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1-爆破板;2-高压发生器;3-液位调节;4-高温热交换器;5-凝水热交换器;6-疏水器;7-低温热交换器;8-溶液泵;9-稀释阀;10-冷剂泵;11-蒸发器;12-吸收器;13-低压发生器;14-冷凝器)所示为串流流程工作系统原理图,图2是其串联流程制冷循环图。这种循环在两效机型上应用最早也最为广泛。其工作过程如下:浓度为ζ2、温度为t2(点2状态)的稀溶液,由发生器泵输送,经低温热交换器7加热,温度升高为t7,(点7状态),再经高温热交换器4加热,温度继续升高到t10(点10状态)。过程2-7和7-10分别表示稀溶液在低温热交换器7和高温热交换器4中的加热过程。
从高温热交换器4流出的稀溶液,进入高压发生器2,被管内工作蒸汽加热,温度升高,先达到对应于高压发生器工作压力Pr的饱和状态(点11状态),然后沸腾,产生点3。状态的冷剂蒸汽。过程线10—11—12表示稀溶液在高压发生器2中的加热和发生过程。过程终了,溶液的温度和浓度分别升高至t12和ζr0(点12状态),这种溶液称为中间溶液。
高压发生器出来的中间溶液,经高温热交换器4,把热量传给稀溶液,温度由t12降低至t13。而浓度ζr0不变(点13状态)。过程线12—13表示中间溶液在高温热交换器中的冷却过程。点13状态的中间溶液进入低压发生器13,被来自高压发生器2的点3状态的冷剂蒸汽加热,产生点3状态的冷剂蒸汽,溶液的温度由t13升高至t6,浓度由ζr0升高为ζr2,即到达点4状态。过程线3-4表示中间溶液在低压发生器13中的发生过程。
低压发生器13出口点4状态的浓溶液,流经低温热交换器7,把热量传给稀溶液,浓度不变而温度由t4降至t8(点8状态)。过程线4-8表示浓溶液在低温热交换器7中的冷却过程。
低温热交换器7出口,点8状态的浓溶液与吸收器12中点2状态的稀溶液相混合,由吸收器泵输送,喷淋在吸收器管簇上,吸收来自蒸发器点1′状态的冷剂蒸汽。吸收过程终了,变为点2状态的稀溶液。过程线8—9—2为浓溶液与稀溶液的混合过程,其中9—9′为混合溶液的闪发过程,9′—2为喷淋溶液的冷却、吸收过程。
高压发生器2产生的冷剂蒸汽(点3),进入低压发生器管内,加热低压发生器中的稀溶液,放出汽化潜热而凝结成为点3(压力为pr,)的冷剂水。过程线3—3扩为冷剂蒸汽在低压发生器管中的冷凝过程。
低压发生器13产生的冷剂蒸汽(点3′),进入冷凝器14中,被冷却水冷却,凝结成点3状态(压力为pr)的冷剂水。3′—3为低压发生器中产生的冷剂蒸汽在冷凝器中的冷凝过程。低压发生器管内的冷剂水,也引入冷凝器14中,经减压闪发和闪发汽的再冷凝,最后也转变为点3状态的冷剂水(过程3—3),与在冷凝器中凝结的冷剂水相混合。
冷凝器中的冷剂水经节流后进入蒸发器中,压力由ph降低至p0。在蒸发器中冷剂水吸取了管内冷媒水的热量而蒸发成为点1′状态的冷剂蒸汽。3—1′表示了冷剂水的节流及蒸发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