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将引导学生密切结合教学内容针对现实生活和专业领域中的应用案例进行分析,目的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得出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有效克服学生"被教育"的心理障碍,为教师的讲授铺平道路。
2、通过案例分析,教师自然过渡到教学内容的讲授。教师会特别注意向学生明确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以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迷失方向。同时教师将通过引导、启发、互动等方式,有效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共振"或"共鸣"。
3、在完成教学内容的讲授后,教师将指导学生运用所学新知识进行课堂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与运用,并通过实践获得成就感。
4、教师向学生明确课堂所讲授的是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最基本的核心知识,如欲丰富解决问题的方法,还需积极扩充相关知识。教师布置知识扩充任务、要求,并简要介绍所布置的知识扩充的内容。该环节不仅可以有效帮助学生丰富和完善所学知识,还可有效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5、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堂上掌握的核心知识和课后扩充的知识,自主创造和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学习成就感不仅来源于教师的积极评价,来源于学习目标的实现,更来源于对学生心智有挑战的工作内涵,即通过自由发挥、想象和创造使创意和想法变为现实。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