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2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推动研究所发展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提升基础研究的创新能力、促进基础学科建设,发现、培养优秀科技人才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 月28日上午,为了更好的帮助研究所完成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中科院常州中心特意邀请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戴宁为常州中心下属的研究所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申报应注意问题"的专题讲座。戴宁副所长不仅有着丰富的项目申报经验,而且多年来一直被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聘为专家会评委。报告会上,结合多年来项目申报的经验,以及评委工作的心得,戴宁所长围绕2011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规则变化、项目评审工作的过程和要点、选题和项目的构思和项目申请书撰写的规范及注意事项等四个方面为大家讲述如何撰写一份主题明确、学术创新、要点突出、内容完整的高质量项目申请书。
报告会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大家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认识和撰写项目申请书的能力,也降低了因文字、内容编排等非技术原因导致项目申请不通过的比率。
科教城其他入驻机构的人员也参加了会议。
[2011-02-28]
2011年2月28日上午,由中科院院地合作局和南京分院主办的"江苏各类科技项目立项程序培训研讨班"在南京新世纪大酒店举行,来自中科院各分院及研究所的领导和科研人员10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科院常州中心也组织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等4个研究所参加了此次活动。会议由南京分院副院长谷孝鸿主持,陈文开处长代表院地合作局出席会议并致辞,会上,江苏省科技厅副厅长蒋跃建介绍了院省合作工作进展及取得的成绩,详细解读了江苏省各类科技项目申报及立项程序,并对现场专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2011-02-27]
2011年2月27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州研究生培养基地签约及揭牌仪式在常州科教城举行,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张淑林,常州市副市长、科教城党工委书记王成斌,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副院长、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所长梅涛代表三方在合作协议上签字,并共同为培养基地揭牌。 签约仪式上张淑林发表致辞,从历史沿革、办校理念及学科建设等方面介绍了中国科技大学的基本情况,对常州在科技经济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赏,并对中科院先进制造所产业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环境和条件给予肯定,她表示将把常州的产业发展优势与中国科技大学的教育优势有机结合,共同建设好常州研究生培养基地。 王成斌副市长代表常州市政府介绍了常州及常州科教城的发展情况,他指出利用科大的教育科研优势和常州的研发区位优势建立研究生培养基地,是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之举,对于常州高层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他表示,常州市政府和科教城管委会将全力支持中科大常州研究生培养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在资金、人才、配套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支持,为中科大研究生在常州的学习和生活创造最佳环境。 签约仪式由常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常州中心主任、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骆敏舟主持,参加仪式的还有市委副秘书长杭勇、科教城管委会副主任张朝晖,以及中科大相关院系的领导。 签约仪式结束后,在梅涛的陪同下,张淑林一行参观了先进制造所。随后,在先进制造所会议室召开了常州研究生培养基地第一次理事会,会议讨论通过了理事会成员组成,以及研究生培养基地的具体运作方式,大家表示将共同加快推进基地建设。
[2011-01-24]
1月24下午,先进制造所2010年度工作总结及表彰大会在常州锦海大酒店二楼会议室顺利召开,合肥研究院副院长,先进制造所所长梅涛、合肥研究院院长助理吴四发、院地合作处处长王荣川、研究生部主任吴海信、常州科教城领导、先进制造所全体职工及研究生,部分合作企业代表等参加了会议。
梅涛副院长在总结表彰会上致辞说:2010年是先进制造所发展史上是具有里程牌式的一年,研究所在科研项目争取上也取得了突破,973计划"微纳光机电系统的仿生设计与制造方法"获得立项,无人车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的2010年广汽丰田杯"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的比赛中取得了冠军,承担的中科院方向性项目老人服务机器人在11月份的深圳高交会上首度向公众展示,成为深圳高交会的一大亮点。最后他感谢研究所各位员工一年来所做的辛勤劳动,并祝全体职工及学生新春快乐、阖家幸福。
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骆敏舟对2010年的工作总结及2011年的工作计划进行了简要地报告。报告指出:先进制造所经过资源整合,通过一年的艰苦奋斗,按照中科院路院长"建设平台、育聚人才、优选项目、创新体制"的要求,在合肥研究院、常州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各位职工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完成了理事会制定的各项任务目标,共争取各类项目52项,已经建成了机器人系统、虚拟样机、汽车安全与智能 等6个专业化分工的实验室,与朗恩斯、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5个联合实验室,合办的4家高技术公司得到理事会的批准,攻克了多个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的技术难题,研究所各项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研究所科技服务于企业的模式受到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和江苏省代省长李学勇等领导的充分肯定。2011年,研究所将全面落实理事会制定的任务目标,针对江苏省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的巨大技术需求,聚焦战略新兴产业中高端装备制造的发展,进一步整合学科资源,加强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优化配置资源,筹建"复杂机电系统数字化设计制造与智能检测平台",推动"江苏省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的产业联盟"组成,更好地为常州乃至江苏省的装备制造业服务,提升常州和江苏省区域经济先进装备制造业自主研发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最后副所长孔令成和梁华为分别宣读了对在2010年各项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优秀职工、优秀研究生及优秀共产党员进行表彰的决定,梅涛、吴四发、张朝晖、吴海信等领导分别为获奖人员进行了颁奖。
[2011-01-17]
2011年1月17日,中国科学院转移转化机构工作交流会在广东省佛山市召开,施尔畏副院长主持会议。来自中科院各分院、院平台型中心,以及所级转移转化机构的主管所领导和负责人,共1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常州中心主任、先进制造所副所长骆敏舟等10个单位的代表就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如何发挥好转移转化机构的作用以及"十二五"工作思路等方面做了交流发言。
孙殿义副局长代表院地合作局作了题为"'十一五'院地合作回顾与'十二五'总体工作部署"的工作报告。最后,施尔畏副院长作总结讲话。他指出,院地合作不再是谋求生存的手段,而是服务国家发展、体现社会职能的主要途径,并已成为全院创新大局的有机组成部分。他强调院地合作的主体是研究所与企业,核心是建立持续发展、符合市场规律的体制和机制,走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之路。他认真剖析了院地合作"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精神和实质,要求坚持"巩固合作阵地,务求实效,优化体制机制,稳定健康发展,不求虚名"的原则,沉下心来,夯实发展的基础和能力,推动院地合作再上新台阶。
[2011-01-11]
立足常州,辐射长三角一直是中科院常州中心的发展思路。1月11日,应常州中心邀请,句容市副市长王先正率领句容市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家一行17人,到中科院常州中心参观考察,并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常州市政府副秘书长、中科院常州中心主任骆敏舟接待了王先正一行。王先正参观考察了中科院常州中心化学所、光电所、数控所和先进制造所,详细询问并了解相关实验室的功能、设备条件和研发成果,并与科研人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随后4个研究所进行了专场成果发布,院地双方重点围绕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LED新能源领域开展了对接座谈。双方就下一步共建工程技术中心,为句容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等多方面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2011-01-08]
1月8日,"中科院江苏爱特恩防老化材料技术研究中心"签约仪式举行。副市长、科教城党工委书记王成斌出席仪式并讲话。管委会科技发展处、常州化学研究所、江苏爱特恩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负责同志等参加签约仪式。
"中科院江苏爱特恩防老化材料技术研究中心"由常州化学研究所(中科院成都有机所常州分中心)与江苏爱特恩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依托中科院成都有机所在有机新材料领域的深厚的科研积累及创新能力、江苏爱特恩在材料产业化及推广销售方面的优势,强强联合,发挥双方各自的优势,努力为江苏的科技及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王成斌副市长在签约仪式上对"中科爱特恩"的发展寄予深切期望,希望"中科爱特恩"能通过良好的运作,为常州乃至江苏的科技及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常州化学研究所副所长贾树勇表示,创建于1958年的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是一家高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并重的医药化工和材料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科技部认定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承担了多项国家攻关、"863"计划、"97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与省部级产业化项目以及企业委托合作项目,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果。江苏爱特恩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春平说,江苏爱特恩公司(ATE)秉承"科技创造价值"的理念,积极打造ATE国际品牌,拥有多项国际知识产权和专利,为橡胶塑料和涂料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在上海、常州和东台倾力打造高科技含量的产业化基地,为世界材料工业提供优质的防老化产品,连续五年产值翻番。双方相信,此次强强联手,一定会在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上结出累累硕果。
仪式上,方春平和贾树勇分别代表各自单位签署了合作协议。
[2011-01-05]
1月5日,江苏省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李学勇在常州市委书记范燕青、市长王伟成、副市长王成斌等陪同下专程来到中科院常州中心考察调研。
中科院常州中心主任骆敏舟向李学勇介绍了常州中心成立以来,按照甬祥院长提出的"建设平台、育聚人才、优选项目、创新体制"的发展方针,积极推进中科院的科技成果与地方产业结合,发挥技术优势,服务地方产业经济,以及"十二五"的发展思路和设想。李学勇对常州中心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他还饶有兴趣的参观了先进制造所正在研发的老年人服务机器人、汽车自动驾驶系统等项目,关切地询问项目的研发过程和进展,鼓励中科院常州中心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提高服务能力,引领企业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随后,李学勇一行还来到江苏远宇电子集团,参观了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产业化项目锂离子电池及隔膜生产线,听闻项目每年都能为企业带来数千万元的销售,李学勇鼓励企业要再接再厉,加强与研究所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技术,进一步掌握行业核心技术,增强企业竞争力,做强做大自主品牌。
[2011-01-05]
1月5日,江苏省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李学勇在常州市委书记范燕青、市长王伟成、副市长王成斌等陪同下专程来到中科院常州中心考察调研。
中科院常州中心主任骆敏舟向李学勇介绍了常州中心成立以来,按照甬祥院长提出的"建设平台、育聚人才、优选项目、创新体制"的发展方针,积极推进中科院的科技成果与地方产业结合,发挥技术优势,服务地方产业经济,以及"十二五"的发展思路和设想。李学勇对常州中心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他还饶有兴趣的参观了先进制造所正在研发的老年人服务机器人、汽车自动驾驶系统等项目,关切地询问项目的研发过程和进展,鼓励中科院常州中心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提高服务能力,引领企业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随后,李学勇一行还来到江苏远宇电子集团,参观了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产业化项目锂离子电池及隔膜生产线,听闻项目每年都能为企业带来数千万元的销售,李学勇鼓励企业要再接再厉,加强与研究所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技术,进一步掌握行业核心技术,增强企业竞争力,做强做大自主品牌。
[2010-12-22]
12月22日-23日,第四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北京)高峰论坛暨2010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年会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为表彰在产学研合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批准设立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经过评审,中科院常州中心主任、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骆敏舟同志被授予"2010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
骆敏舟现任中国科学院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主任、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的常务副所长。截至2010年,中科院常州中心已经建有13个分中心,下设4个研究所,1个研究院;建成了21个专业实验室,与企业共建19个研发中心,并孵化出了20家高新技术企业。常州中心最大的特色是站在了产学研结合主战场的前沿,目前做的项目几乎全部来自于企业,重点在于帮助企业解决行业发展中关键性、共性的技术问题。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也通过不断接项目、买设备、招人才,不断地滚动循环,已经从最初的4个人,发展到130人左右的规模,拥有6个实验室,实验设备总价值也超过了好几千万元。目前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已帮助企业开发出20多个新产品。比如金属分离器、废墟搜索与辅助救援机器人等。今年11月刚刚在深圳结束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高交会上,老人服务机器人获得非常好的评价。
据悉,此次在北京联合举办的第四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北京)高峰论坛暨促进会年会,是为了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部署,紧紧把握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新形式新趋势,充分发挥产学研用合作在创新资源整合上的重要作用,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首都创新型城市和世界城市建设。此次会议,在全国范围内共评出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奖10名、产学研合作创新奖(单位)59家、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个人)39名、产学研合作促进奖(单位)59家、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个人)38名、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70项。
[2010-12-29]
2010年12月29日上午,中科院在江苏平台型转移转化中心的负责人及所在地市科技局负责人共聚一堂,总结工作进展交流经验,商讨"十二五"发展大计。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南京分院院长周健民,副院长谷孝鸿,江苏省科技厅产学研处处长张少华,以及南京分院院地合作委员会、科技合作处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谷孝鸿副院长主持。
会上,常州中心主任骆敏舟报告了2010年度中心工作进展,以及在运行管理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并对下一步工作重点和"十二五"发展思路进行汇报。
张少华处长在发言中指出,地方科技主管部门要从环境、政策、资源等方面帮助中心集聚中科院的力量;各中心要按照自身使命和任务,准确把握中心功能和定位,开放性的集聚中科院资源,并逐步形成与地方重点产业紧密结合的技术支撑和科技创新力量。
周健民院长指出,促进中科院科技成果向地方转移转化是中心建设定位中最主要的功能,同时也是执行贯彻中科院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历史使命,是战略布局。他要求中心认真贯彻院 "创新2020"规划精神,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积极谋划,稳步推进,更好地发挥作用,为院地合作工作再创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