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塘由西往东全景
1、塘体 塘体以夯土砌筑,表以石条封包,现存8层长方形石条错缝垒砌,各层之间以白石灰浆勾缝粘合。石条外侧面加工规整,表面残留规整的工具槽痕,每层石条铺面均采用"丁"字形横竖铺设,塘体除外边缘石条东西顺铺外,内侧石条横竖相互叠压。石条长约1-1.5米,宽约0.26-0.3米,厚约0.2米。
塘体内夯土色黄,以黄色黏土分层夯筑,每层厚约25厘米,夯层间以碎瓦砾夹隔,瓦砾层厚约5厘米。夯土坚硬,土质较纯,现存中段保存较好,东西两侧被现代房基所打破(图二)。
2、木桩及古河道
石塘南侧清理出一排东西向松木桩。松木桩插在青灰色淤泥中,距离石塘约2米。已发掘部分松木桩共36根,大的木桩19根,直径20-32cm,东西向,小的木桩17根,直径约12厘米,近弧向排列,分布于大的木桩四周。民间俗语"千年水底松",即是指松木在水底一千年也不会朽烂,是加固河堤经常使用的木桩材料。发现的松木桩,应该是筑塘时为防止水底淤泥下沉和移位所设,起到巩固石塘的作用。
石塘南侧木桩外围应为南塘河连接奉化江的河岔道。松木桩的两侧还有一排小的松木桩,小的松木桩开口低于大排松木桩,年代应该更早。小的松木桩可能为未建石塘早期的土塘的木桩。
发现的长春塘遗迹,构筑讲究,塘体宏伟,保存较好。不仅证实了文献记载的真实性,为宋代《营造法式》提供了例证,也为我市大运河申遗关于宋、明时期的水利设施提供了历史实物。同时,长春塘遗址的发现,确定了明代南塘河东岸岸基,为再现南塘河历史街区古代地理风貌提供了参考,是研究古代宁波的水陆交通、水利工程设施以及城市发展史重要的第一手实物资料,也是名城宁波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
此次考古勘探发掘还在南郊路以东,南坛巷已北发掘了北宋晚期、南宋早期古墓葬1座(编号M1),古墓虽被盗,但仍出土了青白瓷盖罐(图三)、镏金银簪、骨簪、镏金银鱼、韩瓶等一批有断代价值的文物和纪年年号的铜钱(图四),为了解和研究浙东地区北宋晚期墓葬形制提供了实物资料。
长春塘由南往北
M1出土北宋铜钱
2011年1-4月,为配合宁波海曙区南塘河历史街区南郊路甬水桥区域建设工程,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甬水桥东,南郊路西,南塘河东的地块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勘探与发掘,勘探面积2000平米,发掘面积300平米,发现了古代明州重要水利设施长春塘。
长春塘遗址位于甬水桥北约20米处,主要由塘体、木桩及古河道等部分组成,近东西走向,底阔上窄,略有收分,发现的塘体部分略呈弧形,南侧略略弧出(图一)。已发掘塘体部分长约17米,宽约11米,含木桩部分宽约1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