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油蛋糕、坚果、巧克力、烧烤、火锅,甚至正常人一日三餐食用的大米、面条和肉类——这些日常中随处可见的美食,对苯丙酮尿症(PKU)患儿而言却是影响大脑正常发育和身体功能的“毒物”。因为无法消化蛋白质中的苯丙氨酸,他们不得不终身依靠“特制食物”存活,因此被称为“不食人间烟火的天使”。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罕见病,每1.5万个新生儿童中,有一个会受其困扰。
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是由苯丙氨酸引起的重度神经发育迟缓疾病,根据其发病机制可以分为苯丙氨酸羧化酶缺乏型PKU和四氢生物蝶呤缺乏型PKU。其中98%-99%的苯丙酮尿症患者是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PAH)缺乏或活性降低造成的,人PAH位于12号染色体长臂2区3带第二亚(12q23.2)上。DNA长171266bp,由13个外显子构成,经转录和翻译后形成453个氨基酸组成的PAH单体。目前有超过500种与表型有关的PAH基本突变被鉴别出来,大部分杂合子还携带2个不同的突变位点,多且不集中。另外1~2%的PKU由PAH的辅助因子BH4缺乏造成,为BH4缺乏型苯丙酮尿症。
在7000多种罕见病中,苯丙酮尿症占有特殊的地位,因为它是可防可治的1%,目前,中国在治的苯丙酮尿症患者约有6000人。他们需要终生依靠特制食物生存。
除去社会的偏见与拒绝接纳,更为现实的困境是,高昂的“伙食费”阻断了不少苯丙酮尿症患儿的求生之路,难以咀嚼的特制食物打破了患儿对社会美好的向往。同时苯丙酮尿症患儿的出现,不仅剥夺了家庭的欢声笑语,还给家庭成员增添了严重的经济、心理和身体负担,让患儿的父母活得小心翼翼、战战兢兢。更为痛苦的是,这种突变位点会代代相传,最终打垮一个繁盛的家族。
是否存在一种技术彻底摆脱“基因突变代代相传”的魔咒?
胚胎移植前遗传学筛查(PGS)或诊断(PGD),它是生殖科学史上一项伟大的成就,它通过对胚胎中的部分细胞进行遗传物质分析,将胚胎检测从形态学层面上升至染色体层面,从而真正意义上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最大程度上帮助那些有生育缺陷的夫妻们获得属于自己的健康宝宝。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三代试管婴儿技术能够解决的遗传病种类也越来越多,苯丙酮尿症也在此列,很多有遗传病家族史的夫妇都通过这一技术彻底摆脱了“基因突变代代相传”的魔咒。
进行PGD检测前,需进行患者家系构建,若无先证者存在,则需要采集夫妻双方及携带者或患者的父母血液样本;若有先证者存在,则只需要集夫妻双方血液样本及先证者样本(血液、流产组织、羊水,均可),然后进入常规试管婴儿流程,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遗传学正常的胚胎进行植入,并最终通过产前诊断进行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