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南京汤山有一块绝世碑材,竟然是明成祖朱棣留下的烂尾工程?!

2018/09/06117 作者:佚名
导读:南京汤山有三大绝景 温泉、碑材、溶洞 这三大绝景记录了金陵城千百年的 地理人文变迁 今天师妹就为大家介绍汤山绝景之一 ♜阳山碑材♜ ▼▼▼▼▼▼ 早闻汤山阳山有一块著名的碑材,位列“新金陵四十景”之一,壮观之景,世间罕见。由碑额、碑身和碑座

南京汤山有三大绝景

温泉、碑材、溶洞

这三大绝景记录了金陵城千百年的

地理人文变迁

今天师妹就为大家介绍汤山绝景之一

♜阳山碑材♜

▼▼▼▼▼▼

早闻汤山阳山有一块著名的碑材,位列“新金陵四十景”之一,壮观之景,世间罕见。由碑额、碑身和碑座三个部门组成,三块碑加起来的总高度约78米、重达3.1万多吨。相当于20余层楼高、一个航母重量。

航拍阳山碑材奇观

“碑如长剑青天倚,十万骆驼拉不起”。阳山碑材可以用“举世无双”来形容。碑身与背面的山崖间凿有一个人工的巷道,两米宽,狭窄深邃。人行其间,仰视山谷,如“一线天”。这里艰险壮观,如令人叹为观止。

摄影/头条号 亮室摄影学社

但这也算是“史上著名”的烂尾工程,我们现在看到的碑材是未完工的。即便是“烂尾工程”,你若走近碑材,也依旧会感叹古代匠人们的智慧与力量。这么浩大的工程量,怕是当年尼罗河畔搭建金字塔的工匠也做不到。

摄影/头条号 修罗视界

关于碑的由来,还要追溯到他的主人——明朝第三任皇帝明成祖朱棣,年号永乐。

众所周知,永乐皇帝一生办过几件大事——郑和七下西洋、数次北伐鞑靼、主持编纂《永乐大典》、建造北京明清故宫等等,这些都是他的得意之作。而阳山碑材因为半途而废,许多人并不知晓。

摄影/头条号 修罗视界

朱棣在当上皇帝之前,只是分封在燕地(今北京地区)的燕王,后来不服气他侄子朱允炆(建文帝)当皇帝,就以“清君侧”的名义发起“靖难之役”,打了三四年仗,终于从他侄子手里夺下了皇位。

永乐皇帝登上了金銮殿皇帝宝座后,一方面为了显示自己是实至名归的皇位继承人,另一方面想借死去的父亲朱元璋为自己树立权威,打压心怀不满的建文朝故臣,遂决定一座歌功颂德的神功圣德碑。

要说朱棣的不同凡响之处就在于,做一件事就要做到极致。修建行宫就要建出气势恢宏的紫禁城,编撰典籍就要编撰出一部旷世大典《永乐大典》,树立圣碑就要树它个一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碑。

摄影/亮室摄影学社

此碑确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以施工人数众多,建造时间长,石碑体量巨大而为后世所津津乐道。

摄影/头条号 修罗视界

这个创意是怎样出炉的,已经无从查起,总之一定“要大”就是了。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是无与伦比的世界第一石碑。

永乐二年十月(1404年11月)建碑正式开始,当时从全国征集了10000余名工匠,在今天的南京江宁区汤山镇西北侧的阳山南坡正式开凿,经过近一年的紧张施工,到永乐三年八月(公元1405年9月)碑材已初步完工。

摄影/头条号 修罗视界

碑石根据山势开凿,碑座本是一座山岗,碑首本是一个山头,碑身本是一道山梁。如果将此碑材组合立起来,总高约为70米左右,约20层楼高,重达3万余吨,印度的航母不过也就3万吨。

摄影/亮室摄影学社

为了建造这个石碑,工匠们披星戴月夜以继日的拼命工作。在阳山碑材附近有个坟头村,传说就是施工当年累死在山上的民工合葬的坟地。(无从考证,戏说而已)

摄影/头条号 修罗视界

高强度的劳动、难以完成的工作量和官府严苛的完工期限,把不少工匠逼上了绝路,据说有一个叫虞衡的工匠,就因为无法忍受这种折磨而跳井自杀。

至于建碑工程究竟为何戛然而止,在明代的文献中并没有记载。据史学家推测和民间传说,有三个原因。

一是传说是一位名叫周颠的仙人所为。盛传周颠仙人说:大石碑一完工,朱棣的皇位就完蛋。所以,仓促之下,碑材在没完成之前就停工了。后世有诗云“周颠仙人大笑来 ,天威到此几穷哉”。

堂堂大明皇帝为何会惧怕一个“半仙”?传说周是颠仙人,随朱元璋征伐陈友谅。朱元璋因为恶其“妄言惑众”,派人将他投入江中,结果周颠毫发无损的出现在朱元璋的面前,朱元璋大惊,从此不敢怠慢,并亲自撰写《周颠仙人传》。据说,朱棣对此人十分敬畏。

二是说永乐皇帝准备迁都北京,干脆就“跑路”放弃了立碑的工程,这个理由比较牵强。

另一个猜测则是比较靠谱、令人信服的。据说碑材初具雏形后主持者意识到这样的体量以当时的运输水平是无法运到明孝陵的。

就南京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来说,无论如何都不适合利用传统的滚木的方式运输,三块碑材中最小的碑额也有6千吨之重,完全靠人力寸步难移。要想在崎岖的山路上运到几十公里之外的明孝陵,更是天方夜谭。

其实这块硕大的石碑能否立起来,也许朱棣一开始就没当回事儿。他要的是一鸣惊人,要的是震撼人心的轰动效果,要的是超越当时一般人思维的大手笔工程,这么来看这实际上是一个政治谋略。

摄影/头条号 修罗视界

这块拉不走的碑材就这样永远静卧在阳山南麓六百年余年,永乐皇帝宣称给乃父朱元璋歌功颂德立的石碑,倒成了他本人一生的注脚。

“材大由来世莫收,此碑千载空悠悠”。斯人已逝,只留下漫山遍野的绿色和恢弘雄伟的碑材。碑上无字,却记载了数千年的功过是非。

(来源:汤师兄云平台)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