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下雪了
你拿树枝在雪地画画
边画边踩
一个晌午就那样过去了
满头大汗
再有一天下雪了
你责怪孩子不穿棉衣就在雪地画画
孩子二话不说
捡起一个雪球砸向你
边砸边笑
就是这样
你失去的童心
总会有人给你补上
真正的艺术家
都会在内心深处保留一片童真
童心記
九十年代,各行各业开放之风涌动。越几年,百废俱兴。乃再创紫砂辉煌,增其技艺,培养学徒。丁蜀上下,全民劳作,窑火跳跃,蠡河通畅,紫砂一派繁荣之象。
余观夫童心一壶,于淘壶人大觉厅。放置茶桌,一壶两色,外观如帽,闲情童趣,实乃佳品。遂书一文以记之。
余忆童稚时,家母心灵手巧,善手作,故生活时有物外之趣。每每入秋,余常于土墙树林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钻其内,发常挂落叶干草,甚是杂乱邋遢,女孩秀气之态尽失。后,家母见状,曾轻声责备,过几日,家母连夜织帽一顶放置床头。余早起,见帽,欣喜若狂,视为珍宝。
忆童稚时光,心绪复悠悠,今抚之童心一壶,与早年家母所织绒帽,相差无几,为忆孩童时,手持童心壶,一物亦一情。
定神细视童心壶,以五色泥砂作胎,以孩童绒帽为形,壶身如孩童身体之憨态可掬,壶腹浑圆,整器童心未眠,怡然自得。细枝末节皆被作者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抟砂创作童心一壶。
童心壶于九十年代首创制作,曾获外观设计专利,它历经岁月变迁时间洗礼,使之生命气息浓厚。壶身点砂成雪,如孩童玩耍于雪地,心之所向,则或笑或闹,着实欢快,忘却烦忧。
至今日,此壶仿若波澜不惊,壶之气,壶之韵,一览无遗。观之,兴正浓,忽有琴音响起,刹那间,方出神,不觉呀然赞叹,匠者之心乃归璞。而后温水倾泻壶身,烟气缭绕,取茶入壶,灌以沸水,茶香四溢,茶器互歌,此乐何极!品茗者,则有心旷神怡,玩壶者,则有宠辱皆忘。
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今日得一壶,望以古明志,潜心笃志,不浮不躁。
享品茗佳趣,得养壶之乐。
壹
编号:028317
泥料:原矿底槽清
容量:300CC
贰
编号:028309
泥料:原矿民国绿
容量:300CC
曹婉芬
曹婉芬,1940生于江苏宜兴,1955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先师承先辈朱可心、后又随裴石民学艺,一度承著名艺人王寅春及顾景舟教泽,技艺功底全面扎实。作品秀丽大度,文气飘逸是她的艺术追求。
从业五十多年以来,造就了集各家所长之能,立承前启后之本,创自成一格的艺术特色。一生潜心于紫砂造型设计的研究和制作,创新设计数百件套作品。既不失历史传统文化,又融入了时代文化的理念,在国际及全国陶瓷评比中屡屡获奖,多次赴东南亚各国及港台地区展示及文化交流均受海内外人士的青睐和较高的评价。
紫砂七大老艺人,教过曹婉芬的就占了四位,可以说是非常幸运。她从朱可心那里学到了制作花货的要领;从裴石民那里学会怎样才能做出光货的饱满与浑厚;在王寅春身边亦学会了筋纹器的制作秘诀;而从顾景舟那里学到的东西更多,顾老的壶富有文化内涵,而且他的技艺也是最全面的,对曹婉芬的帮助很大。
曹婉芬还做过整整十年的制壶工具,以前在厂里的时候,不管谁需要工具,都会找她,对制壶工具的熟悉掌握,也为她以后技艺的全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