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光度对摄影的影响表两方面。其一是速度,更高的感光度能获得更快的快门速度,这一点比较容易理解;其二是画质,越低的感光度带来更细腻的成像质量,而高感光度的画质则是噪点比较大。说到这里顺便导入一个概念——噪点,主要是指CCD将光线作为接收信号接收并输出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像中的粗糙部分。那么噪点是怎么产生的呢?首先要明白对于作为电子产品的数码相机来说,内部的影像传感器在工作中一定受到不同程度的来周边电路和本身像素间的光电磁干扰,简而言之就是拍摄出的图片一定会存在噪点,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们看到的只是程度的轻重而已。
对于第一种提供高ISO数值的解决方案来说,在加大增益幅度的同时,噪点信息也被相应放大,故在高ISO画面中噪点也越发明显;而第二种方式如上文所述那样,在获得高ISO的同时与成像相关的像素数也会成倍缩减,为了保证成像尺寸原本的影像信息会被扩大,噪点就这样产生了;对于第三种解决方案而言,因为减少了感光像素,所以在白平衡过程中只有进行像素插值才能得到完整的影像。相信这三条解释并不难理解,对于数码相机中流行的“降噪功能”就是为了消减第三种解决方案带来的噪点而设计的。相信经过本文的论述,数码相机拥有可变ISO感光度已不再是秘密了,虽然高ISO在噪点方面还是令我们有这样那样的担忧,但为了获得更高的快门速度和更明亮的画面,这也算是一种不增加成本的折中解决方法。
摄风光不一定是用低感光度
2007年柬埔寨巴公寺遇到少见的雨后彩虹和火烧云。一时缺少经验使用了100的感光度和22光圈进行拍摄。虽然曝光时间只有6秒,但是数码的存储时间加上使用了降噪(为了降低长时间曝光产生的噪点),拍完一张前后差不多耗去了2分钟时间。可以设想一下,按这样的时间去拍摄,前后只有十多分钟的精彩天象可以拍到几张?其实这时候完全可以开大一点光圈(保证足够的景深前提下),感光度也可以升到400(甚至是800,以的技术而言),这样就可以缩短拍摄的时间,拍到更多的角度和瞬间。而对于图像质量来说,损失并不会很明显。权衡利弊,缩短时间可视为上策。
控制主体的影像效果
为了迁就质量就需要降低感光度,以获取最大的质量效果。但是要回避长时间曝光所产生的噪点,同时为了主体影像效果就必须控制曝光时间的长短。
ISO:400 1S F4拍摄时所需要考虑的是主体的情侣尽可能清晰,但是主体的人群尽可能的模糊,以获得虚实结合突出主主体的效果。这就需要把握一个合适的瞬间,更需要控制一个合适的快门速度——此时通过调节感光度就是最有效的手段了。ISO400的噪点不会明显,完全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先进的高感光度技术而言,哪怕是使用ISO1600也是可以接受的。此时,光圈则可以调整到F11左右,有利于景深的控制——以获得背景城市建筑的清晰。
可见感光度的灵活调整有利于主体的影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