶点的值进行复数计算,最后用直尺圆规画出正17边形。数学史记载,后人作257边形,用了16页纸,再有人作65537边形,用了一皮箱纸!可见18、19世纪,人们对这个理论的痴迷及对高斯的崇拜。
2009年,我到德国旅游的时候,曾经专门驱车2个小时,到哥廷根大学,瞻仰高斯故居和他长期工作过的哥廷根天文台,他在那儿主持了一次历史上著名的大地测量,企图验证非欧几何学的基本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不等于180度,但是失败了。同行的德国朋友说我是高斯的粉丝,我很高兴:“对呀,我就是高斯的粉丝!”
从遥远的东方,来了一个黄皮肤黑头发的人,瞻仰高斯。多么富有诗意!这说明中国的国力已经变得强大,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到欧洲来,瞻仰伟大的科学巨人!下面的照片是我在高斯的青铜像前留影,坐者是高斯,站立者是韦伯(物理学家)。
邓丽君有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路边的野花不要采!”可我一辈子就喜欢不断的采集各种各样的野花野草,想方设法去沾花惹草。当然,它们是数学大花园里面的绚丽花卉、几何学的奇花异草,不是什么别的东西。大家不要想歪了!
把优美的几何题比做美丽的花朵,不是我的发明创造。北京师范大学的梁绍鸿先生,在1958年编写了一本中国的经典:《初等数学复习及研究(平面几何)》,今年再版印刷的时候,后人这样赞美它:“愿几何世界中的琼花瑶草迎风绽放,来点缀美丽芬芳的数学百花园。”
除此之外,学习几何对我还另有妙用:治病,催眠。人的一生,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和挫折,导致情绪烦躁,郁闷。每到此时,我就习惯性的拿一本几何书,看他几页,正所谓“两耳不闻窗外事,闭门只读圣贤书”,用不了多长时间,血压自然下降,情绪慢慢平静下来,又能心平气和地看待周围的现实世界了。它的效果和散步或者打球差不多,甚至更好。有时候白天兴奋过度,晚上也很难入睡,这时候又拿几何题来看它几眼,不管会不会做,不会做更好,很快脑筋就进入迷糊状态,昏昏入睡。要是还睡不着,就在心中默念:“你这辈子一事无成,但是你努力了,你曾经奋斗过,你可以心安理得……”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能从心理上产生奇妙的催眠效果,马上身心放松,进入南柯梦乡,极少尝到失眠之苦。所以,各位可以看出,我毕生养成的这个优雅的嗜好:和平面几何有50年亲密接触,不仅有回报的,并且是很丰厚的回报。
(转自新浪博客)
几何从小学的正方形长方形开始,再到初高中的立体几何,一直是数学中的重点,也是考试的必考点。小学阶段的平面几何,是小学数学阶段的一个重点知识,在小升初的考试中也占据了较大比例。同学们想要小升初数学取得理想成绩,尤其热门学校的考试,平面几何知识点一定要掌握好。下面我们就看一下学过的平面几何知识和常见考点题型。
一、平面几何知识点
其中,平面图形重要知识点 :(1)三角形,(2)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3)圆。
二、常见考点
(1)三角形(分类、面积的计算)
(2)四边形:
①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
② 梯形:(周长和面积)
(3)圆:特征、周长、面积的计算
(4)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三、考试形式
概念以及基本性质的考察、公式运用、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高的求解,这类题目主要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难度较低。
平面几何出现大题中,常见类型是求阴影面积。
平面图形的面积问题一直是考察的重难点内容,可分为规则、不规则以及组合图形。
四、常见方法
一、填空题类型:
1、以某年TS试卷为例
填空题多考察基础概念和性质。
该题边长增加1分米变为16分米,面积变为16*16=256平方分米。
原面积为15*15=225平方分米
增加了256-225=31平方分米。
做这类题目,需要注意它的常见陷阱---单位。首先要看题目中有没有单位,没有单位的我们要写上,其次要看单位是否统一,不统一的要化成统一单位。此外,这些题目画草图也是一种好方法。
2、解答题类型,多以求阴影面积为主。此类题要注意方法。
(1)求下图中的阴影面积
该种题型的方法是重新组合法,一句话就是将不规则图形拆开,根据情况,组合成一个新的组合图形去求解。
组合后如下图:
转换成一个圆,一个正方形,直接求即可。
(2)求下列阴影部分面积
此类题型一般是用旋转法,左半图形绕B点逆时针方向旋转180度,使A与C重合,从而构成下图的样子,此时阴影部分的面积可以看做半圆面积减去中间等腰三角形的面积。
对于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通常比较难于求解.但掌握一些解题方法,有助于我们快速的解决问题。常见的平面图形的面积的方法,除了上面两种方法,还有直接求法,辅助线法,割补法,平移法,对称添补法,大家在平面几何专题的时候,务必重视这些基本方法。
几种方法归纳:
(内容转自广州乐学品读行)
从儿时的初识长方形开始,再到中学的求相关几何图形的面积,其实我们一直都在接触平面几何图形。
回到管理类联考的考试当中,平面几何图形也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其常见的考法有求边长、求周长、求面积等,其中求平面几何图形的阴影部分面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这一类题目能够较好的考察考生的识图能力和数学综合知识,因此这类题比较灵活,很多同学看到这类题目无从下手,下面@鑫全讲堂-廖卫就通过几个例题来帮助小伙伴们掌握这类问题的求解方法。
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平面几何图形阴影部分面积的求法有两种类型:一是求规则图形(如三角形、矩形、梯形和扇形等)的面积;二是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对于前一种可直接应用面积公式求其面积,比较简单,在此不再赘述.对于后一种则需转化为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求解,其解法包括和差法、等积法、割补法、方程法等其它的方法。
【技巧一】和差法
原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来分析出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是由哪些规则图形组合而成的,再利用这些规则图形面积的和或差来求,从而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
例1.如右图所示,正方形的内切圆的半径为r,这个正方形将它的外接圆分割出四个弓形,则这些弓形的面积之和为多少?
【技巧二】割补法
原理:将一个图形的一部分割下来,而移放到其他合适位置上,从而构成易求面积的图形。例2.如右图所示,ABCD是面积为1的正方形,△PBC为正三角形,则△PBD的面积为多少?
【技巧三】方程法
原理:将图形按照形状和大小等特征进行分类,用未知数表示出不同图形的面积,通过建立方程组来求解阴影部分面积的方法。
例3.如右图所示,4个圆的圆心是正方形的4个顶点,它们的公共点是该正方形的中心.如果每个圆的半径都是2厘米,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当然,平面几何面积的求法不仅仅局限于这三种方法,如果说同学们有更好的解法或者对这几题仍有所疑惑,则可以关注我的微博@鑫全讲堂-廖卫进行交流。
我相信在解此类题目的时候,只要小伙伴们深入审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一定能找到一种合理、简洁、恰当的解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