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编制审计的重要性:
预算编制工作是融资源配置、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增收节支、财政平衡等内容在内的一个系统工作,它直接关系到全年财政工作目标的顺畅实现,也影响到财政职能的正常发挥。从历年同级预算执行审计情况看,财政预算与预算执行结果的差距非常大,财政与有关部门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主要原因是源头上财政预算编制不规范和缺乏有效的审计监督。本人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就是要开展预算编制审计,让审计监督关口前移。通过预算编制审计,促进财政部门编制的预算草案更科学、更合理和更规范,增强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财政资金在管理和使用方面发挥更大效益。因此,充分认识预算编制审计的重要性,是做好这一工作的前提。
促进细化预算编制,增强预算约束力。
预算草案的编制必须细致、全面,才能确保经人大批准的预算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地方各级预算编制普遍较粗,财政部门在编制预算收支时,其预算科目一般只列到类,没有编制款、项、目、节等内容;有关部门编制的部门预算,基本上综合了本部门的各项收入和按预算支出科目编制上报,但财政部门只按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及专项经费三部分批复,没有对预算支出科目作进一步细化,也没有要求有关部门调整原预算编报科目,造成部门预算支出约束力不强,难以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因此,开展预算编制审计,促进财政部门细化预算编制,使预算科目细化到类、款、项、目,使预算支出细化到具体的项目和部门,更能突出预算编制的严谨性,增强预算的约束力。
促进推行零基预算,控制刚性支出。
增量预算,部门经费的多少,不是取决于本部门工作和事业发展的需要,而是取决于原来的基数,使各部门对”基数”重视有余,形成刚性支出增大,而对资金使用效益甚少过问。显然,要从根本上克服这些弊端,只有通过审计监督,改进预算编制方法,全面推行零基预算,使预算编制不受以往基数的影响,保证预算支出建立在成本效益分析基础上,根据需要和可能进行编制,才能有效控制刚性支出。
促进规范支出范围,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在现行预算编制中,普通存在支出结构不合理,财政供给“越位”和“缺位”并存的问题。一方面,预算编制安排支出范围过大,包揽过多,超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范围;另一方面,应由政府承担的社会公共需要支出却无力保障。因此,通过预算编制审计,促进财政部门规范财政资金供给范围,确保有限的资金用于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城市建设等社会公共需要,提高财政资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促进合理确定经费标准,杜绝随意追加预算。
财政部门年初在安排各部门经费时,常常预留部分指标,待年中追加预算,存在“低定额,频追加”的问题,个别部门追加的预算数甚至超过年初的下达数。追加的预算往往都未按规定报人大审批,随意性大,助长了一些部门、单位跑要资金的现象,也易于产生腐败。时至今日,预算外资金仍实行收支挂钩方式,上缴越多,核发越多,造成部门之间互相攀比,苦乐不均。因此,开展预算编制审计,促进财政部门科学合理安排预算内、外资金,确定准确的公用经费定额标准,使经费安排既满足各部门的正常需要。又不造成财政资金损失浪费;做到逐步控制预留指标,杜绝随意追加预算,增加部门预算的透明度,均衡部门之间的支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