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胶体推进器发展历史

2022/07/15163 作者:佚名
导读:1917年,有科学家发现在给予一定的流量和电压后,在毛细管口的液体会形成一个锥状凸起。直到1964年,这个锥形结构才首次被泰勒赋予理论上的解释。他发现有良好导电性能的液体会形成一个锥形的等电势面,锥形的产生是因为电场力和液体的表面张力互相平衡的而导致的。他计算出的这个锥的锥顶半角为49.3°,并且通过实验进行了证实,于是这个锥也被称为泰勒锥。但是他的理论无法解释为何会有射流从锥顶射出。与此同时,美

箱式胶体推进器 1917年,有科学家发现在给予一定的流量和电压后,在毛细管口的液体会形成一个锥状凸起。直到1964年,这个锥形结构才首次被泰勒赋予理论上的解释。他发现有良好导电性能的液体会形成一个锥形的等电势面,锥形的产生是因为电场力和液体的表面张力互相平衡的而导致的。他计算出的这个锥的锥顶半角为49.3°,并且通过实验进行了证实,于是这个锥也被称为泰勒锥。但是他的理论无法解释为何会有射流从锥顶射出。与此同时,美国开始研究胶体推进器,但那时的胶体推进器的目标是预期成为航天器的主推进器,需要很高的推力密度,所以它的工作电压很高,为KV级,这使得他无法同电压较低的离子推进器相竞争。随着阿波罗时代的结束,对这种胶体推进器的研究也逐渐减少,在70年代以后基本上就停止了。

1989年,有研究发现有机大分子可以从泰勒锥中完整的分离出来,90年代以后,随着小卫星的发展和对控制精度要求的提高,胶体推进器的研究重新活跃起来。科学家们对泰勒锥,射流,以及锥顶结合部分进行了研究,但是对于胶体推进器中发生喷射的原理及其复杂性还不能完全认识。因此在研究胶体推进器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大量实验积累数据来寻找规律。

胶体推进器已经做出实物,2005年BUSEK公司的胶体推进器将搭载在美国ST7卫星上进行飞行试验。2006年,还将搭载在NASA和欧空局合作的smart2 上进入太空进行飞行试验。2100433B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