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莫斯科河(Moskva River)河畔斥资120亿美元打造的金融中心“莫斯科城”,原本希望成为另一个华尔街,却因为空置率居高不下,不得不放弃跨国公司、银行和律所,转而吸引青年旅社、餐厅这样的本地中小商家入驻。这和俄罗斯政府现在的境况类似:高耸入云的写字楼表面上熠熠生辉、崭新如初,但实际却是囊中羞涩、举步维艰。
莫斯科金融区的前身是莫斯科国际商业中心(Moscow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enter),拥有欧洲最高建筑“水银城市大厦”(Mercury City Tower),占地约148英亩(约60万平方米)。但金融区内办公室的闲置情况却非常严峻。
大规模经济制裁,以及国企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模式,决定了俄罗斯也许并不需要这么多为股票交易商、审计员和银行人士修建的巨大写字楼。据《纽约时报》援引房地产咨询公司Cushman & Wakefield的数据称,截至去年10月底,这一区域的空置率达32%,并预测随着新建筑的陆续开业,2015年这一比例将升至50%以上。
而另一家咨询公司Blackwood的最新数据也显示,目前这一地区的空置率已经达到了45%。这还不是最坏的消息,未来数年,随着新建筑的相继竣工,这一区域还将增加28万平方米的办公面积。
据预测,该金融区的年租金将从2014年的平均每700美元一平米降至2015年的500-600美元一平米。一方面是由于大量的供给过剩。金融区已经完工的摩天大楼共有8座,还有8座仍在修建过程中,另有2座已完成规划。
另一方面也因为俄罗斯因乌克兰事件受到国际制裁,导致莫斯科的银行和外企都不愿投资新的办公区。如遭到制裁的俄罗斯最大国有金融机构,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Sberbank)和俄罗斯外贸银行(VTB),这两家银行都在“莫斯科城”拥有办公楼或楼层,但目前基本都无法在全球市场上发债。
莫斯科河河岸上,Evolution塔楼酷似DNA双螺旋结构,Federation Towers则像两面迎风破浪的船帆。这个光芒万丈的金融区曾被认为是新兴市场金融业的中心,也被视作俄罗斯日益增长的国际影响力的明证。
而曾经有一段时间,这个想法并非不切实际:从2000年至2007年,俄罗斯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7%。但大规模经济制裁、严重的通货膨胀、暴跌的石油价格、大幅贬值的卢布将俄罗斯逼到了衰退的边缘。
相比银行业,眼下俄罗斯坦克的国际关注度更高,造价120亿美元的“莫斯科城”提醒着人们这个国家目前面临的经济困境。
“有人以为,建一大堆摩天大楼就能打造一个国际金融中心,”莫斯科的房地产分析师Darrell Stanaford说道,“但这是行不通的。你还需要其他东西。”“莫斯科城”也开始转变策略,试图千方百计把写字楼租出去。
金融区的开发管理公司City称,金融服务类公司已经不再是他们新租户的主体,今年新签订租约的公司中有58%是非金融公司和本地的中小企业,其中包括酒店和饭馆。其中有一家公司主要经营内容是为想要拥有第二国籍的俄罗斯人提供柬埔寨国籍。还有一家是烹饪学校。
不过,现在的“莫斯科城”依然很风光。毕竟,伦敦的金融区金丝雀码头也没有如此庞大的规模。但它到底还能风光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